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地理中心,简称“岩城”,属福建省三明市辖县,全境面积2294平方公里,与七个县市接壤,现有人口36.8万,城区人口约11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一年四季皆可游览,是名副其实的“沿海腹地、内陆前沿”。省道306线贯穿全境,鹰厦铁路穿过境内的桃源镇,县城距泉州196公里,至厦门262公里,到福州334公里,即将竣工的“三泉”高速公路在境内的吴山、石牌和桃源等地设置三个互通口,与闽南“金三角”连接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是闽西北连接闽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
中文名称:大田县
别名:岩城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福建省三明市
下辖地区:辖8个镇、10个乡,辖8个社区、265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位于福建省中部
邮政区码:366100
电话区号:0598
面积:2294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仙亭山森林公园,七星湖等
*驻地:均溪镇
1、地理位置
大田县
县域,周至元朝先后为七闽地、吴越地、闽中郡、江南东道福州、福建路南剑州、福建道延平府。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建县,隶属南平府。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改属永春州。民国时期属福建南路道、厦门道和仙游、龙岩、永安专署。解放后,先后隶属永安、晋江和三明专署,时属三明市。
2、历史沿革
大田境内,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夏属扬州地。周属七闽地。秦属闽中郡。汉为南平地。唐属江南东道福州,南唐归剑州。宋隶南剑州。元归福建道延平路。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县时,隶属延平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县升为永春州,大田县隶属永春州。
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制,大田县隶属南路道。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大田县仍隶属之。
民国16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制,大田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人民革命*,大田县隶属兴泉省。
民国23年7月,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四区(区署在仙游)。
民国24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全省又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六区(区署在龙岩)。
民国35年1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九区(区署在永安)。
民国36年4月至38年9月5日,全省行政区划重新调整设7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六区(区署在永安)。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成立,全省行政区划为8个专区、2个市,大田县划归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区署在永安)。
1949年9月6日大田解放,隶属永安地区专员公署。
1956年6月,永安地区专员公署撤消,大田县改属晋江地区专员公署。
1963年3月,设三明地区专员公署,大田县改属之。
1983年7月,撤消三明地区专员公署,设三明市,大田县隶属之。
3、区划人口
2010年,全县设8个镇、10个乡,辖8个社区(居委会)、265个行政村。全县户籍人口36.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02万人,非城镇人口27.8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8‰。
4、自然地理
县境地处西南华力西—印支拗陷带之大田—龙岩拗陷的东北部,政和—大埔断裂斜贯全境。地质构造复杂,岩石以钙质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次为花岗岩、花岗长岩、凝灰岩和变粒岩。地表水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为3.54亿立方米;地下热水5处,水温29℃~79℃,流量为11.56升/秒。县境为中低山地带,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岭、谷地分布趋向与境内构造基本一致。境内千米以上山峰175座,大仙峰海拔1553.4米,为最高;溪流纵横,是闽江、九龙江和晋江支流发源地之一,汇水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5条,均溪河最大,主干流81.7公里,是街面水库电站的主要水资源。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无严寒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5、水文气候
2010年,县境内的气候年景与常年比较差,主要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年内出现的倒春寒、暴雨天气、秋寒等多种自然灾害及异常气候,给全县经济和人民财产、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洪涝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气温年平均气温19.3℃,较常年偏高0.4℃,属显著偏高。其中1、2、7月偏高,4月偏低,6月显著偏低,8月偏高,9月异常偏高,其余月份正常。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14日,极端值零下4.2℃,与常年偏低3.1℃,有霜冻、结冰;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28日,极端值36.8℃,较常年偏低0.6℃。春播期以过程性天气为主,3月下旬受冷空气影响,高海拔地区出现“倒春寒”;夏季≥35℃高温天气有18天,集中在7、8月份间,占17天;秋季出现日平均气温≤23℃的“23”型秋寒7天(10月2—10日)和日平均气温≤20℃的“20”型秋寒4天(10月21—24日)。全年无霜期272天。
降水年降水量1763.0毫米,较常年多12%,各月份降水量分布不均,起伏较大。1—2月(冬季),208.6毫米,较常年多51.9毫米;3—5月(春季),391.3毫米,较常年略多10%,属正常。期间出现3月7日和4月8日两场暴雨,雨量≥50毫米。6—8月(夏季),557.7毫米,较常年略多6%,属正常,其中6月降水378.3毫米,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69%,6月15日,出现特大暴雨,降水量128.2毫米;7月降水量52毫米,偏少60%;8月降水量127.4毫米,偏少27%。9—11月(秋季),255.2毫米,较常年同期少14%,属正常,其中:9月降水量155.2毫米,比常年偏多27%,异常偏多,10月96.5毫米,较常年偏多56%,显著偏多,11月仅3.5毫米,较常年偏少91%,异常偏少;12月降水量48.4毫米,偏多25%,属正常。
日照年日照时数1483.4小时,较常年偏多61.8小时,属正常。年中各月分布较均匀,除3月、8月偏多和6月异常偏少外,其余月份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灾害一是“倒春寒”。3月下旬在屏山乡等高海拔地区出现,对春播有一定的影响。二是10月4—10日出现的“23”型秋寒略迟,对双季稻抽穗开花造成影响。三是暴雨天气,分别出现在3月7日、4月8日、6月14—15日,共三场,降雨量≥50毫米。尤其是6月15日,造成洪涝和地质灾害,境内18个乡(镇)、265个村受灾,道路塌方及山体滑坡527处,房屋溜方受损2030座,倒塌127座,受灾人口9.5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3.2亿多元;农作物受灾面积2993公顷,成灾面积1933.3公顷,绝收面积720公顷,水产养殖损失12.1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227万元;造成工矿企业停产34家,公路中断32条次,供电中断49条次,通讯中断26条次,损失1.29亿余元;损坏水利堤防82处、决口25处、护堤59处、水闸1座、灌溉设施953处、水电站25座、塘坝125座,水利设施经济损失8062万元;房屋受损4800万元。
水文均溪河最高水位356.31米(6月15日)、超警戒水位2.08米,最低水位352.79米(11月3日);相应最大流量521立方米∕小时,相应最小流量2.50立方米∕小时,年平均流量14.1立方米∕小时,年径流量4.446立方米。年平均输沙率:6.98公斤/秒,年平均含沙量:0.495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22万吨。
6、旅游名胜
大田县
7、经济情况
2011年,县委、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工作,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通过“上大压小”,着力壮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聚,实现工业经济快速、跨跃发展,继续呈现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崭新局面,实现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5.56亿元、比增31.18%,实现工业增加值76.92亿元;亿元以上企业64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05.7%,比增110.4个百分点;销售收入19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9亿元、比增62.5%,其中税收7.43亿元、比增2.07亿元、增长38.6%,利润6.44亿元、比增3.22亿元、增长102.8%;产品销售率98.9%、比增0.4个百分点。水泥、机械铸造、煤炭、矿产品采选加工仍然是工业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产值124.43亿元,占规模以上总产值63.63%。重工业完成产值150.8亿元、比增60.5%,煤炭、铁矿采选及铸造业产值增幅分别达47.1%、47.2%和60.1%,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力;轻工业完成产值44.8亿元、比增120.9%,其中纺织业增幅达91.8%。实施工业建设项目190项,完成投资53.6亿元。工业项目区建设进度加快,全县新增区域发展战役17个重点项目,土地平整262公顷,完成投资8.9亿元。深化产学研结合,实现对接项目6项,争取到各类专项资金328.39万元。发展循环经济项目15项,其中清洁生产审核验收3项,节能项目5项,资源综合利用7项;淘汰落后立窑水泥生产线1条、产值8.8万吨。
8、城市建设
2011年,大田县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方面。已完成8个城市规划编制项目,完成投资3075万元。市容市貌整治和管理方面。主要完成城区主干道的广告牌整治,及购置清理广告牌升降车一辆,清洗不规范的户外、小区内的小广告等各项工作,完成投资224万元。
城市综合交通方面。兴田路二期项目已基本完成边线开挖,路基平整,完成高边坡支护工程量的55%;完成河滨景观工程图纸设计,正在办理立项、工程预算等手续。完成投资11320万元。建山路、福田路改造已经完成人行道路面硬化。完成投资2570万元。
公共交通项目,完成投资345万元;架空缆线下地方面。建山路完成西侧全线沟槽开挖,强、弱电管道,污管道,检查井等基础铺设已经完成,并已实现强电下地。完成投资2260万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方面。
赤岩公园项目,已完成公园游步道线路选定、简易施工设计、劈草、清杂和线路划定工作等工作,目前已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34万元。景区公共设施整治方面。
仙亭山森林公园设施整治项目,完成健身道绿化进行养护和补植,对路灯、公厕、供水管道等设施进行修复。完成投资52万元。污水处理项目方面。污水处理管网改造项目,已完成截污干管清理及维护。完成投资830万元。
垃圾中转站项目,完成设备采购投资211万元。供水供气建设方面。地表水厂建设完成投资1586万元。宜居城市综合体方面。
县城市东部生态宜居综合体一期建设项目,包含桥梁建设、道路建设、凯天龙文化产业园、防洪堤建设、龙宝新村建设、赤岩广场建设等内容。累计完成投资46580万元。
迎宾馆区域建设项目,完成坑口四级水电站收购;完成火电厂收购、坟墓搬迁及周围土地的收储工作;地面物清理和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酒店规划设计方案已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完成投资21812万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