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科普:直面问题才有说服力
“你说通用汽车的安全没有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争论?”
"那时滴滴涕(有机氯杀虫剂)也被认为是安全的,但是现在呢?"
“即使现在是安全的,我们如何确保未来的安全?”
9月下旬,面对来自济南的数百名农业学生,方玄昌,一位科普作家和基因农业网络的主编,用一篇题为“遗传学:辩论中的对与错”的报告回答了上述问题。在他看来,大多数时候困扰我们的其实是一个假问题。事实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无法解释任何事情,但可能是怀疑和偏见的来源。
长期以来,通用汽车在中国一直被“妖魔化”。从事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科学家有必要畅所欲言,分享“第一手信息”。为此,应中国农业学会、山东省农业学会邀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基因安全评估与应用团队首席科学家金和科普作家、基因农业网总编辑分别在济南做了两次报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
从1973年美国发明重组DNA技术并诞生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大肠杆菌,到1996年世界转基因生物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在吴金陆军看来,在这个过程中,“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技术发展不能停止。”
两个“缺陷”需要转基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需求。方玄昌认为我们面临两个“不完美”:第一,我们吃的食物并不完美,“例如,‘黄曲霉毒素’只是冰山一角;发芽的土豆、未成熟的西红柿、生茄子和银杏都有毒……”第二,我们的生产方法不完善。“由于使用杀虫剂,近几十年来农田中青蛙和候鸟的数量明显低于半个世纪前。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
专家解释说,转基因技术很容易理解,“就是取出控制生物物种或品种的优良性状的基因,并与需要这种优良性状的另一个生物物种或品种杂交”。
以植物转基因为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褚秀生向记者解释了基因转移的全过程:
首先,将待转移的基因从某一生物组织器官(如根、茎、叶、花和果实)中提取出来,然后在实验室中对该基因进行科学修饰、加工、组装和功能验证。利用基因枪和农杆菌等转化工具转移另一种生物的未成熟胚或其他组织细胞,然后进行组织培养,通过细胞分化、植物再生等过程获得转基因植物幼苗。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幼苗植物的转移基因,筛选该植物的幼苗,其中该转移基因已经插入受体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在田间种植和繁殖阳性植物;通过筛选优良性状并检测转移的基因,获得稳定遗传的植物转基因后代新品系;进行安全性评价、中间试验等一系列过程,使新菌株最终得到认可和推广。
新技术必须经得起“误解”的考验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担忧已经成为争议的来源。
与本文开头列出的问题一样,不同群体的困惑主要指向转基因的安全性。金从研发、评估、监督、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以事实说话:转基因安全性研究已经进行了近40年,人类食用已经安全了18年,全球转基因食品的人口已经达到4/5,动物已经喂养了10多代。他总结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产品还没有被证明存在生物安全问题”。
“你接种的大多数疫苗来自转基因技术。维持糖尿病患者健康的胰岛素来自转基因技术。今天开发和生产的大多数干扰素和抗生素都来自转基因技术。”通过这些证据,方玄昌证明了一个观点——转基因技术能够保障人类健康。
正如飞机、火车和手机在诞生之初就面临批评一样,人们在新技术引入后对其产生误解也是正常的。作为一名科普作家,方玄昌提醒公众理性对待意见领袖的意见,澄清什么是“权威”。在你完全理解一个有争议的事件之前不要下结论,否则,这个结论很可能是有偏见的。
(济南,9月25日,《科技日报》)
下一篇:治高血压,你得换个活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