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浅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

科普小知识2022-09-13 21:43:13
...

浅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会计核算手段,在会计工作实践中逐步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会计核算与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和革命性进步。因此,可以说电子计算机对会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并使其产生了质的飞跃。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行各业都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从而促使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然而迄今为止,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处于发展与亟待升华提高的阶段,并且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广大会计工作者,特别是财会软件的专业研发人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大力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地快速发展。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种借助于应用软件,能够自动、高效、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和存储的高速运算的电子设备;其在各个行业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在会计核算领域,电算化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电子化操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强大的信息记录功能和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日益突出,并且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会计电算化系统已成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不断得到发展与拓宽。

会计核算工作的鲜明特点在于涉及数据量大、对数据准确性要求极高、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性要求很强。而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就是运算速度快、自动生成准确性很高的数据报表和高容量存贮与定量分析能力特强等,尤其在数据记录、汇总排列、查询核对等方面,都是手工操作无法相及的;从计算机中获取有关数据非常便捷,从而大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这就使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有了非常可靠的保证。WWW.11665.COm

传统手工会计工作因人的习惯不同、各单位管理水平的差异而形式多样,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无法做到同行业、同系统的规范统一。而会计电算化为整个会计行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实现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有利于进行统一规范的经济管理与经营管理,为经营活动和领导层决策提供及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时准确的信息;这对于有效化解财务风险、推动财会业务和经营管理的科学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会计工作电算化,不仅能把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与分析填表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引起会计工作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而且把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领域,也是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会计理论、理念的更新和会计工作的科学发展,都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计算机不仅具备强大的信息记录储存功能,而且能够便捷、快速地提供详细而又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使会计人员的各种职能得以充分展现。财会部门除了会计核算之外,主要的职能是监督管理职能;会计监督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监测、监督。由于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核算数据,并把会计信息快速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和决策层,所以会计电算化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和调控。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促进了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使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而且还促进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系统化,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还促进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科学发展,推动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对经济运行的监管水平。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历史概况和现状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与发展

在我国,计算机最早应用于会计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与世界上早先应用的国家相比落后了20多年,但我国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速度较快。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82年之前)。根据国际财会行业发展状况,1979年我国财政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会上把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起步的标志。

第二阶段: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至1988年,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规模型行业和领域也相继展开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由于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推进速度非常缓慢。

第三阶段:普及提高阶段。1989年至1996年,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价格的大幅降低,计算机大批进入社会各个领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期间各行业基本具备了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但会计电算化仍处于自发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制度化与创新发展阶段。1996年之后,根据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对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并要求各地全力抓好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和普及工作,有效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必有弊,会计电算化也一样。通常会计电算化所引起的损失主要有三种:突发性灾害、事故或电源中断故障等意外情况,引起会计信息处理中断和数据丢失;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缺陷和疏漏,从而所引起的各种损失;(3)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导致的各种损失。前两种损失,可以通过控制技术较好地加以解决,而对因会计电算化舞弊所引起的损失却很难解决。

会计电算化舞弊:篡改输入。在数据录入前或加入期间对数据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篡改文件。通过维护程序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篡改程序。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以便达到某种不法目的。比如,将小量资金(如计算中的四舍五入部分)逐笔积累起来,通过暗设程序记到自己的工资帐户中,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违规之处;非法操作。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擅自上机操作,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命令;篡改输出。通过销毁输出报表、非法修改、把输出的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输出的机密信息等手段来达到作案的目的;其它方法。通过物理接触、电子窃听、译码、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窃取信息。由此看来,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一般采用篡改输入的方式具多,也有采用输出篡改方法的;外来者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它如盗窃、破坏等。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电算化后,由于存贮载体的变化、处理方式的变更,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

1、电脑黑客

电脑黑客是指非法侵入计算机的用户或程序(尤以网络环境为主)。在会计工作中的电脑黑客指竞争对手和专门进行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或组织,通过捕获、查卡、消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业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

2、会计软件

会计电算化的载体是会计软件。当操作人员将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后,就在软件的控制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各种结果。因此,会计软件本身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数据的真实、安全、完整与可靠;如果软件的可靠性存在问题,就极易导致出错误的核算结果。

3、人为的舞弊行为

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窃取或泄露商业秘密、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等非法目的。有意协助竞争对手获取和破坏会计数据,从而对会计软件、数据等进行非法篡改、删除,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4、工作人员失职

由于电算化系统内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强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录入错误、操作步骤失误、监控力度不够等,使会计数据录入或处理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完整。

5、计算机病毒

电脑病毒除了可以通过移动存贮设备进行传播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在网络环境下隐蔽性更强、破坏力更大、传播速度更快。计算机病毒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还可以对正确的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删除、修改、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要使企业面向市场,搞好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就必须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使之成为各个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企业管理的方面来说,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会计核算结果提供的信息作出进一步深入的分析与加工的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可以直接提供和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层搞好经营决策,实现效益最优化。因此,管理型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是对核算型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的更高层次的分析运用。对那些会计核算软件应用规范、各项会计核算业务覆盖较全的企业,完全可以进一步开发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建立电算化财务管理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向以财会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会计是用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效益。供、产、销、人、财、物每个环节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制定企业的财务计划、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进一步降低成本、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都要从企业的供、产、销等各个经营环节生产消耗的要素抓起,需要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包括劳资、物资、生产、设备、销售等,提供必要的数据。因此,建立以财会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把会计电算化系统与营销、生产、决策等系统组合成集业务管理、生产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为一体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各部门形成有机整体,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优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不断得到创新发展

目前,会计电算化大多采取购买通用软件,已建立信息处理部门或计算机中心的企业,也只是对电算化系统起到一个应用指导和维护作用,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研发力量,制约了会计电算化向更高水平发展。会计电算化,应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和升级研发。同时,在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上,要尽可能采用最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为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会计电算化中各种风险和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政策

随着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以及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政策要与时俱进,要及时不断的对现有的有关滞后性的法规政策进行修订和补充,通过科学合理的准则、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大力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时,对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实际,建立适合单位特点的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运作效率。

(二)大力培养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既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会计专

业知识,还应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以及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加大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使其成为行家里手。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不断提高和改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层次与知识结构,努力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研发

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不断升级完善,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智能型傻瓜”软件,尽可能简化操作,统筹优化功能,不断提高防毒和防攻击的防御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及时妥善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力求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稳定、安全、智能、简易。

(四)改进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才是企业制胜之本,知识经济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加工与输出要求很高,这对操纵硬件与软件的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软件设计者要具有很高的学科交叉知识。与现在的会计软件相比,未来的会计软件要实现更加网络化处理与输出信息以及在信息的处理与输出上采用新的更为专业的处理方法,而且必须适应更为复杂的软件和硬件,没有在计算机和会计两个领域的专业专长是很难胜任的。因此,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要求,需要有大批的会计软件工程师,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形成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方面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全方位加大培养力度,形成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格局。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以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都要求必须全方位加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今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它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只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要的法规政策和电算化信息系统,多途径、多渠道培养高精尖复合型电算化专业技术人才,就能有效克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与问题,使会计电算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