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岗山
武岗山座落在南城县建昌镇东北部(县城城市规划范围内),景区有武岗山遗址以及明代古建万年桥、聚星塔。
1、地理位置
南城县建昌镇东北部五里处
2、武岗遗址
据了解,武岗山遗址是南城境内首次发掘的商周文化遗址。其遗址顺着起伏的小山丘向南北伸延,遗址地表层有各种印纹陶瓷、石器,以北面坡地水沟断层最为丰富。考古队在这里发掘了两个深坑,分一、二号两处。一号遗址,高出地面达10米,东西宽50米,南北长70米,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共出土的印纹陶以夹砂红陶、黑色硬陶为主;二号遗址,在一号遗址以南,约400米,遗址高出地面约7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出土的印纹陶片以席纹、回纹的灰色硬陶为主。
这些印纹陶的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方格纹和米格纹,其中献形器脚具有商周遗物的典型特征。在该遗址上采集的石器遗物有:石锛(扁长型、两面斜刃、通体磨光)2件和石斧(呈扁平状)1件,系新石器时代文物。从武岗山商周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来看,这里出土的遗物不多,但足以说明盱江这条河流,远在三千多年前,就吸引了人类在这里居住,始孕育着南城古代的先民。
3、聚星塔
聚星塔
始建时间
聚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始名“启元”,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易名“双江”,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后,改今名“聚星”。
塔身结构
此塔座落武岗山,其山素有“五邑山水之锁键,枕芙蓉面赤屏麻姑诸胜景”之说。外观此塔,英俊挺拔,塔表上敷有一层淡黄色灰泥,显得十分素雅玲珑,“麻姑”、“丛姑”二山,“太平”、“万年”两桥,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壮观的天然画卷。
聚星塔塔门朝西偏南,门上嵌有一块长条青石板,刻有“聚星塔”三字,字迹雄浑,遒劲有力。塔檐七级,呈八角形,由下而上逐层内收,收度极小。檐边砌锯齿形,叠托而上,昂首望去,浑厚凝重,蔚为奇观。塔顶立砖砌魁星(现已倒塌),向北倾斜。每当皓月当空,星光灿烂时,俯视塔下的武岗潭,可观其潭中塔影、星影,犹如众星捧塔。聚星塔名故由此而来。
聚星塔是空心七级八角飞檐式砖塔,全塔高三十米。塔基为八方形,基部外经围25.6米(每方宽3.2米),内经围6.8米(其中四方每方宽1米,另四方每方宽0.7米),基部每方砖厚度2.8米,上至七级,每方砖厚度1.9米,皆用红石糯米浇垒成。塔梯夹其砖壁中,外夹璧厚度1.3米,内夹璧厚度0.7米,中间梯宽0.6米,分左右两个石梯迂折而上。左梯可以上至七级,右梯只能上至五级。两人如同时从左右梯迂折而上不会相碰,不过,每上至一级,两人都可以通过内夹壁楼门,在用木质搭成的楼板上相会。然后,两人照原而上或对换而上,别有情趣(现楼板俱毁)。江西省古塔之多,工奇艺巧,但象聚星塔这样分两边迂折而上的石梯,堪为稀有。塔身下部较长,上部略短,用青砖糯米浇浆平迭而上。塔的每级都开有窗牖,全塔向北倾斜,其势似呼之欲倒。相传:始建此塔时,有人见掌墨师(即设计师)这样造塔,担心会倒塌。掌墨师笑着回答:“桥万年,塔千岁,斜塔脚稳如铁铸,北风越大塔越直,任凭千年狂风吹”。当时建塔人能根据地势、风向、风力、把此塔设计成向北倾斜形,十分科学,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聪明才智。
三百余年来,聚星塔饱经历史的风雨至今仍完整无损。此塔的结构与设计已为科研部门所重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多次索取该塔的史料和照片。
4、万年桥
万年桥
万年桥位于江西省南城县城东北五里的武岗山下,横跨盱江两岸,全长411米,桥高10米,桥面宽6.3米,拱圈跨度14米,共有23孔,24墩。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峻工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迄今已有三百七十多个春秋,为江西省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拱桥。
万年桥历史
桥址处古为歇羊渡,这里又是盱江和黎滩河的合汇处,水流湍激,下有乌江潭,“深险不可测”。宋咸淳七年(1271年)在此设舟三十二艘架浮桥,后毁。明成化二年(1466年)邑人雷显忠在此设义渡,不久也毁坏,其子雷应春,其孙雷炯再捐资置渡,并在岸边建风雨亭,扁额“津馆”,并拿出17亩田专作义渡修葺费用,世人对雷氏三代乐善好施的行为深表敬意,称之为“雷义舟”。明嘉靖年间,邑人又重建,并在东岸建一亭,供人避风雨。
崇祯七年(1634年)因久雨江水上涨,一次十余只小船过江,溺死三十三人。是年腊月,分巡湖东道副使、邑人吴麟“闻而测然”,亲往渡口察看。次日,既邀请县府乡绅商议捐资修桥。是年冬动工兴建“划二十四垒,延石九层。墩如太平桥,峭其上。以厚石为之,坚以整。旁周石为栏,其上不屋,以防为灾”。不久,吴麟调往江西按察使,督催更严,亲自“置材计庸,奖勤鞭惰”。历时十四载,到清顺治四年(1647年)竣工。“行者讴歌,观者咏叹”。与太平桥“连亘相望,如双虹饮河”。时人盛赞,可与吴之“垂虹”,闽之“洛阳”桥相媲美。
清雍正二年(1724年),万年桥遭水患,中墩毁坏,两孔倒塌,改用舟渡过河,常发生死人事故。建昌府太守李朝柱召集五县绅士共二十四人,商议筹集修复万年桥的资金、石料和工匠等事,并亲临工地筹划,当修复中墩时,水涌沙淤,很难立墩,他鼓励大家:“穷力极底、临难不惧、持久努力、中墩乃立。”工程从当年四月二十二日开始,至十二月十五日完工,全城百姓前往观看大桥修复。至乾隆、嘉庆年间都曾维修过。光绪十三年(1887年)冲坏严重,再次花了五年时间予以修复。1936年“鹰(潭)金(溪)”支线至南城修通后,万年桥成为公路桥。随着南城大桥通车,对万年桥进行了全面修复,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现予以保护。
5、维修工作
2017年,南城县博物馆将开展武岗山维修工作,并在山上打造休闲观景平台,在山下建设商周文化遗址博物馆。据了解,南城县2017年会加强古遗迹古遗址的开发利用,除了开展武岗山维修工作以外,还会对金水桥遗址公园、红三军团指挥部环山草堂、尧坊船型屋进行维修。这也是对江西省文化厅和江西省住建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进一步落实,保护南城县优秀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这是树立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精神的有效举措,对于增强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