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厦门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09-30 08:58:23
...

厦门大学(Xiamen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4月6日创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中国唯一一所地处经济特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该校占地9000亩,依山伴海,建筑独特,风景秀丽迷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厦门大学现有在校学生38211多人,其中本科生20827人,硕士生14901人(含专业硕士),博士生2483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00余人,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

学校名称:厦门大学

英文名称:XiamenUniversity

简称:厦大

学校类型:综合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

主管部门:*教育部

创办时间:1921年4月6日

主要院系: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软件学院等

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硕士点:276(一级50个)个

博士点:187(一级31个)个

院士:23人

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任校长:张荣

现任书记:张彦

著名学者:林语堂、鲁迅、易中天、黄典诚

目标定位:世界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创建人:陈嘉庚

1、学校简介

厦门大学(Xiamen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8个学院(含88个系)和14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4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6%(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154人,占81.1%。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2人(含“千人计划”青年人才4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讲座教授16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40000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437人),其中本科生20045人、硕士研究生16172人、博士研究生3647人,本研比约为1:1。学校获第五、六、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30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十二五”期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十二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厦门大学在*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2017年,学校科研经费14亿元。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30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近50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6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2016年2月,分校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分校现已开设13个专业,有在校生2800余人、教职员工216人,获准设立“福建省*奖学金”。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被*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并写入中马联合新闻声明。2017年金砖国家*厦门会晤期间,厦门大学成功举办“美好青春我做主”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走进厦门大学活动与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展示中国形象、福建成就、厦门魅力、厦大风采,受到各方高度肯定。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9000多亩,其中思明校区2600多亩、漳州校区2500多亩、翔安校区3600多亩、马来西亚分校约9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10多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纸质图书馆藏490多万册、电子图书56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91亿元,仪器设备总值30亿元;拥有8家附属医院。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厦门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厦门大学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在建校一百年时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迈进。

(以上数据截至2018年3月31日)

2、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2006年至2011年,该校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Cell、The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2013年,以该校为第一作者获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Nature、Cell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12篇,被SCIE收录1160篇,SCI学科影响因子迁1/10论文165篇,被SSCI、A&HCI收录论文48篇。2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9项成果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1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人获第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在福建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共有73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3项。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两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PublishingIndex2010China)这份报告中,厦门大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所有科研机构第9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显示,厦门大学位列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第六位。


科研平台

截止2013年12月,该校设有16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8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6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大学科技园。

还设有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厦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所、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国)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研究中心、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物理化学研究所、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部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国家农村社会保险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委托)、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半导体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学与化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无机化学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药物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亚热带湿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研究中心

福建经济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福建省抗癌研究中心、福建省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陶瓷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市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分子纳米技术与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手性药物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电子陶瓷材料与元器件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研究中心(所、室)

厦门市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创新方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图像与信息处理研究室(ATR)、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市校共建)、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厦门市海洋微生物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峡(厦门)中医药科技平台

3、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5月14日,该校共有全职专任教师2678人,非全职教师728人。全职教师中,教授835人,副教授878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4%。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918人,占72%;45岁以下的为1703人,占65%;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1岁;具有外校某一级学历、学位的教师1937人。

教师*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48人(其中“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入才入选者1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3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6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50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固体物理表面化学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团簇化学、肿瘤生长和抑制相关传导的调控、界面电化学

教育部创新团队: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复杂体系的计算化学、传染病诊断和疫苗研究、海洋环境生理与毒理学研究、碳资源高效利用的催化基础、核受体肿瘤分子靶点与药物开发、杂环化学、谱学分析

4、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12月,该校拥有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哲学等46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等17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5、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3月31日,该校获第四、五、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9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30门网络课程和2门教学案例入选*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1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有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外实践基地。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6、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张彦

校长

张荣

党委副书记

张荣

党委副书记

李建发赖虹凯林东伟

纪委书记

赖虹凯

副校长

李建发杨斌邬大光韩家淮詹心丽叶世满

党委常委

张彦张荣李建发赖虹凯林东伟杨斌邬大光

詹心丽叶世满戴民汉邓朝晖邱伟杰徐进功

校长助理

邱伟杰、谭绍滨、张建霖、陈光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一览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邓萃英(芝园)

1920.12~1921.05

教授

林文庆(梦琴)

1921.06~1937.07

教授

萨本栋(亚栋)

1937.07~1945.08

教授

汪德耀(伯明)

1945.09~1949.10

教授

王亚南(渔邨)

1950.05~1969.11

教授

曾鸣

1978.04~1982.02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田昭武

1982.02~1989.09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林祖赓

1990.07~1999.04

教授

陈传鸿

1999.04~2003.05

教授

朱崇实

2003.05~2017.07

教授

张荣 2017.07~至今 教授

历任校党委书记一览

姓名任职时间

任职时间

备注

张玉麟

1952.07~1954.12

教授

陆维特

1955.01~1969.01

教授

于英川

1972.07~1973.01

军队代表副军级

曾鸣

1973.02~1984.08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未力工

1984.09~1986.07

代理书记,福建省政协常委

吴宣恭

1986.07~1989.09

教授

王洛林

1989.09~1994.04

**委员教授

叶品樵

1994.04~1996.06

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

陈传鸿

1996.06~1999.04

教授

王豪杰

1999.04~2006.12

研究员,福建省政协常委

朱之文

2006.12~2011.09

副研究员

杨振斌

2012.04~2014.11

研究员

张彦 2014.11~至今 教授

7、校园环境

厦门大学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约2500多亩。学校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1路,20路,29路,47路,659路,959路,520路公交车都可以到达。

厦门大学校园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库等景点,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厦门大学的旧建筑多为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清水墙、琉璃顶极富特色,被喻为“穿西装、戴斗笠”(比喻中西建筑风格结合),尤其是建南大礼堂和上弦场相当宏伟。


厦门大学克立楼不远处是嘉庚楼群的21层行政大楼,学校始建于1921年,厦门大学将主楼建成21层含有双关意蕴。楼前就是人工造的芙蓉湖,登上21层顶楼可以向四周俯瞰,鼓浪屿、南普陀寺、植物园、大嶝岛、沿海大桥、船型桥、厦门大学职工宿舍区、学生公寓区、博士楼群、教学区楼群等,群贤楼群、建南楼群、化学楼群、艺术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演武田径场、厦门大学水库、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陈嘉庚纪念堂和纪念碑、钟美林广场、图书馆、陈嘉庚与学生雕塑群、鲁迅雕像、鲁迅纪念馆、教师之家、学生公寓区、厦门软件园尽收眼底。

8、文化传统

校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校徽

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和沿用的,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

校歌

作曲:赵元任;作词:郑贞文

歌词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架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校庆日

每年4月6日是厦门大学校庆日。

上一篇:浙江大学

下一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