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宜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属于河池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东经108°4′11″~109°2′44″之间,北纬24°0′10″~245′25″之间。宜州是著名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广西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等,是一座拥有21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同样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在经济、教育等方面走在了所在地区的前列。199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县级市)。
中文名称:宜州市
英文名称:YizhouCity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广西河池市
下辖地区:7个镇、9个乡
*驻地:庆远镇
地理位置:广西北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会仙山、四牌楼
人口:63万(2010年)
面积:3869平方公里
方言:壮语、桂柳话—宜州音
火车站:宜州站
车牌代码:桂M
地方学府:河池学院(二本)
电话区号:0778
邮政区号:546300
1、行政区划
宜州市辖7个镇、7乡、2个民族乡:庆远镇、三岔镇、洛西镇、怀远镇、德胜镇、石别镇、北山镇、祥贝乡、刘三姐乡、屏南乡、洛东乡、福龙瑶族乡、北牙瑶族乡、同德乡、安马乡、龙头乡。
下辖地区 | 简介 |
---|---|
庆远镇 | 庆远镇是位于宣州市城区,是全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庆远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历年来以种植大头菜、果蔗、马蹄、莲藕闻名区内外,其中大头菜年销量达225万斤(成品菜),远销至贵州、柳州等地。 |
三岔镇 | 因处宜州、柳城、柳江3市县边境,故名。有综合化工、农机、水泥、炼油、电机、明胶等厂。特产酱油。为市东部农副产品集散地。黔桂铁路与三罗铁路在此相交并设站。有公路接柳贵、桂宜公路。. |
洛溪镇 | 在宜州市东部。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2.6万,其中壮族占84%。辖9村委会,有82自然村。1987年析洛东乡置洛西镇。有锰矿。产甘蔗等。为广西商品粮基地之一。 |
怀远镇 | 怀远镇位于宜州市西部,全镇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7千余人,面积254平方公里,黔桂铁路、国道323线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 |
德胜镇 | 德胜镇位于宣州市西40公里处,全镇总面积309平方公里。辖19个村街,184个自然屯,总人口4.3万人。德胜镇西接河池市,北连环江县,是宜州市的西大门。黔桂铁路、国道323线金宜高等级公路横贯境内,使德胜镇的铁路、公路交通网四通八达,快速便捷。 |
石别镇 | 石别镇物产资源丰富。工业资源有煤、锰、白泥、铝土、石灰石等。农业资源盛产稻谷、玉米、糖蔗、桑蚕、生姜、水果,以及各种禽、畜、山羊、鱼等,是宜州市糖蔗、桑蚕、水果、生姜主产区。 |
北山镇 | 在宜州市南部。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2.5万,其中壮族占86%。辖8村委会,有92自然村。1987年析石别乡置北山乡。有煤矿、锰矿。产甘蔗、桑蚕等。特产有云香竹、金银花、土茯苓及蛇类。 |
祥贝乡 | 祥贝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临江河畔山清水秀、翠竹绵延、洞幽岩奇,有神秘古老的大水车,有让人有惊无险的古龙漂,纯朴自然的民族风情,风光旖旎的山山水水正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八方宾客。河鱼、土鸡、水果等在市内外颇有声誉,已成为宜州市特色品牌。 |
刘三姐乡 | 刘三姐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城区北部6公里处,全乡跨北纬24039′,东经108032′,东与柳城县交界,北与罗城县四把镇和本市祥贝乡相邻,南邻宜州城区,并与洛东乡隔江相望。总面积为352平方公里。 |
屏南乡 | 境内盛产水稻、玉米、花生、黄豆、甘蔗等经济作物,有大片的桑园,盛产桑茧;板纳村拉坝屯后龙山有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黄枝油杉数百株。全国著名筑路英雄韦江歌家住北角屯,有国家民政部确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合寨村。 |
洛东乡 | 为广西商品粮基地之一。境内有水泥、水电设备、机修等厂及农科所、园艺场、农校等自治区、地区单位。有中小学7所。乡人民*驻地洛东街,在庆远镇东19公里。人口180,多为壮族。“洛东”,壮语意为东溪谷。因地处东溪谷,故名。设集市。有洛东电站、水泥厂。黔桂铁路经此并设站。有公路接柳贵、桂宜等公路。 |
福龙瑶族乡 | 在宜州市南部。面积380平方公里。人口3.9万,其中壮族占70%,瑶族占15%。辖15村委会,有283自然村。原属都安瑶族自治县。1988年为福龙乡。1990年改福龙瑶族乡。产甘蔗等。 |
北牙瑶族乡 | 北牙瑶族乡位于宜州市西南部,乡*驻地距离宜州市城区34公里。东与矮山、太平乡接壤,南与北山乡、都安县加贵乡相连,西与拉利乡、都安县拉仁乡相邻。北与同德乡交界,全乡面积3l8.2平方公里。全乡现有13个村民委员会(社区),186个自然屯、276个村民小组。 |
同德乡 | 在宜州市中部偏西南。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1.9万,有壮、瑶、苗、仫佬等民族。辖7村委会,有72自然村。1987年析北牙乡置同德乡。有煤矿和锰矿。产甘蔗、芭蕉、柑橘、沙田柚等。有麝、果子狸、穿山甲等。有中小学11所。乡人民*驻地同德街,在庆远西偏南24公里。 |
安马乡 | 境内山脉系九万大山余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村屯之间温差大,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境内有大小河流4条,其中中洲河沿途流经拉稿、佑岸等5个村委会,全长55公里,滩多水急,河流两岸翠竹掩映,风景秀丽,素有宜州“小桂林”之称,极具开发旅游和小型水电站价值。 |
龙头乡 | 支柱产业—水果生产规模扩大。龙头乡党委、*审时度势,把水果生产作为农业来抓,通过建“沼气池—养猪—种果”这一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水”。同时,为做强做大水果支柱产业,乡成立水果协会,通过协会传授沙田柚、桠柑、夏橙及其它水果的栽培技术,攻克技术难关,使龙头乡水果发展日益壮大,种植的水果果型美观,且皮薄、汁多、味甜、肉脆、爽口,深受客商和顾客青睐。 |
2、历史沿革
宜州市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周县。
三国时期,属吴国,置定周县,后改龙刚县,但何时改置无从考。
西晋,置龙刚县,隶属桂林郡。东晋,沿置龙刚县。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置龙水县,先后属粤州、龙水郡、宜州,为州治。天宝年间(742-753年)在今市境内及毗邻地区先后设置羁縻温泉州(下辖2县)、羁縻蕃州(下辖3县)、羁縻述昆州(下辖5县)、羁縻琳州(下辖4县)。光华三年(900年)析县地置崖山、东玺2县。
五代十国,龙水县初属楚,后属南汉,隶属宜州,为州治。
宋朝初沿唐置龙水县,淳化五年(994年)以柳州洛曹县来隶龙水县。宣和元年(1119年),龙水县更名为宜山县,先后隶宜州、庆远府,为州治、府治,并为庆远军节度使驻地。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宜山县为庆远军民安抚司,为司治。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庆远路总管府,为府治。大德元年(1297年),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司治。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宜山县属庆远府,为府治。次年属庆远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司治。再年属庆远,为府治。洪武至永乐年间(1368-1424年)先后设置大曹、怀远、德胜、东江4巡检司及龙门土舍。弘治五年(1492年)析宜山县地置永定长官司、永顺长官司及永顺副长官司。
清朝宜山县属庆远府,为府治。康熙五年(1666年)废大曹、怀远、东江3巡检司。雍正七年(1729年)析忻城土县功德、窖灰2里、永定土司清潭、南乡2里置理苗分县。同年将龙门土舍改置龙门巡检司(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废置)。道光五年(1825年)废永定副长官司,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德胜巡检司,宣统二年(1910年)废永定长官司、永顺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山县,置庆远府,直属广西省府。民国二年废庆远府,改置宜山县,属柳江道。民国十五年,废柳江道,宜山县直属广西省府。民国十九年,广西划为12个民团区,宜山县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广西12个民团区合并为6个民团区,宜山县属柳州民团区。民团二十三年3月,广西8个民团区改为8个行政监督区,宜山县属柳州监督区,为行政监督区署所在地。民国二十五年11月,广西增设玉林、庆远两个行政监督区,宜山县属庆远区,为区署所在地。民国二十九年3月,广西各行政监督区改为行政督察区,宜山属第七区,为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所在地。民国三十一年4月,广西行政督察区第四、第七两区合并为第二区,宜山县属第二区(即柳州区)。民国三十六年,广西再次划分为12个专区,宜山县属第十专区,为专区所在地。
*成立后,于1949年12月27日成立宜山县人民*,县属庆远区,为庆远区公署所在地。1950年2月,庆远专员公署更名为宜山专员公署,县属宜山专区,为专区所在地。1958年7月19日,宜山专区并入柳州专区。1965年7月,成立河池专区,宜山属河池专区。1971年广西各专区更名为地区,宜山县属河池地区。
199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县级市),属河池地区,所辖各乡镇不变。
3、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宜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龙江中游,东与柳城、柳江,南至西南与忻城、都安,西与河池,西北与环江,东北与罗城等市县为邻。
地形地貌
喀斯特地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
气候条件
属南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宜人,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0℃。年均降水量1350毫米。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锰、石灰石、褐铁,汞、磷、硫铁矿、水晶、重晶石、耐火石、大理石、石膏、方解石、硫磺等。其中煤层藏量约4678万吨,锰矿藏量约1640万吨,品位一般在28-40度之间。
水资源
宜州境内大小河溪295条,主要有龙江及其支流临江河、中洲河、洛寿河、五拱河及习江支流都良河等11条。理论蕴藏量28.48万千瓦,已开发利用9.6万千瓦,共建成大小水电站80处,其中装机容量较大的有拉浪电站5.1万千瓦,洛东电站4.5万千瓦,叶茂电站3.75万千瓦。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519.89万亩,基中平地(包括台地)71.31万亩,丘陵305.45万亩,山地143.13万亩。土地利用现状中,耕地面积68.54万亩,宜粮荒地19万亩,有林面积124万亩,宜林荒地66万亩,应封山育林地15万亩,草场119万亩,养鱼水面积2.7万亩。宜州物产丰富,除水稻、玉米、小麦、黄豆等粮食作物外,有蓄积量为194万立方米的林木和多种竹类及其产品,同时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还是广西商品粮、蔗糖、沙田柚、桑蚕和鱼类生产基地。其土特产主要有沙田柚、果蔗、桑蚕茧、红兰酒、槟榔芋、红瓜子、扁柑、甜杨桃、黑豆、黄豆、乳鸽、油鱼、船丁鱼、龙江芝麻剑鱼、黄蜂鱼、明灯寨烟叶、魏村马蹄,苏村莲藕、古龙梨、文昌碎咸菜等。野生动物有麝香、穿山甲、蛤蚧、果子狸、蛇类。
5、交通条件
市府驻地沿铁路南至广西首府南宁市344公里(公路266公里)西北至河池市金城江区72公里(公路76公里),东至柳州市89公里(公路125公里)。市境国道323线、黔桂铁路贯穿东西部。境内国道、省道、市道、乡道及专用公路35条,共679.42公里,有火车站10个。
6、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08年底,宜州市总人口64318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分别为(单位:人):庆远镇146039;;三岔镇19808;洛西镇30180;怀远镇35247;德胜镇46883;石别镇34216;北山镇33237;祥贝乡20298;刘三姐乡39570;屏南乡27531;洛东乡24746;福龙瑶族乡37016;北牙瑶族乡59466;同德乡23000;安马乡24852;龙头乡41095。
民族
主要居住有壮、汉、瑶、苗、水等少数民族,其中壮族占总人口74.01%,汉族占总人口16.86%.宜州市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仫佬、水、毛南、黎、回、布依、满、侗、彝、京、蒙古、哈尼、白、羌、土家、畲、傣、高山、朝鲜、藏、仡佬、*、佤、东乡、锡伯、达斡尔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中主要有壮、瑶、苗、仫佬、毛南、黎、水等,壮族是宜州人口最多的民族。
7、经济发展
综述
宜州市原为国家三线建设要地。工业较发达,企业众多,基础雄厚。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兴办加工业,现已形成了以制糖、发电、冶炼、建材、轻纺、化工、罐头食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农业
宜州市是广西农业大县(市),现在已被列入广西西部开发区域县(市),全市辖7镇14乡,总耕地面积69.2万亩。主要农产品是水稻、玉米、甘蔗、桑蚕、沙田柚等。
宜州已形成粮食、蔗糖、桑蚕、水果、畜牧水产五大生产基地,并且又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广西粮食自给工程县(市),是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
全市按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划分为五个农业经济区,即东部四个乡镇以生产优质粮为主,经济作物为辅;西部五个乡镇以经济作物、多种经营为主,林果为辅。南部七个乡镇以蔗桑为主,林果为辅;北部三个乡镇以林(竹)果、药材为主,旅游为辅;中部两个乡镇以蔬菜生产为主。
蔗糖业
宜州市是广西蔗糖生产主要基地县市之一,蔗糖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财政增长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主要栽培品种有桂糖11号、新台糖10号、16号。蔗区涉及17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种蔗农户7万户,蔗区涉及人口3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0%。宜州市有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宜州市糖业集团公司怀远糖厂两家制糖企业。
中英合资的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以其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管理技术,2000年3月15日该公司通过了英国劳埃德质量认证公司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国际权威认证的制糖企业。
工商贸易
宜州市已建成各类市场60个(包括交易点17个),市场总面积170863平方米,国有商业企业224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家,全市市场年成交额4.5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11.85亿元,全市商品销售总额超过9.20亿元。现全市在册企业1284户,其中法人企业127户,营业登记企业758户,注册资金共54757万元。
8、社会事业
教育
宜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97年通过广西“两基”评估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7%,小学毕业会考双科合格率、中、高考成绩均位于河池市前列。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以民族职业学校为龙头的中等职业教育成绩显著。成人教育形成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宜州市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落实,重教支教兴教蔚然成风。全市逐步形成依法兴教,依法支教的良好风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办学思想逐步实现由单一的文化、升学教育转到教育要为振兴当地经济服务,为促进社会进步的轨道上来。
文化
宜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建置始于公元前111年即汉武帝元鼎六年,当时定名周县。自公元630年即唐代贞观四年始,均为历代州、郡、府、路、司等行政地区的治所,也是历代显要名流,迁客骚人任职、迁滴、考察、羁旅之地。在先贤的影响下,在浓郁文化气氛的熏陶中,历代宜州人刻苦习文,勤奋读书,先后有几十人留下著作文集。同时,宜州还是著名的彩调之乡。
如今的宜州建有学校200多所,全市有协会学会等组织11个,会员近400人,乡镇文化站20个,村屯文化室、文化乐园82个;还建有体育中心,广播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台、文化中心、电影剧院、歌舞厅等文化设施多处,出版有《宜州报》、《宜州文学》、《山谷诗苑》、《宜州文史》等刊物……这一切,极大地推动了宜州的文化事业的发展。
卫生
宜州市现有31个国营卫生单位和200多个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其中市级医疗卫生单位11个、乡镇卫生院20个。开设病床总数541张。有医技*643人,占职工总数80.3%,初级职称383人,中级职称253人,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职称7人。大中专以上学历生占医技人员总数97.7%。有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所205个,乡村医生372人,村屯妇幼保健员529人。形成以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以及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
9、旅游景点
山谷祠
山谷祠
黄山谷病逝当年,宜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即在南楼建起一间简陋的祠堂,这是宜州建祠崇祀山谷之始。只是祠堂很小,没有祠名,只有平湖张安国所书“豫章先生”四字匾嵌,悬于祠堂门上。
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宜州太守韩璧在城外建山谷祠,有房6间。祠内供山谷先生的木刻肖像一尊,另外建造亭阁一座,名叫“清风阁”,阁内藏有山谷先生的书法手迹。几十年后圮废,遗址至今无法考据。
宋宁宗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四川建昌人张自明以宜州教授代理知州时,与地方人士商议,在城西门外的龙溪旁(今广西轴承厂处),买得前黄山谷所住的黎家旧址重建山谷祠。张自明自己捐出俸赢10万,提州用赢钱20万,又请得广西转运判官兼提刑狱方信孺拨盐运公款24万。总计面积四十多亩,前面是山谷祠,后面是龙溪书院。整个建筑分东西两部分,东西各建1个讲堂,2个斋室,4个居舍,1个仓库。祠的后面建造有亭阁一处,收藏黄山谷旧像,宝华亭旧匾以及黄山谷的字迹刻石。四周修建围墙,有重门,重门内有黄山谷亲手种植的古松两株,名为“万红门”,门外有一池;池中矗立一块形如半圭的大石,颜色墨黑,因此取名“墨池”。原来已圮废的宝华亭修葺一新。山谷祠及龙溪书院建成后,一共立了三块石碑:一块是张自明撰写的《龙溪书院记》;一块是山谷祠的田亩数及每年收获粮食数;一块是张自明画的《龙溪书院图记》。这次兴建,是历代规模最大的一次。但是历经宋末、元、明初二百多年变乱,除了仅剩一祠三碑外,其余建筑,田地都圮毁无。
明清时期,在庆远府供职的不少有识之士多次重修山谷祠,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几次。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庆远府知府、安徽祁门人叶,用罚款、积粟以及每年祭祀余款,加上地方名人李华乐捐的白银40两,在原址重修,建有一个讲堂。在讲堂墙上,写有白鹿洞学规,同时还建有斋室、仓房、厨房,又重修围墙,修建外门,门上横匾题名“龙溪书院”;在路口建牌坊一座,牌坊上横匾题名“黄山谷先生祠”。祠院建成后,用公款买田100亩,每年收入,主要用于祭祀。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庆远府署知府查礼,捐银四百余两重修,祠内设黄山谷木制碑位,并以张自明配祀。这次重修,有堂宇3间,两旁有厢房,前面设重门,整修墨池,宝华亭。建成后,查礼规定每年六月十二日黄山谷先生诞辰之际,举行隆重祭祀仪式。
清仁宗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广西巡抚谢启昆得到代理庆远府知府宋开衡有重修山谷祠想法的消息,特地捐俸资助,并寄给宋开衡诗一首,以示鼓励。宋开衡主持这次修葺,重建了山谷祠,奉祀黄山谷,并以范寥配祀。在祠后修黄山谷先生衣冠墓一座。
历代山谷祠,都是宜州地方人士讲学、祭祀的圣地。每年当值黄山谷先生诞辰之日,人们扶老携幼,远近跋涉赶来祭祀。山谷祠内蜡炬闪烁,香烟飘渺,祭祀歌声萦绕不绝。“遗蜕衣冠慷慨词,景仰一般同,苏门四学士,文章气节孰如公。南方创造新奇迹,无限深恩重。南楼希绛帐,歌讽岁月延天空,赢得胜名标显绩,开化第一功。祭祀千秋分,宜吾学界之尊崇。”字里行间,洋溢着祭祀者对黄山谷的崇敬之情。
后来由于-和种种原因,山谷祠被毁,祠内文物大多数散失,仅存一山谷自画像。1985年秋,0宜山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县政协决定在白龙公园内重建黄山谷祠。在广西轴承厂的捐资支持下,1986年春破土动工,同时十月竣工。祠为古式建筑,重檐挑角,琉璃瓦面,祠内正中墙上立黄山谷自画像碑,祠后重修黄山谷衣冠墓一座。
下枧河风光
下枧河风光
下枧河湾水面宽阔,夹有平坦狭长的沙洲,卵石金黄,光彩夺目,游人可撑排泛舟,拾级探胜,绿洲寻趣。由下枧桥上溯二百米沿着下枧河,游人还可以参观河两岸的流河寨、莫府山庄、三姐庙、以及三姐、阿牛、媒婆等故居,参与诸如碰蛋、背新娘、喝交杯酒、对歌等民俗活动。“碰蛋”是壮族男女青年定情的一种风俗活动,壮家男女若有情意,先对歌定情,如不会对歌,则双双到寨子的祠堂碰蛋。两蛋相碰,男女定姻缘。两破有缘有情,单破有情无缘,不破无缘无情,二只完好无缺,三年后再做理论。
凡是来到刘三姐故乡的游客,都有幸与寨中的“三姐”碰蛋定情。“背新娘”和“喝交杯酒”也是游人乐于参与的旅游项目,它可以让您领略到壮家人娶亲的那份“情趣”和“甜蜜”。“对歌”是让游人扮作陶李罗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再现了电影《刘三姐》中的情景,其乐无穷,风趣万分。
刘三姐故居
刘三姐故居
刘三姐故居风景区有一颗大榕树,已有1500年的历史,如今更是枝叶茂密、英姿飒爽,被当地人视为“神树”。古时候农家患病无钱医治到此烧香许愿、便会保平安,此树还是“情树”,凡在此树前诚心许愿,求贤婿美女的都能如愿以偿。当年壮族歌仙刘三姐与其情人阿牛哥的定情处。大榕树旁边,河水明净如镜逶迤曲折,其上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在此精彩、体验竹筏漂流和跟随现代刘三姐对上几句山歌。
壮古佬景区
壮古佬景区
壮古佬景区现已建有景区码头,对歌台、壮古佬寨门、厚兰桥、会景亭、表演场、观景长廊、歌王楼等别具风格的民族传统建筑。聚景阁内收集着宜州所有的美景,在这里你可以对宜州文化、风土人情有进一步的了解;歌王楼里展示了广西历年来的歌王简介,让歌王与游客更亲密的接触;在歌王楼里展示了广西山歌第一奇景------十六块山歌碑刻,十六块碑刻收集了宜州山歌精品;时政歌、劳作山歌、礼仪山歌、情趣山歌等等应有尽有,这里是山歌的海洋,这里是山歌的故乡,到了这里让你真正你体会到“你歌那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萝。”让你对宜州山歌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表演场将向游人展示壮乡赶歌圩、考歌王、舂糍粑、打蔑球、打磨秋、扁担舞、拔萝卜等参与性极强的传统民俗活动;晚上还可以为游客提供篝火晚会,以壮家的小伙子姑娘们载歌载舞,在厚兰桥、会景亭观看下涧河畔的夜景,看着河面上停泊的渔家小船,灯光点点,蟋蟀在草地鸣叫,微风轻轻地吹着两岸的翠竹,我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壮古佬还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景区里保存着典型的壮家三合院,泥墙土瓦,冬暖夏凉。
龙江水中石林
龙江水中石林
途中,可登上“螺丝岛”,在岛中或作捉迷藏,或作烧烤小憩。沿河两岸,汇集了难以数计的形特状异,玲珑剔透,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造型岩石。这些岩石,高者如一峰独秀,可达二、三丈;阔者如山脉绵延二三百米;小者似雏鸡啄食不及拳头。无论大与小,高与阔,皆成物象。且纹理细腻、质地坚硬,叩之有清越之声,具有极高的艺术形象,构成了桂西北独有的水上石林自然景观,可与云南路南石林媲美。
宜州水上石林美,一是山形石美,展现五岳之雄伟大;匡庐、天台之险峻;雁荡、峨眉之奇幽;巫峡十二峰之神韵;桂林山水之灵秀,每座山体四周都可观赏,峰峦布局错落有致,游人至此,面对这蕴含千岩之秀的名山大川的缩影,定会对神州一派大好河山赞叹万千。二是象形石美,水上石林中分布众多形态各异的象形石,如“神龟朝圣”、“骆驼饮水”、“断桥相会”等等,令观赏者各得境界,玩味无穷。三是玲珑石美,粗略统计,仅石林景区的“螺丝岛”上就散布有上万颗玲珑石。由于河水常年冲刷,这些玲珑石具备瘦、皱、漏、透的审美标椎,它们有大有小,每一颗者有它丰富的内涵。四是石水融美,驾船游览,变化万千,有的河段似三峡之气派,有的惟妙惟肖桂林之灵山秀水,有的地方如水上迷宫,扑溯漓迷。龙江小中石林景区现已成为宜州市秋冬枯水节季的旅游热点之一。
古龙河景区
古龙河漂流
流河寨景区
流河寨景区
游客可乘坐游船也可乘从汽车到此旅游观光。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流河寨内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大家争相到此来领略刘三姐山歌与壮族舞蹈的神韵。如今流河寨已成为宜州旅游的热点。
10、地方特产
特产 | 简介 | 图片 |
---|---|---|
瑶寨五香熏鱼 | 此腌鱼肉呈棕色,极似腊品,但并不干枯,因为它已“吸饱”了糟辣汁,人口后松、软、韧、香、辣俱全,鱼肉亦酥脆爽口,可放心嚼食。细细品尝其中滋味,令人回味无穷,不忍马上吞下,但又仅此一块,主人绝不添加,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
|
龙捧红豆腐 | 壮家人最普遍最爱吃的血制品当数龙捧(“捧”为壮语,译读bóng)。在乡间,不管哪家杀猪,都要灌龙捧:用煮熟的糯饭、葱、蒜、姜丝一起加入生猪血中,拌匀,用漏斗(宜州人叫“灌筒”)把它们一起灌人猪小肠内,用禾草扎紧两头.则得一条直径约一寸多的长“蛇”,盘起放人汤锅里煮熟,即可切为三四寸长小截用手拿吃。 |
|
豆腐瑶 | 在满桌丰盛的菜肴中,还有一只大品碗装的“糊糊”,淡黄色的糊里,碧绿的菜叶上凝结着一朵朵、一串串“恋枝不舍的桂花”。这碗“糊糊”,壮家人叫它“豆腐瑶”。由于汉、壮语言的语序有别,城里人称为“瑶豆腐”,即是“瑶家人的豆腐”。 |
|
五彩香糯饭 | 农历四月初八,是壮家人传统的“牛生日节”。这天除了用三牲供天地、供0之外,还要给牛栏焚香祭祀,祭品中还多加五色香糯饭,祭祀之后,合家老少,欢欢喜喜分吃五彩糯饭,有的人家还用青菜叶或鲜嫩的莲叶包好糯米饭喂给牛吃。 |
|
桑枝秀珍菇 | 秀珍菇菇形秀小、白漂,口感柔嫩,美味爽口,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比双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运动土壤肥料研究所测定,鲜菇中含蛋白质3.65-3.88%、粗脂肪1.13-1.18%、还原糖0.87-1.80%、糖分23.94-34.87%、木质素2.64%、纤维素12.85%、果胶0.14%,还含有纤维素、矿质无素等。 |
|
红兰酒 | 红兰酒,源自于明朝末年刘三姐故乡宜州,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本酒采用民间传统工艺,选用优质糯米为主料,佐以壮族人民称之为仙草的红兰草,制成后置于天然岩洞中,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醇化,窖存三年以上。酒体天然红色,晶莹馥郁、香甜醇和。清代诗人郑献甫曾有“人言德胜酒,色夺洞庭绿”、“闻香十里远,开坛千人醉”的绝妙佳句赞誉红兰酒。 |
|
桑干木耳 | 云耳又名木耳,为真菌类的担子菌纲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实体,常寄生於桑、槐、柳、等树木,木耳科菌类食物,市面以色黑身硬者称木耳,色赭身较柔者称云耳。其特征:半透明、片薄有弹性,该菌细嫩可口,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钙、铁、磷、胡萝卜素等成份,是倍受人们喜爱的“黑”色食品之菌。 |
|
宜州沙田柚 | 宜州沙田柚具有果大皮薄,皮色橙黄鲜艳,芳香浓郁,肉脆晶莹透亮,化渣良好,清甜可口,有“天然罐头”之美称。 |
|
松糕馍 | 松糕馍、印版馍都是油粘米做的糕点,松糕是模具压成的一寸正方体,全身雪白,似白米饼而又柔软,似发糕但米粉不经过发酵,入口松散,故名“松糕”、“松糕点”;印版馍似馍又不是馍,正确的说法应为用饼印的印版压出来的馍。 |
|
有机桑干榆黄蘑 | 广西是全国桑蚕第一大省,以无任何农药化肥的桑杆为原料栽培榆黄蘑,培养环境接近野生状态,绿色无害,外型高贵典雅,色泽亮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维生素E含量很高,铁、锌、硒含量也很丰富,是食用菌中的黄金贵族。居家生活,养生保健,往来送礼当然首选榆黄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