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茧”模型解释中子星并合产生的电磁辐射

科普小知识2021-11-02 09:37:45
...

本报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张)英国《自然》杂志19日在网上发表的一篇天体物理学论文对今年8月17日发现的中子星合并产生的伽马射线、X射线和无线电波的来源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碰撞后,离轴辐射射流不是无线电波余辉的来源,而“茧”模型可以最好地解释辐射。

GW170817是从两颗恒星的合并中探测到的第一个引力波事件。它的辐射覆盖了整个电磁波段。其中,紫外、光学和近红外辐射可以解释为合并后喷射出的重元素(如铀和金)的放射性衰变。然而,人们观察到的伽马射线、X射线和无线电波辐射需要其他解释。

根据早期的模型,电磁波辐射可能来自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强辐射射流。这个模型表明中子星聚结是短伽马射线爆发(SGRBs)的主要原因,它预测了这种喷流的存在,而伽马射线爆发的来源是当前宇宙中一个未解之谜。

然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昆纳尔·莫雷和他的同事分析了中子星合并后93天内GW170817事件的无线电波-光曲线,这表明它与上述离轴喷流的辐射释放不一致。

他们发现“茧”模型能最好地解释辐射。在该模型设定的场景中,高速物质射流被喷射但没有完全逃逸,将部分能量释放到较慢的“千新星”中(即双中子星合并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加热抛射体,亮度达到千倍新星的水平)。结果,一些包裹在“茧”中的物质与排放速度较慢的物质分离。这解释了人们所观察到的伽马射线、X射线和无线电波辐射,并且大部分喷射能量也转移到茧中。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成员没有发现喷流产生短伽马射线爆发的直接证据,因此双中子星合并和短伽马射线爆发之间的联系仍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