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格拉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乐器。因鼓身用铁铸成,故汉族称铁鼓,又有冬巴之称。流行于**自治区。
中文名称:纳格拉
英文名:Nagela
流行于:**自治
别名:哪噶喇、奴古拉
起源:阿拉伯*国家
1、简介
在*,那种在欢快的舞蹈中使用的冬巴克(手鼓),人们已耳熟能详,但对面容古朴、造型简陋的纳格拉鼓,却知之者不多。这个看上去貌不惊人甚至有些简陋的家伙,恰恰是*打击乐中的灵魂。
纳格拉
纳格拉鼓,在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因鼓身用铁铸成,故称铁鼓,又有冬巴之称,据说在古代人们把它系在马鞍上当做战鼓。大约在9世纪以后,它才成为*的打击乐器。
2、结构
纳格拉鼓的形状看起来像一个花盆,鼓面蒙有骆驼皮,制作纳格拉鼓用的骆驼皮要在水里泡十几天,把毛拔干净后,再蒙在铸铁做的鼓身上,用绳子系紧,直到骆驼皮变干。6个纳格拉鼓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3组,每组两个,由一大一小两只鼓组成一对,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用木棒敲击。纳格拉鼓用火烤或者经太阳晒,可以使它的音质变得尖细,也可在鼓面上喷上水或用水湿润后,让它的音质变得粗壮、低沉。每逢喜庆的节日,鼓手们便会敲起欢快的纳格拉鼓,这鼓声不仅为节日增加了热烈的气氛,而且极富民族风味。
3、历史发展
纳格拉鼓诞生在西亚的阿拉伯民族中,后来从阿拉伯传到哈萨克斯坦,大约在18世纪传入*伊犁。清*曾设立伊犁将军府管辖*各地,大量*人从*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和哈密、吐鲁番等地迁徙进入伊犁河谷,他们也把在这些地区流行的纳格拉鼓乐带到了伊犁,经过不断的发展,并与*十二木卡姆融合,形成了伊犁现在12套纳格拉鼓乐演奏方法。
4、演奏
演奏时,把纳格拉鼓平放在地面或台面上,由一人双手各持一根长而稍弯的木棰,右手敲击大鼓,左手敲击小鼓。大鼓发出"咚"的低音,小鼓发出"哒"的高音,音响铿锵、雄厚,音色一高一低,一亮一沉,一飘一落,全在鼓锤之间,舒缓时,如行云漫游,激昂时,如千驹驰骋,组合成天衣无缝美妙绝伦的音乐辐射。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滚奏或闷奏等,并可运用鼓心、中圈、外圈或鼓框等不同部位,获得不同的音色。两鼓并可交替演奏。低音纳格拉鼓,则由一人右手持单棰击奏。常用于传统节日的鼓吹乐合奏及民间歌舞伴奏。*的鼓吹乐乐队,由一支苏尔奈、一对纳格拉和一个低音纳格拉组成,苏尔奈吹奏曲调,纳格拉和冬巴敲击节奏。有时乐队要用到三对纳格拉,分为头鼓、中鼓和尾鼓。头鼓多由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执棰,奏出复杂多变的鼓点,中鼓和尾鼓则敲出节奏。冬巴鼓在合奏中只敲击基本节奏,即一拍击一下,不单独演奏。由一个冬巴、两支苏尔奈和三对纳格拉组成的合奏,可产生庄严、雄伟的音响效果,只用于盛大民族节日和婚礼喜庆等场合。在一般民间器乐合奏和歌舞伴奏中,只用一对纳格拉即可。它还可以和达卜一起合奏。
纳格拉演奏
纳格拉因舞者参与和表演尽显神采,而因纳格拉鼓的垫底,舞姿又那般潇洒和飞扬。没有纳格拉鼓,就没有麦西莱甫,没有麦西莱甫,就没有农民的欢畅。有了纳格拉鼓才有了麦西莱甫的生生不息。塔克拉玛干大漠南缘、西缘的*农民饱尝风沙贫瘠之苦,需要一种东西填补和化解,纳格拉鼓是最能调动欢乐的法宝。
听纳格拉,需要一种心旌,可以驰骋想象的翅翼,也可以放纵久藏心底的秘密,尽兴地让鼓声融入心肺,感觉那是一种什么滋味。这鼓声,是一种信念,一种召唤,一种莫名的精神寄托。听到这鼓声,便不能沉湎,更不会逃避,即使你身体不适,也会像注射了强心剂般容光焕发。难怪*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巴扎可以不逛,但与纳格拉鼓的共鸣不能失之交臂。每年的肉孜节,古尔邦节是纳格拉最能尽情酣畅的时日。肉孜节,极善歌舞的*小伙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情,来到喀什艾提尕广场,跳上整整一天的舞,还不过瘾。只有在七十天之后的古尔邦节才能过足三天的舞瘾。"萨玛"是一种很古老的宗教舞蹈,一年一度只在艾提尕广场举行。这种舞跳起来粗犷豪放,热烈异常。*人把这一古朴的艺术移植到节目中来,至今相沿成习,经年不衰。
每年的古尔邦节第一天,喀什的晨光分外明媚。三位纳格拉鼓的乐手们已在金碧辉煌的艾提尕大*门楼上坐定,高亢激越的唢呐声引出了纳格拉的鼓点。萨玛舞开场了。
5、传承
77岁的玉素甫江·亚库布是纳格拉鼓乐在*伊犁的第三代传人,他从12岁时开始跟随他的师傅伊明·伊不拉音学习纳格拉鼓乐,如今他是伊犁唯一能够演奏12套完整纳格拉鼓乐的老艺人。玉素甫江·亚库布说,他从小就喜欢乐器,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纳格拉鼓民间艺人。伊犁纳格拉鼓乐的演奏法与*的演奏法相比,手法更为丰富。过去在伊犁,有很多艺人能够演奏全套的纳格拉鼓乐,现在除了他外,没有第二个人了。
据伊宁市文化馆副馆长亚力坤·苏里坦介绍,2006年伊犁、吐鲁番、哈密等地的纳格拉鼓乐被联合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将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下去,2007年10月,伊犁文化馆举办了一个培训班,邀请亚库布老人来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学员们都学会了几套演奏方法,但让他们继承全部演奏法还存在很多困难。
虽然纳格拉鼓乐在传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现在在*,纳格拉鼓乐仍然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庆祝古尔邦节的麦西来甫(*人民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歌舞表演中,还是在开斋节的庆祝活动上,抑或是年轻人的婚礼上,依旧少不了纳格拉鼓的身影。现在每年在庆祝古尔邦节的第一天,在喀什艾提尕大*前,晨光中纳格拉鼓乐手们穿着节日的服装已坐好,高亢激越的唢呐声引出了纳格拉的鼓点。咚——吧吧,咚——吧!随之,热烈的萨玛舞开场了。在*年轻人的婚礼上也会响起纳格拉鼓声,黄昏时分,敲着纳格拉鼓的迎亲车队一路从身边驶过,成为*很多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6、著名曲目
*的鼓吹乐曲随着歌舞的发展,形成结构庞大的乐曲,在北疆伊犁地区流传有《赛乃姆》、《双赛乃姆》、《洛克沙勒》、《洛克沙勒花儿》、《古杜姆》、《木夏乌热克》、《萨里哈》、《纽维特》、《库尔特》、《约兰》、《夏地亚纳Ⅰ》、《夏地亚纳Ⅱ》等十二套传统乐曲,题材广泛,节奏明快,既有用于宗教、迎宾的乐曲,又有适于野游、围猎的乐曲,还有用于婚礼和麦昔若甫的乐曲。每套多由二至四个不同的曲调组成。*人民信奉*,每逢肉孜节或库尔班节,在高大的*楼顶上,乐手们敲响纳格拉,吹起苏尔奈,远近群众聚集在寺前。纳格拉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欢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