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嘿!关于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你知道多少?

科普小知识2022-08-05 10:54:33
...

芥川龙之介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小说家,35岁时自杀离世。可以说,芥川龙之介是一个彻底的人间观察者,他敏锐的目光可以透过人体,穿过时代表面,扒开一切物象,从中发掘出只有芥川龙之介本人才能够描绘的深刻。

芥川龙之介善写短篇,由于篇幅的限制,虽不能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起大落的时代变迁,但是芥川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从细处着手,或取材于现实,或从日本、中国的历史传说故事吸取灵感,不拘泥于时代,描绘武士、贵族、僧侣、匠人、盗贼、平民等等各色人等的离奇故事,纵观他的全部短篇,也是一种对人间百态的展现。

嘿!关于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你知道多少?

其代表作有《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偷盗》、《舞会》、《阿富的贞操》、《偶人》、《橘子》、《一块地》以及《秋》等。

他的文笔典雅俏丽,技巧纯熟,精深洗练,意趣盎然,别具一格。其笔力之惊人,常令人联想到俄国的契诃夫。若说他的短篇小说有什么魔力,那便是,你读完之后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小说里的情节和人物奇迹般地都在你的脑内扎根盘结,日后无论何时何地又有何原由,只要你想到它,定惊讶地发现,那每个人的面目都是清晰的,每个人的举止都是鲜活的,每个故事的结尾又都是蕴含深意令你意犹未尽的。

芥川龙之介生平:

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本姓新原,父经营牛奶业。生后9个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芥川龙之介十分喜爱中国文学作品,在中小学时代喜读《西游记》、《水浒传》等,这点在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中也可见一斑。同时期他还喜欢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

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期间与久米正雄、菊池宽等先后两次复刊《新思潮》,使文学新潮流进入文坛。其间,芥川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鼻》、《芋粥》、《手帕》,确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横须贺海军机关学校任教,旋辞职。

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闻社任职,但并不上班。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闻视察员身份来中国旅行,浏览各地后,回国创作发表了《上海游记》和《江南游记》等。自1917年至1923年,龙之介所写短篇小说先后六次结集出版,分别以《罗生门》、《烟草与魔鬼》、《傀儡师》、《影灯笼》、《夜来花》和《春服》六个短篇为书名。

1927年发表短篇《河童》,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作了尖锐的嘲讽。同年7月由于健康和思想情绪上的原因,服安眠药自杀,享年35岁。

嘿!关于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你知道多少?

芥川龙之介是一位带有怀疑主义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他的怀疑主义态度。十九世纪末期,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盛行,伴随着人们对现有一切知识理论体系的怀疑和重新解读,这时期的怀疑主义更多地是体现出了人们在工业社会条件下的仿惶和矛盾。

这种分裂和矛盾的态度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最能体现,芥川的时代是日本由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变的时代,他从中学时期开始接触西方文学理论,西方的现代文学思潮对他产生了一定影响。芥川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波德莱尔、尼采、斯特林堡等西方著名的诗人和哲人, "深受怀疑主义、厌世主义、世纪末文学影响"。芥川的小说中呈现出来的对宗教、死亡、人性的矛盾和分裂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怀疑主义的倾向。

芥川对人的心理状态描述是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社会人情的观察。他擅长心理描写,对人性做深层的挖掘,他笔下的主人公几乎没有几个算得上是可爱的人,除开那些穷凶极恶之人,最平常的普通百姓也是怀着隐秘不足外道的心思。从早期的《罗生门》、 《鼻子》到晚期的《河童》,对人心的剖析,对生存的不安与苦恼都是始终贯穿的主题,这种悲观和苦恼也是导致他早早离世的原因。

嘿!关于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你知道多少?

可即使如此,芥川又时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对善的憧憬与向往,他早期作品中对基督教徒的描述, 《橘子》中体现的脉脉温情 ,《杜子春》中的主人公也是作品中极少数没有道德瑕疵的主人公。

但他在描述人性的善良与道德的力量时依然流露出悲观主义的态度,他认为道德和理性在今日已经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人的利己之心总是促使人们做出可怕的事情。这种对道德和人性的怀疑愈加导致他的悲观主义,使他陷入更深的不安中。

在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芥川龙之介写了148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札记、诗歌等。他的每一篇小说,题材内容和艺术构思都各有特点,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苦心孤诣地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