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遥感:解译结合 大幅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位于浙江北部的良渚遗址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一个5000年前的大型坝址,它的发现离不开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是指非接触式遥感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凭借其新的视觉和多光谱特性,能够探测到人们在地面上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以及除可见光以外的物质的存在。它在空间数据收集和遗址搜索发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考古学家进行考古研究的有效助手。
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除了在考古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外,遥感技术还可用于同时监测近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形,精确度可达毫米。它能有效地监测公路、铁路、高边坡、桥涵、隧道等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趋势,实现灾害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将遥感技术与卫星导航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满足用户对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精细化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的需求,大大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和服务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遥感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通过可视化人工智能技术与空间信息的结合,遥感图像的智能解译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遥感数据的解译中,提高了遥感数据全方位的自动处理和分析能力,可应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包括目标检测、变化检测、道路网络提取、云和雪检测、水体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建筑物提取等。
近年来,地理信息应用正在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境融合,构建空间智能驱动万物互联的新格局,推动地理信息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无论是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还是自然资源的调查、登记、保护和监测,都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提供的科学手段和决策依据。4D新任高级副总裁梁永杰表示,目前,一些跨平台、跨行业的“定位大数据”平台正在帮助用户发现新的价值。随着全球遥感观测数据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与遥感解译的结合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科学家李德仁院士认为,遥感技术正进入从地球观测到人类和社会观测的新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将被应用到这一领域。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观测数据将被挖掘和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将更好地解决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5日,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