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市第一中学
凤城市第一中学建校13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毕业生。他们当中既有部长、将军、大使、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有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无论是政坛精英、科学俊彦、社会名流,还是辛勤园丁、白衣天使、商界奇才,一中毕业生都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社会作贡献。
中文名称:凤城市第一中学
地理位置:辽宁凤城
始建时间:1877年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
1、简介
凤城市第一中学
凤城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的“启凤书院”,至今已有138年的历史。1951年10月,时任校长王奉璋因治学有方和领导师生抗美援朝有功,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受到*、周总理的接见,是建国后*等老一辈革命家接见的第一位中学校长。1962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3年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中,2004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全国教育系统网络示范单位,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文明学校,2009年获全国改革创新诚信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中国首批百年名校”,2011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2012年起被清华大学授予“优秀生源基地”,2013年又被北京大学授予“校长实名推荐学校”。
2、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思想管理学校,注重学生思想教育,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做到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浓,考风严,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大事记
清光绪三年(1877年),创建“启凤书院”,“兴科举,倡文化”。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学校更名为城立国民学校。
清宣统二年(1910年),学校更名为高等小学校。
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更名为凤凰公学。
民国十三年(1924年),学校实行奉天省“三三”学制。
民国二十年(1931年),学校更名为凤城初级中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学校与县职业中学合并,更名为凤城国民高等学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寇投降,学校改为男女合校的凤城县联合中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学校改为单一男生的凤城中学。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学校更名为凤城联合中学。
1949年,全国解放,学校回到人民手中,更名为凤城中学,辽东省教育厅厅长王奉璋兼校长。
1954年,学校更名为凤城第一初级中学。
1956年,学校招收四个高中班,变为完全中学。
1958年,学校更名为凤城高中。
1962年,学校被评为省重点中学。
1965年,学校更名为凤城中学。招收滑翔班,培养空军飞行员。
1969年,学校更名为凤城县第一中学。
1975年,辽宁省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在学校召开。
1976年,北方十四省、市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在学校召开。
1977年,学校恢复为省重点中学。全省恢复重点中学工作会议在学校召开,副省长张知远到会。
1984年,学校被辽宁省体委确定为“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985年,学校更名为凤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1986年,初中部撤销,学校成为全日制重点高中。
1994年,凤城撤县设市,学校更名为凤城市第一中学。
2003年,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示范高中。
200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
2005年,学校工厂完成转制工作。
2007年,学校成功举办建校130周年校庆。
4、设施建设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场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347平方米,绿地面积4524平方米,硬覆盖面积9619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体育馆、塑胶操场、宿舍楼、食堂。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交互式液晶触摸屏进教室,使每间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校园环境和办学设施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5、特色教育
科技创新型特色高中的办学特色
凤城一中娱乐足球赛
办学目标特色化:“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队伍高水平,教育教学高质量,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课程建设多元化:学校通过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建立以基础型课程、丰富型课程、发展型课程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研究性学习课程常态化:学校从2000年秋季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不断深入完善,师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大量成果。
课堂教学改革系列化:从“目标层次教学”、到“学案导学”、再到“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系列化,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基本形成。
特色教育全员化:学校的基础型课程、丰富型课程、发展型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同时,学校的社团、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隐形课程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科技创新型特色高中创建历程
凤城一中《成长心连心》大型青少年成长体验活动
课程建设培养科技创新:学校科技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主渠道是课程。学校通过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建立以基础型课程、丰富型课程、发展型课程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科研课题探索科技创新:为使学校科技创新型特色高中创建工作具备科学理论指导,学校承担了省级科研规划课题《创建科技创新型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以课题为引领,使特色高中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教学改革推动科技创新:2012年3月开始,学校在“目标层次教学”和“学案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体验科技创新: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分成两个层面,“研究性学习1”纳入课程表,对学生进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怎样进行的培训。
学生管理体现科技创新:创建“五自”班级管理小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自育”、“学习自育”、“生活自育”、“交往自律”、“为人自强”五种能力,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队伍建设注重科技创新:教师具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型特色高中办学成果
体验成长源动力师生家长心连心
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在全校全面铺开,我们总结出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的基本环节和“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各学科总结出具有学科特点的“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学校2014年第三期出版的《启凤》校刊上发表,成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借鉴和指南。
学生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教育科研成果显著:“十五”时期学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规划课题九项,近百名教师参与,获科研成果奖五项。
初步建成科技文化校园:改造的校园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场地平整,道路畅通,环境整洁优美,做到了净化、美化、绿化,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体现教育性、科技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学校成为师生心目中的家园和乐园。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与条件,为科技创新型特色学校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办学效益人民满意:2006年以来共有53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占丹东地区一半以上,2007年以来有10人获丹东地区文理科第一名,2008年以来有4名同学高考总分进入全省理科前5名,还有一大批学生被“985”、“211”院校和其它本科院校录取,2012年清华大学在全省确定首批10所“领军计划”优秀生源基地学校,我校是其中之一,2013年,我校又被北京大学确定为“校长实名推荐学校”,同时被清华与北大确定为“优秀生源基地学校”,这在省内县级高中当中还是第一家。
6、师资力量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弘扬“团结、敬业、奉献、创新”精神,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注重教师培训,成立读书协会,开办教师论坛,成立“教学智囊团”,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一、三、五、八、十”工程,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促其快速成长。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1人,中级教师117人,硕士研究生17人,研究生结业33人,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十佳校长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农村中小学专家型教师1人,东三省生物名现1人,辽宁省优秀*员1人,*学科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国家、省、市、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70余人。教师队伍呈现出师德好、作风硬、能力强、水平高的态势,社会形象好。
7、教学质量
誓师高考冲刺高三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狠抓常规教学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聚集课堂,减负增效,使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高考升学一直位居丹东地区前茅。恢复高考以来,获省市高考文理科状元10余人次,有80多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特别是近几年高考,屡创奇迹。2006年,有6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列丹东地区第一;2007年,有4人并列夺得丹东市文理科状元,创造高考奇迹;2008年,1人获丹东市理科状元、辽宁省理工类第4名,8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仍列丹东地区第一;2009年,2人分获丹东市文理状元,丹东市理科前10名有7人,文科前10名有5人,文理前20名各有10人,丹东地区共有13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我校占10人,考入清华北大人数在辽宁省400多所高中中排在第七位;2010年再获丹东市文、理科状元,有4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11年高考丹东地区前4名我校有3人,6人考入清华北大,占丹东地区一半,600分人数再次突破百人大关,达到108人。2012年再获丹东市高考理科状元,全市理科前6名都是我校学生,文科前10名我校有3人,600分以上人数112人,丹东地区共有12人考入清华北大,其中我校占8人,2013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达到145人,4人考入清华北大。2007年以来丹东地区共产生文理状元19人,其中我校占10人,2008年以来,丹东地区共有87人考入清华北大,其中我校占48人。办出了令人满意的高中教育。
8、获得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学校、辽宁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辽宁省贯彻双《规范》先进单位、辽宁省“九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爱国卫生模范单位、辽宁省校园艺术化工程先进学校、辽宁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丹东市劳模先进集体、丹东市模范学校、凤城市模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