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上海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10-04 22:07:13
...

上海大学(Shanghai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老上海大学创建于1922年,首任校长于右任。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

中文名:上海大学

英文名:ShanghaiUniversity

简称:上大、SHU

创办时间:1994年5月27日(前身始建于1958年)

类型:综合

属性: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

主管部门:上海市

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校歌:《上海大学校歌》

院校代码:10280

1、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上大成立时,正值国父孙中山于广州蒙难脱险,留驻上海,筹划改组*,培养革命人才,对上大甚为关注。他希望上大办成“以贯彻吾党之主张,而尽言论之职责”的革命学校。上大集中众多*员,成为中国*早期在上海一个重要活动据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帝国主义和*称“上海大学是赤色大本营”。上大师生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上大因其历史功绩和地位,被称为“五四运动有北大,大革命时期有上大”。在当时的流行一句俗语:“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上大跻名当时的中国一流名校,培育出许多重要的国共两党领袖人物。

1922年春,牧师王理堂(烈士王霁初的伯父)以提倡新文化为号召,在上海闸北青岛路青云坊(今青云路298号附近),创办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创校校长。为加速培养更多的**,*总书记陈独秀决定创办一所*高等院校,他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此时正值东南高等师范学校事发,陈独秀力排众议,经主导党*研究后,决定接受师生们的要求,将东南高等师范改建为上海大学。

1922年10月23日,该校由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邀请于右任出任校长。校舍为老式石库门2层楼房10余间。蔡元培、汪精卫、章太炎、张静江等人担任校董,邵力子为副校长(当时是*员,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长),*人邓中夏任总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校务工作主要由加入*的*人所主持。

1923年12月校最高会议即评议会改为行政委员会,于右任为当然评*,评*有邵力子、叶楚伦、邓中夏、瞿秋白等10人。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于右任,委员邵力子、韩觉民,主席陈望道。校务长(总务长)先后为邓中夏、刘含初、韩觉民,教务长先后为瞿秋白、叶楚伦,学务长先后为何世帧、陈望道。美术科主任为洪野,中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张君谋、陈望道,英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何世桢、周越然,社会学系主任先后为瞿秋白、施存统、彭述之,附中主任先后为陈德徽、侯绍裘、张作人。

1923年期间,孙中山、李大钊、廖仲恺、汪精卫、刘仁静、胡汉民、戴季陶等曾来校演讲,在国内学界引起轰动,也为上海大学的发展注入巨大推力。校董由蔡元培、汪精卫、章太炎、张静江担任,校长由*人于右任担任(不主持日常校政),副校长由邵力子担任(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长)。

1924年1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每月补助上大1000银元为办学经费。

1924年2月,学生从160人增加到400人,学校迁至租界西摩路(今陕西北路)29号和时应里民房等处继续办学。其中有李硕勋,*的父亲,革命烈士。

1925年5月30日,上海大学成为五卅运动的先锋队。参加上海“五卅”反帝运动的统一指挥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学生代表有:赵君陶(李硕勋的妻子)、关向应(共青团委总书记,*军事委员会委员)、杨尚昆(曾任国家主席)、许乃昌(彰化人,1923年9月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邱清泉(浙江永嘉人,上海大学社会系,国军将领,在昆仑关战役大败日军,死于淮海战役)、何秉彝(在参加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中壮烈牺牲)等。

1925年6月4日,学校被英国军队占领、封闭。7月,迁回闸北中兴路,设临时办事处继续招生,后租闸北青云路师寿坊(今青云路167弄位置)15幢民房为校舍。

1925年9月10日开学上课,弄堂口挂于右任所书“上海大学临时校舍”的牌子。当时学生已增加到800人,还附设有平民学校和青云学校。

1926年9月7日,上海10万人参加“九七”国耻纪念大会,追悼各地死难烈士,上大许多学生参加并组织领导。担任全国学总委员的李硕勋主持大会,林钧主祭。上大师生周水平、刘华、贺威圣先后被军阀*杀害。

1927年5月2日,军警借口搜查军械,闯入上大逮捕学生。5月3日,蒋介石指令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和陈群查封上海大学。上大被*军警当局取缔封闭而终止。部分师生转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并把上海大学的新校址改成了国立劳动大学。

建国后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创立,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与上海市“共建”的一所多科性重点大学(全国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

1959年定名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书写校名,时任校长是华东分院副院长--周仁,各系系主任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兼任。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上海第二科技学校创立。

1960年上海工业大学前身上海工学院创立。同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新校址落成,迁入嘉定南门城中路20号办学。

1972年上海工学院和中国机械部所属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合并。

1979年上海工学院从上海机械学院分离,改名为上海工业大学。

1983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下设文学院、国际商学院、美术学院、工学院和法学院,这些学院的前身分别是复旦大学分校、合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分校与上海机械学院分校、上海美专、合并后的华东师范大学分校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一所人文见长为特色的高校。

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合并成立了新上海大学。四校合并时,时任**总书记、国家主席*同志为新上海大学题写校名。*总理为新上海大学题词:“发扬光荣传统,培育跨世纪人才”。李岚清副总理也为学校题了词:“自强不息,砺志改革,发挥联合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评审专家一致通过上海大学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次年通过上海大学"211工程"建设立项可行性论证。由此,标志着上海大学进入"211工程"全面建设阶段。

2、学校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学校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大学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校2009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创新创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7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63%。目前学校正在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推进以按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培养为突破口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学校现有研究生14987人,全日制本科生20652人,专科生41人,成人教育学生18507人。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基本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

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52、42、44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于全国高校45位。学校新组建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2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获上海市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141项,其中一等奖共计26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11项,其中一等奖共计1项。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计18项。2017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47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不含重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5项。上海大学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目前,学校已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178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4361人,其中学历生2353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学校建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宝山区人民*等单位开展了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在内的全面合作。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图书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94万余册;订购纸质报刊1828种;订购电子文献数据库69种,含电子刊6.2万种,电子书256万种。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高效管理、师生服务提供了较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11月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此外,学校于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201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与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前列。“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校风在师生中不断弘扬光大。

展望未来,上海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深入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学科交叉战略、产学研联盟和区域合作战略,不断优化富有上海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努力铸就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高效平台,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快乐成长,聚焦一流本科教育,通过不断完善全人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实现大学的核心价值。上海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以上数据截至2018年3月26日)

3、办学实力

学科建设

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设有26个学院、1个学部(筹)和2个校管系;设有82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15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8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牵头建设2个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0个上海市Ⅰ类高原学科、7个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批准备案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人民*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数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社会学、力学、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数学、物理学、化学、系统科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设计学、社会学、力学、音乐与舞蹈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史、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美术学

国家重点学科(4个):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

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钢铁冶金

上海市一流学科(11个):社会学、世界史、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1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学、电影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无线电物理、固体力学、材料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美术创作中心、公共艺术创作中心

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第五期)(8个):数学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化学,计算机高可信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影学,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传播学

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20个):会展技术与艺术,知识产权法,中国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影视传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光电子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学,计算机,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档案学,社会学

“211工程”公共服务平台(3个):高性能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十一五”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2个):应用基础研究学科群、高新技术与工程学科群、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艺术类学科群和经管类学科群等

学科排名

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划分,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965人,其中教授677人、副教授1093人,博士生导师4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38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4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3人;长江学者青年项目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9人;上海市“千人计划”入选者53人;上海市“东方学者”89人;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45人。2016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当选为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2017年,学校李友梅教授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院系设置

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学设有28个一级学院,其中26个学院和2个校管系;4个二级学院。

教学建设

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学建有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美术学,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截至2014年5月,上海大学建有*精品课程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有32门,校级精品课程108门。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

截止2014年,上海大学学生先后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世界ROBOCUP机器人足球比赛、“JA中国大学生商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运动会男子排球获得一等奖或冠军,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佳绩。

2003年10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上海大学已被国家部委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成为首批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约的“211工程院校”之一。

上海大学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就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26%。

国际交流

上海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截止2014年5月,已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英国女王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法国技术大学集团、格勒诺布尔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瑞典查尔摩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154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俄罗斯等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校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

与此同时,学校不间断地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考察和学术交流,每年也都有大批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访问、交流,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等教授,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先后来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德国克·冯·克利钦,杨振宁,李政道教授先后被聘为名誉教授;此外,原法国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等外国政要先后访问过上海大学。

学校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3632人,其中学历生569人,2013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学校建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学校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

学校排名

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各类高校有二千余所,其中*部属高校就有110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有75所,上海大学在2010年度《中国大学评价》中国大学学科综合排名中列全国第38位,多年来一直位列上海地区各高校(包括*部属高校10所)前六强,上海市属高校第一名,其中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统称)即高考中的文科;自然科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统称)即高考中的理科均被列为A级;还被公认为近十年来中国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2014年,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和英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共同评选的QS亚洲大学排名中,上海大学名列全亚洲高校第72位,在*高校中排名14位,上海地区前4强,(仅次于复旦,上海交大和同济),是大陆地区名次上升最快的高校。

4、学术研究

科研基地

截止2014年5月1日,上海大学拥有2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其中两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2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人民*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2个):公共艺术创意中心、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1个):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

上海市人民*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新媒体发展协同研究基地”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2个):社会学E-研究院、网格技术E-研究院、现代力学E-研究院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1个):影视与新媒体创意制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中心、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机复合污染分析与控制、智能装备技术、材料微结构调控及能量转换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关键材料

还有各种校级,校企联合(宝钢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广电,上海飞乐股份,上海自仪,航天科工集团,香港瑞安集团,美国INTEL,SYBASE,SGI,芬兰国家技术研究院(VTT),法国ESSILOR国际集团等),国际合作科研实验室,研究所、研发中心共计百余个。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上海大学图书馆2014年官网显示,上海大学图书馆目前共有馆藏图书资料360余万册(件),定购中外文现刊300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489种。已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已覆盖了上海大学所有学科范围,包含了国内外二次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以及事实数据库等。图书馆现可提供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SCI、ScifinderScholar、Elsevier、SpringerLink、Johnwiley、EiVillage、IEL(IEE,IEEE)等几十余种网络和光盘数据库,可供使用的中外文电子期刊1.8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30万余种。2010年,上海大学收藏了钱伟长院士毕生学术藏书,共计10000余册。

学术刊物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名誉主编周邦新院士,主编孙晋良院士。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同时,刊物被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数据库等十余种国内外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评定为来源期刊、收录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先后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后、“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规范执行优秀奖。

科研成果

据上海大学官网2014年信息,上海大学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一直位于全国高校35位左右,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于全国高校20位左右,科研经费位于全国高位40位左右。2012年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度有11项成果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5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3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38项,经费7965万;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2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项。上海大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

上海大学2011年科研总经费达6.05亿。2012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0项,经费9841万元。2012年,“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入选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项目,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9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12项。在多个领域创造出一大批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文社科成果和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委科技进步奖百余项。

2014年知名的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数据库统计显示,上海大学共计有:物理、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临床医学6个学科的科研实力进入全球研究机构前1%,上海大学科研竞争力在全国千所高校中排名第23名,上海市第3名(仅次于复旦,上海交大)。

5、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校风:求实创新。

校徽

上海大学的校徽呈白玉兰的形状,市市花。花托为字母“U”形,是大学(University)的意思,右花瓣形如海鸥,又是字母“S”,是上海(Shanghai)的象征。左花瓣为数字“1”,表示上海大学要争创第一的决心。校徽由著名艺术家徐光夫先生设计。

校歌

《上海大学校歌》诞生于1996年5月校庆之际,体现了学校地域、文化环境、学校特色、办学思想与时代特色;反映了时代精神和历史印记,具有个性与共性统一、历史与现实统一的特色。

学生组织

学生组织

团属学生组织有上海大学学生会、上海大学研究生联合会、上海大学社团联合会、上海大学团校等。

上海大学学生会是代表和维护上海大学全体学生利益的学生自治组织。在上海大学学生会委员会以及主席团的领导下,共设有七个不同的学生职能单位: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宣传部、维权部、外联部、文体部以及学术部。

上海大学有各类学生社团,基本分为学术类、科技类、文学类、服务类、艺术类、体育类、就业创业类7大类。2006年整合成立的上海大学艺术总团,囊括上海大学大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大学室内吹奏乐团,上海大学打击乐团,上海大学民族乐团,上海大学合唱团,上海大学钢琴协会,上海大学舞蹈团,风信子诗社,上海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等九大艺术社团。

6、学校地址

校本部:宝山区上大路99号。

延长校区:闸北区延长路149号。

嘉定校区:嘉定区城中路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