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三明市梅列区

科普小知识2022-09-15 10:34:11
...

春秋时期先为吴地,后属越国,秦时属闽中郡,汉武帝时属东冶县,三国以后属建安郡。唐代时因方言而称为“尾历”。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建筑城堡,称“历安堡”。清朝年间以方言谐音,将“尾历”改称“梅列”。梅列区,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是三明市政治、经济、信息、商贸、文化中心。下辖两个镇,三个街道办事处,二十四个居委会,二十三个行政村,总面积353平方公里,人口18.7万人(2013年)。

中文名称:梅列区

外文名称:MeiLie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福建三明

下辖地区:列东、列西、陈大镇

*驻地:东新五路沪明新村

电话区号:0598

邮政区码:365000

地理位置:福建中部

面积:353平方公里

人口:18.7万

方言:闽中方言永安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麒麟山公园、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

车牌代码:闽G

行政代码:350402

1、基本概况


梅列区

梅列区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三明市*所在地。全区总面积352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2009年)。通行闽中方言永安话。辖3个街道、2个镇:列东街道、列西街道、徐碧街道、陈大镇、洋溪镇。区*驻列西街道。

地处武夷山和戴云山之间的沙溪河下游。境内丘陵盆地相间,鹰厦铁路与205国道横穿南北。闽江支流的沙溪河贯穿境内。年均气温14~19℃,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矿藏有铅、锌、硫、锰。毛竹资源丰富,是全国毛竹重点生产基地之一。境内瑞云洞建于宋代,是省级旅游风景区。

2、历史沿革


梅列区

1983年设立梅列区。

1995年,梅列区辖列东街道、列西街道、陈大镇、徐碧乡、洋溪乡,31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

1997年,梅列区面积413.1平方千米,人口11.7万,辖2个街道1镇2乡。

2000年,梅列区辖3个街道、1个镇、2个乡:列东街道、列西街道、北门街道、陈大镇、洋溪乡、徐碧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56874人,其中:列东街道60835人、列西街道21582人、北门街道25236人、陈大镇10610人、洋溪乡7783人、徐碧乡1062人、三钢虚拟街道29766人。 

2003年,梅列区辖3个街道、1个镇、2个乡:列东街道、列西街道、北门街道、陈大镇、洋溪乡、徐碧乡。

列东街道:辖10个社区,人口6.1万,面积5.6平方千米。

列西街道:辖8个社区,人口5.18万,面积14平方千米。

北门街道:辖6个社区,人口1.3万,面积7平方千米。

陈大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人口1.00万,面积213平方千米。

洋溪乡:辖8个行政村,人口0.85万,面积72平方千米。

徐碧乡:辖6个行政村,人口0.46万,面积42平方千米。

2005年6月25日,福建省人民*(闽政文248号)批复同意三明市梅列区撤销徐碧乡暨北门街道办事处更名:(1)撤销梅列区所辖的徐碧乡,原徐碧乡所辖的列东村并入列东街道办事处,列西村并入列西街道办事处,徐碧、洋山、后洋、廖源4个村并入北门街道办事处。(2)北门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徐碧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调整后,梅列区辖3个街道、1个镇、1个乡:列东街道、列西街道、徐碧街道、陈大镇、洋溪乡。

2011年7月13日,《福建省*关于三明市梅列区撤销洋溪乡设立洋溪镇的批复》(闽政文221号)同意梅列区撤销洋溪乡,设立洋溪镇,以原洋溪乡的行政区域为洋溪镇的行政区域,*驻地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后,梅列区辖3个街道、2个镇:列东街道、列西街道、徐碧街道、陈大镇、洋溪镇。

3、行政区划

梅列区辖3个街道、2个镇:列东街道、列西街道、徐碧街道、陈大镇、洋溪镇。

4、资源概况


梅列区

梅列区境内资源丰富,地处中亚热带,山地以低山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150—500米之间,河谷与溪流错落相间,四周耸峙山岭环抱着梅列区盆地。由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为林木和其它生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全区拥有用材林30万亩,木材蓄积量300万立方米;竹林15万亩,是全国17个毛竹重点基地之一。地下矿产丰富,有铁、铝、锌、硫、锰、煤、石灰石、高岭土等19种矿产及丰富的天然矿泉水资源。梅列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已建成的省级名胜区—瑞云洞风景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形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登山、朝圣、风味小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渡假风景区。正在开发建设的大佑山风景区,是火山熔岩形成的自然风貌,具有“山巍、林茂、石奇、水秀、洞幽、寺悠”的特点,开发前景可观。旅游资源丰富。市区有麒麟春晓、栲林幽韵、瑞云紫烟、斑竹秋月、正顺凝紫、龙泉烟霞、黄坑温泉、虎峰牧云等景点。

5、经济发展

交通通讯

区内交通便捷,鹰厦铁路、205国道、212省道贯穿全境,京福高速公路三明连接线梅列段已建成通车,沙溪航运直抵闽江下游各码头;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区内通讯发达,邮电通讯网络健全,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乡镇完成宽带接入。

农业经济


梅列区

坚持城郊型农业和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水果、蔬菜、林竹、养殖四大支柱产业。竹林面积6.1万亩,毛竹蓄积量759.8万株,是全国17个重点毛竹基地之一。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年产量达2万多吨。生猪基地场10个、乳牛场1个、蛋鸡场4个、肉禽场4个,肉蛋奶产量9907吨以上。常年蔬菜基地2100亩,年产蔬菜1200万公斤以上。培育壮大碧海乳业有限公司、青松食品有限公司、明忠禽蛋养殖场、芦坪养殖有限公司、健盛食品有限公司、明福琼脂有限公司等六家三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249元。全区种养结构调为60:40,粮经种植比例调为55:45,粮经产值比例调为16:84。界定生态公益林8.3万亩并进行严格保护,连续13年实现无森林火灾,农民负担连续11年控制在5%以内。

工业经济

工业总产值由1983年建区时的30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78463万元,增长256倍。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建材、食品加工、精细化工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培植了闽光冶炼、闽新集团、普诺维机械、雄鹰机械、三菲铝箔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抓好“一园(瑞云工业园)四区(小蕉、洋溪、瑞云、碧湖)”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到2003年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00万元,新开发工业用地近2000亩,29家企业入驻园区,引进资金1.6亿元。

固定投资

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加强了以交通能源、农林水利、城市设施、旧城改造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网建设不断完善,今年底将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京福高速公路三明连接线梅列段已建成、泉三高速公路梅列段、小蕉公路的建设,为我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电力等能源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区内通讯发达、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网络,覆盖全区范围,网络通讯方便快捷,*部门建立了“三网一库”,乡(镇)完成宽带接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资源快速响应体系和机制及上下衔接的信息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内外贸易

新建、改建、扩建了梅列综合市场、安顺综合市场等14个综合性市场、农贸集市;拓展集约化经营,建成了永利钢材市场、广源装饰城、恒基电脑城、闽中电子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对接新型业态商业流通,发展了麦当劳、肯德基餐厅、万福楼、好多多连锁超市以及欣源物流中心、川明危化品商场等新型商业;洋溪蔬菜基地、明忠禽蛋养殖场等副食品基地生产稳步壮大;区内商业营销、饮食服务、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信息中介、旅游等日新月异,形成了健全的第三产业体系。积极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形成了以青松食品为代表的三资企业出口队伍,以健盛食品、碧湖木业、明福琼脂、陈大法兰厂为代表的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出口队伍,以外贸发展公司、阳光松香、富山进出口、富通进出口、立丰进出口、健盛进出口为代表的有外贸流通经营资格的出口队伍,以陈大香料厂、金璐木业、普诺维机械为代表的出口供货队伍。2005年,我区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出口日本、印度、土耳其、德国、东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4年,我区合同利用外资12652万美元,实际到资6450万美元,批办三资企业108家。

财政金融

1988年起建立区一级财政,经过不断发展,财政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财政收入从1988年的754.9万元到2002年首次跨越亿元大关、再到2003年的1.7亿元,15年间收入翻34番多,年均增长23.4%。一个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第三产业为主导、园区工业为新兴财源的财源建设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金额和贷款金额从1998年的34亿元和32亿元分别增加到2003年的74亿元和65亿元,5年间翻了一番多。财政支出规模也从建区时的200多万元增加到2003年8575万元,20年间增加了35倍,基本实现了保稳定、保运转、保重点的支出需要,连续13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6、社会事业


梅列区

认真实施国家星火项目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梅列段建设,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城区”,有十几家企业分别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结成合作伙伴,基本完成“数字福建”梅列政务网建设,建立了优质水果、优良畜禽及竹类资源开发等科技示范基地。教育“两基”水平稳中有升,1995年在三明市率先实现“两基”达标,2002年被确定为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3年被授予“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市、区)”称号,高考每万人口上线率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已通过省“普及教学实验县”验收,全区专任教师初中本科学历率、小学大专学历率、幼儿园大专学历率分别由1990年的2.2%、10%、3%提升到35.3%、38.8%、56%,创建了5所省级示范校,1所省级优质园,1995年以来撤并了22所自然村初小、3所行政村完小、1所市区小学,顺利接收5所厂矿剥离学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3个街道均被评为省级以上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4个社区组织有业余文化活动队伍32支,22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活动室。新建了梅列医院门诊大楼、陈大卫生院医疗综合大楼,建立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24943户近6万人的家庭健康档案。2000年实现了以户为单位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2001年在全省率先成为除“四害”四项指标全部达标的先进城区,2003年防治“非典”工作,受到省委、省*表彰。

人民生活


梅列区

从城市居民看,据三明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显示,2003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03元,比1983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5.1%。从消费看,二十年来,城市居民的消费出现了结构性升级换代。2003年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2%,比1983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移动电话99部、空调59台、彩电138台、电冰箱96台、洗衣机103台、热水器95台、微波炉38台、电脑25台,而1983年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仅1.6台,其他财产主要有:黑白电视机64台、洗衣机10.9台、收音机84.3台、自行车100架、缝纫机92台、电风扇92台等。从居住条件看,2003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4.36平方米,比1983年的9.3平方米增加15.06平方米;由二十年前的自来水、卫生等设施不全,到今天水、卫、汽设施齐全,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从农村居民看,据本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梅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248元,比1983年增长9.9倍,年均增长12.1%,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由48%下降到32%。调查显示,2003年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08台,比1983年增加83台;洗衣机、电冰箱由1983年的零台,分别增加到60台和48.57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热水器、空调等现代消费品也进入农村家庭,2003年的拥有量分别达到68.57、62.86、48.57、14.29台(架)。农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逐步迈入小康社会。

社会保障

1992年,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种为一体的保障工作。1996年,五险为一体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01年10月,梅列区下岗职工已全部出中心,实现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2002年,实现了企业、机关、农村三家社会保险统一管理,2003年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基本构筑了社会保障基本框架。积极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了3个再就业基地,建立了总面积456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2001年作为全省社区就业试点县区,2003年全区3个街道和24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了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并做到“机构、制度、资金、场地、人员、工作”六到位。2002年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记为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集体一等功。到2003年底,全区共发放2584本,几年来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027人,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89%。

环境保护

遵循“规划先行、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加强监督”的方针,每年都把环保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严把项目环评关和“三同时”关,不上国家禁止的“十五小”项目,加大市中心城区“三厅”和饮服业油烟污染的治理力度,并逐步对工业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使辖区内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到2003年底,全区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95.15吨/年,仅占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的0.03%,烟尘排放量为7.34吨/年,工业粉尘排放量为0.72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到2003年底共创建了4个烟尘控制区10.8平方公里,5个噪声达标区7.6平方公里。

7、旅游资源


梅列区

梅列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已建成的省级名胜区—瑞云洞风景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形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登山、朝圣、风味小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度假风景区。正在开发建设的大佑山风景区,是火山熔岩形成的自然风貌,具有“山巍、林茂、石奇、水秀、洞幽、寺悠”的特点,开发前景可观。市区有麒麟春晓、栲林幽韵、瑞云紫烟、斑竹秋月、正顺凝紫、龙泉烟霞、黄坑温泉、虎峰牧云等景点。

瑞云山

瑞云山在三明市区西北十二公里的狮头山麓。为火成岩地貌奇观。

瑞云洞进深30米、宽61米、高4米。洞内有一座五开间始建于宋代的木结构庙宇,供奉诸佛。洞口石壁如削,有宋、明、清摩崖石刻数处。洞顶苍松如盖,泉水涓涓,如串串玉珠,组成帛帏,悬于洞口。洞口还保存着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监察御史官志涵在此讲学时的石刻“有容”二字,及“人在石中藏璞玉,客来洞口融珠帘”等对联。洞前石山门为清康熙年间建造。上刻“瑞云洞”三字,山门前便是明代单拱石桥。洞口周围,洞庙东北,有避邪洞、小一线天、观鱼池、马背山等景点。瑞云洞有汽车通达,洞前有服务部,洞东山顶建有招待所接待游客。

虎头山

虎头山“虎”字原是斧头的“斧”,因虎峰形如一把翘起的利斧而得名。又因为斧头山山脉连绵不绝,宛如斑斓大虎,故又被人们冠以老虎的“虎”而沿用流传。顶峰海拔1102米,为市区最高峰,“虎峰牧云”是市区八景之一。

虎头山植被丰富,松杉成林,还有刺柏、乌桕、木荷、花榈木、观光木、三叶赤楠等两百余种树木。山高林密,鸟兽自然也多,这里还曾一度发现过华南虎的踪迹。

萝卜岩

萝卜岩楠木自然保护区,位于沙县和明溪交界处。两坡夹一沟,佑溪从中潺潺流过,形成萝卜岩、马头山、红血坑、紫竹洲四个部分。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樟科和彀斗科为主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有高等植物55个科、101个属、194种,尤其是区内有327公顷的楠木原生林,其面积之大,密度之大,保护之完好,被前去考察的专家誉为“福建的西双版纳”。

龙泉山

龙泉山景区以其龙泉寺而闻名。位于三明市西郊,距市区1.5公里。龙泉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代。龙泉山景区内空气清新,青山起伏、流水潺潺、瓜果飘香。龙泉寺周围古木苍翠、环境静幽、深谷曲径、瀑飞龙潭,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1999年“龙泉烟霞”荣获三明八大风景之一。

麒麟山

位于三明市区东部,始建于1980年10月。麒麟山原名牛垄山,海拔262米,因山腰一古坟发掘出孔子戏麒麟碑刻,故改现名。

公园占地40公顷,有麒麟阁、电缆索道、游龙戏水、园中园、仿苏州亭院、麒麟书院和曲径通幽等旅游景点和设施。依山还建有浩然亭、聚云亭、三元亭、莲花亭、飞石亭、亭廊等,亭形有三尖、六角、四方,高低错落。麒麟阁建在山的最高处,高24.5米,宽12米,八角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登阁可将远近景色尽收眼底。

山北有面积约3亩的人工湖。湖东有映鹤亭,亭顶孤鹤独立;湖滨有麟迹桥,湖上有五曲桥。湖中有一艘电动龙舟,供游客环湖玩赏。园内有餐厅、茶馆、摄影部和工艺美术展销厅等服务设施。通往山顶的电缆索道是中国旅游风景区中最早投入运行的吊椅式索道,1983年1月建成,长625.34米,高差92.75米,行进速度每秒1米,吊椅41个可坐82人。有环山公路直达山巅。

大佑山

大佑山生态旅游区位于三明市区西北15公里处,面积12平方公里,主峰大佑山海拔1276.3米。景区为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属陆相火山碎屑沉积――火山喷发构造,表现为孤峰入云、傲视群峰的地貌,雕塑出飞瀑流泉、幽峡峭壁、象形灵石的旅游形象。区内气候宜人,垂直分异明显。

明《八闽通志》、清《沙县志》、民国《福建通志》都有相当篇幅描述大佑胜景,宴坐峰、聚星石、忘忧石、降魔石、天威石、藏云坞、归云洞……均有记载。邑人一直将大佑山视为吉祥圣地,山上建有普照寺,香火甚旺,自宋朝就有文人骚客来大佑山吟诗作赋,宋进士、兵部尚书罗畸曾赋诗赞之。

每当农历十五日五更时,在山巅可观日月两轮东西相照这一“日月同辉”的奇异天象――三明之象征。

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

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距市*所在地仅1千米。公园根据地质地貌及景观特色划分为情人谷景区、萍溪飞瀑景区、观光果园区、民俗休闲区,总面积1488公顷。飞龙瀑、金蟾瀑、虎门崖、仙坛石是园中四大知名景点。仙人谷森林公园2003年12月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

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为市区周山唯一保留完整的原始次生林。一年四季苍翠葱笼。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30科、522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的珍贵树木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钟萼木)等,属国家Ⅱ级保护的珍贵树木有桫椤、花榈木、香樟、凹叶厚朴、长叶榧、金钱松、福建柏等。良好的生态为白鹇、猕猴、蟒蛇、眼镜蛇、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三叠纪,岩性为岩浆深层侵入的燕山期花岗岩,强烈的新构造运动,造就了公园的奇峰、异岩、幽谷。公园主峰虎头山海拔1166米,相对高度971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726.3毫米,既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园中的水体景观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全园主要景观有95处,其中地文类景观34处,水体类景观23处,生物类景观18处,天象类景观4处,人文等其它景点16处。

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有百树园、百竹园、餐饮、茶楼、观景亭(台)等,交通便捷,景致幽雅,园内负氧离子丰富,市区群众常在此健身休闲、旅游观光、亲朋欢聚、科普教育。

上一篇:陈全世

下一篇:三明市三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