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郑和纪念馆
晋宁郑和纪念馆是中国名人纪念馆。位于云南省滇池西南岸晋宁县昆阳镇郑和故里月山的郑和公园内。
名称:晋宁郑和纪念馆
类型:中国名人纪念馆
开放时间:1984年6月
纪念人物:郑和
1、简介
晋宁郑和纪念馆
晋宁郑和纪念馆是中国名人纪念馆。1983年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时筹建,1984年6月正式开放。1997年12月从玉皇阁迁至郑和故居内。郑和故居占地面积为612平方米,其中纪念馆占地148.32平方米。
纪念馆为三层古典亭阁式建筑。正门上有梁启超题写的匾额“海上巨人”。
2、基本陈列
纪念馆共6间展室,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复制品、拓片等向观众介绍郑和7次航海的壮举。该馆还陈列了《郑和下西洋》电视剧部分道具,船模、服饰、兵器等。郑和公园内还有“明三保太监郑和故里碑”,郑和之父“马哈只墓”,郑和第1次出使西洋前为父亲立的“故马公墓志铭”碑,郑和塑像、三宝楼、郑和纪念亭等纪念性的史迹和遗存。
3、碑林馆
郑和公园碑林馆占地面积369.9平方米。展厅大门为仿古牌坊,160米展览长廊内竖立用墨石制成,高120厘米,宽80厘米,厚3厘米的碑刻64块。碑文内容为明朝至当代以郑和七下西洋为主题的名人撰文。其中有明代永乐皇帝朱棣、宣德皇帝朱瞻基的诗,清代《明史》作者张廷玉的《郑和传》,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者梁启超、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国家**、*及美、英、法、日、德等国学者对郑和的评价。饱含激情的歌颂和六十四位书家遒劲有力的书法,将航海先驱—郑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彰显于世人面前。
4、四个展厅
第一展厅
第一展厅介绍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丰功伟绩。
晋宁郑和纪念馆
第一展厅正中为郑和半身塑像,展品中由天文导航的模型“牵星板”和“指南针”以及郑和下西洋航海模型等。
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介绍郑和的故乡——昆阳,有郑和航海的巨幅油画。
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介绍郑和7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主要介绍下西洋过程中开展的贸易活动。
第四展厅
第四展厅介绍郑和代表明王朝和各国人民建立亲善往来,记述了各国人民对郑和的崇敬和怀念。
整个展厅以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为主线,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献实物、碑文拓片、复制模型等资料,展现了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光辉业绩。
5、郑和故居
郑和故居位于公园南门右侧,古时称昆阳和代村,现故居建筑为1979年后重建,里面青堂瓦舍,砖墙红亭,清潭石径,林木蔽日。郑和故居也挂“郑和纪念馆”的牌子,里面雕塑模型,复制史料,内容详细,图文并茂。
6、社会荣誉
纪念馆先后被云南省人民*、昆明市人民*、团省委、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及昆明陆军学院等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提高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7、人物简介
郑和原姓马,名和,回族,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公元1405年,郑和奉命率领27800名水手、将士,62艘大船,100多只水船、粮船、马船、坐船及战船,7次出使西洋。路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和平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和亲善往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在世界航海史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8、七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晋宁郑和纪念馆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
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晋宁郑和纪念馆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发展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9、航海技术和装备
晋宁郑和纪念馆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对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考古,发掘出一根约15米长的舵,和明史所述宝船大小相符。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伊本·白图泰(ibnBattuta)(1304-1377)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国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
10、参观指南
联系电话:13888222313
地址:昆明市晋宁郑和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