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公共场合如何测体温?中科院半导体所广域无感测温仪来了!

科普小知识2022-10-19 10:08:01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红外测温原型刘建国

新的冠状肺炎继续蔓延。将患者从发病和潜伏期隔离是控制疫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地铁、商场和学校,迫切需要监测和识别潜在的病人。病毒性传染病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人类发热。因此,对适用于密集场所的红外温度检测设备的需求大大增加。

春节期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出了温度测量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迅速组织科研力量开展相关科研。刘建国研究员领导的智能光子研究团队经过近十昼夜的技术研究,完成了第一个红外测温产品样机的研制。

据悉,该红外测温样机由红外探测镜头、红外测温芯片、红外校准黑体、可见光成像系统、智能控制终端等部分组成。经过软硬件调试和不同场景下的测试验证,能够满足办公门、住宅门、入口门、出口门等多种行人在5m距离处的批量非感应监测和筛选要求,测温精度优于0.3。

早在抗击非典期间,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就已经开发和生产了可用于非接触、快速和大面积检测的红外温度计。当高温个体通过视野时,仪器可以指示高温个体的位置并发出警告。它比手持式体温测试设备更方便、更安全。

然而,刘建国解释说,目前中国现有的红外非感官检测产品存在两大技术难点。一是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差,导致筛选测量不准确。另一个问题是,在人们戴着面具四处走动的情况下,很难准确识别人脸。

这一次,研究团队在积累光电集成光电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自校准算法,突破了室外复杂环境下人体温度监测不准确的难题,使温度筛查不再局限于精确的绝对温度测量,大大提高了人群中筛查发热个体的概率。然而,鉴于在行走和戴面具的情况下快速人脸识别的难题,研究小组希望协调优势团队解决关键问题,以便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

为了满足即将到来的返程高峰、学校开学、工厂开业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温度批量筛选要求。在外包资源不足、材料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半导体研究所的智能光子团队希望通过与国内优*量的各种合作方式,尽快解决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