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约翰·博格尔

科普小知识2022-09-19 10:06:26
...

约翰·博格尔(JohnBogle),指数基金教父。为美国共同基金公司领航投资(英语:TheVanguardGroup)创办者,同为世界上第一档指数型基金──Vanguard500IndexFund的发行人。

中文名:约翰·博格尔

外文名:JohnBogle

别名:JohnClifton"Jack"Bogle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新泽西

职业:指数基金教父

毕业院校:普林斯顿大学

主要成就:指数基金先锋

性别:男

原则:两大“最简单”

1、人物简介

约翰‧博格尔于1929年5月8日诞生于美国新泽西,其家族为来自苏格兰越过大西洋的移民。之后于1974年9月26日;博格尔另起炉灶以英国海将纳尔逊在尼罗河战役使用的船只HMSVanguard为名,成立了TheVanguardGroup(领航集团)。在1975年,博格尔以复制、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为架构,创造出世上第一个指数型基金“第一指数投资信托”(FirstIndexInvestmentTrust),之后更名为现今的Vanguard500,后续于1977年博格尔再采取让旗下基金为免手续费(No-load)的销售制度,2012年领航集团管理总资产已达2万亿美元。

博格尔在2000年卸任Vanguard集团资深总裁,现今仍有资助多项机构,如:费城的国家宪法中心(NationalConstitutionCenter),并于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成立“博格尔兄弟奖学金”(BogleBrothersScholarships)。

2、理论原则

在约翰·博格尔的整个投资管理生涯中,他的两大“最简单”原则广为人知。

“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成本”

第一条是指数和低成本基金的运作原则,即“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成本”。先锋基金控制成本的方法很简单,即扩大基金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改进内部技术、完善雇员奖励机制和保持客户忠诚度。先锋的长期优秀业绩,使得媒体对先锋的新产品宣传全部免费,甚至渠道售卖新基金也不收费。个人大客户在公司平均投资长达20年,而行业平均数只有5年。机构投资者如退休计划基金,一旦加入先锋,就不再选择离开。据统计,先锋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用仅为0.25%,比一般股票基金的2.8%少许多,每年费用下降3亿美元已至极限。

“以员工为本”

第二条原则更是简单,就是约翰·博格尔所倡导的“以员工为本”。他喜欢聘用有长期眼光的人,认为员工的薪水不是成本,信奉“优秀的雇员=好的薪水=高效率”,构建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在先锋集团有这样的部门,从经理到小组成员迄今只有1位离开,原因是退休,有的员工已是公司20多年的元老级伙伴。

约翰·博格尔之所以把公司命名为先锋(Vanguard),是源于18世纪末海军史上的一次伟大战役――纳尔逊海战。在那场经典之战中,英国君主纳尔逊率领他的先锋号,一夜之间歼灭了当时意图征服世界的拿破仑.波拿巴的主力舰队。如今,约翰·博格尔和他的先锋集团,依靠独特的被动投资理念和卓越业绩,坚定地捍卫指数基金的市场地位。

3、基金投资

基金的选择正因为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关于基金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报章上关于基金业绩和投资行为的分析连篇累牍;专业机构的基金评级体系,除了美国晨星,国内的研究机构也已推出了若干套。但对于需要独立、公正、科学信息,又缺乏专业知识和分别能力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面对复杂,请回归简单。"投资大师约翰·博格尔这样说。约翰·博格尔是全球最大两家共同基金组织之一--先驱集团的缔造者,在共同基金领域,他的地位如同巴菲特在股票投资领域一样名声显赫。

约翰·博格尔的忠告是,关于基金的种种信息,往往被那些看上去无所不知的人宣讲,但无论获得了什么信息,我们都必须牢记,自己处于一个不确定的金融环境中,我们应该依靠的是常识性的原则。

选择低成本基金

不同于目前国内基金投资者看重预期收益的普遍思维,约翰·博格尔把投资成本放到了第一位。实际上,对于基金投资中低成本的重要性,巴菲特也非常重视,他在哈萨维1996年年报中写道:成本确实很重要。基金产生的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支付给了基金管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于对投资者收益征了税。

我们可以简单假设基金获得了10%的绝对收益,目前基金市场平均费用水平约为4%(包括申购、赎回费、管理费等),可见我们本应获得的收益早已经被各种费用吞噬了近一半。

对于控制基金投资成本,约翰·博格尔建议从两方面考虑:

1、被动型基金(指数基金)优于主动型基金。指数基金采用的是跟踪某个标的指数的被动投资方式,研发费用低(只投资标的指数成份股,不必花费过多的资金去进行上市公司调研),交易费用少(跟踪指数走势,不像主动投资型基金那样频繁进出)。

2、主动型基金中,低换手率的优于高换手率的。基金买卖过程的交易成本,实际上被掩盖了,但这些成本同样吞噬着投资者的收益。约翰·博格尔建议说,应该选择换手率较低的基金。"成本只有40个基点的基金,好比帆船比赛中对付每小时20海里的微风;有着150个基点费用的高成本基金,则无异于与时速130海里的台风抗衡。"

至于基金换手率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的分析,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对比不同报告期的报表,通过观察整体仓位和主要持仓品种的变动,大体判断手中基金的风格是持仓相对稳定还是频繁买卖。

认真考虑附加成本

约翰·博格尔提出的第二个建议,仍然与成本有关。很多投资者接触并决定购买基金,是通过媒体的介绍,或者是代销机构的推荐,这其中隐藏的附加成本,就是约翰·博格尔提醒投资者注意的问题。

美国市场目前约有3000只没有销售佣金、无发行费用的基金,约翰·博格尔认为,对于那些具备一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选择这种基金是个可行的方案。在基金品种选择正确的前提下,购买无发行费用的基金,就等于把成本占未来收益的比例下降到了最小。

对于那些不具备独立决策能力,需要提供投资建议的普通投资者,约翰·博格尔建议关注那些优秀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国内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中信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华夏证券研究所等都提供独立第三方的基金分析,投资者可作为参考,但正如约翰·博格尔所说,"我并不认为有人能够预先得知谁将是业绩最优异的基金管理者。"

不要过高评价明星基金

明星基金是基金公司力捧的招牌,也是最被投资者看中的因素之一,不过约翰·博格尔对此并不十分在意,"或许业绩记录在评价纯种马速度时有用--当然有时也会失效--但在估计资金管理者会如何运营时,却往往容易出现误导。"因为即使有人能够预见市场未来的绝对收益,也不可能预测出个别基金相对于市场的收益,至多是预测出指数型基金的收益。

约翰·博格尔认为,很有可能预测准确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高成本基金的业绩,通常劣于相应的市场指数;二是历史业绩显著优于市场指数收益的明星基金,会向市场平均值回归,甚至低于后者。

目前国内市场上,由于基金业历史还比较短,尚无相应统计数据,但从美国市场看,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以及1987-1997年两个时间段内,业绩处于市场前25%的基金,回归到均值和均值以下的分别为97%和100%。

约翰·博格尔说:"基金行业非常清楚,几乎所有的绩优者,终有一天会失去他们的优势。基金发起人坚持花费巨资对过去的业绩广为传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投资者的大量新资金。"

对于历史业绩的真正参考意义,约翰·博格尔认为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基金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比如在经历上涨和下跌的完整过程中,基金是否始终能保持良好业绩;在相同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下,目标基金是否显著优于其他同类型基金。

大的未必是好的

约翰·博格尔曾提到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市场上某只成长型中市值基金,由于业绩出色吸引了大量的申购份额,但其业绩却随着基金份额的膨胀而不断恶化。1991-1995年,该基金在五年时间内有四年的业绩排名列行业第一梯队,基金规模也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的连续三年中,该基金规模最高达到了60亿美元,但业绩排名却跌到了行业末尾。

约翰·博格尔提醒投资者注意,一只低换手率、申购资金流入稳定的基金,要比采用积极操作、基金份额变动幅度大的基金更容易管理,因为后者需要更加频繁地交易。

约翰·博格尔说,"太多的钱会损害投资效果。"原因一是规模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规模越大,对所持有股票的价格影响也越大,这会在时间紧迫的交易中进一步加剧股票价格波动;二是为了保持基金的流动性和分散投资原则,大市值基金不得不以更小的集中度,持有更多数量的股票,而每一只持仓品种所能提供的收益也更小;三是相对于小市值的基金,大市值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更高,因此可以选择的股票品种更加有限。

不要持有太多基金

国际著名基金评级机构--美国晨星的一项调查显示,随机选取4-30只股票基金建立组合,并不能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

约翰·博格尔说,没有必要持有超4-5只的股票基金,因为过度分散投资的效果类似一只指数型基金,但由于股票基金的高成本,最终的收益很可能低于指数。

分散持有不同风格的股票基金,也未必是个明智选择。约翰·博格尔认为,假设建立由大市值混合型和小市值成长型基金构成的基金组合,这个组合将具有比市场更显著的波动性,这种比市场指数更具风险的组合没有意义。单一持有大市值混合型基金的风险,比任何基金组合更低。

4、指数基金

古代的一个阿拉伯头目,为了找到他梦寐以求的钻石矿,寻遍天涯海角,几乎耗尽所有家产,最终绝望而死。多年之后,后人在他遗留下的一块牧场里遛马,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块黝黑的石头,仔细查看竟是一块钻石,并由此找到了数英亩的钻石矿。“所有这些钻石,其实就在这个阿拉伯头目自己家后院。”先锋集团(VanguardGroup)的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格尔(JohnBogle)固执地认为,基金管理人辛苦找寻的股市“钻石”,恰恰就是人所共知的市场指数。

1974年,博格尔断定并不存在能战胜市场指数的基金,开始推行以指数为基准进行投资的原则,同年成立了先锋指数基金。发展初期尽管只有1100多万美元,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先锋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已高达8840亿美元,一半资产来自机构投资者,先锋集团也成长为美国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

“我们拥有很多消息,它们代表知识吗?我表示怀疑。我们拥有很多消息,它们代表智慧吗?我更无法想象。”先锋基金从创立那天开始,就坚守约翰·博格尔提出的投资理念,即无限接近市场,投资于大企业,接近市场指数运作。

指数基金梦想成真

在美国,说起证券投资,就会提到共同基金,无论是资金规模、投资者参与程度,还是投资领域,共同基金都是证券市场的绝对主力。而说到共同基金,人们就会说到指数基金,说到指数基金的创立者约翰·博格尔。

博格尔1997年被《金融服务领导者》杂志评为20世纪全球7位"创新领导者"之一。其名望不仅在于他所掌控的先锋集团管理了28个各种类型的指数基金,拥有1500亿美元的资产,是当然的业界领袖;更在于他用自己的信念培育了指数基金,用毕生的努力将其信念付诸实践。1999年他在《共同基金常识》一书中系统阐发了他的信念。

巴菲特一向把指数基金作为上乘的投资选择,他说:"博格尔以他的独一无二的投资理念在基金业中掀起了一场运动,最终使得美国的投资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务。"

经济学泰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巴菲特不可能告诉你如何成为沃伦?巴菲特。而博格尔对他的投资原则的详尽描述,使我和上百万的投资者在20年后将令我们的邻居羡慕不已------而与此同时,我们在这充满着变数的20年中又能高枕无忧。"

知名的基金评级专业杂志《晨星》的总裁唐·菲利普则评论《共同基金常识》一书"代表了华尔街上一个极需灵感的职业的顶极水平。不仅提高了投资者的收益,更是提升了基金界的整体水准。"

其实正如博格尔本人所指出的:"指数基金对于传统投资者来说,算不得什么。典型的低成本运作,而且缺乏公认的具有聪明、机智和熟练技能的投资组合管理人优势。指数基金只是简单地买入和持有特定指数中的证券,并以它们在指数中的比重为投资比例。其简单的原理显而易见。"

这一点博格尔和巴菲特有相同之处------虽然蕴含*的智慧,但他们的投资理念都简单易懂,他们都厌恶华尔街玩家时髦花哨的作派,都强调投资者是上帝,都为忠于自己的理念选择了孤独。

博格尔上世纪50年代初跻身共同基金业,当时就萌发了类似指数基金的想法,但是到70年代,他才形成了明确的指数基金的经营理念,并有机会自己创业,来实践这一理念。其后,更是经历了10年的冷落,到80年代指数基金才逐渐被人认可,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美国股市从1987年开始的长牛,让指数基金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1995年只占股票基金资产的3%,3年后便上升到6.4%。直到1997年初,指数基金才开始出现在《纽约报》、《华尔街时报》的主要版面。几乎在同时,《时代》和《新闻周刊》开始报导丰富多彩的指数基金故事。《货币》杂志1995年更是用封面报道鼓吹:"不可思议的胜利:指数基金在今天应成为众多投资组合的核心。"

媒体的介入使指数基金成为众人追捧的明星,博格尔兴奋不已:"1998年估计有500亿美元的现金流入量,是整个股权基金现金流的25%。指数基金已经成为整个共同基金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指数基金从当初养在深闺人不识,甚至被业内人士讥为"博格尔的荒唐事",到90年代末的"功成名就",这一切,真可谓对博格尔创业理想的最大奖赏。

标新立异的入行机缘

博格尔的大名几乎是共同基金的代名词,但他的入行,他与共同基金的结缘,却可谓阴差阳错。

博格尔1947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按照惯例,他要写高年级论文,然而,博格尔却标新立异,决心找一个"没有在正式的学术论文中出现过的主题"。

1949年12月《财富》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波士顿的巨大财富》介绍了共同基金行业,引起了他的注意。

共同基金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20年代,其中1924年由200名哈佛大学教授出资5万美元在波士顿成立的"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投资者可以按基金净资产随时购买和赎回基金份额,可谓共同基金的雏形。但直到1940年联邦*通过投资公司法案为整个共同基金行业立法时,共同基金仅有85家,资产总值约5亿美元。尽管如此,《财富》杂志还是预言,共同基金有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就是这样一个当时并不起眼的新行业抓住了博格尔的眼球:"我马上知道,我已经找到了我的主题。"

尽管选择主题的动机是标新立异,博格尔写论文却是颇费了一番功夫。经过一年的深入研究,博格尔在论文中得出了许多有意思的结论:基金行业将来的发展可以通过"减少营销成本和管理费用"来使其最大化;"基金投资的目标必须被明确地表述出来";共同基金必须避免抱有"从管理中创造奇迹的期望";"共同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合理的管理(不是外部的活动)"等等。正如他本人事后所指出的,这篇论文孕育了他毕生为其服务的共同基金的经营理念,成为以后博格尔引领先锋集团长盛不衰的秘诀------"给予投资者公平待遇"的概念。

当博格尔把论文送给基金行业的几位领导者时,这篇论文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它引起了一位特殊人物的关注。

他就是沃特·L·摩根,博格尔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共同基金行业的先驱者。他以敏锐的嗅觉意识到,投资者需要的是分散化投资、组合管理、便利而不是复杂性,相信共同基金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契机。1928年,他创立了惠灵顿基金。摩根喜欢博格尔的论文:"对于在大学校园里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年轻学生来说,这是篇相当不错的文章。"于是,摩根就把博格尔召入惠灵顿基金。

那是1951年,当时的基金行业管理着20亿美元资产,几乎相当于90年代5万亿资产的万分之四。博格尔事后回忆道:"在50年代初,很少有年轻人加入到投资领域中来,更少有人会加入到刚刚发展起来的共同基金行业。"但是,当时的美国中产阶层迅速膨胀,住宅、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业飞速发展,颇像今天的中国,正面临跨入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华尔街的金融家们甚至打出了"人民资本主义"的新旗号------这就是博格尔传奇生涯的开始。

踏上"指数基金"不归路

"先锋"下水了,却是天生的跛脚鸭------按照博格尔的理解,完整的基金公司好比一个三角形,投资、管理和销售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缺一不可------"先锋"集团成立伊始就只负责基金的行政管理,基金的投资与销售却委托惠灵顿基金公司,好比远洋船没了风帆,如何起锚远航?

身处绝境迫使博格尔采取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步骤,拿出了采用指数投资技术的绝招。

产生这个想法的思想火花或许早在他的那篇大学论文中就已经孕育发芽,但激发他作出这个决策的,则是基金业同行们的可喜进展。

据他的回忆,美国WellsFargo银行的威廉?福斯(WilliamFouse)和约翰?麦克考(JohnMcQuown)是指数投资理念的开创者,上世纪70年代初,他们把指数投资"从学术模型发展到具有具体的原理和技术引导的程度",创建了一个600万美元的指数基金,跟踪基于纽交所所有股票的指数。这个实验虽然并不成功,最后这个基金不得不用标准普尔500指数取而代之,但它确实是开创性的。

Batterymarch金融管理公司的创始人杰瑞米·格兰汉姆和迪恩·利巴隆也是指数基金的开创者。1971年格兰汉姆在哈佛商学院描述了指数投资理论,Batterymarch金融管理公司为此赢得了1972年《养老金与投资》杂志评出的"不确定性成就奖"。直到1974年才迎来第一个指数客户。

1974年芝加哥的美国联邦银行根据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设立了一个公共信托基金,基金的门槛是最低投资额10万美元。

此时,指数基金也成了媒体讨论的话题,博格尔看到这些文章可谓如获至宝,他至今都保留着这些帮助他在命运转折的关头确定宏图大业的文章:

文章之一是由保罗·萨缪尔森所写的《对批评的挑战》。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1974年秋季刊的《投资组合管理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谈到了一些大基金建立一种跟踪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的投资组合的情况,并指出"被动的指数可以比绝大多数积极的基金管理人业绩更优秀",因为对学术研究者来说,不可能在公开的记录中找到表现一直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他暗示指数基金将会问世。

文章之二是查尔斯·D·艾里斯1975年7月在《金融分析杂志》发表的文章《失败者的游戏》。艾里斯指出在过去的10年中,85%的机构投资者其业绩要逊色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其主要原因在于机构投资的成本占了基金管理人所获得收益的20%。那么,"难道指数的成功,就表明应建立一个完全被动的指数投资组合吗?"他认为建立指数基金是其中一条途径。

文章之三是1975年7月《财富》杂志发表的《某些基金确实不错》,杂志副主编埃尔巴得出的结论是:"当基金不能一贯做得比市场好的时候,他们可能由于过度的调查(也就是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而一贯地低于市场收益",为此他遗憾共同基金领域没有向投资者提供一种跟踪指数的基金。他希望这是一种支出和管理费用较低并免除佣金的共同基金,其风险与整个市场的风险相当,并采取充分投资的策略。在博格尔看来,他已经描绘出了第一个指数共同基金的雏形。

这一切使博格尔形成了指数投资的明确方案。

1975年9月方案交付董事会讨论,新颖的投资理念赢得了董事会的赞同。博格尔进一步提出,指数基金不需要"投资管理"------"只拥有所有指数的成分股票"。这个博格尔自称"可以算作狡猾的辩解"的说法,也得到了董事会的认可,这意味着"先锋"夺回了投资的权力,占领了基金管理三角形的第二条边------投资边。

1975年末,先锋创立了第一个指数共同基金,这个基金以标准普尔500家公司股价指数为模型。从此,"先锋"走上了指数基金的华山一条路。

史无前例的运作模式

先锋集团,从她成立的那一刻起,就要经过不懈的斗争从她的老对手惠灵顿公司手里夺回自己的业务大权。在成功夺回管理和投资大权后,此刻,摆在博格尔面前的问题是,下一步如何控制基金的销售,也就是如何走到博格尔所说的三角形的第三条边?

1977年2月,先锋集团采取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做法,一夜之间把传统的由经纪人、分销商组成的基金销售系统,转为无销售费和发行费的市场营销系统,废除了惠灵顿的经纪人网络,让投资者自己来购买基金份额。

在什么都讲究"市场营销"的美国,这无异于自废武功。博格尔敢于走这一步险棋,实在是因为强烈的自信:"由于我们有着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基金结构和成本原则,使我们拥有了特别低的运行成本这一特点,没有销售佣金看来是适时的一步"。博格尔宣称,他的营销策略是:"如果你建造了她,他们总会来"。

先锋集团很快就面临外部的考验。由于先锋基金的运作模式史无前例,虽然在其进行改革的当年美国证券管理机构给予了临时性的许可,但还是在1978年召开了专门的听证会。在历时两周的会上,先锋集团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自己全新的组织创新辩护,终于赢得了临时"通行证"。

然而,1980年,证券管理委员会改变了自己的决定,收回了临时"通行证"。惊愕之余,博格尔不得不奋起而战,开始了积极的申诉活动。不过他还是十分自信:"我知道我们所做的事对基金持有人是有利的"。

博格尔的理由首先是,我们创造了一个公司结构,使我们的顾客成为我们的主人。我们的公司将她的所有权转移给了我们基金的持有人,而不是像这个产业中的其他企业一样,交给一个私人或者公众持有的追逐利润的基金管理公司。这种结构恰恰代表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由它的股东来控制公司。

其次,先锋集团的做法源于一个简单的商业策略:为股东赚取尽可能高的收益,将他们的钱明智地投资,并且以最低的成本结构去操作。"我们没有给我们的高管提供丰厚的奖金、一流的旅行条件以及专为官员服务的小餐厅。我们一直聘请外部的投资咨询顾问。我们谈判最低限度的费用,我们尽力不把我们投资者的钱浪费在昂贵的市场营销上。" 1981年,证券管理机构的态度终于发生了改变,在批准先锋的做法的同时,还作出了如此评论:"先锋集团的计划确实要比《1940投资公司法案》的目标更先进,通过保证基金的董事们……能更好地评估基金所实施的服务的质量。这个计划使披露更加透明……明显地提高了基金的独立性……促进了健康和可行的基金联合公司的形成。"

先锋的尝试终于获得了法律的认可。

坚忍不拔终成正果

1981年,也就是在证券委审批的同时,先锋集团建立了传统的积极型管理基金,使公司成为业务齐全的基金联合体。此时,公司创立已经7年,终于完成了内部业务建构与外部法律认可。但是,作为共同基金业的改革先锋,先锋集团注定还要经受进一步的磨难和考验。

1.5亿美元资产,这是先锋指数基金1976年首次发行时确定的目标,可是实际却只有1100万美元。与此同时,1977-1982年间,指数基金的标的物标准普尔指数,其收益也破天荒地大比分输给了大多数的基金经理人。因此,先锋达到这个目标整整用了6年。此后共同基金业走向繁荣,指数基金的资产却增长有限,直到1990年,公司成立后第15年才超过10亿美元。

平心而论,博格尔本着他的远大理想走了一步险棋。既没有基金经理打败华尔街的传奇故事,又没有其他基金公司拿手的广告攻关,指数基金靠低成本低风险为持有人谋福利,却落得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下场。

对于指数基金较之当时流行的积极管理型基金的优势,博格尔作过精心测算,但是,谁又能证明这一福利与优势呢?

时间,唯有时间可以证明。对于先锋基金来说,这意味着15年、20年的等待。难怪指数基金被称为"博格尔的荒唐事"。博格尔却无怨无悔,正所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当然,时间站在博格尔一边。美国证券市场,从1974年经历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熊市,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大牛市,完成了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到机构投资者独领风骚的历史转型。

这是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些此后纷纷赢得诺贝尔桂冠的金融经济学与投资学大师们,推出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资本市场求贤若渴,指数基金应运而生。

这是大浪淘沙的年代,共同基金迅速崛起,许多喧嚣一时的明星却纷纷陨落。时间终于证明,大多数试图战胜大势的积极管理型基金最终成了指数、指数基金的手下败将。

90年代,博格尔的坚忍不拔终于得到报偿:"看着她(先锋基金)开始超过其他基金,看着她逐步获得额外的边际利润,我们对此的信心得到了维护。"

接着,指数化投资开始迅速成长。先锋集团拥有1500亿美元的指数基金资产,其中包括了28个针对各种不同市场指数的基金,当仁不让地成为业界的领袖。"

博格尔将此称之为"企业家的年代"。"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是熊彼特的定义,也是他的理想。这样的企业家能够抓住历史的机遇,不仅靠远大的理想:"思维敏捷,有远见,有使命感,富有激情,善于领导别人的同时也善于服务他人,经历失败,决策果断,耐心和勇气,是我从经验中总结的一位优秀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性。"博格尔的这番话是他的自画像,他,就是这样一位改写历史的企业家。

上一篇:约翰·库萨克

下一篇:约翰·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