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原城市群

科普小知识2022-09-09 21:02:42
...

中原城市群属于国家二级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6个城市,33个县城,340个建制镇。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并将成为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文名:中原城市群

类别:国家二级城市群

所属区域:河南省

中心:郑州

副中心:洛阳

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

人口:3950万

城市群实力排名:第7位

1、定义

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地区已经成为今天和今后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增长极点和核心支点,具有将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汇聚与扩散的功能。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属于国家二级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6个城市,33个县城,340个建制镇,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68亿元,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470.3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44.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31.19亿元。在中国15个城市群中综合实力名列第7位,位列中原地区第一位。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并将成为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支撑。

2、基本情况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的概念,河南省早在“八五”计划时期就已提出,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编制“九五”计划时,又进一步提出统一协调中原城市群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新世纪,为积极顺应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河南省委、省*审时度势,做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决策,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纳入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进一步明晰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思路,并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2003年,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列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年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计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2005年,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中原城市群的引导和培育,河南省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实践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学者、各有关市和部门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3月,《规划纲要》已经省*批准实施。与《规划纲要》配套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规划已经省*批准实施;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规划、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规划、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规划、中原城市群生态建设规划、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科技、教育、旅游、信息等4个资源共享规划正在编制。

中原城市群的规划和发展,得到国家和兄弟省市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10号)中已明确提出:“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重点,形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支持城市间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从全国城镇体系发展布局看,中原城市群位于京广、陇海两大城镇发展轴的交汇处,是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西部地区战略资源输出的重要通道。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中原崛起、推动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作为一个近亿人口的农业大省,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将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方面发挥重要的承载作用,从而防止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无序涌入沿海大中城市,有力地支撑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的发展。

3、总体思路和目标


中原城市群

依据现实基础与发展要求,“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创新发展机制,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放大整体优势,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将中原城市群建成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形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十一五”期间,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郑州市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九市功能和主导产业定位基本明晰,发展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等四大产业带初具雏型,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型核心区,奠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完善,形成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内通达的经济圈;城市功能显著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和谐城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十一五”期间,区域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2%;按2005年价格计算,2010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将努力形成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城市体系,建成一批特色鲜明、适宜居住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进一步凸显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主体作用;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竞争力显著提高,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富裕,普遍享受较高质量的教育、文化和卫生服务,社会更加和谐,确立在中西部乃至全国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更加有效地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2020年,区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二、三产业比重超过95%,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0%。

4、空间发展布局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布局包括城市体系、产业布局和核心区建设三个方面内容。

城市体系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基本架构为: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其他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市体系。2010年,预期郑州、洛阳两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分别达到400万人以上和260万人。2020年,预期郑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突破500万人,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洛阳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50—400万人;开封等6市均进入特大城市行列;济源以及巩义、偃师2个县级城市进入大城市行列;城市群体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与周边城市实现融合发展。

九城市功能定位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洛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

开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基地,郑州都市圈重要功能区。

新乡: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轻纺和医药工业基地,职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北部区域物流中心。

许昌: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轻纺、食品、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区。

焦作:国际山水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重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平顶山:中国中部化工城,中原城市群化工、能源、原材料、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

漯河:中国食品城,中原城市群轻工业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南部区域物流中心。

济源: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群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提出要建立开放型的城市体系,积极引导与中原城市群经济关联度较强的周边城市,特别是鹤壁、安阳、三门峡等市,围绕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目标,积极调整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与九市的融合发展,逐步融入中原城市群。

产业布局

以重要的交通干线为纽带,以城市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和协作,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向基地化、集群化、园区化方向发展,努力培育郑汴洛(陇海)城市工业走廊、新乡-郑州-漯河(京广)产业发展带、新乡-焦作-济源(南太行)产业发展带和洛阳—平顶山—漯河产业发展带等四大产业发展带。

核心区:“十一五”时期,重点依托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和新—郑—漯(京广)产业发展带,率先推动郑汴、郑洛、郑新、郑许之间的空间发展和功能对接,加强巩义、偃师、新郑、长葛等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努力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产业集聚、城镇密集的“十”字型基本构架,确立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轮廓。

5、战略定位

中原城市群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三大城市群之一,在河南省城镇化布局中占据着主体地位,郑州、洛阳分别作为核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地位日益稳固,开封、南阳、平顶山、周口、济源等城市。

——中原城市群将成为中西部地区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以郑州为核心城市、洛阳为副中心城市,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辐射带动,引领中原城市群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发展区域。

——大郑州都市地区将成为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区域,以郑州为龙头,带动其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毗邻城市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构建辐射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区域。

——郑州将提升其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增强辐射带动全省和服务中西部发展的能力。郑东新区将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区。中心城区与新郑、新密、荥阳、登封等周边县城组团式发展,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区。

——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将巩固提升,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其他地区性中心城市也将发展壮大。推动开封建设成为新兴副中心城市,南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50万人,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许昌、商丘、信阳、驻马店发展成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周口、漯河、濮阳、鹤壁、三门峡等城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济源成为新兴地区性中心城市。

——省直管县将成地区副中心城市。随着省直管县*改革不断深化,县城产业和人口规模持续壮大,将建成50万人左右的地区副中心城市,成为全省区域经济新的战略支点;基础较好的县(市)要率先发展成为人口集聚能力强、功能完善的30万以上人口规模城市。

——重点镇将发展形成小城市。支持产业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重点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设专业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到2020年,发展形成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将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6、优化方案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优化要有整体和局部之分,在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应有所侧重。2020年前后,中原城市群要努力形成“两圈、双核、四带、一个三角”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发挥的整体格局。

两圈

第一圈层是郑州都市圈,第二圈层是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巩义、禹州、新郑等城市为结点,构成的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正在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以周围7个卫星城镇为节点构成的郑州都市圈,以除郑州以外几个中心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以及除中原城市群城市之外的河南省其他中心城市,包括周围邻近省份部分城市在内构成的外围辐射圈。在城市圈层状空间分布基础上采取以郑州为中心的“圈层”式空间整合发展模式,应是城市体系空间布局优化的总体模式。

双核

即主核心城市郑州、副核心城市洛阳。依靠郑州牵引中原城市群进而牵引全河南省,显得势单力薄,势必形成弱核牵引状态。而且,在短时期内急速扩张郑州市的规模,靠行政力量“催生”其综合实力,或者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商业奇迹”,都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危险的。在这种状况下,西距郑州117km的十三朝古都、从“一五”起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洛阳,自然就理应进入空间布局优化的视线。如果以郑州主核,以洛阳为副核,形成双核牵引的局面,中原城市群的雄起,乃至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地位的改观,将会更有说服力。

四带

第一带为沿黄河由东向西的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组成的复合发展轴;第二带为自北向南由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组成的复合发展轴;第三带是由连接新乡、焦作、济源、洛阳的铁路和公路构成的复合轴线;第四带是由连接漯河、平顶山等市的漯阜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洛阳至平顶山、漯河、周口、阜阳至上海高速公路组成的复合轴线。与此对应,分别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陇海产业发展带)、新郑漯京广产业轴、新焦济南太行产业轴、洛平漯产业轴等4个产业发展轴带。这4条轴线和4个产业发展轴带相对应,构成中原城市群整合发展的4条重要的“经脉”。

一个三角

指以平顶山、许昌、漯河三市为节点,依托其产业发展形成带动城市群西南部发展的“成长三角”。中原城市群北部有郑州—开封—商丘—新乡—焦作—济源—洛阳组成的成长多边形,南部有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组成的成长三角形。相比之下,南部平-许-漯成长三角区位条件便利,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可进一步加强三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重点搞好产业整合和基础设施整合,做到一体化发展,形成城市群南部地区的“金三角”。

7、远期目标

根据研究规划,在2020年前后,中原城市群将建成城镇布局合理、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一体化区域,形成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城市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二、三产业比重超过95%,城镇化率超过60%,使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柱。

在“十一五”期间,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郑州市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九市功能和主导产业定位基本明晰,东西发展轴线的郑汴洛工业走廊、南北方向的新郑许漯产业轴线和新焦济产业带、洛平漯等四大产业带已具雏形。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型核心区。另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还将基本完善,形成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内通达的经济圈。

上一篇:二零三三

下一篇:*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