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区域协调发展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8:49:20
...

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等多重原因,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长期存在较大差别。1999年以来,逐步形成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并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新的战略构想和重大举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中文名:区域协调发展

提出:*十六届三中全会

来源:五个统筹

作用: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

1、写入*工作报告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在作*工作报告时说,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2、历史性成就

2014年联合国宣布,中国首次迈入“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行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其基础原因在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全面超过东部。2014年,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分别比东部高0.5个和1.1个百分点。2010—2014年,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东部,东部与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由1.47下降为1.4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率由1.84下降为1.82。中西部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高速公路超过5000公里的8个省份中,中西部地区有5个。高速和准高速铁路网络同步推进,民航事业加速起飞,电力供应极大改善。*、*等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区快速发展,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见到很大成效,赣南等原*苏区以及陕甘宁等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其他边疆欠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较大改善。

3、问题与挑战

尽管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是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不同区域间的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占有财富等重要指标继续分化,公共服务还远没有达到均衡水平。当国民经济总体上向创新驱动形态转变时,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劣势会更为突出。

二是未富先老问题在落后地区更早显现。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面临拐点,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两三百万人,可能会削弱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根基。东北等地区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在中西部尤为明显。

三是生态环境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短缺,地区分布与人口规模很不匹配,超采地下水现象比较严重。西部生态比较脆弱,产业梯次转移、能源基地建设包括风力发电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是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低迷,尤其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本积累和竞争优势。此外,扶贫攻坚还有不少“硬骨头”。东部地区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别,即使在北京周边也有一个山区贫困带。

五是生产要素跨区*流动还存在限制。受财税*和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人才、资本和技术在地区间的*流动仍存在障碍,产权保护、市场体系、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制度仍有待健全。

4、新思路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塑造要素有序*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这是“十三五”时期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关键要点。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尊重产业集聚自身规律,利用其带动扩散作用,形成各种特色产业区域。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验来看,有的城市就是凭借一所或几所大学成为新兴产业集聚区域,比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我国也显现出了这种势头。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基地,发挥好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依托通商口岸、重要港区等资源,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区。依托风景名胜区、休闲度假区,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

重点推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在天津、河北等地形成一些新的各具特色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依托东北、山东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海西、长株潭等城市群发展,建设一批重要经济区。

环渤海地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增长极之一。要着力解决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内市场分割、产业趋同、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和资源约束日益显现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协同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消除地区间隐形壁垒,抓紧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推动产业对接合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进一步扩大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支持这些地区在*创新、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等方面率先突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巩固提升沿海经济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把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重点地区作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沿边开放,允许沿边地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跨境经济合作新模式、实现富民兴边新途径。

5、完善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消除行政壁垒,积极推进区域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和土地要素市场建设,建设区域性产权交易平台、技术和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推进城乡土地资产市场一体化,促进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和优化配置。推进区域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制订和完善信用法规和标准,共同打造信用信息大平台,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共建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加快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取消依附在户籍上的福利特权和针对非户籍人口的歧视性规定,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加快完善各类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更多考虑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加强对城市群、经济带和重点经济区的规划引导。更好地发挥*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作用,重点对跨行政区、次区域进行规划引导。“十三五”期间,应启动若干重大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如编制城市群规划和重点经济区的规划。编制黄河、淮河、松花江、辽河、汉江等流域的发展与合作规划,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在市县层面,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避免规划之间的脱节和冲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在全国,构建上下一体相互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全国性的空间规划、区域性的空间规划、市县层面的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应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加大对特殊类型地区的分类指导和支持力度。更加关注空间布局分散、共性问题突出的特殊类型区域,进一步明确政策支持单元,完善差别化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缓解问题区域的突出矛盾。切实改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扶持贫困地区与扶持贫困人口相结合,提高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保障贫困人口获得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落实好对滞缓衰退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主产区的支持政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要继续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

健全区域合作互动机制。建立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域合作模式,发挥各级*、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网络。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创新区域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鼓励成立各类区域性社会组织,明确区域性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对区域性社会组织的产生、职责、权限、运行机制等予以规范和指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区域性公共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供给。建立区域合作的服务体系,搭建各类合作平台,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制度和措施。鼓励发达地区采取多种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

上一篇:望加锡海峡

下一篇:并购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