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于1952年7月1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为首任所长(1952-1982)。继任所长是陆启铿院士(常务副所长,主持日常工作,1979-1982)、王元院士(1983-1986)、杨乐院士(1987-1994)、龙瑞麟研究员(1995-1996)、李炳仁研究员(代所长,1997-1998)、王跃飞研究员(1999-2002)。现任所长是周向宇研究员(2003-)。
1、研究方向
数学研究所在成立之初,确立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协同发展的方针。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数学研究所先后分支出若干独立的研究机构,数学所自身也几次调整学科布局。改革开放以后,数学所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兼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其它方向。数学所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方向
2、奖项
如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数学方面全部六项奖中有三项出自数学所;华罗庚先生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1956获奖)开辟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吴文俊先生的“示性类与示嵌类的研究”(1956获奖)是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与王元、潘承洞一起于1982年获奖)至今仍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曾经在数学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0余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多人次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及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等;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研究生中有多人已经成为国际知名数学家,其中有5人曾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受邀做45分钟演讲。
3、宗旨
50多年来,在华罗庚先生以及其他一批造诣精深、潜心致学、爱所如家的数学家言传身教的带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数学所形成了自己良好的文化传统:**、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尊重科学、唯才是举的道德风尚。维护和保持上述优良传统是能够得以不断吸引优秀数学人才、持续稳定地保持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攀登数学高峰的基本条件,是建设一流数学研究机构的基本保证,是数学所创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动下,四个数学类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经过整合组建成立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所杨乐院士任研究院首任院长。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数学所在研究院的领导下,进一步凝练学科目标,明确主攻方向,逐步成为一个以基础数学为主,兼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单纯学术机构。经过几年的发展,数学所在分析数学、数论、代数、几何和拓扑、数学物理、数理逻辑、理论计算机科学以及基础数学的各交叉学科方向都拥有很多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瞄准国际数学前沿,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已颇有建树。
4、人员
数学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49人,研究队伍实力雄厚。43名研究员中有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0人,45岁以下的研究员23人,博士生导师32人;另外还有中科院海外知名学者计划入选者5人和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对。在2002年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数学所有3人受邀做45分钟演讲。
数学研究所现设有基础数学研究室,非线性分析研究室,几何分析青年研究中心,动力系统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研究室,以及晨兴数学中心;另外还组建了一个核心数学挑战性问题国际研究团队。国际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以及海外知名学者计划入选者,瞄准核心数学国际前沿问题,潜心研究,努力攻关。
长期以来数学所形成了浓郁、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数学所有许多定期的各类专题讨论班。全所周五综合通俗报告会是数学所科研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上隔周一次,通常周五下午举行,之前半小时为茶时,让大家有彼此交谈学术的机会。
数学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数学研究机构之一。数学所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十分频繁,是数学所科研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曾到访数学所,并成为数学所名誉教授。数学所与不少国际一流数学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数学所研究人员也有相当大的*度出国(出境)访问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以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为学术主任,杨乐院士为常务副主任的晨兴数学中心常年组织学术活动,举办专题学术讨论班,邀请国际知名数学家讲学。晨兴中心的学术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优秀的年轻数学家和博士后来研究所访问学习。晨兴数学中心作为数学所乃至研究院一个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数学研究所于1999年设立了华罗庚数学讲座。华罗庚数学讲座于每年的11月份举办,邀请两位在数学领域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做演讲。在华罗庚讲座上做过演讲的有王元院士、陆启铿院士、吴文俊院士、龚升教授、杨乐院士、万哲先院士、谷超豪院士和周毓麟院士。2003年的华罗庚数学讲座拟邀请丁夏畦院士和姜伯驹院士做演讲。
数学研究所是国家最早批准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首批国家批准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拥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已毕业的研究生和出站的博士后中有很多在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其它部门的重要岗位任职。目前在读硕士生30名,在读博士生52名,在站博士后18名。
从2004年起,基础数学专业只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不再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博连读生的学制为五年。硕博连读生入学后的前两年学习学位课程,第三年开始从事专题研究,准备博士论文。参照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标准,制定较完善的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同时,将调动我院雄厚的师资力量,把各门学位课程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将最大限度地为研究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优厚的生活待遇和*选择学位课程及论文导师的机会,努力使学生接受严格、规范、系统而又全面的高水平数学训练。
数学研究所是中国数学会的挂靠单位,主办《数学学报》(中、英文版)和《数学译林》等杂志。其中《数学学报》中文版是全国核心数学期刊,英文版现由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是SCI收录杂志之一。《数学译林》主要翻译介绍国际上重要的数学进展、学科和专题以及人物传记和有趣的数学史料等,是一份科普性较强的读物,拥有很广泛的读者群体。
5、历史沿革
1950年6月,新中国的科学院建立不久,在百废待兴的情形下,着手筹建数学研究所。筹备处设在北京文津街3号,由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任筹备处主任,周培源、江泽涵、华罗庚、许宝騄任筹备处副主任,田方增任秘书。筹集工作受到*人民*的高度重视。1951年1月,政务院批文任命华罗庚为即将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1952年7月1日数学研究所成立,所址设在清华园内,确立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协同发展的方针。最早成立的研究小组有数论、微分方程、力学、计算机研制、概率统计、代数、拓扑学等。1953年上半年,数学研究所共有科研人员32人,其中专任研究员5人(华罗庚、闵乃大、吴新谋、张素诚、吴文俊),副研究员5人(关肇直、田方增、王寿仁、庄逢甘、夏培肃),助理研究员6人(林鸿荪、孙以丰、越民义、冯康、万哲先、胡海昌),研究实习员11人(陆启铿、龚生、胡和生、张里千、王光寅、邱佩璋、丁夏畦、许孔时、何善堉、孙何生、王元),合聘研究员5人(苏步青、陈建功、段学复、胡世华、张宗燧)。他们开辟的研究方向,为数学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仅在这32人中,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就有17人。
1956年,通过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数学研究所在保障数学各重要方向协调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等与国民积极和国防建设关系密切的分支。同时设立了泛函分析、数理逻辑等研究组,以加强相应理论学科的研究。1957年从法国归来的熊庆来先生负责建立了函数论研究组。同一时期,与力学和计算机研制有关的研究工作则独立出去,另行组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二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鼓舞下,数学所迈上了向科学进军的大道。
1956年,中国颁发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全部3项一等奖中,数学所获得了2项,即华罗庚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和吴文俊的“示性类与示嵌类的研究”。
这时期数学研究所的所址有了变迁,1957年临时迁往西苑旅社,1958年迁入中关村。
1961年按学科建立了研究室,包括“四学科”(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微分方程,泛函分析,数理逻辑,理论物理,概率统计,以及由力学、数学两所在钱学森、华罗庚、许国志倡导下从事新兴应用学科运筹学的室组合并而成的运筹学研究室。1962年由于国家任务的需要,新建了由关肇直、宋健领导的控制理论研究室。稍后又重设了力学研究室。各项研究工作迅速推进。1961年-1965年,是数学所贯彻“出成果、出人才”的方针,相对稳定并酝酿突破的发展时期。1966年“*”开始后,研究工作陷入停顿。1972年*总理关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指示使数学研究工作又重新开展起来。1973年陈景润正式发表了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1975年,杨乐、张广厚发表了关于值分布理论的研究。冯康等人于60年代初独立于西方创立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许多部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些代表性的工作向世人展示了数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数学研究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976年粉碎“*”以后,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下,数学所科研人员努力追赶国际数学前沿,纯粹与应用数学各个领域的工作都得到全面迅速的推进,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1979年底,根据中国科学院决定,部分人员从数学所分出成立了系统科学研究所,从事控制理论、运筹理论、统计学、系统工程以及相关数学边缘学科的研究。数学所部分研究人员与原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推广办公室人员合并,组建成立应用数学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则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兼顾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其他方向。数学所历任所长为:华罗庚、陆启铿(常务副所长)、王元、杨乐、龙瑞林、李炳仁(代所长)、王跃飞。
1982年,当国家恢复颁发自然科学奖时,数学所再度以高水平成果而受到社会嘱目。1985年,在王元和杨乐院士的创导下,数学所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开放研究所之一。1991年所址迁入中关村南四街甲一号(现中关村东路55号)。199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动下,数学研究所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以及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原中科院计算中心,1977年成立)整合成为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6、晨兴数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成立于1996年6月10日,是由中国科学院及香港晨兴集团共同出资兴办的。中心的宗旨是努力培养和造就优秀的青年数学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学术气氛浓郁的研究环境。中心要在前沿领域开拓新的学术方向,促进与国际及港、澳、台等地区的数学交流,促进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相结合,开创我国数学研究的新局面。中心以专题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待遇吸引优秀的青年数学家来中心进行访问研究,同时邀请国际上的杰出学者进行讲学和指导,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成功模式为借鉴,办成开放、流动、面向国际的研究机构。
从1996年中心成立起,晨兴数学中心每年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领域里挑选六至九个重要的研究专题,它们一般是国际上当前关注的热点与有生命力的领域.中心的专题还包括了数学物理、概率统计、控制论、金融数学、理论物理等领域。
中心每年邀请全国约一百位优秀学者来中心从事三个月至半年的研究与学术交流工作。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学者.中心每年还邀请五、六位以上的国际一流数学家,数十位国际上的优秀学者来讲学、研究与作学术交流,中心的研究工作与学术交流,为中国填补了一些空白领域例如算术代数几何,经过中心几年的专题研究,已在国内打下了良好基础,开始做出颇具水平的研究工作。
来访的国内青年学者均深感中心学术气氛浓郁,开阔眼界,是从事学术研究与交流的理想场所,对提高水平大有裨益。中心的许多专题还举行了一些小型的注重实效的国际研讨会。
同时中心成功运用丘成桐、杨乐教授在国内外数学界的崇高威望,分别于1998年、2000年、2002年与2004年举行了四次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组织邀请到了国际上数十位一流学者,其中包括了E.Witten、L.Lafforge、R.Borcherds等四位Fields奖得主,S.Hawkings、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D.Gross,以及J.Coates、D.Stroock、S.Osher、J.P.Bourguignon等,还有张寿武、林芳华、刘克峰、辛周平、舒其望、候一钊等一批出国深造、颇有成就的华裔教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丘成桐教授为2002年在北京成功召开的“国际弦理论会议”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通过自己的影响邀请到被誉为当今“活着的爱因斯坦”、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以及“菲尔兹”奖得主威腾等国际知名科学家前来参加,会议结束后,国家主席*在百忙中亲切会见了霍金等与会的世界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并对会议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此次会议在国内学术界与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7、科研项目
数学所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兼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其它方向。承担的科研项目不仅包括像863、973这样的*、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的重点研究项目,还承担部分面上项目。以下是数学所正在承担的各类在研的科研项目,按类排列。
*研究项目
863计划子项知识制导的需求工程技术研究(金芝2006.12-2008.12)
863主持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机技术(金芝2006.12-2008.12)
十五攻关专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挖掘方法研究(高全泉(参加)2005.10-2006.12)
973子项目基于知识的网构软件需求建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金芝陆汝钤韦梓楚张松懋杨晓光等2003.06-2006.09)
973子项目现代分析(杨乐王跃飞周向宇李树杰等2000.10-2005.10)
973子项目变分理论与几何分析(丁伟岳李嘉禹等20000.10-2005.10)
973子项目数论与代数几何(贾朝华孙笑涛(参加),清华大学主持,2000.10-2005.10)
973子项目群与代数的表示论(席南华(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主持,2000.10-2005.10)
973子项目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吉敏肖玲王友德(参加),复旦大学主持,2000.10-2005.10)
973子项目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丁彦恒尚在久(参加),南京大学主持2000.10-2005.10)
863子项目基于领域建模理的需求工程(金芝陆汝钤韦梓楚陈刚易利军徐东李颖2001.10-2003.12)
973子项目动力系统的理论与计算(郑志明宁书城(参加)1999.01-2003.12)
973子项目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失稳状态的分析与研究(实时综合稳定域及可视化)(井竹君王兰宇(参加)1999.05-2003.05)
973子项目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理论与高性能软件(陆维明(参加)1999.05-2003.05)
863-306-ZT02-基于本体论的领域分析,领域建模和需求获取(金芝陆汝钤张松懋(参加)1998.08-2000.08)
攀登项目动力系统几何算法定性研究(尚在久(参加)1997-2000)
8、中国数学会
中国数学会是中国数学工作者的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数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数学工作者,为促进数学的发展,繁荣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为振兴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作出贡献。中国数学会的主要工作有: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数学刊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举办数学竞赛,开展普及工作,组织促进数学教育改革的活动,根据国家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举办培训班或讨论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