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董镇
小董镇位于钦北区中部,南距钦州市区28公里,北距首府南宁82公里,全镇面积150.3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1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1万,其中城区人口2.8万;现有耕地面积36210亩,林地面积110757亩,水果种植面积44812亩。小董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麻通、小董三黄鸡等农副产品享誉区内外。辖区交通便利,南防铁路穿境而过,建有一个县级火车站,有邕、钦、灵等五条公路交汇,地理位置优越,是周邻二十多个乡镇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品销售交易中心。
中文名称:小董镇
行政代码:450703103
身份证前6位:450703
长途区号:0777
邮政编码:535000
隶属政区:钦北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桂N
辖区面积:150.31km2
人口数量:约8.1万人
人口密度:539人/km2
1、地方简介
小董镇
小董镇位于钦北区北部,人口78240人,为广西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广西乡镇企业示范镇,南钦国道、南防铁路穿境而过,城郊建有县级火车站一个,是周邻二十多个乡镇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品销售中心。主要盛产荔枝、龙眼、芒果等优质水果。小董工业园是钦北区三大工业园之一,重点发展食品、日用品、羽绒、饮料、皮革、禽畜加工、果蔬深加工等,主要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
2、历史沿革
小董城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由董茂兰、董茂颐兄弟倡建,请命于钦州知州董延赐圩名为小董,是广西历史四大名镇之一。明代属新立乡。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9年)后隶属于钦州沿海司,民国期间始设镇。解放初期划为钦州县第一区,1951年改为二区,1951至1953年曾为钦县人民*所在地。1955年改称小董区,1957年称小董乡,1958年*时成立小董人民公社,1984年复设小董镇至今。1994年6月28日,钦州撤地设市,分钦城、钦南、钦北三区和灵山、浦北两县,小董镇属钦北区。
3、自然气候
小董镇
小董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高温多雨,日照长,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180小时,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达37℃,极端最低气温为0℃,无霜期达345天左右,年均降雨量为2000毫米。
小董镇地面标高为海拔22-25米,系半丘陵平原,丘陵多为砂页岩和花岗岩建造,平原属山间盆地,分布于河流两岸。茅岭江、板城两江在镇中汇合,自东北向西南经那蒙、大直等数镇注入茅岭海,辖区14座水库总库量为736万立方。镇内地势总体呈东北高,并向西南倾斜。
4、农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小董农村开始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向现代化农业、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建立了优质谷、荔枝、肉鸡、蔬菜、蚕桑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形成了果园鸡养殖、蔬菜种植和花卉种植等特色产业,成为钦州市著名的粮食、水果、蔬莱、禽畜的产地之一。其中生态果园鸡逍遥鸡毛色光亮、肉质鲜美,备受区内外客商的青睐。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各种时令疏菜、萝卜、头菜、花生、玉米、蕃薯、甘蔗、豆类等,水果有荔枝、龙眼、杨梅、菠萝、李子、沙梨、方柿、青枣、香蕉、柑橙、芒果等。
2008年,完成水稻种植面积5.7万亩,其中超级稻1亩,优质谷5.5万亩,水稻产量2.3万吨。肉鸡饲养量380万羽,荔枝产量6500吨。生猪饲养量58460头,出栏40670头,三鸟饲养量825.9万羽,出栏646.3万羽,渔业养殖面积5230亩,新增甘蔗种植4280亩。利用那料、吉水、卜丹、东联蔬菜基地发展蔬菜种植,并扩建那料蔬菜生产基地,实现蔬菜种植面积2.93万亩,其中那料蔬菜基地连片种植蔬菜达到500亩,成为钦北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据统计,2008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4.2亿元,比2007年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44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48元。
5、城镇建设
小董镇
该镇城区以长1000米,宽30米的人民路为主干道,与75条大街小巷、7个农贸市场相通,2003年以来中心市场、红豆红山庄、甫岭小区、江滨休闲广场、光阳小区、粮贸小区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建成使用,完成了小董镇作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四级城镇总体规划修编上报。争取了国债1000万元人民路建设资金。铺设了书香街等街道及破损道路硬底化、排水排污沟共1.85公里;完成安装街灯630盏,电子眼4个。
2010年小董镇城区面积由2001年的2.93平方公里增加到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8万,城镇化率达44.7%,已超过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平均水平。2008年城镇居民私人建房达129户,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
6、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69445
男39296
女30149
家庭户户数16666
家庭户总人口(总)69167
家庭户男39191
家庭户女29976
0-14岁(总)22074
0-14岁男13684
0-14岁女8390
15-64岁(总)42015
15-64岁男22999
15-64岁女19016
65岁及以上(总)5356
65岁及以上男2613
65岁及以上女274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5582
7、城镇动态
莫东培到小董镇调研
4月11日,区长莫东培、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涂振海率领区住建局、国土资源钦北*、区征收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到小董镇开展城镇化发展调研。
莫东培一行首先到小董镇江滨广场、商贸物流园等实地察看了城镇化建设项目,了解小董镇近期的发展规划,每到一处莫东培都详细了解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情况。
调研中,莫东培认真听取小董镇关于推进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莫东培指出,小董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要把小董镇建设成钦北区农副产品、小商品、钢材交易中心、商贸流通中心,建成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更好地对接东盟国际商贸市场。
(作者:罗雅耀 审核:刘振光)
8、行政区划
小董镇区划
450703103001121小董社区
450703103201220那兰村
450703103202220多隆村
450703103203220中花村
450703103204220那料村
450703103205220那道村
450703103206220那学村
450703103207220?头村
450703103208121东联村
450703103209220吉水村
450703103210220逍遥村
450703103211220板董村
450703103212220奇陵村
450703103213220?楼村
450703103214220龙眼村
450703103215220西陵村
450703103216220那陵村
9、附近景点
王岗山
八寨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万大山腹地的贵台镇洞利村境内,是钦州大寺江的源头河之一,属十万大山支脉大龙岭分水岭水系地处十万山北麓。八寨沟旅游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是新兴的优秀旅游度假地。八寨沟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丰富,可开展爱国爱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广西于2004年刚刚发现并着手开发与保护的钦州八寨沟风景区,与四川九寨沟一样,也有许多令人陶醉的景观。
八寨沟旅游区位于钦州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万大山腹地的贵台镇洞利村境内,是江钦州大寺的源头河之一,属十万大山支脉大龙岭分水岭水系地处十万山北麓,北面与邕宁接壤,西北面与上思、防城毗邻。景区东北至西南对角走向,东西跨地9公里,南北跨地11公里,,总面积3262.22公顷,交通方便,旅游资源丰富。八寨沟在钦州大寺镇至上思县四级公路往贵台乡方向的路边上。从高速路口下经大寺往贵台乡走约二十余公里,路边有明显指示牌。
距离南北高速公路二十余里,距离钦州至上思县二级公路仅是三公里多。进入景区道路,均是混凝土和柏油路路面,无高坡要道。
八寨沟旅游区气候属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21.3—22.4℃,最低温的月份在18—19℃之间,最高温月份在26.1—26.5℃之间;年平均雨量1203.6—2820mm,年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时数1783小时。
八寨沟是一块躲在深闺待人识的处女地,是一个幽谷探险、放飞夏日心情的清凉世界。
区内山峦重叠,云遮雾障,-茫茫,是广西东南部森林植被保护和恢复得较好的地带。八寨沟内,树木葱笼,小溪潺潺,景色秀丽而宁静落差大小不同的瀑布随着山涧的延伸随时可见,流底深潭令人生畏。可容纳百人避风雨的仙人石屋、古老传奇的贼王寨,云绕山转营盘景观、仙女戏水潭、牛郎织女桥(古石桥),还有九曲十八弯的人造月亮湖和松虬藤缠、兽走鸟鸣、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等等,天然各色,大自然造化形成了八寨沟美山美水的独特旅游景观和稀有的砂页岩山涧地貌。
王岗山
神秘的王岗山,松虬藤缠、巉岩布垒、烟岚四起,兽走鸟鸣。奇观有冬暖夏凉的龙口洞,富有传奇色彩的平圩顶贼人古山寨,是寻古探幽的好去处。有海拔944多米高峰顶上800多亩天然平地的独特地貌,神奇而出名的收挥排神泉、满目青绿的竹林,苍翠各异的古树;还有石屋、石塔、古城墙等等,形成王岗山奇特的天然旅游景观和人文古迹景点。
王岗山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大直镇,距市区53公里。在大直镇卫生院往右拐入。适合自驾越野车前往。
钦州铭德生态园
铭德生态园位于钦州城东郊金海湾东大街,黎合江往市区走400米处,是南宁、北海、钦州港、三娘湾交通要道的交汇点。
园区山青水秀,有铁索桥横跨湖中,山边竹木草棚,花香鸟语,集钓虾、烧烤、饮食、休闲、娱乐于一体,是旅游者周末的好去处。
10、地方特产
钦州青蟹
坭兴陶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艺作品于1915年参加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饮誉中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展览会评比并获得大奖40多项,坭兴陶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代坭兴陶珍品被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中-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南京历史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馆、广东、北京、天津、大连、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西、安徽、内蒙古、澳门等二十个省、市工艺美术馆和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博物馆或艺术馆收藏。最近,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国宾礼品赠送东盟十国*。
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旁有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样。迄今(2006年)已历1273年,民国二十八年夏,醴江处士林绳武对宁道务陶碑进行了考证:“此志民纪九年出土,于钦江上游距城七十里之平心村,质为陶土,初出土时,异常松脆破为大小十块,村人任意分藏,无人辨别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总纂县志,遍搜金石,始发现为陶刻,既而汇集块片,合读首尾,始知为唐刻,且知为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刻,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而道务乃中国第一陶刻也,今国人渐知钦县陶产,远迈宜兴……”。
盛于清朝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苏省之宜兴。亡后潘允兴、尤醉芳、郑金声相继而出,研究日精。当时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吸烟小泥器、茶壶、小花瓶和文具。从事此项生产的有40多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家。
至清同治年间,从事坭兴工艺的人家,大都聚居于市城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清光绪年间,坭兴陶,已驰名于各省。自钦设道署后,-来往较多,无不购坭兴陶带出外省,名传各地。清末民初期间曾参加世界性的陶艺评比,均获大奖。
据*台北市印行的《钦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有‘钦州官窑’小方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为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阳纹“钦州官窑”款。从它的胎体和制作工艺断定其使用的泥极细腻,烧成后都经过磨光,有玉质效果,这是它区别于其它窑口生产的陶器的主要特征。
考证坭兴陶的历史,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坭兴陶产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八大类,以及电热炊具等系列产品,花色品种达六百余种。大的有高达二米的大花瓶,小的有直径仅三厘米的小茶杯。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和食具最负盛名。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1915年美国召开的“*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团参加国际大赛,钦州坭兴陶就荣获金牌奖。
钦州坭兴陶艺人名传四海。从清朝起,曾被光绪皇帝、袁世凯、段其瑞召见。新中国成立后,坭兴名家荣幸地受到-、-、-等国家*接见。历代诗人、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对钦州坭兴陶情有独钟纷纷作诗赞誉。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钦州坭兴陶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灵山县陆屋镇现辖行政区域。
钦州大蚝
大蚝,学名近江牡蛎,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肉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蚝豉、蚝油。蚝肉蛋白质含量超过40%,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中牛奶”之称,同时还可入药。钦州湾茅尾海是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苗种繁殖区,苗种品质优良,其它海区不可比美。钦州市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目前全市沿海浅滩涂插养及深水吊养大蚝面积有14万多亩,而可供开发养殖的滩涂有130多万亩。
大蚝,学名近江牡蛎,属暖水性贝类,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河口区域都有分布。天然大蚝通常附着在海底礁石上生长,成品大蚝的个头有15厘米~20厘米长,个头巨者重达0.5公斤。大蚝外壳粗糙、坚厚,呈圆形或椭圆形,壳面灰黑,内壳是白色釉质,有光泽,肉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蚝豉、蚝油。
钦州湾海岸线绵延520多公里,水深浪静,是养殖大蚝的“天然牧场”。但是,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并不是哪里的海域都能育蚝种苗的。茅尾海海域,钦江在这里入海,非常适宜大蚝种苗繁育。在钦州市钦南区尖山镇排榜村,年近60岁的老支书钟远香向记者介绍说,茅尾海的海水盐度保持在17度左右,附近又有大片红树林湿地,为大蚝育苗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钦州沿海为我国产蚝之优良海域。据钦州市水产部门提供的材料,钦州是中国著名的“大蚝之乡”,目前全市沿海浅滩涂插养及深水吊养的大蚝面积有14万多亩,主要分布在钦州的龙门、康熙岭、大番坡、东场、尖山等镇,尤以龙门最多;钦州湾茅尾海是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苗种繁殖区;大蚝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另外3个分别是对虾、青蟹和石斑鱼)之一。
钦州大蚝广西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茅尾海至龙门港七十二泾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9′16"~108°36′00″,北纬21°40′54″~21°52′07″。
钦州青蟹
市境沿海地区的名贵海产品,它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传统的出口水产品之一。青蟹学名叫锯缘青蟹,它的背甲呈青绿色,体扁椭圆形,胸板呈灰白色,两边共有五对附肢。成熟蟹一般每只半公斤左右,大的(公蟹)可达1~1.5公斤。青蟹与中药生地熬汤便是有名的“青蟹生地汤”,是宴席上的佳肴。蟹腿上的肉可干制成蟹肉,便于贮存和长途运输,也是味道鲜美的上佳食品。
青蟹又称黄甲蟹,亦称蝤蛑,系甲壳纲,蝤蛑科、俗名蝤蛑虫寻,栖息于泥涂及近岸浅海中,平时随潮水进入泥涂,喜穴居于有淡水流出的地方。青蟹一年四季都有产,但以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到廿三这段期间,青蟹壳坚如盾,脚爪圆壮,只只都是双层皮、民间有"八月蝤蛑抵只鸡"之说。著名诗人苏东坡在《蝤蛑》一诗中也曾写有"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诗句。
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表面光滑,*稍隆起,分区不明显。甲面及附肢呈青缘色。背面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尤为肿胀,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的内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齿大而钝。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直,两侧缘直,末节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圆形。
保护范围:
钦州市境内,包括钦州港区、三娘湾管理区,钦南区的龙门港镇、康熙岭镇、尖山镇、沙埠镇、大番坡镇、犀牛脚镇、东场镇、那丽镇及其毗邻海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7′34″~108°57′30″,北纬21°35′21″~21°51′3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