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精准诈骗

科普小知识 2024-04-15 16:39:12
...

精准诈骗,是电信诈骗的一种方式,“精准诈骗”,除了基本信息,还能知道你的职业、爱好乃至最近关注的事物、当前的状态。骗子会通过不法渠道获得个人信息,对个人进行“量身定做”的精准诈骗,这种骗术越来越难被当事者识破,因为骗子知道这么多真实准确的自己个人信息。

中文名:精准诈骗

外文名:Precisionfraud

含义:电信诈骗的一种方式

1、名词解释

精准诈骗指的是违法犯罪分子在设计骗局、诱你上钩的时候,对你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家庭住址、家庭财产情况等都了如指掌。


精准诈骗

这也就意味着,某个骗局可能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而对方掌握的个人信息越多,那么也就越容易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诈骗活动也就越容易获得成功,这种“精准诈骗”给受害人带来的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危害也就越大。

很显然,“精准诈骗”只是果,而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才是因,所以应对“精准诈骗”的治本之道,是解决信息泄露的问题,是堵住造成信息泄露的漏洞。

2、常见手段

精准诈骗的常见手段:

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等。

第二步:诈骗分子在*通过网络电话和改号软件将主叫号码改为保险公司电话,并冒充保险公司客服人员致电事主,谎称事主在其公司购买了保险,并在某地申请了理赔,随后又说出事主具体身份信息。

第三步:当事主声称并未购买过保险时,诈骗分子又称可能是事主身份信息被泄露了,随后帮其转接到某市“*局”接听。

第四步:接听电话的“*局人员”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犯罪”为借口,要求事主进行银行资产核查。

第五步:事主在对方诱骗下前往银行柜员机操作转账,将个人账户内的资金转入“国家安全账户”。

3、事发原因

精准诈骗,骗子的行径违法自然不用多说,泄露个人信息者也同样难逃责任。有媒体报道,电信诈骗背后的个人数据倒卖,早已成为一个庞大产业。


精准诈骗

倒卖用户数据者,“只要你听说过的学校”就都有,甚至信誓旦旦,“国内学校,有一半数据我都有”,即便手头没有也能拿到。

有人估算,2016年刚入学、领取助学金的大一新生约150万人,在校领取助学金的大学生约500万人,都可能因为助学金信息泄露面临诈骗风险。如此庞大的数据量,配以骗子们的“剧本”,难免会有人上当。精准诈骗,其实也意味着一旦信息泄露之后,更容易被“瞄准打击”。

4、骗局治理

应对精准诈骗,需要治理、打击上的“精确制导”。徐玉玉事件正是一个切入口,不管是当地教育部门、高校还是其他机构,都绝非无迹可寻。银行、电信部门与*部门的密切配合,也有助于准确定位、迅速打击。而在更多的案例里,涉案账户查询、冻结,涉案号码查询、分析,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位置,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一个打击点。

古话说,“无利不起早”。电信诈骗、售卖个人信息得来的暴利,让很多人绞尽脑汁、铤而走险。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监管与打击电信诈骗,维护的是公众利益,这是更重要、也更根本的利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遏制住“敢犯任何罪行”的“骗子合伙人”。

5、相关案例

2016年8月21日,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的遭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再次将电信诈骗的问题摆在公众面前。


徐玉玉案

2016年8月23日凌晨,来自临沭县的大二学生宋振宁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2016年,琼海一名贫困学生小丽也接到了发放助学金的诈骗电话,不法分子用同样的话术、同样的套路骗走小丽1.7万元。

2016年,一独居老人接到冒充“上海市*局”工作人员的诈骗电话,称老人有包裹涉嫌走私,要求老人立刻开通网银接受全面检查,老人开通网银后便按照诈骗分子指示,总共进行了63笔转账操作,损失1156万元。

2016年8月23日,一位脑瘫患儿的母亲带着网上筹集的6.1万元的善款奔赴上海为孩子治病,了解了专家建议后他们选择回郑州,殊不知却陷入了退票诈骗骗局。先后按照骗子指示,在ATM机上转账三笔,为孩子筹集的6万余救命钱全部被骗。

上一篇: 骗税罪

下一篇: 骗取贷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