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三明市三元区

科普小知识2022-09-15 10:34:05
...

三元区,明代中期即为闽中重镇。位于三明市区西南部,东与梅列区相连,西与永安市毗连,南与大田县交界,北与明溪县接壤。介于北纬26°5′,东经117°5′之间。三元区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总面积803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2004年)。通行闽中方言永安话。全区辖4个街道、2个镇、2个乡:城关街道、白沙街道、富兴堡街道、荆西街道、莘口镇、岩前镇、城东乡、中村乡。

中文名称:三元区

外文名称:SanYuan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福建三明

下辖地区:4街道2镇2乡

*驻地:三明市三元区崇宁路10号

电话区号:0598

邮政区码:365000

地理位置:福建省中西北部

面积:811平方公里

人口:21.1万

方言:闽中方言永安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万寿岩

火车站:三明火车站

车牌代码:闽G

行政代码:350403

1、基本概况

三元区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总面积803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2006年)。通行闽中方言永安话。全区辖4个街道、2个镇、2个乡:城关街道、白沙街道、富兴堡街道、荆西街道、莘口镇、岩前镇、城东乡、中村乡。区*驻城关街道。

境内沙溪等5条河流汇于沙溪河。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9.5℃,1月均温10.2℃,7月均温38.7℃,年降水量1620毫米。鹰厦铁路,205国道,102、212省道横贯区境。普禅山佛光、莲花峰日出,锣钹山云海、百林公园林涛等为著名景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已建为森林公园。

2、历史沿革


三元区

明代设镇,1939年设三元特区,1940年建三元县,1983年改区。

1995年,三元区辖城关街道、白沙街道、富兴堡街道、荆西街道、莘口镇、城东乡、岩前乡、中村乡,29个居委会、47个行政村。

1997年,三元区面积811平方千米,人口13.9万,辖4个街道2镇2乡。区府驻城关街道。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80231人,其中:城关街道59554人、白沙街道37876人、富兴堡街道23026人、荆西街道3658人、莘口镇16611人、岩前镇19091人、城东乡7340人、中村乡13075人。 

2003年,三元区辖4个街道、2个镇、2个乡:城关街道、白沙街道、富兴堡街道、荆西街道、莘口镇、岩前镇、城东乡、中村乡。

3、行政区划

三元区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总面积803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通行闽中方言永安话。邮编:365001 代码:350403 区号:0598 全区辖4个街道、2个镇、2个乡:城关街道、白沙街道、富兴堡街道、荆西街道、莘口镇、岩前镇、城东乡、中村乡。

4、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三元区

三元区位于三明市区西南部,东与梅列区相连,西与永安市毗连,南与大田县交界,北与明溪县接壤。地处北纬26°5′,东经117°5′。全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倾斜,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的汇水区,沙溪河谷梅列盆地为市区,海拔最高1500米以上。全区大部分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9℃,年平均降雨量1500-19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面积811平方公里。

地势

全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倾斜,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的汇水区,沙溪河谷梅列盆地为市区,海拔最高1500米以上。全区大部分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9℃,年平均降雨量1500-19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

5、自然资源


三元区

三元资源丰富。三元区是福建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国南方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绿色宝库”之称。全区共有林业用地103万亩,立木蓄积量达550.8万立方米,毛竹林28万亩,立竹量3000多万根,每年提供商品材8万立方米、毛竹200万根,是三元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纸、林化、木、竹系列400余种林产拳头产品。境内有石灰石、萤石、煤、铁、稀土矿和地热等23种资源,矿床、矿点61处,已开发的矿产有13种,有各类矿山企业97家。矿产资源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贮量丰富,仅石灰石储量就达7000万吨。境内主要有沙溪河、东牙溪、薯沙溪、渔塘溪等5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达80亿立方米。全区水利资源可供开发发电装机容量达12.5万千瓦,已开发建成的水电装机容量8.9万千瓦,水电站38座,其中沙溪河规划梯级开发电站中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三明竹洲水电站3台机组已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89亿千瓦时。

森林资源

三元区是福建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国南方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绿色宝库”之称。全区共有林业用地103万亩,立木蓄积量达550.8万立方米,毛竹林28万亩,立竹量3000多万根,每年提供商品材8万立方米、毛竹200万根,是三元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纸、林化、木、竹系列400余种林产拳头产品。

矿藏资源

三元区境内有石灰石、萤石、煤、铁、稀土矿和地热等17种资源,矿床、矿点61处,已开发的矿产有13种,有各类矿山企业97家。矿产资源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贮量丰富,仅石灰石储量就达7000万吨。

水利资源

三元区境内主要有沙溪河、东牙溪、薯沙溪、渔塘溪等5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达80亿立方米。全区水利资源可供开发发电装机容量达12.5万千瓦,已开发建成的水电装机容量8.9万千瓦,水电站38座,其中沙溪河规划梯级开发电站中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三明竹洲水电站3台机组已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1.89亿千瓦时。

6、经济发展

农业


三元区

2012年,三元区重点抓好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项目。恒祥农牧、吉口农牧获*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称号;新创了“蓬仙岩”、“雾中天”两个茶叶品牌,提高了茶业生产知名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新成立专业合作社8家,吉口农牧被评为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南农庄、麦尔食品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饲料-养殖-产品加工产业链。推进设施休闲农业建设。建成岩前600亩观光提子园、中村500亩奶油西瓜示范片;红鱼谷休闲山庄被评为首批省级“水乡渔村”称号。2012年,三元区农业总产值14.73亿元,比2011年增长5.3%。

工业

2007年,三元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82亿元,比2006年增长38.4%,区属规模企业新增17家,总数达83家,实现产值25.57亿元,增幅高达62.6%,高出全部规模工业产值增幅24.2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增长近30个百分点。2010年,三元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4亿元,增长33.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3.0%,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8%。

2012年,三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9亿元,比2011年增长19.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73亿元,占全部固投总量的69.1%,同比提升8.3个百分点。

商业

2007年,三元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比2006年增长20.2%。

2010年,三元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3亿元,比2009年增长19.3%。“家电下乡”销售额7000多万元。蔬菜、水果、钢材等亿元专业市场年交易额比增近20%。

2012年,三元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比2011年增长18.0%;出口总值1.1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增长55.7%,完成计划141.6%;实际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增长11.1%。

7、交通建设


三元区

三元交通便捷,为闽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路网纵横,鹰厦铁路、205国道、306、212省道贯穿全境。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穿越三元区,连接厦、漳、泉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泉三高速公路正在施工中。

8、风俗文化

文化


三元区

三元区原属沙县辖境,其地名由来已久。远在唐代,因当地有一安氏产下三胞胎,长曰龙元,次曰狮元,末曰豺元,英杰有名于世,而取地名为三元。

十八寨民风淳朴,民俗活动内容丰富,除传统节日外,每年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节日活动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五的“急脚尊王”庙会、二月十九日的“观音九”和五月二十五日“谢神节”等活动。此外,还有不定期的“迎神取火”、祭奠先贤、婚嫁习俗等,从古至今一直流传。节日小吃主要有:糍粑、米果、圆子、年糕、米冻等。

9、旅游景点

万寿岩遗址


三元区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属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区发现了石制品近百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与刮削器等,同时还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距今20万年左右,为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还发现了世界上罕见的早期人工石铺面遗址,石铺面揭露面积约120平方米,并发现了中国犀、虎、棕熊、牛类等伴生动物化石10余种400多件。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福建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中国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十八寨

十八寨位于国家4A级旅游区——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西北5公里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人杰地灵,古迹众多,特别是至今还保留完好的唐、宋、元、明、清等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被列为三明市重点文物保护的就有11处。主要景点有:

四贤祠

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至1368年),这里供奉着宋代时期著名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四大贤人的牌位,故称为“四贤祠”。

杨氏楚三公祠

建于清同治(1862—1874)年间。它是闽西北稍微有地位、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文化底蕴、一定长者地位的人所建的房屋,是闽西北典型的古民居。

浮桥式石桥

又称石拱桥。它的桥墩、桥梁、桥面、栏杆均用花岗岩长方体条石或块石筑成,东西走向,桥宽3.5米、桥长37米。此桥造型美观,气势雄伟,堪称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佳作。

蜈蚣街

它长达近一华里,由罗浩然始建于元代,从远望去,象蜿蜒在村街上的一条大而长的蜈蚣。据考究:象这样形状的街路,全国各地实为罕见,因此,享有“天下三条半,忠山有半条”的美称。

蒙古包式古墓

它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在福建省仅有一座。这座蒙古包式的古墓,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是各族人民生活和蒙汉文化相融交映的结果。

永兴庵

始建于唐朝会昌元年(公元841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忠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该庵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三明市区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红鱼谷

该度假村位于三明市西南38公里,由地下117米深冒出的医疗温泉水,自涌量每天为350吨,水温48℃,含有氡、镭、碘、铀、钍、锂、锶等数十种矿物质,且无色、无味、无溴、透明、无肉眼可见物及固体沉淀物,是优质的医疗保健温泉水。经多年建设,已建成集休闲、娱乐、保健、疗养、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度假村。

红鱼谷距度假村1.5公里,利用杨家山原始森林内一条山间峡谷的大小十几级瀑布和建坝蓄水,饲养几万尾*鱼——锦鲤,供游客观赏、喂食。还投资200多万元,依山建成别墅区、烧烤区、森林氧吧、温泉洗浴中心、多功能会议设施等。

三元区“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一日游:三元区属三明市辖区,全区总面积811平方公里,总人口14.73万,辖二乡二镇四个街道。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交通杻纽中心,福银高速、三泉高速、永武高速、永宁高速及向莆铁路、三明机场在短期内已开工或建成。气候条件优越,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4℃,一年四季均可游览。近年来,围绕全市打造“生态旅游胜地和海峡西岸重要旅游目的地”及全区“构建商贸旅游特色区”目标,加大旅游开发建设力度,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壮大旅游精品,逐步推出了“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一日游精品线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全区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旅游收入4060万元,分别比增24.9%和23%。百年栲:国家AAAA级旅游区——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市西南方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原始大森林内,距市区23公里,总面积1125公顷,被誉为“世界之最”、“凤毛麟角”、“绿色明珠”、“森林氧吧”。景区内有近千种植物、三百多种珍禽异兽、四百多种昆虫,参天蔽日的栲树,罗结成趣的古藤,色彩各异的芳草野花令人赏心悦目。

千年寨

十八寨位于岩前镇忠山村,距三明市区30公里、国家4A级旅游区——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5公里。村寨四面环山,开阔的田野与山麓绵绵相连,四季滴翠。忠山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还保存着较完好的、独具特色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被列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的就达11处。2007年1月16日被省旅游局和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频道联合授予“福建最美的乡村”之一。万年居: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市区20余公里处的岩前镇,它发现于1999年,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共出土800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余种动物化石,年代分别为18万年和1—3万年。该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我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时间上跨越了旧石器时代的早、晚、末三个阶段多时期文化,是福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没有的,对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具有重大意义。该遗址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2001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