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卫市沙坡头区

科普小知识 2022-12-21 11:33:54
...

沙坡头区(中卫城区)隶属宁夏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东邻中宁县,南与同心县、海原县及甘肃省靖远县交汇,西接甘肃省景泰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寺口子旅游区、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中卫高庙、双龙山石窟、海原“环球大震”遗址等多处古迹名胜。

中文名称:沙坡头区

外文名称:Shapotou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滨河镇、文昌镇、东园镇、柔远镇

*驻地:鼓楼西街

电话区号:0955

地理位置:宁夏西部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沙坡头

机场:中卫沙坡头机场

火车站:中卫火车站

车牌代码:宁E

行政代码:640502

1、城区简介


中卫市沙坡头区

沙坡头区历史悠久。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族和戎族的杂居地,秦并六国后将中卫纳入版图,自此有10代王朝设郡建县。因其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南达川滇,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为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重镇。沙坡头区自古倡儒兴学、崇文重道。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险幽奇绝、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寺口子旅游区、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中卫高庙、双龙山石窟、海原“环球大震”遗址等多处古迹名胜,既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又展示着中卫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卫赢得了“塞上文化明珠”的美誉。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以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圣地闻名于世。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沙坡头游览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区。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治沙专家慕名前来考察。到了20世纪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2013湖南卫视大型亲子秀《爸爸去哪儿》第3、4集在这里拍摄。

2、行政区划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39号),设立地级中卫市:(1)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2)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以原中卫县的行政区划为沙坡头区的行政区划。

2009年,辖10镇2乡:镇罗镇、滨河镇、东园镇、柔远镇、永康镇、宣和镇、迎水桥镇、文昌镇、兴仁镇、常乐镇、香山乡、蒿川乡。

3、地理气候


中卫市沙坡头区

地理

沙坡头区(中卫城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东邻中宁县,南与同心县、海原县及甘肃省靖远县交汇,西接甘肃省景泰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境域东西长115.3千米,南北宽81.4千米,总面积5922.4平方千米。总人口35.2817万人(2005年)。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4°17′-105°42′,北纬36°40′-37°44′。

气候

沙坡头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靠近沙漠,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的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热短、冬寒长,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均无霜期159~169天,年均降水量179.6~367.4毫米,年蒸发量1829.6~1947.1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沙坡头区年平均气温8.8℃,年降水量179.6毫米,年蒸发量为1829.6毫米,为降水量的10.2倍。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全年无霜期平均167天,全年日照时数2870小时。  

沙坡头区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202.1毫米,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1%;年蒸发量1947.1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10.6倍。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沙坡头区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有煤、石膏、陶土、白云岩、石油、金、铜、铝、锌等30多种,截止2014年探明石膏储量达70亿吨,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分布面积近200平方千米,总储量12亿吨。

水资源

水资源条件优越,黄河流经全市182千米,水能蕴藏量达200多万千瓦,是水能发电的良好地段,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和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沙坡头区将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水电基地。

5、经济发展


中卫市沙坡头区

综述

沙坡头区重点规划了硒砂瓜产业、草畜产业和马铃薯产业,促进草畜、草原鸡、蔬菜、枸杞、硒砂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2011年,种植饲草48万亩,马铃薯38万亩,硒砂瓜11.1万亩,枸杞6500亩,实现了产业对接的新突破。推进部门(单位)定点帮扶,抓好第二轮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教育扶贫、项目扶贫,多渠道为山区群众办实事。全市劳务输出16.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3亿元。沙坡头区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自古以来是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现代农业向精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枸杞、设施蔬菜、西甜瓜种植、家禽养殖、草畜、马铃薯、优质米、生猪、水产养殖和红枣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

工业

2011年,工业总产值完成66.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6.4%;工业增加值2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6.5%。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加值和利税分别为54亿元、16.3亿元和3.2亿元,同比2010年分别增长20%、19%和15%。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超5亿元的1家、超10亿元的1家。各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新入园企业48家,累计达到135家。共引进各类项目104个,到位资金19.32亿元。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合作,成功重组美利纸业集团公司,林纸一体化项目到位资金18.2亿元,使美利纸业跨入国家大型企业500强行列;引进山东茌平铝业公司,使秦毅集团重新恢复生产。科豪陶瓷和新亚陶瓷地砖、大河数控珩磨机床、昊丰伟业生铁等项目已经建成;中冶美利纸业30万吨涂布白卡纸、10万吨杨木化机浆、2台5万千瓦热电机组和宁夏红集团2万吨枸杞饮料、美康陶瓷地砖、兴尔泰硫酸钾复合肥、西安新盟单晶硅、贺兰山清真羊肉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农业

2011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8.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7.4%;农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4%。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新增枸杞2.4万亩,累计达到18.4万亩;新增设施蔬菜2.4万亩,累计达到8.1万亩;新增压砂地20万亩,累计达到71.8万亩;新增林果7.7万亩,累计达到23.4万亩;种植马铃薯63万亩;种植优质牧草124万亩,全市生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00.8万头、21.9万头、175.2万只。农业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培育发展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43个,累计达到155个,年流通额达到8.4亿元;有11类62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定,“香山硒砂瓜”取得有机产品转换证书,“宣和牌鸡蛋”获“宁夏名牌”和“中国名牌”称号,中宁枸杞、香山硒砂瓜、设施蔬菜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引黄补灌、山区小流域治理和治河治沟工程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启动建设“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17个。乡村交通环境明显改善,新修乡村道路427公里。

6、社会事业

科技

2012年沙坡头区共争取上级科技项目56个,其中*科技项目5项、自治区级51项,争取项目资金1040万元,比上年下降21.6%。安排市(县)级科技创新项目58项。年内全市专利申请量88件,专利授权量51件。全市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个,9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

教育

2012年沙坡头区有各级各类学校502所,教职工13435人。其中,普通中学69所,普通高中招生8189人,在校学生23695人,毕业生7890人;普通初中招生17478人,在校学生53788人,毕业生18017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7%。中等职业学校3所,招生4210人,在校学生11887人,毕业生3092人。有小学校377所,小学在校学生123704人,招生20358人,毕业生数22817人。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38人。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28448人,其中学前班15955人。

文化

2012年沙坡头区共有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3个,文物管理所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8个。全年全市举行广场文艺演出173场次,图书借阅60810万人次。全市有广播电视调频转播发射台11座。年内实施农村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工程201790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0.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

卫生

2012年沙坡头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3个(不含农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1个、卫生院4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妇幼保健院(所)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286张,其中医院2469张,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为2.23张。卫生技术人员3689人,其中执业医师1386人,注册护士1176人。全市有村卫生室431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02人。

7、风景名胜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城西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黄河北岸。沙坡头在1984年开发为旅游风景区,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是宁夏著名旅游胜地,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驰名中外,而且以其"麦草方格"治沙成果享誉世界,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沙都",不久将建成全国沙漠旅游基地、国际治沙学院、中国沙漠博物馆。    

沙坡头是*自然保护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是中国三大鸣沙山之一--"沙坡鸣钟"的所在地,既具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兼西北风光之雄奇。


沙坡头旅游区

这里的治沙成果曾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沙坡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2005年10月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区"。    

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黄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车、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所有这些都为沙坡头成为世界旅游胜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厚的人文景观和闻名世界的治沙成果,共同组成"世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8、历史沿革

今区境内发现有“细石器文化”遗址,4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时为羌族和戎族杂居地。  

秦属北地郡。  

汉属安定郡朐卷县。

南北朝时属灵州薄骨律镇。  

隋属灵武郡丰安县。  

唐属西会州鸣沙县。  

宋、辽、西夏时期属西夏应理县。  

元属宁夏应理州。  

明废应理州,于建文元年(1399年)置宁夏中卫指挥使司,属陕西都指挥使,中卫之名由此始。  

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卫改中卫县,属甘肃省宁夏府。  

1933年,中卫县一分为二,在其东部新置中宁县。  

1941年,宁夏省将中卫县香山地区划出,设香山设治局。  

1945年,宁夏设置建了行政专员督察区,中卫属第二督察专员区。不久,香山设治局撤销,并入中卫县;专区也撤销,中卫县直属宁夏省。  

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中卫县属甘肃省银川专区。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甘肃省银川专区撤销,中卫县直属自治区。  

1961年5月,东方红公社析置为城关、西园2个公社;先声公社析置为东园、柔园、镇罗3个公社;灯塔公社析置为景庄、红泉、三眼井、陈家水4个公社。全县共分为12个公社。  

1964年5月,设置香山区,管辖原香山公社析置的4个公社。10月,城关公社改置为城关镇。  

1965年4月,将城关镇所辖的蔡桥、新墩、韩闸、官桥、南园等大队析出,置为城郊公社,驻旧鼓楼南巷。  

1968年10月,撤销香山区。  

1969年2月,撤销陈家水公社,将其所辖的黄泉、石门大队划归景庄公社;黄套、小井子大队划归常乐公社。  

1972年,银南地区成立,中卫归属其管辖。  

1983年,所有公社全改为乡。  

1984年,自西园乡析出碱尖湖以西至营盘水地带,设置甘塘镇,驻甘塘。  

1985年,在新开发的南山台灌区增置东台、西台2个乡。  

1988年,在北干渠沙漠地开发出的灌区增置新北乡。  

1992年8月,宣和、常乐、镇罗3个乡改置为镇;至此,全县共辖城关、甘塘、宣和、常乐、镇罗等5镇和城郊、东园、西园、柔远、永康、东台、西台、红泉、景庄、三眼井、新北等11乡。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39号),设立地级中卫市: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以原中卫县的行政区划为沙坡头区的行政区划。区人民*驻鼓楼西街。

上一篇: 非诚勿扰2

下一篇: 圣诞水果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