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1955年6月,是*青海省委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是青海省各文学艺术家协会和省内各自治州、地、市、县文联及各行业(产业)文联的联合组织,是党和*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省最大的文艺类专业性人民团体。
中文名: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简称:青海省文联
成立:1955年6月
团体会员:28个
1、机构简介
青海省文联实行团体会员制,现有团体会员28个。省级协会有:青海省作家协会、省音乐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省戏剧家(影视家)协会、省美术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省民间文艺(曲艺杂技)家协会。基层团体会员有:西宁市文联、格尔木市文联、海西州文联、海南州文联、黄南州文联、海北州文联、乐都县文联、互助县文联、民和县文联、循化县文联、门源县文联、德令哈市文联。企(行)业、系统团体会员有:青海省直机关职工书画摄影协会、省国税局文联、青藏铁路总公司文协、省电力公司文协、省石油管理局文协、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文协、中铝青海分公司文联。
青海省文联现有*会员687人,省级会员3451人、县级会员268名。戏剧、音乐、影视、舞蹈、美术、摄影、书法门类会员主要分布在西宁地区,戏剧、舞蹈门类女性会员较多,占59%,35岁以下人员居多;其余艺术门类男性居多,占98%以上;民间文艺(曲艺)会员主要分布在州、县地区,男性占98.5%;各艺术门类中党员占58.2%。全省文艺工作者、个体文艺从业人员约为8220余人。
青海省文联事业单位有: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青海省文学创作研究室、《青海湖》编辑部、《文坛瞭望》编辑部(兼)、《牧笛》编辑部(兼)、青海美术馆;青海省文联办有公开发行刊物《青海湖》、《牧笛》和内部刊物《文坛瞭望》。
青海省文联文化产业机构有:青海省文联文艺创作与文化开发中心(设创作部、文化交流部,辖青海四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省音乐影视艺术传播中心,省舞蹈艺术交流中心,省摄影文化发展交流中心,省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流中心,青海高原莹莹文化发展中心,苏州胥口美术工作室,青海省照相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
文化品牌:《格萨尔》史诗研究,唐卡艺术,“青海湖之夏”诗歌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摄影采风暨全球华人“美丽的青海”摄影大赛,“油田杯”青海摄影展览暨比赛,校园“戏剧大舞台”实践活动,青海省藏族拉伊大赛,全国“走进青海”书法展览,“王洛宾杯”西部经典民歌演唱会等。
文艺奖项:省人民*全省文艺创作奖(5年一届),《青海湖》文学奖(每年一次),青海省青年文学奖(每年一次),青海戏剧奖、青海文艺评论奖(均每二年一次)。
五十多年来,青海省文联与*的脚步、与青海省的发展共同前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青海省委的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民族文艺工作者,艰苦创业、勤奋耕耘,以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艺术实践,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电影电视、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以及曲艺杂技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艺作品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在艺术创新的多样化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随着众多优秀作品的问世,一些作家、艺术家在文艺界、在人民群众中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不少文学艺术作品已走出青海,引起国内外读者和观众的注目。同时,一大批中青年文艺人才正在茁壮成长,一批批文艺社团和文学艺术交流机构相继成立,各项文艺活动及对外文学艺术交流蓬勃发展。尤其是全国第七次文代会和青海省第五次文代会以来的五年,青海各民族文艺工作者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扎根高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青海文艺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青海省文联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党和*联系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引导文艺家服务社会,走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兴创新、谋发展,集百川之清流,调绚丽之色彩,书写古今传奇,描绘时代画卷,弘扬高原精神,推动事业发展,为创造青海文艺事业的更大辉煌而不懈努力。
2、内设机构
办公室
负责省文联机关及其直属各单位、各全省性文艺家协会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服务工作;负责安排省文联领导活动;承担省文联会议安排和组织工作;负责文秘、安全保卫、计划财务、审计和机关行政管理工作。
组联部
负责团体会员的联络工作,负责参与中国文联系统全国性文艺奖项的评奖工作;负责组织文艺家深入生活和开展文艺创作活动;负责与省外文联及文艺界的交流与合作工作;负责维护各文艺家及文艺工作者的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负责对有关的文化艺术团体进行监督管理。
人教部
负责省文联机关和事业单位、各文艺家协会的人事、职工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并执行文联机关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工作的实施;负责*任免、调配、奖惩、培训、监督、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机构编制、劳动工资等工作。
机关党委(纪委)
负责省文联机关、各文艺家协会、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和纪律检查工作,领导机关工、青、妇工作。
3、历任领导
1955年6月13-19日召开第一次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大会选举委员25人,常务委员5人。青海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宣告成立。
第一届青海省文联领导:
主席:聂景德(1955年6月至1956年12月省文联党组书记)
乔迁(1956年12月至1960年11月省文联党组书记)
黄静涛(1960年5月至6月,党组书记兼作协、民研会主席,1960年7月至1963年5月省文联主席)
戴锐军(1963年5月党组副书记、副主席,1963年12月至1967年3月为党组书记)
午人(1965年6月止1966年7月任命为省文联主席)
副主席:程秀山(1955年6月至1963年5月党组副书记)
苏联珍(1965年6月任命为副主席)
1966年7月,“*”期间,青海省文联撤销
1979年5月,省文联及各协会正式恢复工作后青海省文联领导:
主席:严永洁(1979年5月至1980年6月,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副主席:程秀山(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马桦(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古洪(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
方之南(副主席,至1985年4月)
汪镇海(党组成员兼副秘书长)
1981年6月12-23日召开第二次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大会选举委员69人。大会期间,省文联所属省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戏剧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民间文艺研究会分别召开代表大会,听取工作报告,通过章程,选举领导机构。
第二届青海省文联领导:
主席:马桦(1981年至1982年5月)
吴宝山(1982至1985年)
格桑多杰(藏族1981至1985年10月为省文联副主席,1985年11月任命为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副主席:方之南
强作舟(1985年12月任命为省文联副书记、副主席)朱世奎(1982年增补)王宝骧(1982年增补,兼《青海湖》总编)陈世濂(1983年6月任命)
刘若筠(1985年12月任命)
1989年1月召开第三次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选举领导机构。
第三届青海省文联领导:
主席:王贵如、李世敬(1991年选任)
副主席:陈士濂、角巴东主(藏族)(均为1991年增补)
1997年8月召开了第四次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修改章程,选举领导机构。
第四届青海省文联领导:
主席:冯国寅(党组书记)
副主席:张广德、陈士濂、王思恩、角巴东主(藏族)、程世管
秘书长:王思恩(兼)
副秘书长:雷树高(兼)、倪秀成
2002年12月召开第五次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修改章程,选举领导机构。
第五届青海省文联领导:
主席:樊光明(2001年任党组书记)
副主席:角巴东主(藏族)、张民、马有义(回族2005年公推公选任职)
上一篇:柴木铁路
下一篇: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