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闭壳龟
潘氏闭壳龟(学名:Cuorapani)是中国的特有龟类,属爬行纲、龟鳖目、淡水龟科、闭壳龟属,于1981年在陕西省平利县徐家坝被首次发现,1984年宋鸣涛先生为纪念陕西动物研究所潘忠国教授,以其姓氏命名为潘氏闭壳龟。该物种是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定为"极危(CR)"等级。
1、品种简介
潘氏闭壳龟
2、外形特征
潘氏闭壳龟
背甲长雄龟120毫米,雌龟115毫米。背甲扁平,中线上隐有脊棱;颈盾细小。腹甲前端圆,后端有缺刻,与背甲以韧带联接,胸、腹盾之间有韧带相连,腹甲前后两部分能完全闭合于背甲。头大小适中,背面平滑,枕部稍粗,吻尖略突出上喙,眼径与吻长相当,上喙微曲,下喙短于上喙。前肢背面被以复瓦状排列的鳞片,腹面被一横列大鳞;后肢内侧及掌部被鳞;前肢5爪,后肢4爪,指、趾之间蹼发达。尾短,圆锥状,背面被粒鳞,腹面正中有一纵沟,被鳞成对。生活时,头背面橄榄色,腹面稍淡;背甲淡褐色,腹甲及缘盾腹面黄色,盾片接缝伴有黑色宽纹。
3、生活习性
潘氏闭壳龟生活于丘陵区的山溪、岩石缝中。以昆虫、小鱼、小虾等小型动物为食。根据潘氏闭壳龟的习性以及对温度、饵料的要求,一般来说很容易饲养。温度在20度时可正常进食,最适宜18-30度,15度左右出现停食或少食,10度以下进入冬眠状态,冬眠期间最好将其移入室内,便可安然越冬。
4、繁殖方式
每年7-8月为潘氏闭壳龟产卵期,卵椭圆形,每次产1-9枚,可分批产卵。
5、品种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省份陕西,四川和湖北,呈不连续分布的少数种群,多见于稻田旁的水沟中,属于中国特有种。
6、种群现状
潘氏闭壳龟
2004~2005年云南昆明先后发现2只(雌雄各1只)活体,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发现的唯一经证实无误的生活的云南闭壳龟。2006年,TorstenBlanck等报道了历史背景、分布等状况,并首次报道了云南闭壳龟的人工饲养和生长状况:两只龟生活在19~31℃水域中,没有冬眠期,雌龟杂食性。
2010年前后在河南信阳发现野生潘氏闭壳龟6只。
7、物种保护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已被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为珍稀濒危物种,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定为"极危(CR)"等级。
8、建议措施
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在产区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认真保护潘氏闭壳龟。在稻田施用高效低毒的化肥,保护潘氏闭壳龟的生态环境,制止滥捕乱猎,确保潘氏闭壳龟的生存;要在认真查清潘氏闭壳龟动物资源的基础上,然后确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延续物种。
9、相关知识
潘氏闭壳龟是中国闭壳龟属中分布最北的种,于1981年在陕西省平利县徐家坝海拔420m的稻田旁水沟中被首次发现。为纪念陕西动物研究所前所长潘忠国教授,1984年宋鸣涛将其命名为潘氏闭壳龟,因相貌平平,所以,一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1995年左右,潘氏闭壳龟才有极少部分人饲养。1998年前后,国内外的龟类市场刮起一股收集、养殖稀有闭壳龟类的热潮,因潘氏闭壳龟稀有程度仅次于金头闭壳龟和周氏闭壳龟,号称“龟中贵族”,其市场价格一路攀升。2005年15克左右的龟苗价高达1万元。
10、喂食要点
潘氏闭壳龟可喂小鱼虾、田螺、贝壳、水生昆虫、畜禽肝脏、蚯蚓等。气温低或阴天时,每天上午7~8时投食1次;气温高或晴天时,每天上午7~8时和下午6~7时投食2次。投食量根据龟的摄食量的多少而酌情增减,一般以总体重量的5-7%即可,投料量以全部吃完为度。鲜活饲料和配合饲料要求新鲜、适口、营养、不霉变、不变质,投料做到“四定”,即:定位、定时、定量、定质。每日要做到清理食台,以防病菌蔓延。成龟池放养密度不宜太大,一般10只/平方米左右。此外,还要消灭黄鼠狼、蚂蚁、鼠、猫、蛇等敌害。
11、生活环境
潘氏闭壳龟龟池要选择安全僻静、水质清新、光照充足、四周有林荫的地方建造,有条件的可建在室内。场地要保水性能好,龟池周围用砖、石块砌墙,顶棚用网覆盖。一般每口池面积为4~20平方米,池中底水深40~80厘米,采用水陆两便的养龟池,为龟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龟既可在水中活动,又能在陆地产卵、休息。
水面和陆地比为2∶1,陆地高出水面0.2~0.5m,成30度斜坡,以利龟爬上爬下。陆地设置产卵场,龟池可种藤本植物,龟池中可放养少量的小鱼虾、螺蚌,栽植一些水浮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