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科普小知识 2024-04-17 11:16:26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州市人民*举办的一所以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为宗旨的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是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和*重点中专学校,同时,也是国家游泳队、击剑队、举重队、跳水队、羽毛球队训练基地。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如奥运冠军杨景辉、杨维、张洁雯,世界冠军关渭贞、林燕芬、吴迪西、江剑芬、余锦豪、林志刚、刘秀华、邓伶、董兆致、吴汉雄等世界体育明星。

中文名称: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位置:广州天河区长兴路338号

建校时间:1973年

占地面积:260.42亩

学校类型:体育类

学历层次:专科

院校代码:13708

办学性质: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类型:全日制

隶属部门:广州市人民*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1、学校简介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州市人民*举办的一所以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为宗旨的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是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和*重点中专学校,同时,也是国家游泳队、击剑队、举重队、跳水队、羽毛球队训练基地。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如奥运冠军杨景辉、杨维、张洁雯,世界冠军关渭贞、林燕芬、吴迪西、江剑芬、余锦豪、林志刚、刘秀华、邓伶、董兆致、吴汉雄等世界体育明星,为国家、省输送1000多名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了2200多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学院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地区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多年来,学院不断探索新时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的新路子,实形“校队合一”的办学*,做到训练、竞赛、教学、科研、医疗一体化,发挥整体合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对运动员运动训练、知识学习以及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整合,系统解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文化教育与训练竞赛非均衡发展问,形成了从初等、中等到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十四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一支由专任教师与专项教练员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现设9个管理机构、7个教学机构、7个教辅机构、1个附属机构以及15个项目运动队,在读高职学生1700余人,运动员学生1300余人。学院先后被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2010年广州亚运会先进集体”、“2011年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12年广州市集体二等功”等荣誉称号。

2、历史沿革

1973年,广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成立;

1976年,广州市体工队成立;

1996年,广州市体育局将广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与广州市体工队"合二为一",成立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

200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广州市*举办的全国首家省会城市、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任务是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体育人才。

3、基础设施

学院位于广州市东北面,毗邻天河高校区,占地面积173440平方米(合260.42亩),总建筑面积达124799平方米。校园内绿树如茵、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宜人,置身其中令人感到心旷神怡,非常适宜学习、训练和生活。学院集竞技训练、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于一体,遵循“学训并重,体教结合”的办学方针,努力实现对我国体育人才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全面培养。

学院现有教学大楼、图书馆、训练场馆、综合饭堂、运动员学生公寓等13幢,并设有科研、医务等配套设施。各训练场馆、场地器材居目前国内同类学校领先地位。如拥有先进的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气体置换法体成份仪、心肺功能测试系统等,还建成电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多功能室和网络中心,这些仪器设备与互联网设施的充分利用,能全方位满足学院教学与训练的需要。

4、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由博士、教授、*教练、副教授、高级教练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如乒乓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王楠的启蒙教练、跳水奥运冠军杨景辉的教练、羽毛球奥运冠军杨维、张洁雯的教练等。现有165名专职教师、教练、科研人员,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62人,占37.6%,中级技术职称人员88人,占51.5%。

5、院系专业

体育运动系

体育运动系成立于2004年3月,下设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专业,是我院最早招生的两个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培育专业、广州市示范建设专业;社会体育为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运动训练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分别被评为市优秀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现有学生548人,专任教师5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5%,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占68%,双师型教师占77%。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运动训练专业目前招收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是学院唯一招收五年制的专业。本专业突出学习与校内外训练、竞赛相结合,形成了“学训交替、技术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从事运动训练指导、水中健身与救生、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建立学校、行业和俱乐部的互动合作机制,形成“课堂+俱乐部”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从事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策划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体育人才。

体育产业系

体育产业系成立于2008年3月,设置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四个专业,其中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荣获*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广东省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并与芬兰哈格·赫尔利应用科技大学体育商学院开展“2+1+1”国际合作办学,贯通了高职与本科体育人才培养的通道。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与2013年元月经教育厅组织专家论证,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正式批准设置的专业。2013年10月,被广州市高协授予“广州市高尔夫球青少年训练基地”。系现有学生1011人,专任教师2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2%,中高级以上职称占79%,双师型教师占71%。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名,“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名。有6位教师分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交流培训,具有国际视野。体育产业系确立了“主动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宽专业方向,打造品牌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对服务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形成“校企联动、岗学结合”、“营销健康、创业就业”等人才培养特色,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尔夫服务、体育场馆服务、体育营销、度假村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体育保健与康复系

体育保健与康复系于2010年成立,按照“系、所(医务所/体育康复医院)一体”的管理机制,系所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开展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工作。现开设有体育保健专业、体育保健专业(社区康复方向)。其中体育保健专业为广东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实训基地获得“2012年*财政支持体育保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4年与河源卫生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与美国春田大学健康体育娱乐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10人,副高以上职称5人,博士学位2人,国家按摩师考评员5人,“双师素质”教师8人,广东省千百十培养对象1人。立项省、市级教育教学改革及科研项目8项,参与编写体育高职院校统编教材2本。

该系拥有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校内建有专业基础实训中心和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共计12个实训室,以及1个体育康复医院;校外建有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广州军区总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广州和谐骨科医院、广州中泰中医门诊部等16家康复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良好条件。

公共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公共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成立于2009年4月,下设思政、计算机、语言三个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2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8%,中、高级以上职称占64%,双师型教师占32%。公共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秉承“为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教育理念,承担着培养全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任,2011年获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评估”优秀等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探索出一条“质量立部、人才强部、课程建设兴部”的发展之路,是学院专业教学发展的“基石”;建设了思政研修室,中国革命历程展厅,思政、语言2个教学网站和“推普”网站;教师获得“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学生获得“2012年广东省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比赛”三等奖。在承担全部思政类和公共基础类必修课程的同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秉承“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理念,从2009级起为学生开设通识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截止到2013级,前后共开出12类76门通识课程(公选课程)。

继续教育部

继续教育部负责统筹学院的继续教育工作。承担市一级继续教育基地、非学历教育培训等业务。主要负责学院继续教育工作。制定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继续教育工作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工作。负责与上级部门沟通,承担“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继续教育项目拓展。加强与行业、企业、社区及其它高校的联系,开发各类岗位培训,拓展多层次、多规格的继续教育项目;完成学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体育术科教学部

体育术科教学部负责统筹体育术科教学,承担体育术科教学及教研工作。主要负责学院体育术科教学规划工作。制定体育术科教学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体育术科教学的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统筹教练员参与高职教学工作。统筹安排教练员参与高职体育术科教学;负责体育术科教学研究工作。承担体育术科教学、竞赛研究;完成学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6、学校运动队

田径队

田径队1987年组建。是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国家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基地”。队伍开设短跑、跨栏、中长跑、竞走、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标枪等项目。现有副领队2人,教练13人,在训运动员90人。

队伍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彭晓铭1998年获得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撑杆跳高冠军;伍岭梅2002年获得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冠军;汤晓茵2005年获得东亚运动会女子4×400米接力冠军、2009年获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4×400米接力冠军。

体操队

体操队于1986年组建。队伍设置男子*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女子跳马、高低杠、平衡木、*操共十个小项。现今有正副领队各1人,教练员10人,在训运动员49人。

队伍先后培养输送了奥运会冠军杨伊琳、世界杯双料冠军吴柳芳等优秀体操运动员。杨伊琳先后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团体冠军、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团体冠军;吴柳芳获得2010年体操世界杯高低杠、平衡木两项冠军、2012年亚洲体操锦标赛女子团体、高低杠两项冠军。

击剑队

击剑队于1989年组建,是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国家高水平击剑后备人才基地”。队伍按花剑、佩剑、重剑三个剑种分男女6个组开展训练。现今有领队1人,教练员7人,*教练员张永春于2008年带领国家佩剑队出征奥运会,曾获“国家功勋教练员”荣誉称号、于2010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队伍在训运动员101人,国家队在训13人,输送省队45人,占省队总人数的62%,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

队伍先后培养出董兆致、周汉明、吴汉雄、黄耀江、尹练池、黄嘉玲、苏婉文、雷声、朱俊等广州籍剑坛名将,共有11人先后代表中国队参加三届奥运会。2012年男子花剑运动员雷声夺得该项目中国首枚奥运金牌,与学院培养的两名世界冠军朱俊、马剑飞并称中国击剑“新三剑客”。

举重队

举重队1986年组建,队伍设女子举重和男子举重两项目。现今有正副领队各1人,干事1人,教练员6人,其中高级教练员2名,在训运动员55人。

队伍培养并输送的奥运冠军陈燮霞在2008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并打破女子48公斤级奥运会纪录;女子运动员刘秀华先后获得11次世界冠军,并20次打破世界纪录;男子运动员苏飞翔在第九届全运会打破男子62公斤级世界纪录。

乒乓球队

乒乓球队1973年组建,队伍分男女队开展训练。队伍现今有领队1人,教练员5人,*教练员张晶清被授予“全国乒乓球50年体育贡献奖”荣誉。目前在训运动员32人。

队伍培养输送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刘诗雯先后七次夺得世界冠军,于2009世界杯、2012世界杯和2013年世界杯共三次获得女子单打冠军,是广东省建国以来首位女子个人世界冠军得主。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林志刚1994年世界杯代表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樊振东2013年获得国际乒联巡回赛波兰和德国两站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

篮球队

篮球队1973年组建。是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国家高水平篮球后备人才基地”,队伍设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现今有正副领队各1人,教练员4人,在训运动员50人。

队伍曾先后培养出李晓勤、吕锦清、梁永康、李群、王仕鹏、于梁、陈江华、陈大伟、关馨、黄红玭、项雪、魏伟等国家队优秀队员。王仕鹏、陈江华、关馨、魏伟等队员先后代表国家队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篮球运动员王仕鹏和女子篮球运动员关馨代表国家队出赛,分别夺得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冠军。

摔跤队

摔跤队1988年组建。队伍分男子古典式摔跤、男子*式摔跤和女子*式摔跤三项目开展训练。现今有领队1人,教练5人,其中高级教练员3人,在训运动员48人。

柔道队

柔道队1988年组建。队伍分男子、女子柔道。现今有领队1人、干事1人、教练员4人,其中高级教练2人、中级教练2人、在训运动员34人。

队伍培养输送的女子运动员陈碧珊分别于1999、2000年获得世界军人运动会女子52公斤级冠军,2000年获得亚洲锦标赛女子52公斤级亚军;郑嘉玲获得世界青年柔道锦标赛女子63公斤季军。

拳击队

男子拳击队1999年组建,女子拳击队2011年组建。队伍分男女队开展训练。现今有领队1人,教练员2人,在训运动员28人。

武术队

武术队1997年组建,分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两支运动队。武术套路共设太极拳、太极剑、长拳、刀、棍、枪、剑、南拳、南棍、南刀共十个小项。武术散打开设男子散打项目。队伍现今有领队1人、教练员4人,在训运动员39人。

武术套路运动员黄光源先后在2011世界锦标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09、2013年全运会夺得男子南拳项目冠军,实现“大满贯”。武术散打运动员康永刚先后在2001年世界锦标赛和2002年世界杯夺得男子散打52公斤级冠军,是广东武术散打项目标志性人物。

跳水队

跳水队1956年组建。队伍现今有领队1人,教练员7人,其中高级教练员3人,在训运动员40人。

队伍在男子跳台项目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杨景辉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及2004年世界杯上获得该项目冠军;张雁全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延续项目辉煌,再得一枚男子双人跳台金牌,并先后在2010和2012年世界杯获得该项目冠军。

技巧蹦床队

技巧队1986年组建,蹦床队1999年1月组建,2004年3月合并为蹦床技巧队。队伍男女子各设网上及单跳两项。队伍现今有领队1人,教练8人,其中高级教练6人,中级教练1人,在训运动员25人。

技巧运动员江剑芬在1995年世锦赛夺得男子四人第二套、男子四人第一套、男子四人全能三项冠军;蹦床运动员李丹先后获得2009年世界锦标赛女子团体、双人同步两项冠军、2010年世界锦标赛女子个人全能冠军以及2011年世界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蔡琪子在2013年蹦床世界锦标赛获得单跳女子团体冠军。

排球队

排球队1973年组建,队伍在国家传统排球项目学校(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开展训练,设男子、女子排球。现今有领队1人,教练员5人,在训运动员40人。

跆拳道队

跆拳道队1999年组建。队伍分男女队开展训练。现今有领队1人,教练员3人,在训运动员23人。

队伍培养输送的女子运动员韩颖颖获得2009年世界锦标赛女子73公斤级冠军;李一玲夺得第五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女子53公斤级冠军;男子运动员刘畅夺得首届青年奥运会男子+73公斤级冠军;李来于2004、2006、2008、2009、2010和2011年先后夺得全国赛事男子冠军。

7、指导思想

办学理念

人才强校、金牌荣校、文化兴校。

办学定位

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打造拔尖运动员孵化哺育基地、优秀体育人才终身教育园区和体育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校训

崇德、善搏、求实、勤学。

8、办学特色

学院高职办学特色鲜明,发展迅速。2010年1月学院通过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现设“四系一部”,目前设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高尔夫等7个专业。各专业积极推行“校政行企、协同育人”的人才模式,实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体育技能等级证书”的“三证书”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赞誉。

9、交流办学

学院拓展积极“专升本”及国际办学渠道,推进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与芬兰体育商学院、美国春田大学初步建立了国际合作办学关系,不断推进“专升本”及体育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进程。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体育文化交流,是“广州市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窗口”。学院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惠民政策,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品质的体育健身服务,承办国家、省市级体育赛事,接待市民来院体育锻炼与培训;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体育院校、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亚运会期间先后接待文莱、孟加拉、伊拉克等6国体育部长来访,多次组织外国体育行业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10、发展目标

学院正在围绕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广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构为途径、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力促职业教育、竞技体育、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向着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流学校,冠军摇篮”的办学目标不断迈进!

11、现任领导

院长、党委副书记罗京军

罗京军,男,湖南攸县人,汉族,1977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员。历任广州师范学院团委书记;*广州市委组织部*处副处长;*广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宣传部长;*广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广州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2012年11月起兼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党委书记孔茂胜

孔茂胜,男,广东韶关人,汉族,1976年9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员。历任广州珠江体育报社副总编辑;广州现代体育报社社长、总编辑,兼广州体育馆常务副馆长;广州市足球特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广州市足球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主席;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竞赛部副部长(市副局级);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2012年11月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常务副院长黄德敏

黄德敏,男,广东南海人,汉族,1977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员,高级经济师。历任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兼市体工队副队长;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广州市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现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法人代表。

副院长梁国标

梁国标,男,广东佛山人,汉族,1987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2005年10月加入中国*促进会。历任广州市财政局预算处主任科员;广州市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现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副院长陈德胜

陈德胜,男,广东湛江人,汉族,1973年6月参加工作,解放军游泳运动员,本科学历,中*员,高级教练。历任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助理兼体工队队长助理;广州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广州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委委员。2012年11月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