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2015年《教育蓝皮书》

科普小知识2021-08-26 08:32:01
...

2015年《教育蓝皮书》,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5年4月20日发布。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此外,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心理状况非常不容乐观。

1、简介

2015年《教育蓝皮书》,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5年4月20日发布。《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此外,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心理状况非常不容乐观。

2015年《教育蓝皮书》指出,2014年国家继续推进教育领域内综合改革,以上海、浙江为试点的高考制度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管理、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以北京为代表的基础教育政策突围、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和儿童状况的改善、地方高校转型和高等教育的新版图、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等立体式改革进展反映了教育的改善、改革和创新。与此同时,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高校科研腐败等新老问题杂陈。

《教育蓝皮书》认为,“2015年将是教育改革的落地之年”。如何实质性地推进从2015年开始实施的多项改革方案,避免走过场的结果,关键是促进教育治理的改善和现代化。在此进程中,需要认识教育“新常态”,即教育“后普及教育阶段”特点、由快速城镇化进程导致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的教育需求;改善教育治理体系,促进教育创新;通过制度变革解决农村教育和教师问题。

2、反应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受家庭因素影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在12个省区开展了一年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范围为管教所中的未成年犯、社区服刑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校学生4类。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趋于低龄化。对14-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结果显示,约35%是16岁犯罪,31.2%是15岁犯罪,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0.11%,而在2001年,14岁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为12.3%。

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被调查管理人员认为“家庭教育不当”“不良交友”“法制观念淡漠”“学校教育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高,达到16.9%。不良家庭结构体现为松散型家庭,如留守儿童家庭、未成年人离家打工家庭;流动式家庭,如未成年人跟随打工父母到城市生活家庭;残缺的家庭,如父母去世、父母在*服刑的家庭。

报告指出,教养方式不当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调研中管教所的未成年人经常被父母打的比例为15.2%,高于普通学生2.6%的比例。

贫困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堪忧

《教育蓝皮书》还公布了对20个省份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发展现状调研,乡镇中心小学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关注。

调研发现,贫困县农村学校的寄宿生比例远高于城市小学,超过60%的农村学校寄宿生人数在50-300人之间,其中留守儿童比例占56.3%。蓝皮书指出,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不容乐观,在性格、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比大城市学龄儿童更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离家出走、逃学、偷窃、破坏财物、作弊等严重行为问题方面的发生比例几乎是大城市儿童的两倍甚至好几倍。乡镇中心校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差。究其原因,寄宿制生活的封闭单调、留守儿童的养育者的照料缺位、低龄“被动”寄宿等问题,很容易导致贫困地区尤其是乡镇中心小学学龄儿童一系列心理问题。

上一篇:进士

下一篇:高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