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杨宝森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08:21:49
...

杨宝森(1909一1958)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曾拜陈秀华、鲍吉祥为师,学余(叔岩)派。后带艺搭班入斌庆社科班。出科后与筱翠花(于连泉)、程砚秋、荀慧生等合作演出,以《失空斩》、《捉放曹》、《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杨家将》、《汾河湾》、《卖马》等余派戏为主。

中文名:杨宝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09.10.9

逝世日期:1958.2.10

职业: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

1、人物简介


剧照

杨宝森(1909.10.9 1958.2.10),字钟秀,京剧老生。祖籍安徽庐州府合肥县,出生于北京。曾祖父杨贵庆工刀马旦,祖父杨桂云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京剧演员,为“四喜班”的著名花旦,父亲杨幼朵工铜锤兼武生,其长子杨孝亭,艺名小朵,亦演花旦;次子杨孝方(毓麟),艺名幼朵,长于武生,兼工铜锤花脸,中年因病退离舞台。杨宝森系孝方的长子,堂兄杨宝忠(孝亭之子)后来成为著名琴师。

杨宝森是继余三胜、谭鑫培、余叔岩前三辈韵味派老生之后的第四辈韵味派老生。而谭鑫培的谭派、余叔岩的余派、杨宝森的杨派,已成为一脉相承的一大派系,也是京剧老生行当中的主派系。

2、艺术历程

杨宝森幼学老生,拜陈秀华为师,后又拜鲍吉瑞为师。他幼年曾带艺搭班,参加俞振庭组织的“斌庆社”科班,而且为时很长。那时他嗓音高亢明亮,唱演出他的拿手戏《文昭关》、《上天台》、《断密涧》等。


剧照

他的家庭是京剧世家。祖父杨朵仙是晚清著名花旦,伯父杨小朵亦以花旦驰名。清代笔记曾载:某王爷嗜戏成癖,每每粉墨登场。一次府中堂会,坚邀杨小朵合演《翠屏山》,杨饰潘氏,他演石秀。“吵家”一场,潘撵石秀,杨小朵突然念出:“你就是个王爷,今个儿也得给我滚出去!”当时举座失色,愕不能言。而杨小朵面不改色,王爷恼怒不得,勉强敷衍终场一时盛传都下。杨小朵当年的舞台声望、机敏泼辣,由此可见一斑。杨宝森的父亲杨孝方是知名武生。杨宝森与大哥杨宝忠自幼习艺,均工生行。

但他的开蒙老师却是花脸前辈裘桂仙。裘桂仙曾与谭鑫培、杨小楼等同为内庭贡奉,入宫为慈禧、光绪应戏差。他嗓败后曾改业为琴师为铜锤花脸何桂山操琴;中年登台复出,仍宗何派。他虽工以唱为主的黑头大面,武功却也不错。杨宝森从五六岁就随他学毯子功。有的文章说:杨宝森与裘子盛戎幼年同随裘桂仙,开蒙戏为生净对儿戏《断密涧》云云。窃以为未必可信。查杨宝森10岁即搭斌庆社转战京沪,随即小有声名。拜裘桂仙学艺,当在1919年前,而裘盛戎晚杨6岁,此时不过四龄,岂能整出地学下李密来?或者当在此后,当对杨来说,显然已非开蒙。裘桂仙化雨杨氏,主要是从毯子功上“开范儿”。至于杨宝森为什么不向身为武生的父亲就近学武,则出于梨园界易子而教的传统。杨宝森真正学老生戏,得益于陈秀华和鲍吉祥。陈得余(叔岩)派神髓,后又应聘于斌庆社,对杨宝森影响尤深。而专学汪(桂芬)派的前辈老生王凤卿,对杨宝森也有相当影响搭班斌庆社边学边演,前后大约六年,杨宝森随社或久战北京,或远征沪上,丰富了艺术实践,也引起了观众的注目,“斌庆有个小老生,唱余派,不错!”但是,16岁以后,由于倒仓和其他原因,他从舞台上消失了。谁也不曾料到,这个暂时的消失却是他艺术升华的起点。

3、艺术特色

老生杨(宝森)派成熟于50年代,其主要成就在于具有鲜明特色的唱腔与演唱风格,是杨宝森由谭(鑫培)腔入,自余(叔岩)腔出,充分的扬长避短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杨宝森初学谭派,青年时期致力于研习余派唱腔,均有成绩。30岁以后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吸取谭、汪(桂芬)诸家之长,对余腔有所变革。后嗓音再度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辅助下,尽量舍短用长,创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的杨派唱腔。


剧照

杨宝森的唱腔、唱法,纯以韵味取胜。他的演唱,颇具余派稳健含蓄、韵味醇厚的特点,在吐(咬)字、发声、行腔等方面的技巧,也体现了余派那种“刚柔相济”、“曲中有直”、“圆而不滑”、“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然而,在倒仓后其歌喉拙于立音,声音发出时爆发点位置偏低,且带沙哑之音,表现不出余派的脑后音,听来感觉宽厚有余而尖音不足,而且缺少清脆、刚亮之音。对此,杨宝森能扬长避短,就玉塑型,充分利用自己嗓音偏低、音域宽广、嗓子坚韧耐久、胸腔共鸣较好的长处,竭力调动鼻音,使声音听起来不觉干涩,并且其头腔的共鸣使用得当,泣音的运用也收到良好效果。至于“绷音”、“衬音”、“闷音”、“趴音”以及大幅度的“擞音”,在他的唱法当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尤其是“水擞”、“疙瘩腔”、“哭腔”的运用十分巧妙。各种演唱技巧配合得当,使其声音甜美隽永,柔和圆润,宽畅饱满。他以那醇浓的韵味、低回婉转的旋律及稳健的节奏来表现苍凉、悲哀、凄惨、沉郁的感情,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杨宝森的演唱注重从人物性格出发,在他的代表作中,许多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和舞台形象都十分出色,如:《伍子胥》中悲愤、落魄的伍员,《杨家将》中大义凛然的杨继业和正直、机智的寇准,《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击鼓骂曹》中傲然不屈的祢衡,《洪羊洞》中忠心为国的杨延昭以及《捉放宿店》中悔恨交加的陈宫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派艺术所以能取得很大成就与其密切的文武场面上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常为余叔岩司鼓的杭子和与名琴师杨宝忠,都是宝森亲密的合作者。

4、代表作品


剧照

杨派剧目很多,《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全部《鼎盛春秋》、《击鼓骂曹》外,《大保国·探黄陵·二进宫》、《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王左断臂》、《洪羊洞》、《碰碑》、《清官册》、《桑园寄子》、《二堂舍子》、《红鬃烈马》、《卖马》、《打登州》、《捉放曹》及《珠帘寨》、《定军山》、《阳平关》、《朱痕记》、《搜孤救孤》、《乌盆记》、《摘缨会》、《一捧雪》、《桑园会》、《四郎探母》等均有明显的杨派艺术特色。

其代表作《空城计》中大段唱工,已古朴恬淡的韵味给人以醇美的印象,于心平气和中蕴含深厚的感染力。另一名作《文昭关》则在谭、余的神韵中化入汪(桂芬)派唱法,成为杨派唱法在创造的典型,苍凉慷慨,十分吻合剧中人物的处境和心情。杨做工稳健老练,表演富书卷气,善于以概括手法刻画典型人物。靠把戏也有一定造诣,但晚年很少演出。《击鼓骂曹》一剧以疾徐中节的鼓法独擅胜场。

5、名家合作


杨宝森

杨宝森曾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侯喜瑞等诸多名家合作,他虚心好学,乐观勤奋,长年坚持练功、习字、绘画、练琴,潜心研习演唱技巧,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修养,使杨派艺术不断完善,走向成熟,他的演唱风格颇具余派稳健含蓄、韵味醇厚的特点,在吐(咬)字、发声、行腔方面也体现了余派那种"刚柔相济、曲中有直、圆而不滑、平中见齐的艺术技巧特色",扬长避短,就玉塑型,充分利用自己嗓音篇低、胸腔共鸣较好的长处,收到良好效果。他的"水擞"、"疙瘩腔"、"哭腔"、"绷音"、"衬音"、"闷音"、"趴音"等各种演唱技巧配合得当,声音甜美隽永,柔和圆润,他以醇浓的韵味、低回婉转的旋律及稳健的节奏,表现苍凉、悲哀、凄惨、沉郁的感情,受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他注重从舞台人物性格出发,揭示角色内在情感,他塑造的《伍子胥》中悲愤、落魄的伍员,《杨家将》中大义凛然的杨继业、正直机智的寇准,《失空斩》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洪羊洞》中忠心为国的杨延昭,《击鼓骂曹》中傲然不屈的弥衡以及《捉放宿店》中悔恨交加的陈宫,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娄振奎

下一篇:于魁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