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杭州湾湿地

科普小知识2022-09-13 14:28:27
...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八大咸水湿地之一,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附近,地理位置显要,有广阔的滩涂、大片的芦苇荡与荒草地,良好的环境、丰富的食物,每年都吸引大量候鸟光临,成为鸟类迁徙必经的中转站。

1、简介

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的杭州湾湿地,这里属于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为43.5平方公里,区域内湿地类型丰富,包括沿海滩涂、离岸沙洲和塘内围垦湿地,是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东亚候鸟迁徒路线中的重要驿站,更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之一,也是中国东部大陆海岸冬季水鸟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据记载,这个湿地已发现124种鸟类,最常见的是各种鹭类,还有黑脸白鹤、白鹤、东方白鹤、中华秋沙鸭和斑嘴鸭等。漫步在风景如画、海天一色的美景中,谁都会兴趣盎然。数以千计的野鸭在水里嬉戏,成群结队的白鹭在水边搔首弄姿,光是想象一下,就足以让每个爱鸟人士难抑激动。

自然湿地和工程湿地同时建设


杭州湾湿地公园

2005年,杭州湾湿地获得了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500万美元的专项资助,以支持自然湿地保护区及处理污水的工程湿地的建设。GEF希望,最近几年内,湿地内的鸟类数量和种类能逐年增加,递增幅度不少于10%。

根据慈溪市与GEF的协议,湿地保护项目分为自然湿地和工程湿地两大部分。自然湿地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总面积约43.5平方公里,工程湿地位于杭州湾新区内,占地约88.33公顷。

自然湿地项目,包括建立自然湿地保护区及一个世界级的环境教育中心。该教育中心既为专家、学者、学生提供高品质的研究、教育的条件,也可供普通游客前来参观与娱乐。自然湿地保护区作为国际生态教育基地,也将吸引国际环保人士前来交流与观摩。

工程湿地项目,就是通过人工湿地,对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达标排放的污水再进行深度处理,以改善水环境,尽力削减氨、氮、磷等陆域污染物的入河(海)量,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还准备构建一个类似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区域,使湿地环境能够兼具野外和园林风格的自然生境,恢复杭州湾围垦湿地生态系统,遏制海洋大生态系统的退化。

2010年6月,湿地项目投资1.4亿元、占地5000亩的一期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几年的保护性开发,杭州湾湿地现吸引的鸟类已达220种,每年有上百种、几十万只候鸟途径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据观测,其中有13种鸟类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受威胁鸟类名录的鸟类9种。

由湿地国际、全球环境中心组成的联合专家协助下,杭州湾湿地建成中国独有的水鸟高潮停歇地,为世界上迁徙最远的鸻鹬类鸟栖息的湿地公园。每年的保育期间,湿地公园累计招引水鸟总数均超过5000只,种类超过40种。

而作为东亚海洋消减陆源污染示范基地,每天大约有4万吨被上游城镇污染的河水通过水泵从杭州湾湿地外围河道抽到这里,“每年仅电费都要几十万元人民币,”工作人员说,污水通过湿地内种植的香蒲、芦苇、再力花以及藻类等湿地水生植物,并设置碎石坝减缓水流来净化水质。

有检测数据显示,通过湿地内多种植物根部的吸附净化,从该片工程湿地流出的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分别是32%和79%,水质净化效果明显。

2、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湾湿地公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区域属于中国八大盐碱湿地之一庵东滩涂,是世界级观鸟胜地。该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合作支持下东亚海陆源污染消减基金的第一个项目,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区。项目区内湿地类型丰富,包括沿海滩涂、离岸沙洲和塘内围垦湿地,具有绝佳的地位位置和生态价值。湿地公园一期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其中GEF赠款400万美元,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杭州湾湿地公园共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分别是湿地教育中心和展示区、涉禽和游禽活动区、处理湿地区域、水禽栖息地区域、鹭鸟繁殖地及有林湿地区域五个功能分区。有“长廊曼回、溪影花语、天鹅戏晖、乌篷樵风、碧沙宿鹭、蒹葭秋雪、麋鹿悠游、镜花水月、林光罨画、巢林鹬归”十景。此外,湿地中心新增活鱼展示园、水上森林、蝴蝶岛景观项目,新建垂钓中心专门用于举办重要垂钓赛事,新建垂钓中心古建筑项目以满足广大游客餐饮需求,湿地公园配套服务更加完善。

湿地教育中心大楼为整个湿地公园的地标性建筑,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最高标准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广泛采用了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源能等可再生能源,从材料、能源、物质循环能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建筑既具时代特征又能充分融入湿地环境。目前教育中心设有鸟类迁徙6D动感影院、湿地候鸟博物馆等功能项目。作为整个湿地项目的核心部分,环境教育中心将承担环境教育和公共展示、科学研究、生态工程示范等多项任务,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

生态展示区在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主要以教育展示和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区块,根据场地的现状,合理布置环境教育中心相关展示服务设施,建立环境优美景观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景区,扩大湿地中心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切实提高生态旅游和宣传教育功能,这里是湿地中心最主要的人流集散地。

未来,这里还将投资2亿元左右,创建一个以青少年环境教育为主题,结合示范性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特色鲜明、设施完备、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基地占地约118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为绿色生活区、科学艺术中心、野外探索区、水区域和夏(冬)令营五大区域,集湿地保护、知识传播、校外教育和旅游观光多方位功能一身,充分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实践教育需求,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生教育水平。

湿地鸟类资源丰富,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的重要中转站,到2014年年底已记录鸟类220余种,隶属于18目45科,包括近危鸟种青头潜鸭、罗纹鸭、黑尾塍鹬、白腰杓鹬、大杓鹬和震旦鸦雀,脆弱鸟种卷羽鹈鹕、遗鸥和黄胸鹀;还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普通鵟、红隼、环颈雉和小杓鹬。鹭鸟数量最多,白鹭、苍鹭、夜鹭,鹭鸟齐飞,让您真正感受鹭鸟天堂的壮观,另外,还有环颈鸻、金眶鸻,群居浅滩;红嘴鸥、青脚鹬,展翅翱翔,勾勒出一幅和谐恬静的自然画面。这里植物资源丰富,水生植物众多,如千屈菜、黄花鸢尾、再力花、菖蒲、香蒲、旱伞草、睡莲,良好的生活环境为鸟儿提供了越冬的食粮,吸引着鸟儿们在此停留栖息。

杭州湾湿地公园采取的多项积极措施,使原受损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区域环境与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周边进行适度的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使该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采用的通过处理湿地来净化受污染水体这项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普遍推广。

由于具有浓厚的国际背景和技术创新优势,项目自开放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截至2014年底,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候鸟之家

封闭管理为鸟儿营造一个舒适的家


自2006年以来,湿地中的5000亩围垦地就已进行全封闭管理,禁止人员进入。从现状来看,该区域内植被恢复良好,鸟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新一轮统计表明,最保守的数字是,湿地内鸟类在100种以上。

受杭州湾湿地办委托,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华东师范大学河口和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几位湿地专家来到杭州湾湿地进行鸟类监测和统计。专家们刚来慈溪两三天,就已经在湿地内发现了50多种鸟类,他们计划将杭州湾湿地一年四季内的鸟类都看个遍,最终得出完整的统计数据。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专家们将撰写湿地中心区域引鸟报告,提出各种措施来保证引鸟成功。

今年春天,在杭州湾湿地内,浙江野鸟会的多名会员拍摄到了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的震旦鸦雀与斑背大尾莺等非常罕见的鸟类,其中,“全球性易危”的斑背大尾莺还属于浙江鸟类新记录,并且是在湿地内繁殖的!而“全球性近危”的震旦鸦雀就喜欢生活在芦苇丛中,可以说是杭州湾湿地的标志性鸟种。

4月中旬,几名观鸟爱好者来到湿地封闭区内,发现草地边的河道中,有数以百计的野鸭正悠然自得地浮在水面上,其中既有常见的绿翅鸭、斑嘴鸭,也有比较罕见的白眉鸭,鸭群有时会突然飞起来,简直就像一片云在快速地翻飞;羽毛黑白相间的鹊鹞,经常在植被的上空低低掠过;好像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的金眶鸻、头顶翘着一撮毛的小云雀,则大模大样地在草间的路上走;最有趣的是普通夜鹰,它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完全像一块近乎黑色的石头……

一两年后欢迎你来“观鸟天堂”


杭州湾湿地办表示,在湿地建设过程中,不会出现大家所担心的那种大兴土木、破坏生态式的开发,而是通过保护与恢复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式,来为鸟类营造更好的栖息环境。

比如,在那5000亩围垦地中,将设计一些浅水区域、泥滩等,栽种多种植物,以适应不同鸟类的需求。今后,该区域内只辟出十分之一的面积允许游客进入,绝大部分土地则恢复成自然湿地状态。而周边更大面积的滩涂、沙洲、芦苇荡,今后也将成为封闭区,生态环境会得到更好的恢复。湿地项目区范围内将禁止或严格限制在滩涂上进行捕捞和水产养殖活动,将原有的滩涂养殖鱼塘整理成接近自然潮间带湿地的状态,使之成为候鸟和越冬鸟类适宜的觅食地。

杭州湾湿地项目计划于2009年底或2010年初对公众开放。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候鸟栖息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观鸟湿地。也就是说,再过一两年,杭州湾湿地将真正成为“观鸟天堂”,并提供观鸟平台等设施,方便大家来观赏这些飞翔的精灵!

届时,来观鸟的游客可以在特定的观鸟平台上观赏鸟类或欣赏风景,而不能近距离地干扰鸟类活动。可以供游人观鸟的区域,既包括海塘外的滩涂与沙洲,也包括海塘内的围垦区域。有关部门计划采取人工措施,把围垦区域建成淡水沼泽湿地,这样,当海塘外滩涂涨潮时,鸟类可飞回海塘内休息、觅食。

此外,工程湿地也准备在2010年投入使用。今后,经处理的污水将进入工程湿地,在湿地中得到自然净化后,可成为三类地表水,再回流到内河中,作为景观、农业灌溉等用水,可以有效缓解慈溪的缺水状况。据估计,建成后占地约88.33公顷的工程湿地可回用60%~70%的废水,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