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群
于立群,广西贺县桂岭人。原名佩珊,曾用名黎明健。郭沫若夫人,书法家。建国后,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曾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人物介绍
于立群(1916-1979),广西贺县桂岭人。原名佩珊,曾用名黎明健。郭沫若夫人。书法家。30年代曾在上海从事文艺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后协助郭沫若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参予创建群益出版社,出版进步书籍,参加组织中国妇女联谊会,任理事。解放战争时期,随郭沫若在上海、香港两地从事*运动,筹备中国妇女联谊会香港小组。建国后,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曾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精于书法。1979年2月25日在北京缢死。有《于立群遗墨》行世。
2、人物生平
于立群与郭沫若以及孩子
1938年和郭沫若结合后,作为一个曾经从事过文艺工作、演过电影、当过报刊编辑的女*员,于立群只能以郭沫若的夫人和秘书的身份示人了。她替郭沫若抄写文章、查找资料、起草文件、招待客人,整日都有忙不完的事。抗战胜利后,她又同郭沫若先后到上海、香港从事*运动,在百忙之中继续从事革命书籍的出版工作。在香港的时候,她还参与了筹备中国妇女联谊会香港小组,负责筹集经费、医药物品,用以支援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她曾经担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几乎所有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过得极为辛苦。而对于郭沫若,相比之下,人们普遍认为他过着一种对于立群极不公平的“潇洒生活”。无论是抗战时在重庆,还是建国后在北京,于立群的家都是一个“革命文人之家”。在这个家中,她热情地招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进步文化人士,给他们当联络员、交通员、炊事员,有时候还要当他们的警卫员。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给了这些进步的文化人士无私的帮助。
“*”一开始,郭沫若就受到猛烈的攻击,虽然*下令要对他加以保护,他和于立群的处境还是越来越糟。郭沫若和于立群生育有6个子女,儿子汉英、世英、民英,女儿庶英、平英,另一小儿子姓名不详。
196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读书的郭民英自杀。
1968年,在北大读书的郭世英被北京农业大学的红卫兵抓去殴打致死。*得知消息后,亲自到郭家安慰。“*”以来,两个儿子的死令于立群悲痛欲绝,本来就患有神经衰弱症和心脏病的她,精神受到极度创伤。
1974年,郭沫若被打击到一年连续住院7次,于立群也多次住院留医。
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后,于立群为了纪念他,特地编选了一本郭沫若在解放后所作的诗集——《东风第一枝》,还全身心地投入到《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去。
1979年2月25日,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去世,有《于立群遗墨》行世。她的事迹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中国古今女美术家传略》,都把她称为“长期研究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女书法家之一”。
3、人物感情
1937年,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后,立刻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之中。没多久,由诗人林林等介绍,他认识了于立群。那时候她经常参加抗日救亡文艺演出。第一次见面,于立群给郭沫若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两条小辫子,一身蓝布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言谈举止稳重端庄,绝无一般女明星的轻浮与浅薄。郭沫若对于立群一见如故,还因为于立群是于立忱的胞妹,郭沫若从于立群的脸上仿佛又看到了于立忱的面影。这次见面,于立群把大姐于立忱思念郭沫若的诗笺交给了他。郭沫若心情十分激动。他想自己对于立忱最好的纪念就是:“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但愿我能把爱她姐姐的心转移到她的身上!”从此以后,郭沫若和于立群就经常见面了。郭沫若是功成名就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年长于立群24岁,又加之是胞姐的挚友,所以于立群对他是十分敬重与爱戴的。抗战全面爆发后,于立群参加抗战演出二队,随着郭沫若经香港辗转到了桂林。郭沫若在上海和夏衍创办的《救亡日报》,迁到广州继转桂林复刊。在广州复刊后,于立群已经是地下*员,便到报社任编辑。不久,两人渐渐产生感情。后来郭沫若要去武汉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厅长,而向往延安的于立群要去陕北。临别,于立群把行李搬到了郭沫若租住的新亚酒楼同居了。后来,于立群没去陕北,跟着郭沫若到了武汉。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国民*逃到重庆。郭沫若也和于立群到了重庆。1939年元月,*在重庆亲自为郭沫若与于立群主持补行了婚礼。听说,当时*就对郭沫若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
4、人物成就
受到家庭的熏陶,于立群性格文雅娴静,好读书,还十分喜爱书法。因为她的祖父是写颜体的,母亲也是写颜体的,她从小就练就了悬肘书写的硬本领。她以颜体和隶书最为拿手,特别是她的正宗颜体字行书,遒劲、苍勃,气浑雄厚,让人惊奇,就连郭沫若这样的大书法家也赞叹不已。在《洪波曲》中,郭沫若曾经夸奖过这个“小妹妹”的书法,说她写的字严肃,说她的写法对人有着一种规范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生活也严肃起来。郭沫若擅长行书,特长写些小字,而她则喜欢写大字。夫妻俩能将各自的字巧妙地安排、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幅生动的书法艺术。1963年春节,郭沫若和于立群到老舍家做客。见到老舍的书房里摆着文房四宝,于立群书兴大发,在一幅中堂上悬肘写下了八个大字:“东风骀荡,北极巍峨”,占去了五分之二左右的篇幅。刚写完,郭沫若就抢过笔去,在于立群的大字旁,用洒脱的行书写下了满满四行密密麻麻的核桃般大小的字,那是他的新作《满江红•迎春节》。夫妻两人的合璧之作,老舍等大家赞不绝口。
于立群用大笔写的大字“榜书”更是令人惊叹。有一回老舍的夫人、国画家胡絜青到于立群家,正好遇上她正在创作书法作品。气魄之大,创作规模之宏,把胡絜青看得惊讶不已:只见每个字都有一张旧式八仙桌般大小,一个字就占尽了一整张大宣纸!工作室的地上堆放着和桌子一般高的两摞纸,墙根还放着黑压压的一大片大瓶的墨汁。于立群对胡絜青说,要用这种大字书写一整套*诗词,作为送给*的礼物。大约过了半个月,于立群找到胡絜青,兴冲冲地说她已大功告成,*诗词全部写完了,要装两个大木箱才能运走。
*本身就是位大书法家,对历代各种碑帖都颇有研究。他收到于立群的大作品后,非常高兴,立刻亲笔给于立群回了一封答谢信,热情洋溢地夸奖她的字写得好。
1951年,郭沫若和于立群游赏了桂林的阳朔山水以后,曾经专程到贺县探亲。但是,因为他们在家乡中已经没有一个和她相识的人,所以并没有到桂岭——她祖父出生的家乡一行,只是到了贺县胜景“浮山”游玩,其中于立群还留下了诗词。而郭沫若回到北京后,还写了一篇有关“回贺县探亲不成”的短文。
1979年2月25日,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去世,有《于立群遗墨》行世。她的事迹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中国古今女美术家传略》,都把她称为“长期研究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女书法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