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14:06:15
...

卡萨布兰卡会议是指一场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参与,自1943年1月14日至24日在北非的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

中文名:卡萨布兰卡会议

会议时间:1943年1月14日至24日

1、简介


卡萨布兰卡会议

1943年1月14日至24日在摩洛哥刚刚被盟军攻占的卡萨布兰卡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参与。会议中讨论了二战晚期非洲、地中海、太平洋战争和尔后对轴心国作战问题。本次会议也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在战争期间离开了美国本土。

2、背景


卡萨布兰卡会议

卡萨布兰卡之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白色宫殿”。至今,城内建筑仍一直延续着这种“纯洁白”的风格。从大西洋上眺望卡萨布兰卡,人的思绪在这种蓝白之间心驰神往,仿佛在聆听着这座优雅的“白色之城”述说其尘封的历史: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人曾先后统治过这里。16世纪,葡萄牙人到来,把当地柏柏尔人的村落夷平,开始了当地漫长的殖民史。1755年,葡萄牙人撤退,阿拉伯人于1770年开始重建新城。18世纪末,西班牙人得到这个港口的贸易特权,称之为卡萨布兰卡。1907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了这块战略要地,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将其发展成法国在非洲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领此城的法国维希政权向德军投降。特殊的政治、军事地位,使卡萨布兰卡成为轴心国占领区人民投向同盟国地区的重要中转站,同时也成了同盟国和法西斯谍战斗法的重要据点。1942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依托的正是这个时代背景,并成为让整整一代人难以忘怀的谍战与爱情的经典之作。该片一举斩获第16届奥斯卡三项大奖,也使卡萨布兰卡这座“白色之城”从此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标志。1943年初盟军在此地召开的卡萨布兰卡会议再次将该城载入史册。当年1月14日至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法国运动领袖*以及法国吉罗将军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决定美英法盟军当年将进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攻占西西里岛,迫使意大利投降。

如今,卡萨布兰卡的谍战不再,二战首脑峰会也成为历史。在1956年法军撤退后,摩洛哥*也将该城改名为达尔贝达。然而,世界各国的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卡萨布兰卡——这个具有阿拉伯、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混合味道的名字。在略带海咸的空气中,我们仿佛还能听到卡萨布兰卡会议后罗斯福那掷地有声的宣言:同盟国将把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进行到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

3、会议成员


卡萨布兰卡会议

原本苏联的斯大林也被邀请参与了这次会议,但是斯大林没有参加,部分原因是因为苏联国内依然在和德军交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此时还尚未结束。除了英美双方的最高*外,多名军方高级军官也参与了这次会议。包括美国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以及英国的哈罗德·亚历山大。

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法国的*和亨利·吉罗。其中*是在丘吉尔的建议下参加的会议,而罗斯福则认为应该由吉罗出面。然而*非常反感吉罗,最后在丘吉尔的说服下才同意共同出席这次会议。

4、议题

在这次会议中英美双方讨论了二战晚期非洲、地中海、太平洋战争和尔后对轴心国作战问题。并就加强对德国的轰炸、土耳其在战争中的立场以及殖民地的命运问题进行磋商。在这次会议上还做出了多项重要的决定,例如加强大西洋反潜战对U型潜艇的攻击,以及如何分配船只与飞机的问题。他们还谈论了第二战场的问题,根据丘吉尔的建议下一步的进攻应该在地中海,进攻最薄弱的意大利。罗斯福根据美国海军将领乔治·马歇尔以及欧内斯特·金的建议,希望跨过英吉利海峡进行下一步的进攻,同时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太平洋战争以加强对日本的压力。作为折中,罗斯福同意暂时不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同时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进行登陆。而丘吉尔则同意扩大在缅甸的军事行动以稳固蒋介石在中国的地位。为了支援英军在缅甸的作战,罗斯福还向他们提供护卫舰以及登陆艇。同时罗斯福也提醒丘吉尔,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对日本作战。

在这次会议中还产生了关于战略轰炸的卡萨布兰卡训令,这份发布于1943年1月21日的指令要求英美空军联合起来以英国为基地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其中英国皇家空军主要在夜间对城市等经济目标进行轰炸,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白天对德军军事生产设施进行轰炸。在这份指令中,排在前几位的目标依次是德军的潜艇工厂、飞机工业、交通设施、炼油厂等目标。

会议结束后,罗斯福总统于24日在卡萨布兰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同盟国将把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这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有些人说无条件投降是罗斯福随性而为,普利策奖得主多莉丝·基恩斯·古德温甚至说因为那天天气很好罗斯福心情很好所以脱口说出无条件投降之类的话,并且丘吉尔也毫不知情非常震惊。但其实早在1941年12月9日珍珠港事件结束后不久罗斯福的谈话中就流露出反法西战争一定要取得彻底胜利的观念,1942年中期罗斯福得到建议将无条件投降作为结束战争的目标。在1943年1月7日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前夕罗斯福也和军事顾问们交谈过关于无条件投降的问题,而丘吉尔也曾和罗斯福讨论过这个问题。本来丘吉尔希望不要让意大利也无条件投降,因为他希望意大利尽快退出战争。不过在和内阁副首相艾德礼等人交换过意见之后,丘吉尔收回了自己的看法。斯大林虽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但是在1943年5月1日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讲话中他也说了类似要让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之类的话。同年10月在在莫斯科通过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英中苏四国共同宣布法西斯国家必须无条件投降。关于无条件投降的目标对战争的影响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它强化了德军抵抗情绪,拖延了战争。也有人说他团结了同盟国人民,增强了斗志。

5、会议决策

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一个重大军事决策,就是同意在加紧地中海的行动,进攻西西里岛,作为打败意大利的第一步,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效果倒是明显的,意大利本来战斗意志就很薄弱。1943年夏天,盟军进攻西西里岛之后,意大利王室和军队首脑很快就以牺牲墨索里尼为代价向盟国投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议后发表宣言,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决定也是引发了以后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在宣言中提出,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也三个法西斯国家已经没有资格讲和,只能无条件投降。当时美、英两国还鼓励各参战国说这一声明有助于明确战争目标,让反法西斯各国的将士们奋战到底,绝不通法西斯讲和。

6、意义

卡萨布兰卡会议使美国和英国在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和军事战略上达成了共识。罗斯福在会议结束时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同盟国将把反对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从而提出了著名的“无条件投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