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德国建筑群
青岛德国建筑群主要分布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派兵强占胶州湾后,在青岛市南区太平路(德国人当时称威廉街)周边、八大关等处留下德国人建的西式建筑群。如1905年建的德占领军提督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为宫殿式建筑,四层,正面四角用花岗石砌筑,屋顶系红筒瓦,坡度大,楼上嵌大时钟。当年德国青岛总督官邸,建于1908年,系德国古堡式建筑。
1、历史背景
1897年德占青岛后,为加强德国殖民统治和对我国的经济掠夺,在青岛兴建了较为完整的德意志帝国殖民统治体系建筑,这些建筑对体现青岛城市风貌特色起着主导作用。青岛近代史上先后历经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统治,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欧式建筑特别是德国建筑为主要特色的青岛城市近现代建筑艺术文化景观。在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德国青年派、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以及拜占廷、折中主义等建筑风格,体现了欧洲近现代建筑艺术美学倾向,体现了文艺复兴到近现代所表现的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
2、分布区域
德国建筑主要分布在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等十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如中山路、沂水路、太平路、广西路、河南路、曲阜路、湖南路等,现在基本保持着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建筑格局和原有的历史风貌。这些街道两侧的德国建筑,其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呈现出明显的德意志民族风格特征。
3、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是:建筑本身多为砖木结构,所用石料为采自崂山的花岗岩,钢材则由德国本土运来。大型建筑多配以花岗石嵌角或采用厚重的蘑菇石作墙裙。建筑风格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屋顶方面,精良的牛舌瓦置于屋面并常采用折坡形式,高耸的山墙既打破屋檐单调的水平线,又起到构图中心和视角焦点的作用,山墙上经常配以仿木结构的欧洲中世纪田园建筑设计手法,门窗边习惯加上精美的装饰线条。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门窗套的顶部又不断处理为卷拱型的格调形式。建筑外墙多采用水泥为材料,并伴以凹凸花纹或水泥拉毛的做法,外墙色彩多以米黄色为主。建筑多以独立的布局出现。这些设计手法再配以屋前房后的绿树映衬,更加上建筑物处在青岛这片碧海丘陵之间,所以形成了后人经常谈及的“红瓦、黄墙、绿树、碧海、蓝天”为青岛城市特有风貌之说。
1913年《香港每日新闻》对青岛的报道体现了青岛德国建筑的特点:“从海上眺望青岛城,只见其坐落在一片旖旎风光之中。其建筑整齐美观,重重红色屋顶跃动于层层翠绿之中,令人心旷神怡。这景色简直像是德国的一个小小剪影,这剪影在移植过程中变得愈加完美。”
4、建筑类型
青岛德国建筑按其类型、使用性质可分为行政性建筑、军事类建筑、公共设施类建筑、经济和文化类建筑、商业娱乐性建筑等。
①、行政性建筑
多选择于市区的中心部位,体现殖民统治的控制作用。其中的代表性建筑有青岛德国警察署旧址、胶澳帝国法院旧址、青岛德国*旧址等。
②、军事类建筑
为加强军事防御,德国人在青岛加强了军事设施的建设。其主要建筑、构筑物有:俾斯麦兵营、伊尔蒂斯兵营、青岛山炮台、游内山灯塔、小青岛灯塔等。
在德国人修建的军事设施中,俾斯麦兵营、青岛山炮台等较为典型。俾斯麦兵营选址于原清兵嵩武中营址,即今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处。兵营由四座营房和一座礼堂组成,可容纳一整师的官兵。兵营建筑分前后两排,与礼堂建筑共同围合成一矩形广场。兵营建筑采用工字型平面布局形式,结构为砖混式,采用花岗岩嵌角合置于基座的处理手法,使之与砖砌墙身相结合,形成凝重典雅的建筑立面形式,同时含有浓重的欧洲中世纪街市建筑的装饰格调,建筑风格具有“巴洛克”式风格。而礼堂建筑则有浓重的“高直”式风格。整组建筑在设计艺术合施工技术方面都有较高的质量水准,是德国建筑在青岛的典型作品之一。
③、公共设施类建筑
这些建筑是德国为占领青岛而投资兴建的主要服务性建设内容。建筑风格和建造形式依然采用德国国内建筑的格调和设计思路,因而体现着浓重的欧洲文化情调。主要建筑有观象台办公楼、胶海关、德国野战医院、青岛火车站等。
观象台办公楼位于市南区观象二路15号,1910年6月11日始建,1912年1月9日建成。此楼建于海拔高度780米的观象山顶。整幢大楼以花岗岩剁斧石砌外墙,德国古堡式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牛舌瓦屋面。另有花岗岩砌塔楼,呈凹形城堞式,高度为21.6米。整座建筑构图严谨,特色鲜明,是德占青岛时期的重要功能性建筑之一。
④、经济和文化类建筑
这类建筑多建于德占初期,通常占据了市区临海或接近市中心的位置。建筑物本身,从风格到形式都较好的反映了功能特性,是德占时期青岛建筑的主流。其代表性建筑有德华银行、山东路矿公司、基督教堂、德华高等学堂等。
基督教堂位于市南区江苏路15号,建于1908—1910年。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1908年动工,1910年建成。为砖石结构德国古堡式建筑,建筑面积1167.18平方米。由钟楼和教堂两部分组成,钟楼立面有大块蘑菇石砌墙体,上有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瓦屋顶和绿色尖顶钟楼。钟楼高39.16米,上有巨型钟表。教堂内可容数百人活动,18米高的大厅两侧分上下两层,内部装饰精美典雅。是德占时期德建筑精品。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5月1日,修复后对外开放。
德华银行旧址位于市南区广西路14号,建于1899年——1901年。初为德华银行营业部,德国建筑师锡乐巴、魏尔勒设计。采用19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德国三段式建筑,砖木结构。占地8306.71平方米,建筑面积562平方米。地上二层并设有半地下室,屋顶为青黑色、留有很小圆形老虎窗的蒙莎顶。西面和南面设两层通风的券柱式外廊(后改造封闭),高约4米。外墙为多孔式沙浆抹面,建筑四角镶有隅石。整个建筑比例和尺度和谐严谨。
⑤、商业娱乐性建筑
这些建筑主要集中在广西路、中山路、湖南路、湖北路一带,一般都采用欧洲中世纪临街店铺设计形式,装饰手法较为丰富。主要建筑有:青岛国际俱乐部、医药商店、海滨旅馆、水师饭店等。
海滨旅馆建成于1904年。十九世纪德式公共酒店建筑。建筑面积4940.55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水泥结构。共有大小房间30余间。花岗岩砌基,清水墙面勾缝清晰,敞廊露柱,造型独特。室内木板地,木楼梯,半圆形大门,门上刻花,房间高大宽敞,采光通风极佳。该建筑属欧洲中世纪“田园式”公共建筑格调,是青岛海滨较为突出的一座建筑精品。
5、建筑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位置 |
建筑概况 |
保护范围 |
1. |
德国警察署旧址 (1904年) |
湖北路29号 |
德式公共建筑。平面呈L形,正门南向,立面不规则,东南角有一钟表塔楼,塔顶为德国钢盔式,总高约30米。花岗岩砌基,清水砖勾缝嵌门窗套。屋面变化丰富.现为青岛市*局办公室使用。 |
保护范围:以主楼外墙为界,东、南各外扩10米,北外扩20米,西至*局院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新泰路东侧,南至湖北路南侧,西至泗水路西侧,北以保护范围为界外扩80米。 |
2. |
胶州帝国法院旧址 (1912年) |
德县路2号 |
德式公共建筑。德建筑面积3126.57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三段式,花岗岩墙基,红牛舌瓦折坡屋面,黄色拉毛墙面饰浅壁柱。东、南立面皆以三个细长窗构成一组大窗,以长条剁斧石间隔、装饰。 |
保护范围:德县路2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沂水路14号院西围墙,南至湖南路南侧,西至明水路西侧,北至德县路北侧。 |
3. |
欧人*旧址 (1900年) |
常州路25号 |
系德国占领青岛时,用于关押犯罪的欧洲人,时称“欧人*”。德国三段式古堡建筑。占地面积6309平方米。大块花岗岩砌墙基,上部为红色清水墙体,圆锥形铜皮尖塔顶。 |
保护范围:常州路25号院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围墙向东60米,南至太平路北侧及人民会堂地界,西至围墙,北至广西路南侧。 |
4. |
俾斯麦兵营旧址 (1900年) |
中国海洋大学院内(鱼山路5号) |
共四座楼,建筑设计基本一致。一、二号楼面积5865.17平方米,三号楼6425.67平方米,四号楼5921.23平方米。德国三段式,有地下室和阁楼,花岗岩墙基,折坡屋面,正立面窗户很大,多为拱形。山墙上有“矛”和“盾”的标志。 |
保护范围:东北至红岛路东北侧,东南至通往二号校门东西路的南侧,西至操场以北校园路的西侧,北至图书馆以北东西路的北侧。 建设控制地带: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围墙内。 |
5. |
伊尔蒂斯兵营旧址 (1899—1901年) |
香港西路2号 |
占地面积65932平方米,有兵舍、官舍各两栋,平房20栋,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为德国军官米勒上尉设计。主建筑为兵舍,座北朝南。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中轴线式布局,中部和两翼凸出。花岗石砌基,清水勾缝粉饰,大斜坡屋顶,属南欧式建筑风格。 |
保护范围:东至院内南北水沟的东侧,南至大院南围墙,西至大院西门,北至院内东西路北侧。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佛涛路东侧,南至香港西路南侧,西至大院西门,北至大院北围墙 |
6. |
青岛山炮台遗址 (1899年) |
兴安支路1号 |
由南、北炮台和德军“青岛要塞”地下中心指挥部组成,为侵青德军九大永久性炮台之最重要者。指挥部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大部分呈三层立体结构,局部五层,共有50余个厅室,通道及房间为砖砌水泥抹面。顶部水泥浇铸,顶部装有铸铁旋转潦望塔。内设两个蓄水池,可保护2000余名官兵三个月的作战生活用水。建筑布局分为作战指挥、生活卫生、后勤保障三个功能区域。当年德军使用劈山、浇注、回填式施工方法建成,并设有防潮、防水隔离带。1997年修复并建成青岛山炮台遗址展览馆对外开放。 |
保护范围:以炮台为中心,四周各外扩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青岛山公园。 |
7. |
游内山灯塔 (德占时期) |
市南区团岛西南角 |
为八角形砖石结构,共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15.4米,正门北向。地下室为机房和仓库。内有螺旋式花岗岩石楼梯直通塔顶,水式铜管扶手。三层为灯室,内为环周玻璃窗,外有铁制环形露天平台,中部有德国制造大型水晶石折光鼓形透镜,射程可达15海里。现为交通部青岛海监局航标处使用。 |
保护范围:以灯塔围墙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建设控制地带:团岛西南岛。 |
8. |
小青岛灯塔 (1900年) |
青岛湾内小青岛上 |
船只进出青岛湾的最重要航标。建筑总高18米。整个灯塔形状为底宽上收的宝塔状,有基座,登6级石阶至一层,塔门北向,花岗石嵌券门。基座及二层均为八角形,花岗条石砌筑。塔内有30级石质螺旋楼梯。现保存完好,由交通部青岛海监局航标处使用。 |
保护范围:以灯塔围墙为界,四周各外扩10米。 建设控制地带:小青岛公园。 |
9. |
胶海关旧址(1913-1914年) |
*路16号 |
岛城开埠之初山东地区唯一的海关机构。建筑面积约2824平方米。砖木结构,主体连阁楼、地下室共4层。主入口开在纵侧面东南向,正门由26级石阶引梯至一层。蘑菇石砌基至一层,水刷石墙面,屋面由大折坡和四坡斜屋顶组成。建筑平面俯视如同军舰形。 |
保护范围:东至*路西侧,南至*路、港青路交叉口北侧,西至港青路东侧,北至保护建筑地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同保护范围,南同保护范围,西同保护范围,北以保护范围向北50米 |
10. |
观象台办公楼(1910——1912年) |
观象二路15号 |
此楼建于观象山顶,总高度77.76米。整幢大楼以花岗岩剁斧石砌外墙,德国古堡式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牛舌瓦屋面。另有花岗岩砌塔楼,呈凹形城堞式。 |
保护范围:气象台院内。圆顶天文观测室以外墙为界,四周外扩20米。 建设控制地带:观象山公园。 |
11. |
德国领事馆旧址 (德占时期) |
青岛路1号 |
建筑面积1165.39平方米。砖石木结构,二层带有阁楼和地下室。南面入口用粗犷的蘑菇石砌半圆券。大楼中部拐角取以圆型,上方八边形尖顶塔搂,相邻两侧山花式山墙呈不对称状,使整幢楼房显得美观、典雅。 |
保护范围:青岛路1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向东30米,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青岛路东侧,北至湖南路南侧 |
12. |
德华银行旧址 (1899——1901年) |
广西路14号 |
建筑采用19世纪意大利 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德国三段式建筑,砖木结构。占地8306.71平方米,建筑面积562平方米。地上二层并设有半地下室,屋顶为青黑色、留有很小圆形老虎窗的蒙莎顶。西面和南面设两层通风的券柱式外廊 |
保护范围:广西路14号全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江苏路东侧,南至太平路南侧海岸线,西至青岛路西侧,北至广西路北侧。 |
13. |
山东路矿公司旧址(1899—-1902年) |
广西路 14号 |
建筑为德国三段式,占地面积约594平方米,砖石木结构楼房,高约14米。地上二层,有阁楼,地下一层。灰岩石砌基并呈条状镶砌墙体和墙角,折坡屋面,东西墙面中有高直屋檐,下为露木装饰。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坚实。无多余雕饰。 |
保护范围:广西路14号全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江苏路东侧,南至太平路南侧海岸线,西至青岛路西侧,北至广西路北侧。 |
14. |
德华高等学堂旧址 (1901——1912年) |
朝城路 4号 |
德国第一所设立在中国,并得到清*承认及承担部分经费的高等学校。分设初级部和高级部。学堂占地约40093.53平方米,主楼二层,有地下室、阁楼。砖石结构,花岗岩石基,楼顶为四坡斜顶。正门西向面海,楼体以正门为*两侧对称。整幢建筑结构严谨、坚固。 |
保护范围:东至保护建筑向东20米,南至围墙,西至保护建筑向西10米,北至保护建筑北面山墙向北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均至围墙。 |
15. |
基督教堂(1908——1910年) |
江苏路15号 |
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为砖石结构德国古堡式建筑,建筑面积1167.18平方米。由钟楼和教堂两部分组成,钟楼立面有大块蘑菇石砌墙体,上有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瓦屋顶和绿色尖顶钟楼。钟楼高39.16米,上有巨型钟表。教堂内可容数百人活动,18米高的大厅两侧分上下两层,内部装饰精美典雅。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5月1日,修复后对外开放。 |
保护范围:东至青医教学楼用房西墙,南至江苏路13号北院墙,西至江苏路东侧,北至青医原教学楼用房南墙。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龙口路东侧,南至江苏路11号北院墙,西至江苏路西侧,北至警备区招待所南墙。 |
16. |
天主教堂(1932年) |
浙江路15号 |
旧称圣弥爱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1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877.48平方米。教堂主体两翼,各耸一座尖塔,塔高56米,顶端各立有一4.5米高的巨型十字架,塔内悬有大钟4口,堂高18米,檐高8.8米,墙基1.1米,可容千人礼拜。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座北向南,气势庄严宏伟。1999年5月1日修复对外开放。 |
保护范围:浙江路15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安徽路,南至曲阜路南侧,西至肥城路西侧,北至德县路北侧。 |
17. |
海滨旅馆旧址(1903年) |
南海路23号 |
十九世纪德式公共酒店建筑。建筑面积4940.55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水泥结构。共有大小房间30余间。花岗岩砌基,清水墙面勾缝清晰,敞廊露柱,造型独特。室内木板地,木楼梯,半圆形大门,门上刻花,房间高大宽敞,采光通风极佳。该建筑保护完好。 |
保护范围:东南、西南至南海路,西北至文登路。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80米。 |
18. |
德国第二海军营部大楼旧址 (1899年) |
沂水路 9号 |
建筑风格为德国文艺复兴式,砖石木结构。建筑面积1515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有阁楼。建筑平面呈不规则形,方块形花岗石砌基,褐黄色沾灰墙,层间嵌条石,多折坡屋面。主立面南向,中部凸出墙面,隅石勒墙角,顶部隆起三角山墙。 |
保护范围:沂水路9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围墙以东25米,南至沂水路北侧,西至沂水路11号办公楼东墙,北至围墙向北25米。 |
19. |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 (1910年) |
中山路 1号 |
德国青年派风格俱乐部建筑。建筑面积1891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有阁楼。德国三段式造型,平面呈不规则形。花岗粗石砌基,折坡屋面,有气窗。主立面南向作折角处理,建筑造型典雅美观。 |
保护范围:中山路1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浙江路东侧,南至太平路北侧,西至中山路西侧,北至广西路北侧。 |
20. |
侯爵饭店旧址(1906年) |
广西路37号 |
德国19世纪古堡式建筑,砖石结构,建筑面积约1474.32平方米。楼体共4层,包括阁楼、地下室。楼高10余米。粗犷的蘑菇石勒脚。座北朝南,南立面设主入口。立面采用非对称布局,南面二层有露台,西南转角处有一圆塔楼,底层用短粗上呈斗形的石柱支撑。牛舌瓦覆折坡屋面,开有气窗。 |
保护范围:东至保护建筑地界,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浙江路东侧,北至保护建筑地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建筑地界,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浙江路东侧,北至湖南路南侧 |
21. |
路德公寓旧址(1905年) |
德县路4号 |
德三段式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有阁楼,地下一层。花岗岩墙基,牛舌瓦折坡屋面。大门北向,一层为木制拱形窗户,北立面以木制阳台及露木架构装饰,阁楼上有老虎窗。室内高4米,木板地,自然通风,采光良好。 |
保护范围:德县路4号院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东同保护范围,南至明水路北侧,西至安徽路东侧,北至湖北路南侧。 |
22. |
医药商店旧址(1905年) |
广西路33号 |
青岛市最早的商业建筑之一。建筑为巴洛克风格,共4层,包括一层地下室和阁楼,建筑面积约1960平方米。立面以清水红砖墙为主体,运用拱券柱石,镶石砖花饰,突出建筑外观华丽、新奇。屋顶为蒙沙顶配有拱形老虎窗,檐口用花岗石装饰。 |
保护范围:东至安徽路西侧,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保护建筑地界,北至保护建筑地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安徽路西侧,南至广西路北侧,西至保护建筑地界,北至湖南路南侧。 |
23. |
水师饭店旧址(1901——1902年) |
湖北路17号 |
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三段式建筑,地上三层,带阁楼,地下室一层。花岗石砌基,正门南向,顶部大折坡,檐部为露木装饰。一层有东西向礼堂,面积约300平方米,高约15米,穹顶天花板。采用非对称布局,外形轮廓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