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牙雕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17:19:01
...

北京象牙雕自明朝以来特别盛行。到了清代,象牙雕刻多是内廷御用作坊生产,艺人大多来自扬州、广州。

中文名:北京牙雕

品种:浮雕花卉和圆雕花卉两种

历史:3000多年的历史

工匠:扬州、广州

1、历史

象牙雕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

中国的象牙雕刻历史源远流长,考古发现,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装饰品而随葬了。而《史记·微子世家》也已明确记载:“纣始为象簪。”也就是说,最晚到商纣王时,就开始拿象牙作发簪了。因为象牙材质珍贵与特别,象牙艺术自诞生起,就与皇家结下了不解之缘。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珍品来看待。


北京牙雕

北京牙雕即北京象牙雕刻,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外地迁徙或被招募到京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工匠不断切磋,经过数百年的实践,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形成独特的工艺特点。北京牙雕在清末曾一度衰微,后经杨士惠及其传人的努力,这一古老工艺又得以复兴。

早期的象牙艺术品主要是笏板、镇纸或是妇女的饰品,造型品种比较单一,工艺也谈不上精美。进入清代后,由于皇帝的喜爱和重视,专门在清宫造办处中成立了负责象牙制品的机构。但作品并非工匠确定,而多由皇帝出设计,宫廷画师出图纸,再借用工匠的巧手完成。这样一来,这一时期象牙制品的艺术性大幅度提升,同时也造就了不少名家名工,象牙制品的品种也更加多样。

在清末民初,北京已有十几家这样的象牙作坊,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下堂子胡同,上、下唐刀胡同。其中最有名望的是耿润田,当时人称“耿子”。他擅长雕刻立体圆雕,仕女和罗汉艺术造诣也很高。而他的的手艺,则完全出于宫廷。到了20世纪30年代,象牙雕刻行业更是蓬勃发展,从业人员一百八十余人,其中,较有名望的是王彬、杨士惠、杨士忠、曹彬等人,而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了北京象牙雕刻厂的得力干将。

新中国成立后,艺人们陆续成立了几个象牙雕刻合作社,到了1958年,由北京象牙雕刻生产合作一社、二社和公私合营的象牙雕刻厂3个单位合并成北京象牙雕刻厂。尽管胡同早拆了,但如今的牙雕厂依然没搬离花市,坚守着牙雕艺术的“老根儿”。

北京象牙雕刻技艺以口传心授方式承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于保护大象种群的考虑,国际上曾经一度禁止象牙贸易,这使得完全依赖进口象牙原料的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陷入了困境,面临着一无原材料、二无年轻传人的局面。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始摒弃死板的贸易禁令方式,允许库存象牙贸易。即使如此,也无法解决作为特种工艺的北京象牙雕刻技艺无人传承的问题,应尽快建立保护机制,对这一古老的特色技艺加以发掘抢救。

2、品种

浮雕花卉作品主要有洗子、盘子、臂搁等;浮雕花卉和圆雕花卉两种作品主要有花瓶、花篮、盆景、蝈蝈白菜等。

3、雕刻工艺

北京牙雕以小件器物居多,一般是文具用品摆件等文玩,清代晚期也曾出现大件作品,多为立体圆雕,刀工精细、刀法圆润、造型比较生动。北京牙雕主要面向官僚,在风格上追求精致,华丽,可能受宫廷的影响。


北京牙雕

清宫中许多牙雕作品,并不能根据匠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任意雕琢,而是要符合皇亲的喜好。由牙匠出样稿,经皇帝亲自审阅后,方能雕琢,不得擅自修改。在雕刻过程中,牙匠们小心翼翼,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按照皇帝的旨意,收各派之长,以符合皇帝的口味。

宫廷牙雕总的风格“雅、秀、精、巧”,在造型上要求古朴、典雅,在工艺上要求精细、润洁、打磨光滑。宫廷牙雕在乾隆时期达到创作高峰。特别到清代后期,宫廷牙雕渐趋衰落。在制作上十分繁厚,风格也显得琐碎,也谈不上意境,只在技术上比前代有所进步。至道光、咸丰以后,由于国势衰落,宫廷牙雕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消失。

上一篇:常熟美术馆

下一篇:钱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