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果
蛋黄果(LucumanervosaA.DC)又名仙桃,山榄科,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植物。树高7—9米,树冠圆锥形。花于5—6月间开放,花期很长。果实于12月开始成熟,椭圆形或卵形,果顶长尖,成熟果外皮橙黄色、光滑,果肉橙黄色,带粉状组织,柔软而缺乏水分,极似煮熟卵黄,微带甘味,内藏一粒种子,种子椭圆形,两端尖锐。原产美洲热带地区。蛋黄果全部都供生食用,以果实大、饱满、果皮橙黄、果肉柔软,富香气者为佳。蛋果原产南美,海南引进后已开始推广种植。外形美观,营养丰富,可食率70%以上,含有丰富的磷,铁,钙,维C和多种氨基酸,鲜食。
中文学名:蛋黄果
拉丁学名:LucumanervosaA.DC.
拼音:danhuanggu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柿树目
科:山榄科
属:蛋黄果属
1、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约6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嫩枝被褐色短绒毛。叶坚纸质,狭椭圆形,长10-15(20)cm,宽2.5-3.5(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凸,下面浑圆且十分凸起,侧脉13-16对,斜上升至叶缘弧曲上升,两面均明显,第三次脉呈网状,两面均明显;叶柄长1-2cm。
蛋黄果
花1(2)朵生于叶腋,花梗圆柱形,长1.2-1.7cm,被褐色细绒毛;花萼裂片通常5,稀6-7,卵形或阔卵形,长约7mm,宽约5mm,内面的略长,外面被黄白色细绒毛,内面无毛;花冠较萼长,长约1cm,外面被黄白色细绒毛,内面无毛,冠管圆筒形,长约5mm,花冠裂片(4)6,狭卵形,长约5mm;能育雄蕊通常5,花丝钻形,长约2mm,被白色极细绒毛,花药心状椭圆形,长约1.5mm;退化雄蕊狭披针形至钻形,长约3mm,被白色极细绒毛;子房圆锥形,长3-4mm,被黄褐色绒毛,5室,花柱圆柱形,长4-5mm,无毛,柱头头状。
果倒卵形,长约8cm,绿色转蛋黄色,无毛,外果皮极薄,中果皮肉质,肥厚,蛋黄色,可食,味如鸡蛋黄,故名蛋黄果;种子2-4枚,椭圆形,压扁,长4-5厘米,黄褐色,具光泽,疤痕侧生,长圆形,几与种子等长。花期春季,果期秋季。
2、生长习性
蛋黄果喜温暖多湿气候,年均温24-27.5℃适宜。能耐短期高温及寒冷,40℃或1-2℃短时间植株不致受害。花期阴雨高温严重落花,果熟期忌低温,冬季低温果实变硬,颇能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以沙壤土生长最好。
3、产地分布
蛋黄果原产古巴和北美洲热带,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越南、柬埔寨、泰国、中国南部。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50年代广州始有栽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有零星种植。
4、主要价值
蛋黄果是一种多年生的热带名贵水果,适宜沙质地和其他土壤质地栽种的优良特性二代母本果树;该水果目前每公斤的市场价格在20至55元之间,是一种极富市场前景的果树种植品种,同时也是解决农村水果种植业品种老化、市场价格低迷,促进农村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果实除生食外,可制果酱、冰奶油、饮料或果酒。
蛋黄果
食用
蛋黄果是热带水果,果肉含糖29.1-30.5%,淀粉5.6-8.1%,粗脂肪1-1.14%,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24.3mg。果实除生食外,可制果酱、冰奶油、饮料或果酒。
经济
蛋黄果树姿美丽,适合作庭园栽培。蛋黄果适宜沙质地和其他土壤质地栽种的优良特性二代母本果树;该水果每公斤的市场价格在20至55元之间,是一种极富市场前景的果树种植品种,同时也是解决农村水果种植业品种老化、市场价格低迷,促进农村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功效
蛋黄果含有丰富的磷、铁、钙、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及人体必须的十七种氨基酸,具有帮助消化、化痰、补肾、提神醒脑、活血强身、镇静止痛、减压降脂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