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城市群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21:02:36
...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一般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一般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截至2017年3月底,中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共12个*城市群。截至2017年3月底,国务院共先后批复了6个*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

中文名:*城市群

外文名:nationalurbanagglomeration

1、区域概述

*城市群即为上升到国家层面发展高度,在全国城市群发展中具有战略主导地位的高度城市化区域。截至2017年3月底,中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共12个*城市群。

2、名单列表

已获批名单

截至2017年3月底,国务院共先后批复了6个*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

获批*城市群 国务院批复时间 印发时间 国务院批复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资料文件

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5-3-26 2015-4-13

《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哈长城市群

2016-2-23 2016-3-7

《国务院关于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成渝城市群

2016-4-12 2016-4-27

《国务院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6-5-22 2016-6-1

《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中原城市群

2016-12-28 2016-12-29

《国务院关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部湾城市群

2017-1-20 2017-2-10

《国务院关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城市群名单

城市群 简介 城市名单

长江中游城市群

(已获批)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襄阳、宜昌、荆州、荆门、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宜春、萍乡、上饶、抚州、吉安

哈长城市群

(已获批)

哈长城市群,国土面积约26.4万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北方开放重要门户,老工业基地*机制创新先行区,绿色生态城市群。

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延边

成渝城市群

(已获批)

成渝城市群,国土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_10877841">

成都、重庆、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已获批)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土面积约21.17万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

中原城市群

(已获批)

中原城市群,国土面积约28.7万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郑州、洛阳、开封、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长治、晋城、运城、聊城、菏泽、宿州、淮北、阜阳、蚌埠、亳州、邢台、邯郸

北部湾城市群

(已获批)

北部湾城市群,陆域面积约11.66万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三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绿色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湛江、茂名、阳江、海口、儋州、东方、澄迈、临高、昌江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待批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7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85%的GDP。

广州、香港、澳门、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清远、云浮、阳江、河源、汕尾(待定)

京津冀城市群

(待批复)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7.23%。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待定)

辽中南城市群

(待批复)

辽中南地区工业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业化推动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逐步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以长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条交通干道为发展轴线的城镇布局体系,提高了地区城市化水平。

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待定)

山东半岛城市群

(待批复)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是黄河中下游广大腹地的出海口,同时又是距离韩国、日本地理位置最近的省份,地处我国环渤海区域。

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东营、威海、日照(待定)

海峡西岸城市群

(待批复)

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隔海相对,既是开展对台合作,促进和平统一的基地,又可在合作中加快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利共赢。

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三明、南平、宁德、龙岩、温州、丽水、衢州、上饶、鹰潭、抚州、赣州、汕头、潮州、揭阳、梅州(待定)

关中城市群

(待批复)

关中城市群是西北人口最密集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密集且能够辐射西北经济发展的产业密集区。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天水(待定)

3、发展研究

当前对特大城市人口的严控政策使外来人口问题成为焦点,而城市的外来人口聚集区作为进城外来务工者的重要生存空间,也将在新时期面临挑战。外来人口聚集区一般是指位于城乡结合部地区,以“城中村”为基本依托单位,大量外来人口聚集生活的区域。多数外来人口聚集区已经发展成为农产品批发、商贸市场、家居建材、仓储物流等中低端产业的集散地,成为外来农民工城市落脚的主要空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外来人口聚集区采取了“城中村改造”措施。

合作竞争

“我国城镇化有一个特性,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发展阶段同时存在的状况。”李迅表示,东部地区目前已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但中西部地区还处在工业化中期或初期。

针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提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更进一步。

针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群,《规划》提出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协调机制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我国当前的主要城市群10%的面积承载超过2/3的经济总量,却只承载了全国1/3的人口,区域差距问题明显。

《规划》提出,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以城市群为主要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重点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调模式,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

4、存在问题

国家相关部委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开发方向、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机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市群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此外,从人口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群的失业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优质人口资源配置不均问题日益严重。而且,资源与环境压力逐年加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城市群病

针对城市群常出现的大城市病,专家认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出路。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可达性,力争实现“出行方便、换乘便捷、指示清晰、停车有序、乘车文明”目标。重点解决轨道站点、医院、学校、大型商场、社区服务中心周边50米,公交站点、出租候车点、自行车停放点的配套,方便市民出行。

完善集疏运系统,把更多的道路资源让给客运交通。当前,大量集装箱卡车、货车在中心城区通行,不仅使城市道路资源日益紧张,带来交通拥堵,降低交通运行效率,而且使生态环境承受巨大压力。

外来人口

对外来人口聚集区采取改造治理措施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或者说是为了解决“城市病”问题。不过,对此存在不同的学术讨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改造外来人口聚集区有利于城市治理,理由是由于聚集区中的外来农民工工作不稳定、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生活环境较差以及文化的边缘化等原因,在城乡差距面前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失衡,而“城中村”加剧了区域性“失范”,使这些地区的城市犯罪率高发,会引发治安等社会治理难题。外来人口聚集区往往不仅成为“脏乱差”的城市边缘地带,也成为社会问题的多发区。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外来人口聚集区存在一定的功能合理性,认为外来人口聚集区的产生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在打破以城乡隔绝为特征的二元结构和作为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承载了外来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及城市产业发展等系统功能。在外来人口聚集区中,当地村民与外来人口之间建立了相互依赖的复杂分工,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不仅对当地失地农民具有自我保障的积极性与必要性,也能够缓解外来人口的公共需求与**机制滞后形成的矛盾关系,具有难以替代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中村”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在我国城乡二元*的环境中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上一篇:中原城市群

下一篇:借款投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