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
同德县是海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辖2镇3乡73个行政村,面积4758平方公里,县*驻尕巴松多镇。
中文名称:同德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辖2镇3乡73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邮政区码:813200
电话区号:0974
面积:4758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宗日遗址、兔儿滩遗址等
*驻地:尕巴松多镇
1、县情概况
同德县
同德县是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闻名中外的宗日文化发祥地。全县拥有较为丰富的农牧业、矿产、水电、野生动植物和旅游五大优势资源。全县共有天然草场563.5万亩,存栏各类牲畜数为83.96万头(只),其中羊56.26万只,牛14.03万头,山羊12.82万只,马0.82万匹。年产牛羊肉约8800吨,羊毛约740吨,奶约7830吨,畜产品开发潜力较大。全县现有耕地10.07万亩,其中水浇地3.23万亩,适宜种植小麦、青稞、油菜、大豆、马铃薯等农作物,正常年份,小麦单产每亩约340公斤,青稞160公斤、旱作油菜55公斤、水浇地洋芋2500公斤、露天洋芋1400公斤左右;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5.97万亩,发展特色种植业优势明显。现已探明的矿藏有汞、金、钨、锑、鸡血石等14种,在青海矿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水能蕴藏量十分可观,黄河在同德境内流经206公里,境内有黄河支流48条,已列入全省建设规划的中型电站有6座,总装机容量500万千瓦。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有较大的天然林区3个,总面积为林地99.08万亩。境内天然药材主要有冬虫夏草、大黄、雪莲等10余种,虫草年产量约3000斤左右;野生动物主要有鹿、麝、原羚等24种。
同德县又称宗日文化之乡。以古老黄河为人文背景,以闻名中外的宗日文化为基调,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形式,每年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宗日文化艺术节”。宗日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宗日遗址,宗日遗址位于我县巴沟乡团结村附近,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目前黄河上游发现较早、面积最大、内涵极为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原始风貌的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境内还有规模恢弘、幽静神秘的石藏、拉加、赛力亥三大宗教寺院;草密林深、惊涛拍岸的拉加、德阳、班多黄河大峡谷;青山绿水、风景秀美的河北、秀麻天然林区;源源流长、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和民间艺术。
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对宗日遗址进行了挖掘整理。经过三年的野外工作,宗日遗址共挖掘墓葬341座,探方31个,灰坑18个,祭祀坑18个,出土文物23000余件,这些文物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遗址中出土的进食餐具—骨叉,在我省尚属首次发现,它向世人展示了所谓“西式”餐具并不是西方文明的专利,在遥远的东方,在五千年的青藏高原早就问世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遗址中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和双人抬物彩陶盆,充分显示了五千年前先民们制陶工艺的清湛和绘画艺术的高超,专家学者将其称为当之无愧的“国宝之冠”。舞蹈纹彩陶盆高12.5厘米,口径22.8厘米,腹径24厘米,底径9.9厘米,在橙红色泥胎上用黑彩描绘出精美的图案;较窄的口沿上画有成组的弧线三角纹和短斜线纹,显得匀称、自然;外腹绘有稍粗的四道弦纹,简明流畅;最让人赞叹的是内壁上部,两组舞蹈人像,分别为11人和13人,头饰较宽大,下着裙装,手拉手,一幅活生生的集体舞蹈画面,古朴中透着灵动,隐隐弥漫出一中远古文化的神韵。总体上看,这件陶器造型合理,质地细腻,表面光亮,体现了精湛的制作技法,尤其在绘画上,运笔娴熟,图案疏密得当,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极富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古代彩绘艺术的极高境界,令人叹为观止,称之为稀世珍宝当之无愧。“二人抬纹盆”高11.3厘米,口径24.2厘米,底径9.7厘米,唇彩为斜线三角纹,外彩为三线纽结纹,这些都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盆上的流行纹饰。内彩绘在中腹以上部位,主题纹饰为四组对称的双人抬物图案,间以横、竖、粗细条纹组成的辅助图案,上下两端分别以一道和五道弦纹界定,构成一幅四方对称,两方连作,优美和谐的完美画面,彩陶盆二人抬物图案,作者以圆点表示人的头部,粗线描绘人的躯干,细线表现人的四肢,两人相向分腿而立,腰背微屈,双手共抬一个硕大的圆形物体,寥寥几笔,就把两人着力抬起重物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宗日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大面积的氏族公共墓地上。在整个墓地当中,除当时风行的二次扰乱葬造成的人骨破碎零乱,分辨不清个体数目的墓葬外,共有215座,其中,单人葬194座,二人合葬14座,三人以上葬3座。
2、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南北朝至元属吐谷浑政权、吐蕃宣慰司,明属河州卫,清属蒙古族,藏族牧地。民国二年(1913年)属贵德县辖,1925年由贵德县析置同德县。1951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区,1953年改设同德县,隶海南藏族自治区(州),1959年划归果洛藏族自治区,1962年复归海南藏族自治州。
3、行政区划
同德县辖2个镇、3个乡:尕巴松多镇、唐谷镇、巴沟乡、秀麻乡、河北乡。
4、自然资源
同德县
森林资源:
县境内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乔木树种贫乏,能够形成天然林的树种只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山杨、桦木四种。全县森林资源中,森林总面积100.06万亩。森林覆盖率8.14%。野生动植物资源:
1、野生动物
同德地区有高山、丘陵、滩地、河谷和大面积的天然森林,地形交错复杂,是野生禽兽栖生繁衍的良好自然环境。
兽类:狍、獾、黄羊、石羊、麝、棕熊、狼、马鹿、白唇鹿、野猪、豺、旱獭、金钱豹、雪豹、猞猁、苏门羚、草猫、狐狸、砂狐、兔、水獭、及各种鼠类。
禽类:百灵鸟、云雀、喜鹊、沙丘鸭、乌鸦、杜鹃、燕子、鹰雕、雪鸡、天鹅、啄木鸟、雉、石鸡、麻雀、秃鹫、斑头雁、斑鸠、黑颈鹤、岩鸽、兰马鸡、红咀山鸦等。
鱼类:无鳞湟鱼、草鱼、青鱼、花斑鲤、厚唇重唇鱼及边扁齿鱼等十余种。
昆虫类:蝴蝶、蜜蜂、蝇、蚊、蝗虫、毛虫、蜘蛛、螨、蜻蜓、萤火虫、红蜘蛛等四十余种。
爬行、节肢、两栖类:青蛙、蛇、蝎等。
2、野生植物
同德县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常见植物有38科98属182种。主要有乔木科、莎草科、百合科、菊科、豆科、柏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毛莨科、龙胆科、麻黄科、蓼科、报春花科等。
优良牧草:紫叶针茅、克氏针茅、大针茅、紫羊茅、鹅观草、扁穗冰草、早熟禾、垂穗披碱草、双叉细柄茅、藏异燕麦、芨芨草、青海固沙草、线叶嵩草、高山嵩草、矮生嵩草、异穗苔草、细叶苔草、黑褐苔草、冷嵩、茵陈草、猪毛嵩、美丽毛风菊、赖草、雪白委陵菜、多茎委陵菜,黄花嵩、黄芪、华扁穗草、珠芽蓼、蒲公英、天蓝韭等。
毒草:狼毒、醉马草、甘肃棘豆、黄花棘豆、露心乌头、伏毛铁棒锤、翠雀花、黄帚橐吾、批针叶黄花、马先嵩、龙胆、高原毛莨、高原唐松草等。
药材:冬虫草、党参、秦艽、黄芪、大黄、贝母、雪莲花、羌活、黄花杜鹃、茜草、黄莲、木藤蓼、短叶石刁柏、当归、龙胆草、枸杞子、狼毒、黄精、车前草、锁阳、甘草等;药用树木:灌木有玫瑰、圆柏、毛果旱榆、山杨、黄花铁线莲、短叶锦鸡儿、金露梅、珊瑚刺、绣线菊、沉香等。
5、风景名胜
同德县古迹遗址和藏传佛教寺院众多。古迹遗址有:宗日遗址、兔儿滩遗址、斗后索古城遗址、唐乙亥古城遗址。
同德县风景名胜区主要有河北林区、江群林区和居布林区。河北林区位于河北赛欠、赛琼等沟内,天然森林面积2613公顷,林区内以圆柏为主,还有云杉、白桦、杨柳等,宁果公路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江群林区是同德县最大的天然林区,树木以云杉为主,总面积6263公顷。林区内青山翠谷,怪石嶙峋,峡谷幽深,清溪潺潺,松柏相映成趣,飞禽走兽在其间。
6、经济情况
同德县2008年国内总值41057万元,同比增长12.1%。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均呈现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074万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23万元,同比增长35.9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760万元,同比增长11.06%。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4.42%、49.09%、26.4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95个百分点、5.93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51:20:2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