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德尼·狄德罗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9:02:25
...

德尼·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0日),出生于郎格勒,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他的热忱和顽强使他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领袖,同时著有《对自然的解释》以及《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等。

中文名:德尼·狄德罗

外文名:DenisDerot

别名:狄德罗

国籍:法国

出生地:Langres朗格勒

出生日期:1713年(癸巳年)10月5日

逝世日期:1784年7月30日

职业:文艺理论家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

毕业院校:法国巴黎大学

信仰:唯物主义

主要成就: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代表作品:《百科全书》

1、人物简介

德尼·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0日),出生于郎格勒,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他的热忱和顽强使他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领袖,同时著有《对自然的解释》以及《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等。

2、人物生平


德尼·狄德罗

德尼·狄德罗生于郎格勒。1732年获得巴黎大学文科学士学位。他精通意、英等几国文字,以译述A.A.C.沙夫茨伯里的《德性研究》而著称。1745年,法国出版商布雷顿准备邀请34岁的狄德罗和哲学家达朗贝将英国百科全书译成法文。他们接受下来后,却在翻译过程中,发现英国的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支离破碎,观点陈旧,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宗教思想,于是狄德罗提出由他组织人,编写一套更好的百科全书。出版商接受了这个建议。狄德罗在主编《百科全书》的25年中,深受F.培根T.霍布斯和J.洛克等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培根关于编辑百科全书的思想,促使他坚定地献身于《百科全书》的事业。狄德罗除主编《百科全书》外,还撰写了大量著作,在他的《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怀疑者漫步》、《论盲人书简》、《生理学的基础》、《拉摩的侄儿》、《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宿命论者让·雅克和他的主人》、《驳斥爱尔维修的著作》等著作中,表述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他的《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论戏剧艺术》、《谈演员》、《绘画论》、《天才》等著作中,表述了他的“美在关系”的美学思想。

3、哲学思想

形而上学辩证法


狄德罗早期画像

狄德罗的哲学思想既反映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又夹杂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1749年发表的《论盲人书简》充分表述了唯物主义思想。这种思想没有停留在以触觉为衡量事物存在与否的准则上,深入到了理论思维的领域。狄德罗把世界设想为一个大系统,其中存在的只有时间、空间与物质;物质本身具有活力,能够自行运动,不需要它以外的神秘力量参与;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造成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这个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由于物质不断运动,永远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联系与统一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蕴涵关系。在狄德罗的自然观中,含有转化的观念。他肯定自然事物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还涉及事物质的变化。但狄德罗的自然观仍然存在形而上学倾向。他把一切变化都归结为“纯粹数量增长”,把自然中的因素看作是一成不变的,由元素组合的事物,通过嬗变而彼此交替,只能形成循环的局面。

认识论

在认识论方面,狄德罗强调感觉论,认为出现在理智之中的,必然首先导源于感性知觉,他从认识的起源上反驳先验论以及纯属思辨性质的形而上学。主张感性与理性两条轨道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人类认识。

唯物+辩证

狄德罗在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同时,又具有同时代唯物主义者缺乏的辩证法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他的唯物主义应该称为过渡性的唯物主义。

契约

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他指出,能够实现人民*平等的是政体,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它的生命同动物的生命一样,必然趋于死亡。封建专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而代之。

4、美学思想

美在关系

狄德罗依据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美在关系”说。“美”是一个存在物的名词,它标记着存在物一种共有的性质,这个共有的性质就是“关系”。这就是“美在关系”的含义。“美在关系”就意味着美在事物的客观性质,事物的性质是美的根源。狄德罗还认为“关系是悟性的一种作用”。根据这一点,他把“关系”基本上分为实在的关系、察知的关系和虚构的关系。与这3类相应,美也分为3种:“实在的美”,又称为“在我身外的美”:“见出的美”,又称为“与我有关的美”;虚构的美,实际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美。

按照“美在关系”的观点,狄德罗解释了现实美和艺术美。他把艺术美看作“模仿的美”。他主张艺术效法自然,反对仿古,反对墨守成规。认为大自然高于艺术,自然美高于艺术美。但是,狄德罗作为启蒙运动思想家,并不甘愿作自然的追随者,所以他又认为艺术真实既不应违背自然真实,又不等于自然真实,艺术真实必须符合艺术家的理想,符合他所虚构的关系。而在艺术美的现实和理想两个方面,他又更重视理想。


狄德罗雕像

审美创造力

审美鉴赏不单是审美感受力,也是审美创造力,美感是和一个人的想象、敏感和知识成正比例增长的。从审美创造来说,审美鉴赏是指“趣味”和“天才”。趣味创造作品是依据法则的知识,只能产生一些“惯性的美”。狄德罗把趣味、天才同审美感受区分开,又把趣味同天才区分开,没有充分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渗透的复杂关系。依“美在关系”的观点,狄德罗还考察和研究了审美判断的标准以及审美判断产生分歧的原因。他的美学思想,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启N.G.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西方美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他的美学思想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混乱。他把美看作是在心灵中由“悟性”唤醒“关系观念”的东西的标记。有把美和美感混为一谈,甚至以美感作为美的基础的看法。没有划清美与美感的界限。

狄德罗指出,法国学校应该向一切儿童广开大门,没有任何等级的差别,初等学校应是强迫的、普及的和免费的。应给初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直接升入大学的可能性。他提出的学校体系是初等学校毕业升入中等普通教育的文科,文科毕业后就可以升入医科、法科及神学科去完成高等教育。同时他主张设立多种高等专门学校,诸如军事、工程、航海、农业、商业、艺术等学校,以及训练文官的政治学校。在各类学校中都要加强数学课的教学,同时增设自然、物理、化学等科目。

5、艺术成就

1759~1781年他为巴黎每两年举行一次的“沙龙”(绘画雕塑展览)写过10多篇评论文章,攻击以布歇为代表的浮华纤巧投合贵族趣味的“罗珂珂”作风,提倡现实主义画风。他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冲破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界线,用散文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即后世的“正剧”。他写的两部“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在艺术上并无可取之处,但是他为这两部剧本写的序言具有理论价值。《谈演员的矛盾》(原题为《关于演员的与众不同之见》)。是对表演技巧的探讨。他认为演员一方面要把他所扮演的人物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却不应亲身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需要保持冷静,这便是演员的“矛盾”所在。

狄德罗的文学创作有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此外,还发表过一部长篇小说《泄露隐情的首饰》和一些短篇故事,如《他与我》、《蒲保纳的两个朋友》、《这不是小说》等。

6、名人轶事

18世纪20年代,在法国朗格尔天主教耶稣会中学,有一个学生常常以出色的回答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他以优异的成绩使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期望。和所有天下的父母亲一样,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有一天,这个中学生忽然对他父亲说,他不想上学了。父亲没有责备儿子,只是看了儿子一眼,平静地说:“那好,到工场去吧,以后就当个制刀匠。”此后这个中学生离开了校园,到父亲的工场里成为一名工人。可是他接连5天为制作一把柳叶刀忙得团团转,还是毫无结果。父亲一声不吭。中学生糟蹋了材料,损坏了工具。但是父亲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第5天快过去了,父亲同样心平气和地问道:“怎么,干不了吧?”这个中学生一言不发。第二天清早他收拾好自己的课本,急冲冲地上学校去了。后来这个中学生成为法国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唯物论和文艺理论方面大大超过了他同时代的思想家。他就是狄德罗。他主编的《百科全书》引领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狄德罗的父亲是明智的,他没有强迫儿子到学校去,而是尊重儿子的选择,让事实使狄德罗明白了其实学习才是他最恰当的选择。让每个人通过教育获得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中完成自己最适宜最喜欢也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工作,也许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作为家长,对子女总是有很多期待,希望他学习成绩好,希望他在学校里出类拔萃,这既可以使子女有好的前途,同时自己脸上也有光彩。于是人们常常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在子女身上,特别是当子女的状态与自己的期待发生错位的时候,往往要求子女服从,而没有考虑子女的想法和实际,轻易地教训子女:“你不对。”或者说:“你距离我们的目标太远。”

1745年,法国出版商邀请狄德罗将英国百科全书译成法文,狄德罗决定自行编写百科全书。1749年卢梭参与狄德罗《百科全书》音乐和经济学方面的撰写。1772年出版二十八卷。他继承并发展了笛卡尔、洛克和拉·美特利的唯物主义,反对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与不可知论。他指出:没有超物质或离开肉体的精神和心理,他把人比喻为一架具有感觉和记忆能力的钢琴,嘲笑贝克莱“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存在的唯一的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身上”,这真是一架“发疯的钢琴”。他把个体心理的发展和心理的过程都看作物质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他说:“这些物质因素逐步产生的结果,便是一个迟钝的生物,一个有感觉的生物,一个有思想的生物。”狄德罗坚持感觉是一切知识的唯一源泉,观念和思维能力都是由感觉发展而来的,这是典型的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狄德罗一生提倡科学,曾被教会关押三个月,但他毫不畏惧,临终时说“我死后,随便人们把我葬在哪里都行,但是我要宣布我既不相信圣父,也不相信圣灵,也不相信圣族的其他任何人!”

7、著作目录

翻译英国沙夫茨伯里的论美德与德性,Essaisurlemériteetlavertu,byShaftesbury(1745)

论文:哲学沈思Penséesphilosophiques,essay(1746)

《怀疑者漫步》LaPromenadedusceptique(1747)

小说:《八卦珠宝》Lesbijouxindiscrets,novel(1748)

《论盲人书信集》Lettresurlesaveuglesàl'usagedeceuxquivoient(1749)

《百科全书》L'Encyclopédie,(1750–1765)

《论聋哑者书信集》Lettresurlessourdsetmuets(1751)

论文《对解释自然的思考》Penséessurl'interprétationdelanature,(1751)

私生子LeFilsnaturel(1757)

《关于一剧的谈话》EntretienssurleFilsnaturel(1757)

《一家之主》Lepèredefamille(1758)

上一篇:孙廷铨

下一篇:让-雅克·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