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黄浦公园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8:53:21
...

黄浦公园初建于1868年,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地处外滩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黄浦公园不仅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者,也是上海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城市公园。改造后的黄浦公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园内假山叠翠、瀑布飞溅、喷雾缭绕,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曲桥和现代派的酒吧廊互为烘托,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小品与中国园林堆山理水理念相结合的景观营造。

中文名:黄浦公园

英文名:PublicPark

位置:上海中山东一路28号

面积:2.07万平方米

创建日期:1886年8月

景点: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

1、简介


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园,经过多次改建。周围有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浦江潮"大型纪念雕像和外滩历史纪念馆。现在的黄浦公园东临黄浦江,北依苏州河,黄浦公园占地31亩,绿化面积10.92亩。并使公园的景点布置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公园原名pubilcpark,译为公共花园,曾名外滩公园,俗称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1945年改称春申公园,次年1月改名黄浦公园迄今。

2、历史沿革

黄浦公园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是上海最早的城市公园,位于外白渡桥南堍东侧,东临黄浦江、南接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濒吴淞江(苏州河)。占地30.47亩(2.O3万平方米)。

公园原名Pub1icPark,译为公共花园,曾名外滩公园,俗称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民国34年(1945年),改称春申公园,次年1月改名黄浦公园迄今。

公园原本是吴淞江与黄浦江汇合处的一块涨滩,属中国“官地”。英国殖民者费时两年将滩地填高筑固。同治七年五月,英领事温恩达照会上海道应宝时,称该滩地拟作娱乐场,请求豁免钱粮。上海道函复同意。两个月后,草创的公共花园对外开放。园内仅有椅子若干供洋人休息,嗣后种树栽花,筑路凿池,共花去9600两规银。

公园自开放之日起,就不准华人入内,当即有人提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租界工部局在公园门口竖一告牌公布6条园规,其中第一条“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第五条“除西人佣仆外,华人不准入内”,竟将犬与华人相提并论,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持续60年。直至民国16年(1927年)2月租界纳税人会议才决定同意华人入园,翌年7月,宣布对中国人民开放。

园内原有两座殖*义者的纪念碑。东南角有“常胜军纪念碑”。同治元年,英美侵略者“常胜军”头目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清*为取媚洋人于同治二年为其树碑。东北角有“马嘉理纪念碑”。光绪元年,英、印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被狙击,英使馆翻译马嘉理前往蛮允同都司李珍国交涉,于归途户宋河处被当地人打死,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廷订立不平等的《烟台条约》。这两块纪念碑于民国32年拆除。

公园初建时,按英国自然园景风格设计,高大乔木的绿色篱笆把公园与道路隔开,南北两片大草坪也用林带分开。草坪中心有一座铁制的音乐亭,每到夏夜,有军乐队演奏铜管乐。沿江悬链式铁索栏杆,入口处建小型喷泉。20世纪30年代,曾进行一次改建,种有7000棵郁金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公园成了日本军营,音乐亭改为碉堡,满目疮痍。

解放后,公园几经修茸。南部以花坛为主,北部以草坪为主,园*有广玉兰、香樟、银杏等古树和绿地。在音乐亭的遗址上建起望江亭。公园两面临水,江堤防汛墙从公园大门由南向北再西折至外白渡桥桥堍。游客可登临观赏江景。江堤外水文站有引桥通公园。

1991年,园景重新布局,以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和主雕、浮雕为公园的构图中心,采用规则式的轴线布局,辅以自然柔和的块面布置。纪念塔下设集散广场,两旁绿化作几何型对称布局,台阶两旁设置梯形花坛,保留原有的古树名木、水池及绿地。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1950年5月由陈毅市长奠基。1991年1月25日动工,1994年5月27日落成开放。

黄浦公园与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融为一体,成为外滩的重要景观。

3、爱国基地


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

1989年1月11日,公园闭园改建,园内树木大多搬迁他处,只保留绿地面积5632平方米,其中草坪占4000平方米左右,园西绿化带为1000平方米左右。这次前后历时5年的的改建使整个公园在风格和功能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型。1994年9月21日公园改建成功,并成为上海市首家免费开放的公园。

这次改建最重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是1950年庆祝上海解放一周年之时,上海市人民*为了永远追念为上海市人民革命斗争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人民英雄们而决定兴建的。纪念塔在1950年5月28日由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在园内茅亭前举行奠基,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兴建。1987年上海市*根据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提案,决定在原址兴建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知道这个消息后,上海社会各界热情支持、踊跃捐款,建塔所需的1100万元资金全部由全市3700多个单位共99.6万余人捐献。纪念塔于1988年12月31日破土动工,199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45周年时落成。

改建后园景重新布局,以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和和主题浮雕作为公园的构图中心,园内诸景均与纪念塔相协调,公园完成了一次大的转型。公园以纪念塔为主体,采用规则式的轴线布局,辅以自然柔和的块面布置。纪念塔下设集散广场,两旁绿化作几何型对称布局,台阶两旁设置梯形花坛,保留原有的古树名木、水池及绿地。

人民英雄纪念塔矗立在公园东北部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这里的两条江堤相交原呈钝角形,施工中苏州河堤延伸8米,黄浦江堤延伸11米,两堤相交处变成圆形。纪念塔及空厢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左右,塔身建于直径为56米的圆岛之上,岛下有500多根钢筋混凝土桩支撑。圆岛、塔座、塔身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三根花岗石碑体组成的纪念塔主塔,高60米,屹立在下沉式圆岛广场*,形态如江中涌起的三股浪柱汇于高空,象征在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他们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塔座壁的花岗石浮雕高3.8米,长120米,总面积334.6平方米。自左至右7组浮雕,表现了自1840~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共有97个人物形象,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圆岛上层的题字碑上镌刻着*同志题写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十个鎏金的大字,与圆岛平台对面的“浩然正气,永垂青史”八个大字遥相呼应;碑下有献花石,其周围为小花坛。纪念塔下设集散广场,两旁绿化作几何型对称布局,台阶两旁设置梯形花坛。圆岛平台下设纪念塔参观大厅。圆岛平台造型美观,并有三条弧形大斜坡道与公园相通,斜坡道的设立,方便了残疾车的通行。坡道前设两只三角形花坛。

1995年黄浦区区委、区*又投资200多万元,在纪念塔平台下的参观大厅内,开辟了1000平方米的外滩历史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外滩历史纪念馆展馆内有281张历史照片和具有代表性的30件珍贵实物;3幅巨型灯箱片分别将1880年的外滩、1923年初具规模的外滩和20世纪90年代新外滩的巨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1996年被上海市人民*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园内景点

人民英雄纪念塔

矗立在公园东北部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这里的两条江堤相交原呈钝角形,施工中苏州河堤延伸8米,黄浦江堤延伸11米,两堤相交处变成圆形。纪念塔及空厢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左右,塔身建于直径为56米的圆岛之上,岛下有500多根钢筋混凝土桩支撑。圆岛、塔座、塔身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0米,形态如江中涌起的三股浪柱汇于高空,象征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牺牲的人民英雄,他们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碑下有献花石,其周围为小花坛。圆岛有三座平桥与公园相接,桥头设两只三角形花坛。塔座壁的花岗石浮雕高3.8米,长120米,内容是反映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至1949年解放的斗争,共有97个人物形象。纪念塔参观大厅为外滩历史纪念馆,除展出图片、实物之外,还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电脑系统,演绎外滩的变迁。

江堤

位于园东、北两面,苏州河堤长80.7米,黄浦江堤长137米,均宽10米,高出地面约10米,堤外侧置铁栏杆,游人可凭栏观赏江景。沿堤内侧植花灌木和四季草花。

位于园南部的花坛中,面朝园门。雕塑名为浦江潮,雕像是一个勇士在挥舞着旗帜,象征人民挣脱旧社会的铁锁链。像高8米,宽11米,用铜浇铸而成,重25吨。底座高2米,以大块花岗石砌就。雕塑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市园林设计院雕塑室设计,由大连造船厂制造;底座由浙江温岭仿古雕塑工程公司施工。

广场

位于园中北部。中间是占地1040平方米的花岗石地坪,东面为市长陈毅和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的题字奠基石碑;东、北面分别有900平方米和700平方米的两块三角形草坪;南面有花坛和椭圆形草坪;西面有直径6.5米圆形喷水池,池中间竖有7米高的钢架,上有"永垂青史"、"浩然正气"八个金字。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坐落在黄浦公园内,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块枪状塔体,寓意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大型花岗石浮雕

位于黄浦公园下沉式圆岛上,浮雕全长120米,高3.8米。浮雕以写实的手法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上海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浮雕可分为七组,97个典型人物,表现了先烈们伟大的斗争业绩。

5、公园绿化

早期的公园拥有许多花坛,花坛内种植了各种类型的植物。位于外白渡桥南堍西面附属于公园的花圃名预备花园,引种培育外地以及欧洲的花木,使花坛在春季有郁金香、紫罗兰,夏季种上五彩缤纷的亚热带和热带植物,秋季植菊花,冬季有三色堇。当时曾有“中国十二生肖”花坛。20世纪30年代,曾进行一次改建,园内种有7000余棵郁金香,颇具盛况。

公园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是具有特色的百花园。在园西沿马路种植抗性强的高大乔木,并有浓密的绿篱,以减轻噪声和尘埃的影响。在江边及园路旁多植悬铃木,其余均为草坪。

民国30年(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公园成了日本军营,一度驻扎公园的日军肆意践踏花草,并在音乐亭位置上造碉堡,公园面目全非,满目疮痍。民国32年,汪伪*将“常胜军纪念碑”和马嘉理纪念碑拆除。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修复了被破坏的园景。到上海*夕,*军队在园内埋地雷、建碉堡,公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解放初,上海警备司令部迅速排除园内的地雷,公园于1949年6月9日重新对外开放。解放后,园内原有的乔木和绿篱都保留下来,园南以花坛为主,花坛保持四季有花。北部以草坪为主,植有747平方米的天鹅绒草坪一块。西北部有大悬铃木,园中部植有广玉兰、香椿、银杏等。1956年加高了公园的防汛墙。1959年拆除围墙及门口喷水池和小孩雕塑,游人免票入园。1961年在园西建铁丝网围墙,恢复售票进园。1972年,在园中部原音乐亭的基座上建望江亭,六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攒尖顶,面积为128平方米。

1973年公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在园大门内建一座占地406平方米、高9米的假山,瀑布从山上泻入面积为88平方米的磨石子喷水池。在园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一个,面积117平方米,池内装置三只瓷鱼喷水器。在园东沿黄浦江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廊,面积为356平方米。廊两端有梯可登廊顶平台,台四周围铁栏杆,是园内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又在园西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绿廊,长30米,宽3.8米,面积为114平方米。在园北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茶室,面积388平方米。同时还改建了园中的阅报廊和画廊,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1980年,对全园7172平方米道路地坪进行全面翻建,分别改建为柏油、红石板、水泥、磨石子和杂石子路面。1983年,将园西沿中山东一路251米围墙改建成钢结构透墙。同年1月园北茅亭改造为钙塑顶亭。到1986年全园有111个树种,共3546株,绿篱264米。

6、音乐主题

在民国以前,公园是全市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又是夏夜纳凉的好地方。因此,除隆冬季节以外,公园每天开放到午夜零点,游人于傍晚以后最为集中。

除园景以外,音乐会是公园一大传统特色。早期公园的音乐会是由英国军舰上的乐队来演奏,以后是由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会每周至少一场,夏季甚至一周三四场,每场观众数百人,有时600只帆布椅全部租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局部建成、民国3年(1914年)极司非尔公园(今中山公园)开放后,公共花园举办音乐会的场次逐步减少。

此外,与公园息息相关的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那就是每年端午节在黄浦江上举办的龙舟竞赛。民国35年(1947年)6月4日端午节,为观看龙舟竞赛,由园门进入黄浦公园的游人逾7万人,还有不少人越围墙入园。为此,围墙多处损坏,35只长椅及茅亭被毁坏,花树损失无数,公园不得已停止开放5天。

1994年公园改建后,每年又开始在园中部纪念塔广场举行广场音乐会及结合上海旅游节所举办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成为上海文化宣传的一面旗帜。其中重要的活动有:1995年5月20日举办了上海市大学生广场音乐会以及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举行的《中华之魂》音乐会;6月10日百架钢琴大联奏;1996年举办《东方风云榜》上海歌手广场音乐会;1997年迎香港回归大型庆祝活动;2002年上海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群众文艺演出等。

7、旅游信息

地址:上海黄浦区外滩中山东一路500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6:00-24:00

服务设施:公园附近餐厅、酒吧、宾馆、酒店、银行、超市一应俱全。

交通:地铁2号线黄浦公园下;公交55、37、65、123、20、66、864、868、145路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