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护国寺街
护国寺街是北京老城的一条明街,位于西城区东北部西直门桥和官园桥之间,是金融街的放射带,数南北走向的一条街市,适合中档消费人群,居民较多,消费人群以学生,老城区居民为主,适于做各类餐饮业和电子器材,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二环的腹地。东起德胜门内大街,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因护国寺得名。
中文名:北京护国寺街
别称:护国寺大街、崇国寺街
地理位置:西城区东北部
建立时间:元代
1、简介
护国寺街
有着800年历史的护国寺街在经历两年改造后重新开街迎客。新开放的护国寺商业街以棉花胡同为界,西侧以护国寺小吃等传统老字号小吃为主,东侧以梅兰芳等名人故居、四合院、私家菜为主。这也是继大栅栏、琉璃厂后又一条经改造重张的北京特色街。
每年大年初七初八,到了庙会的时候,这里人头攒动,百货云集,在这里除了买货,还可以听相声,看杂耍,可以说是吃、穿、用、玩应有尽有,最盛时有700多个摊位,如今的护国寺大街,被定位为一条展示典型市井和胡同文化的老街,投资了1700多万进行改造,除了原有的护国寺小吃店、花店外,爆肚满、惠丰楼老北京涮肉,陈氏卤煮、新川面馆等多家北京传统小吃,以及外埠小吃在这里安家落户,希望借助这些老字号来恢复护国寺昔日的繁荣。
2、特色
青砖灰瓦,红窗、飞檐,就连牌匾也是遵照明清时期设计的,在古香古色的护国寺小吃店,豆汁、焦圈、面茶、豌豆黄,这些传统特色小吃,每天吸引了很多老顾客。
3、护国寺小吃
护国寺街
1956年*部门将庙会上颇具名气的茶汤英、扒糕年、白薯王、经营羊霜肠的张大户等十多位摊商组织起来,在紧邻护国寺的93号现地址(人民剧场对过儿),开办了护国寺小吃店,聚集了京城小吃之精华,经营艾窝窝、豌豆黄、豆面糕、蜜麻花、豆汁、焦圈、面茶等100多个品种的北京传统小吃。
50年来,护国寺小吃店保留着老店的京味传统品种,但店容店貌随着北京城市改造而应时,就餐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出售的小吃也既保持老北京风味,又要调整适应现代人口味变化的需求。特聘请老技师杨伯儒进店传授技艺,将原有的大、黑、粗、糟的食品改变为小巧玲珑的精美小吃。虽然环境改变了,但经济实惠为百姓服务的宗旨没变。由于就餐环境变化,小吃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食客。2001年,护国寺小吃店进一步装修改造,不仅突出老北京风格特色,还让顾客在品尝老北京小吃的同时,领略老北京风情。将店内房顶四周装饰了绿瓦房檐,墙壁挂上护国寺庙会画框,屋内四柱挂有小吃典故和名人影迹,专设了老北京面人张的面塑展框。
另外,华天饮食集团也对旗下小吃店给予了特殊政策,包括斥资对小吃店门脸、环境进行统一装修、统一标志等,并不断挖掘、改良传统品种:豌豆黄过箩加细、驴打滚加层儿,螺丝转、萨琪马、蛤蟆吐蜜规范工序,精工准料不走味。小吃讲究应时入季,于是春季的豌豆黄儿、艾窝窝,夏季的“冰碗”扒糕、漏鱼儿,秋天的牛筋儿窝窝、脆麻花儿,冬季的盆糕、碗糕、果料年糕、元宵等都应季入市。同时根据顾客口味变化让小吃也赶“时兴”,黄油口儿的糯米糕、什锦炒疙瘩儿、麻辣鸡丝面、牛眼包、奶油炸糕、姜汁排叉儿、鸳鸯酥、蝴蝶卷、牛肉烧饼、兰花盏等干稀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经过挖掘、引进和创新,护国寺小吃的品种已经达到100个,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4、护国寺街整修
护国寺街
整治项目中包括以护国寺街为首的十条胡同、一个市场的沿街景观整治等内容,同时对该地区居民房屋设施及卫生设施进行改造,取消临建房屋,恢复院子,恢复植被,改造上下水管道,下一步将对周边道路进行铺装。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工作,京城的一些老字号、名小吃将纷纷落户护国寺街。据悉,除原有的护国寺小吃店、花店、护国寺宾馆外,新川面馆、合义斋、惠丰楼老北京涮羊肉、陈氏卤煮等著名商家及名小吃也将入驻护国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