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苇河镇

科普小知识2022-09-22 21:56:02
...

苇河镇,原名“苇沙镇”,以靠近苇沙河得名。始建于1887年,位于张广才岭西麓,尚志市东南部,总人口45,077人,是尚志市五大重镇之一,幅员面积为610平方公里,境内设有省属苇河林业局及国家直属国营林场一个,曾连续三年跻身全省百强乡镇行列。

中文名称:苇河镇

所属地区:黑龙江哈尔滨

地理位置:尚志市东南部

行政区类别:镇

隶属政区:尚志市

面积:610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镇

火车站:哈尔滨站、尚志站、苇河站

机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0451

邮政区码:150623

车牌代码:黑A

人口:45,077人

人口密度:74人/km2

下辖地区:1个街道,25个村

著名景点:三道冲河景区

1、苇河镇简介


始建于1887年,因流经镇内的苇沙河而得名,位于张广才岭西麓,尚志市东南部,总人口45,077人,是尚志市五大重镇之一,幅员面积为610平方公里,境内设有省属苇河林业局及国家直属国营林场一个,曾连续三年跻身全省百强乡镇行列。

2、历史沿革

苇河镇,原名“苇沙镇”,以靠近苇沙河得名。原属长寿县(今延寿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22年4月,于苇沙河镇设置苇沙河政治局,1927年5月升改为苇河县,遂为苇河县城,划为第一区。东北沦陷后,1938年改射苇河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城关区。1948年3月,苇河县并入尚志县,设置苇河区,1950年12月改为第十二区。同年国家投资建立苇河林业局。1956年5月,设置苇河镇。1958年初,将新民、冲河2乡并入苇河镇,同年9月改称苇河人民公社。1961年将南部农村生产大队划出,成立冲河人民公社。1979年恢复苇河镇名称。

3、地方建设

苇河镇交通便利,滨绥铁路和哈绥301国道穿镇而过,供电、供水、苇河镇基础设施完善,滨绥铁路和哈绥301国道穿镇而过,地方道路四通八达;供水、供电设施完备,供应充足;通讯快捷,程控电话并入国际通讯网,覆盖到全镇每个角落;有线电视畅通全镇各个村屯;镇容镇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4、资源物产

苇河镇资源丰富,境内有林面积47,978公顷,沼泽水面3,251公顷,崇山密林中生长着蕴藏量极为丰富的野生食用菌及山野菜30多种,野生中药材280多种。目前,苇河镇围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兴起的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全镇共有木材加工企业88家,年加工木材12万立方米以上,有平贝种植基地2,500亩,山芝麻种植基地5,000亩,天麻种植基地105亩,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数量较大,仅地栽木耳就达700多万袋,年产木耳280吨。此外,依托林区自然环境发展起来的养蜂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现有蜂群4万多箱,年可产蜂蜜6,000吨,王浆80吨。

5、地方特产

林木产业


林木生产工业目前已成为苇河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镇现有木材加工企业88家,年加工木材12万立方米以上,有平贝种植基地2,500亩,山芝麻种植基地5,000亩,天麻种植基地105亩,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数量较大,仅地栽木耳就达700多万袋,年产木耳280吨。此外,依托林区自然环境发展起来的养蜂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现有蜂群4万多箱,年可产蜂蜜6,000吨,王浆80吨。主要产品有地板块毛料、成品地板、铅笔板、卫生筷、拼板、刨切板、板方、单板、胶合板等,地板块加工企业占木材加工企业总数的80%。全镇年加工木材12万立方米以上,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省,部分产品远销海外。苇河镇林木生产加工业已形成规模化经营格局,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国内及俄罗斯等地区木材及其制品的重要集散地。

山产品加工业

苇河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山野莱和野生食用菌类资源发展起来的山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目前已有数家加工企业,正在兴建中的哈尔滨江飞山产品有限公司占地5000平方米,厂房等建筑面积l500平方米,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蜂产品生产加工业

苇河镇养蜂历史悠久,具有雄厚的养蜂和蜂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方面的优势,有金辉蜂产品有限公司和张志雄蜂产品加工厂两家生产经营蜂产品的规模化企业,现有蜂群4万多箱,年可生产蜂蜜6,000吨,王浆80吨,系列保健蜂产品40多种。

食用菌栽培和中药材种植业


苇河镇目前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数量较大,仅地栽木耳就达700多万袋,年产木耳280吨,总产值在800万元左右。在中药材种植上主要以平贝、天麻为主,目前,平贝生产面积有2,500亩,天麻种植面积105亩。

6、城镇企业

黑龙江鑫源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鑫源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位于滨绥铁路中段的苇河镇,301国道穿镇而过,距哈尔滨174公里,距牡丹江127公里,距亚洲最大的亚布力滑雪场35公里。厂区占地面积17万平米,建筑面积2.9万平米,固定资产7650万元。具备完整的石墨电极以及糊类制品生产线和冷压车间。综合生产能力15600吨,其中φ75mm—φ400mm石墨电极6000吨(含高功率和浸渍品),电极糊、密闭糊、阳极糊计9000吨;高强高密石墨600吨。并可分工序承揽对外加工,其工艺质量、技术装备均属同行业领先水平,是国家大二型企业。

金辉蜂产品有限公司

金辉蜂产品有限公司,是集蜂产品加工和蜂具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现有职工40人,生产小包装蜂产品40多个品种,其中蜂蜜系列20多个品种,花粉系列10多个品种,蜂胶系列10余个品种,该公司年收购销售蜂蜜1500吨,蜂王浆15吨,蜂花粉20吨,蜂腊40吨,蜂胶3吨,是个生产规模较大的蜂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尚志市苇河包装印刷责任有限公司

尚志市苇河包装印刷责任有限公司厂区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从业人员90人。主要生产各种纸包装、彩色印刷品等,可承揽对外加工项目,生产设备先进,产品质量较高。厂址位于苇河镇北部居民区外,东靠蚂蚁河,西临大架山,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交通方便。

7、英雄村屯


尚志市苇河镇有4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行政村,他们分别是用革命英雄李兆麟、赵尚志、张化一和穆景周名字命名的兆麟村、尚志村、化一村和景周村。全镇13个村,有4个英雄村,这种现象在哈尔滨市独一无二。英雄穆景周,曾是哈尔滨日报社社长。记者到苇河镇采访英雄村,正在编辑镇志的老*李春林告诉记者一件大事儿:英雄穆景周曾是哈尔滨日报社社长,并随手递过一本《尚志县志》。

据记载,穆景周是光复后**派往苇河县的第一任县长。1946年1月中旬,穆景周到任的第三天,遭到当地反动武装的突然袭击,在四棵松村被秘密杀害,时年55岁。穆景周,1891年出生在阿城市永增源,即现在的永源镇。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学校,后在市滨江小学任教,1923年2月到9月曾任哈尔滨《晨光报》主笔。1926年6月,穆景周应*哈尔滨特别支部书记吴丽石邀请,以*哈尔滨市特别支部负责人之一的身份办起了《哈尔滨日报》,穆景周任社长,吴丽石为总编辑。《哈尔滨日报》名义上为*的机关报,实际上成了*哈尔滨特别支部的机关报。该报把反日斗争作为重点,不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东北的阴谋。1926年10月,吉林省警察厅以搞赤化宣传的罪名,查封了《哈尔滨日报》,穆景周等遭到通缉。1926年冬,穆景周在大连加入中国*。1927年,穆景周按党的指示参加了“南昌起义”并随军到了广东省。其后,穆景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直到1945年光复后,穆景周才通过学生,时任松江省哈东专员公署专员的何延川介绍,重新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原苇河县*决定,将穆景周就义地———四棵松村,命名为景周村。尽管穆景周当年创办的《哈尔滨日报》与1945年*哈尔滨市委创办的《哈尔滨日报》没有联系,但丝毫不差的“哈尔滨日报”5个字,以及同为党领导下的宣传报道工作,还是让记者不能忘怀。

构建三个基地,造就小康生活

4个英雄村,兆麟村和尚志村位于苇河镇内,化一村和景周村则处于较偏僻山区,但分别以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了全省著名的土特产品、地板块和食用菌基地,走上了共同的小康之路。

景周村

距苇河镇最远,全村有7000多亩耕地。党支部书记吕高义介绍,全村有一半的耕地用于土特产品生产,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景周村种了2000多亩山芝麻,每亩效益相当于一般大田作物的两倍,2000亩地差不多相当于全部耕地的效益。这个村还种有500多亩平贝,按最低价格计算,每亩的效益是大田作物的七八倍,也接近一半耕地的效益。吕高义的言下之意是,最偏远的景周村已进入苇河镇最富裕的村屯之列。

化一村

原为三块石村,1945年原苇河县*局长张化一被土匪杀害,当地*为纪念他而将三块石村命名为化一村。化一村有9000多亩耕地,却拥有近万亩林地,老支书董文久在化一村任职30多年,不但创办了全市最早的菜籽生产协会,让一大批农民早早致富,还坚持30年栽树不止,为化一村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今天的化一村,已形成了药材、木耳和蔬菜籽种等三个主导产业。也正是在化一、景周等村的主导下,苇河镇成为哈东地区最大的土特产生产及流通基地。

尚志村


与景周村、化一村相比,坐落在苇河镇内的兆麟村和尚志村则显得人多地少,但由于区位优势,两个村的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相对活跃,经济发展也领先一步。兆麟村党支部书记倪基银说,两个村相当多的村民都从事工副业生产,其中有100多个地板块生产大户,他们从俄罗斯等地收购木材,加工成地板块毛坯,十多万立方米地板块行销全国各地,使苇河镇成为全省最大的地板块粗加工基地。

兆麟村

兆麟村和尚志村的地板块生产,产生了大量废弃物———木屑,过去扔掉都没有合适的地方,而现在却成了抢手货,原因是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迅速展开,由前几年几百万袋增加到今年的1.5亿袋。因此,苇河镇也成为全省较大的木耳生产基地。倪基银说,兆麟、尚志两村村集体积累均超过了百万元,两村村民几年前就已免交农业税费。去年,这两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比山里的化一、景周村高出六七百元,但从近年的发展来看,4个村的村民收入正逐渐接近。

上一篇:三道拐古街

下一篇:侗族"三道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