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尚无明确开建时间表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2:04:45
...

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尚无明确开建时间表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回博士对罗斯海地区新站候选区域的选址进行现场调查。

■新闻的起源

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之后,随着“雪龙”号考察船于2012年12月30日到达南纬75度零1分的历史最南端,中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在罗斯海地区的选址正式开始。

1月8日,中国第29个南极研究小组成功完成了对南极罗斯海地区新南极站的实地考察,并离开罗斯海前往澳大利亚霍巴特港。

自2012年12月30日起,罗海地区新站选址工作已在南纬74度55分、东经163度42分的周边地区进行,包括地质构造调查、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航空摄影、大气采样、海水深度测量等。

2012年12月23日至25日,昆仑站调查小组在距离中山站520公里的地方进行了多学科、系统的野外调查,获得了大量环境参数,为我国建立新的南极调查站提供了科学依据。据媒体报道,毛德皇后地和乔治王岛内陆地区的选址工作也将继续进行。

中国南极科研所所长瞿坦洲说,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计划新建一两个南极科学研究站,以满足南极科学研究的需要。新科研站的建设目的是什么?当它完成时,它能起什么作用?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

新车站在哪里?

候选区域1:罗斯海区,西南极

目前正在南极执行任务的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采用了“一船两站”的方式,即乘坐“雪龙”号船考察中山站和昆仑站,乘坐“雪龙”号船执行南大洋考察任务。此次南极考察将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即为中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进行选址研究。这也是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对第四南极站进行选址研究。

关于第四个南极科学研究站的位置,中国第29个南极研究小组副组长李元胜表示,对第四个南极站位置的研究是未来新站开通的基础工作。

罗斯海沿海地区是中国新南极研究站的四个预选区域之一。

目前,中国在南极洲有三个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长城站位于南极乔治王岛,中山站和昆仑站都位于南极大陆东部。从位置上看,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大致在同一条线上,其中昆仑站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等恶劣的环境因素,仅是一个夏季站。

中山站靠近南极最大的兰伯特冰川和第三大冰架,具有良好的气候和海洋环境观测和研究条件。

李元胜说,为了对整个南极大陆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进行系统研究,需要更多的监测点来扩大观测范围。新站的位置倾向于为西南极的海洋和气候环境找到合适的监测位置。主要目的是围绕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进行更可持续的环境观察,并更系统地研究南极大陆。

候选区域2:从中山站到昆仑站,距离中山站约500公里

第29次南极考察队副队长、昆仑站队长孙波认为,内陆选址和站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山站对昆仑站、格罗夫山地区、埃默里冰架接地线地区和查尔斯王子山地区的考察提供中继支持和应急支持,发展和提高航空地面保障能力。 巩固和加强中国在东南极地冰盖典型区域的基础设施战略布局,满足南极科学发展的需要,为开发利用辐射到南极地区包括查尔斯王子山的科学资源提供支持和保障条件。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孙波认为内陆站应具备地面运输中继站的功能,为物资储存和转运作业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具有应急救援保障功能,为人员紧急疏散、冰冠车队应急维护、飞机应急待命等提供支持和保障功能。;具有航空保障功能,可满足中山站至昆仑站长途航线气象保障、飞机中转加油维护等地面设施保障条件。具有通信和数据传输中继站功能,强有力地支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支持微波实时传输来自天文台的大量观测数据,为电力设施的低温环境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孙波说,从实现新站的目标和主要功能出发,从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新站的长期运行维护出发,新站将设在距离中山站520公里的中山站到昆仑站。

“为了实现多区域辐射支持目标和多功能性,新车站必须位于通向昆仑车站、格罗夫山地区、埃默里冰架接地线地区和查尔斯王子山地区的中心区域。同时,还应考虑电站建设的经济性、可行性和易实现性,以及长期运行和维护的实现和成本。”孙波表示:“因此,新内陆站的位置必须锁定在沿线中山站至昆仑站约500公里的参考位置,新站建设的参考位置应根据影响站建设的关键环境参数和新站在中山站至昆仑站100公里范围内的长期运行维护情况来选择。”

孙波认为,新南极研究站源于四个要求:一是需要加强科学布局,保护南极权益;二是适应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需要。第三是需要接近潜在的资源领域。第四,需要极地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南极科学研究是近十年来地球系统科学和气候变化科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建立新的观测站,开展科学观测研究是必然的选择。

据媒体报道,毛德皇后地和乔治王岛内陆地区的选址工作也将继续进行。

选择新站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需要全面考虑科学条件和后勤支持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程晓告诉记者,新站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国家权益、科学需求、航运和未来机场建设需求。2012年暑假期间,他和他的团队成员使用分辨率高达1米的卫星遥感图像,对南极洲近18000公里的海岸线进行了详细检查。他们利用南极海洋海冰过去30年的数据,分析了南极周围的季节性海冰分布,同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了关键目标区域。

也许许多人会觉得奇怪,在像南极洲这样大的地方,只是寻找一个地方。事实上,事情没那么简单。相关人士透露,首先要看的是它是否符合建设该站的条件。其次,还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每个国家在南极洲选择一个地点的条件基本相同,可以归纳如下。首先,有些地区基岩裸露。该站建在裸露基岩上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基础极其严格。建在基岩上的房子更能有效抵御南极风。其次,人员和材料的运输应该尽可能方便。第三,应有利于全面的内部科学考察。换句话说,要建车站的地区必须有科学调查的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决策者的第一考虑。一路旅行到南极洲已经非常困难了。在一个荒凉的大陆上建立这个站将会经历很多困难。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不可能有简单的区别。该标准也是各国选择站点的关键条件。

在选址过程中,团队成员将进行南极调查控制点埋设、气象观测设备搭建、航空摄影、淡水湖面积和深度测量、地质调查、动植物调查等工作。为新站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据第29次南极考察队队长曲坦洲介绍,现场考察表明,罗海地区不仅适合进行冰川研究,而且具备建设冰机场的条件,可以兼顾不同的研究需求。

中国自1984年首次踏上南极大陆以来,已进行了29次南极科学考察,先后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有关人士表示,第四极地研究站将于何时开放取决于现场条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原标题:中国新南极科学研究站将在哪里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