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科普小知识2022-12-15 20:27:21
...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为秦皇岛市辖区之一,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东距沈阳市400公里,西距北京市30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600公里。

行政代码:130303

行政级别:市辖区

长途区号:0335

辖区面积:192km2

人口:约13万人

人口密度:729人/km2

邮政编码:066200

车牌号码:冀C

隶属政区:秦皇岛

1、区情概况

地理位置

东北、东北部与辽宁省绥中县接壤,西部与秦皇岛市中心区——海港区毗邻,西北部与抚宁县为邻,南襟渤海,北依燕山。

地形地貌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山海关城市空间形态优美,层次感强,特色明显。地形呈阶梯状分布,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中部为古城及道南新城区,南部滨海,城区西部为山海关的母亲河—大石河,另有潮河及万里长城南北贯穿城中,空间轮廓富于变化,韵味十足。山海关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山地、古城及滨海资源的城市区。山丘地带宜林、宜牧,平原地带农、林、牧皆宜。山区中较高的山峰有5座,最高海拔926米。海岸线西起西沙河口,东至金丝河口,全长14公里,其中沙岸12公里。海域松软潮平,水质洁净,年平均水温12℃。

气候特征

山海关属温暖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4.6摄氏度,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6.1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10.1摄氏度;无台风、无梅雨,年平均降水量668.1毫米,全年无霜期在180天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15小时。山海关区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2、自然资源

山海关区域地貌多样,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多种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

境内有石河、沙河、潮河等地表河流9条,石河水库年调剂量在1.2亿立方米以上;境内地下水分布广泛、水质优良,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用其酿造的啤酒享有盛誉;经国家水文部门化验分析和坚定的圣水泉矿泉水,系富含锶,偏硅酸的重碳酸—钙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  

水产资源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境内海岸线长14公里,水产资源丰富,特产海蟹、海参、对虾等海珍品;海水养殖潜力极大,10米等神线以内海域滩涂面积2500多亩,适合于对虾、扇贝、贻贝、海参等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林果资源

区域内有大面积林场和果园,实有林地面积8700公顷,生长有椴木、油松、落叶松,白杨等林木,盛产大樱桃、水蜜桃、苹果、梨等林果,还可提供近百种中药材。  

矿产资源

矿藏主要为非金属建筑材料且储量很大,经初步探明,仅花岗石、大理石储量就达57亿立方米。

3、历史沿革

山海关历史悠久,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

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

解放初期先后设秦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西省(现辽宁省)山海关市。

1952年11月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市建区,属秦皇岛市至今。

4、行政区划

山海关区陆域总面积192平方公里(含开发区东区22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位于古城周边及道南部分地区,建成区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下辖第一关、石河、孟姜三个镇和古城、西关、南关、路南四个街道办事处。共有96个行政村、23个社区。全区人口12.7万人。民族构成分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17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

5、经济发展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亿元,同比增长5.3%;全部财政收入7.34亿元,完成区人大调整预算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2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75元,分别增长11.1%和12.3%。

农业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农业经济稳中向好。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248万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农业产值33782万元,同比增长14.5%;林业产值934万元,同比增长16.3%;牧业产值17047万元,同比增长29.1%;渔业产值8367万元,同比增长1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8万元,同比增长9.3%。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比重为56:2:28:13:1。2013年,通过政策与价格的双向驱动,畜牧生产迅速复苏。具体表现: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户231户,比上年增加34户;养禽规模户76户,比上年增加14户。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合计68257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20公顷。  

工业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充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因势利导、攻坚克难,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紧扣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主旋律,确保生产经营顺畅运行。工业经济保持了在较高平台上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06810万元,同比增长26.7%;实现工业增加值52035万元,同比增长15.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173199万元,同比增长34.7%;全区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拓展亮点纷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357万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1567万元,同比增长63.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8790万元,同比下降4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项目建设投资131702万元,同比增长77.8%,房地产开发完成986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1%,农村非农户投资13298万元,同比下降58.2%。全区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16006万元,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104681万元。  

国内贸易

商贸布局更趋合理,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8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8805.2万元,增长19%;餐饮业零售额41078.4万元,增长4.5%。

6、社会事业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突出关注民生为主线,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着眼区域协调,统筹城乡发展。2013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旅游门票总收入11758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年末全区普通中学9所,在校学生6446人;小学22所,在校学生789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8666人。全区共有群众表演艺术团体18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4000册,电视发射台2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3634户,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达100%。

山海关区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全面铺开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0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500个;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7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21人。

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圆满完成,获评“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在市全运会上荣获金牌第二、总分第三的历史最好成绩。

7、城乡建设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城乡环境面貌有效改观。突出规划引领,建立城乡规划建设联审机制,严把规划初审关,长城文化产业园区、石河南岛开发等15个重点项目和重点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临港经济开发区控规调整完成,调增商住用地1260亩。强化用地保障,成立重大项目集中征地工作领导小组,有效推进潮河治理等重点项目征地工作。积极破解土地难题,争取国有建设用地指标1152亩。加强城市建设,石河整治二期稳步推进,“石河景观带”获评全市新十大景观,潮河治理清淤工程完工、水利工程完成60%,实施莲花湖公园改造等绿化工程18项,新增、改造绿地7.08万平方米,完成街巷改造6条,新增集*热面积24.4万平方米、天然气入网2830户。狠抓城市管理,成立综合执法办公室,有效遏制违法占地、违章建筑行为。

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活动,城市环境大幅改观。严格生态治理,刚性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全年造林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3平方公里。改善农村环境,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望峪精品示范区建设经验得到省委、省*充分肯定。完成所有村的“四清”工作,硬化乡村道路20公里,改造双瓮式农厕884座,整村改厕模式成为全市样板。工农新村等6个村列入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省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孟家店等3个新民居项目实现搬迁入住,小湾等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5项,改善灌溉面积2050亩,3个村的饮水安全项目和3个污水处理样板工程完工。

8、交通情况

山海关区交通便利,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十分便捷。京沈高速公路、京哈、京沈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距城区仅5公里,山海关距北京290公里、距沈阳40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境内有京沈高速公路山海关出口和民航山海关机场;西距秦皇岛港15公里。与主城区连接路为龙海大道及老102国道。城区主干道六横四纵(六横:西关大街、关城南路、铁新街、港山路、正安街、正和街。四纵:石河东路、关城西路、老龙头路、关城东路),呈方格网结构。

9、旅游景点


燕塞湖风景区

燕塞湖风景区

燕塞湖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公园。它是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的峡谷型自然风景区。1979年对外开放,景区由燕塞湖、索道、鸟语林、松鼠园、滑道和环保游船组成,主要景观有迎客松、横空石壁、洞山剑峰、神女浴日、金蟾戏水、山中月镜、华佗采药、仙人竖指等十八处胜景。

燕塞湖位于燕山山脉东段,系一亿多年前燕山造山运动形成的山区地貌。其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每逢春季,山花烂漫、碧草荫荫、湖水清澈空气清新,是游人休闲踏青的上佳选择;夏季泄洪时,碧水飞流直下,浪花飞溅,五光十色,分外多姿,蔚为壮观,极具观赏价值;秋季,野杏山桃竞相成熟,游人乘船登山,采摘鲜果,溶入自然,返璞归真;冬季,冰封湖面,雪漫山野,美不胜收。湖水环绕在深山峡谷之中,延伸近十五公里,沿湖两岸的悬崖峭壁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满山的树木植被繁茂、种类繁多,苍松翠柏,野杏山桃映入水中如翠如碧,蕴尽诗情画意;湖水蜿蜒曲折,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沿湖两岸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北方“小桂林”、“小三峡”之美称。

走进燕塞湖抚慰的是心灵梦想,满足的是精神追寻:“燕塞山水甲桂林,奇峰怪石自天成,微波击水连天秀,人在画里静中行”。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座落在山海关古城“天下第一关”脚下,是国内最大的长城专题博物馆。建于1991年,2003年进行改陈,其主题陈列《华夏脊梁》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2007年又扩建改陈,于2009年7月29日对外免费开放。是国家二级博物馆,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扩建改陈后的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占地2.1公顷,建筑面积6230平方米,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展线1500延长米,主题陈列分为《万里长城》和《万里长城—山海关》前后两个部分,展出文物1100余件(组)、各类图片图表623幅、雕塑艺术品36件、模型景观18组、多媒体9组、立体电动图表9组。陈列共分长城历史、长城建筑、长城经济文化、今日长城、龙首春秋、雄关军事、名关人文、龙珠异彩八个部分,充分展示出了长城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

长城博物馆免费向游客开放,观看效果反映很好,暑期每天平均接待人次在二千左右。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以其精美的设计,合理的布局,恢弘的气势,丰富的内涵,成为历史文化展示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普知识普及基地,是了解长城知识,弘扬长城文化,感悟长城精神的最佳课堂。

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茫茫碣石东,此关自天作。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

“天下第一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这里依山襟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关城建于公元1381年,由关城、瓮城、罗城、翼城、哨城及星罗棋步的烽火台、墩台共同组成的一座科学、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因其建置独特,所以在明代万里长城的众多险关要隘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以它古老的身世记录了600多年来的沧桑变化,成为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留下众多帝王将相的足迹:秦始皇求仙、魏武帝东征、太宗伐高丽、清五帝驻跸……这里也曾发生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徐达建关设卫、明末甲申之战、八国联军入侵、二次直奉大战、长城抗战第一枪……

历经风雨岁月洗礼的“天下第一关”,凝重而迷人,城楼上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无尽的往事。置身于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发现人们修筑的座座名关,构建的是关隘,凝固的是历史,同样,长城凝结的是智慧,铸就的是沧桑……

上一篇:一齿小米草

下一篇:纳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