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镇巴县

科普小知识2022-12-25 12:40:30
...

镇巴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有陕西“南大门”之称,南可下川东入云贵,北可进汉中上晋豫。县城距西安432公里,距汉中183公里。全境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辖21镇221个行政村,总人口28.9万,主要是汉族,另有苗、回、维、壮族。由大巴山主脊构成南北两个地理单元,分属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平均海拔1234米,年均降雨量125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3.8℃,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

名称:镇巴县

外文:Zhenba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汉中市

下辖地区:辖21镇221个行政村

*驻地:泾洋镇

电话区号:0916

邮政区码:723600

地理位置: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

面积:3437平方千米

人口:28.9万人

方言: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机场:汉中城固机场

车牌代码:陕F

区划代码:610728

1、地理气候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巴山主脊东西横亘,构成南北两个地理单元,成为嘉陵江、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质构成以褶皱、断层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岩石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境内沟谷幽深,山势陡山峭,相对高差大。最高点—巴山主峰箭杆山海拔2534米,最低点—巴庙镇烂柴沟沟口海拔416米,垂直高差2118米。地形以中山地貌为主,海拔800米以下低山面积占8.4%,平均高度为1231.4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坡缓,北坡陡。25度以上坡度面积占84.4%。不同高度、坡度组合,构成境内多样的地形地貌。本县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区,大陆性较强,气温年差较大。平均气温13.8℃。

2、历史沿革


镇巴县

镇巴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朝域,东周为楚地,和帝永元七年(95)封平定西域名将班超为定远侯,县地为其封邑,置定远域,亦名平西域、班城。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析城固县南部建南乡县,辖今镇巴、西乡两县地,县城设在归仁山,即今本县渔渡镇渔渡坝古城堡,此乃镇巴建县之始。

清嘉庆七年(1802年)析西乡南24地,取“汉定远侯封邑”之意置定远厅,其后,镇巴的县级行政区设置即稳定。

民国二年(1913)废厅改称定远县,后3年改名镇巴县,1932年,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次年9月在县境南部曾建陕南县,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离境长征,陕南县名消失。1949年12月17日镇巴和平解放,19日镇巴县人民*成立。

3、人口区划

全境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辖21镇221个行政村,主要是汉族,另有苗、回、维、壮族。

2013年全县总户数86378户,其中:农业户65135户,非农业户21243户;户籍总人口292318人,其中:农业人口238203人,非农业人口54115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57918人,女性134400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4.2:100。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24.77万人,城镇化率31.58%,人口自然增长率2.64‰(市统计局从2013年开始公布)。

镇巴县所辖乡镇分别有:泾洋镇、渔度镇、盐场镇、观音镇、巴庙镇、兴隆镇、长岭镇、三元镇、简池镇、碾子镇、小洋镇、青水镇、永乐镇、杨家河镇、赤南镇、巴山镇、大池镇、平安镇、仁村镇、黎坝镇、三溪镇。

4、自然资源


镇巴县

土地资源

2000年底全县耕地面积为68.0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52亩,土地资源呈现四大特点:垂直分布差异大,从矮山到高山,地跨北亚热带、暖温事和中温带;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山、川、谷、坝、沟、河、平、梁皆有;陡坡多,缓坡少,土层瘠薄,水蚀严重;林草面积大。

林特资源

林地面积371.6万亩,其中有林地225.86万亩,灌水林122.68万亩,疏林地17.76万亩,人工造林38.9万亩。森林覆盖率44.2%,活立木年生产量18万立方米。树种以栎类、竹类颁布最广,其次是松、柏、桦。野生竹以林竹主主,其中巴山木竹林49.6万亩,是亚洲同类竹种中最大的连片野生竹林。林特资源主要有漆、木耳、香菇、核桃、茶叶、桑、桐、棕、果、药材和野生动植物。其中中药材资源达236种,被称为“天然药库”。

矿产资源

截止2000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25种,探明或基本探明储量的12种,其中金属矿3种,化工原料矿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4种,燃料矿2种。已开采利用的有:煤炭、板石、铁矿、硫铁矿、锰矿、磷矿、钡矿、毒重石、重晶石、黄粘土、大理石、花岗石等14种。此外铅锌厂、铝土矿、钡矿、方解石、膨润土、硅石、钾矿、石英石、金属镁、矾矿等地下资源储量大、品位高。

5、经济发展


镇巴县

综合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8.14亿元,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5.40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增加值18.30亿元,增长10.8%。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9.99%、31.99%、38.02%,二产比重提升较大。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447元,增长18.7%。非公经济增加值23.60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9.03%,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308万元,增长5.3%。全年粮食总产量87623吨,比上年增长1.3%;全年油料总产11339吨,增长4.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1596公顷,增长1.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601公顷,增长0.13%。“畜、药、茶、菜、”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9058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79.3%,其中畜牧业产值9012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37.5%。生猪饲养量66.9万头,增长3.7%;药材种植面积6277公顷,下降5.8%;茶园面积5528公顷,增长11.6%;蔬菜面积5991公顷,增长7.86%。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7199千瓦,增长0.8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430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2862吨,增长3.49%;全县有林地面积328.18万亩,森林覆盖率64.1%。

工业和能源

全县工业总产值20.36亿元,增加值12.52亿元,较上年增长37.1%,占全县GDP的26%。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7.49亿元,较上年增长79.2%,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16亿元,增长53.8%,实现销售产值17.56亿元,较上年增长70.4%;产销率100%。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2746万元,增长83.8%;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724万元,增长114.2%;实现利润总额8761万元,增长10倍;应交增值税18716万元,增长125.3%;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867人,流动资产37545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725.7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0.3%,用电量590.5万千瓦小时。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477万元,增长31.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299206万元,增长30%;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23635万元,增长98.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271万元,增长25.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3359平方米,下降28.2%,商品房销售额10031万元,下降20.6%。

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786万元,增长11.6%;营业收入22196万元,增长11.4%;实现利润1658万元,增长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4680平方米,增长18.5%,竣工面积113824平方米,下降13.1%。

商贸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8378万元,增长14.8%。其中:按地域分城镇81929万元,增长15.1%,乡村46449万元,增长14.3%;按规模分限额以上47525.7万元,增长23.9%,限额以下80852万元,增长10.1%;按行业分批发4852万元,增长11.9%,零售业104134万元,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19393万元,增长19.8%。

交通和邮电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13公里,其中:四级以上公路里程1256公里,年末全县拥有民用机动车辆5730辆,货运周转量24214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1632万人/公里、货运量432万吨、客运量416万人次。

实现邮政电信通讯业务总量6689万元,较上年增长2.3%,全县固定电话总数2.16万门,电话普及率8.7部/百人;移动电话19.1万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77.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9936户,增长62.9%。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总收入17060万元,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9698万元,增长20%,财政支出148455万元,增长15%,其中教育支出、科、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达31353万元、40292万元和25102万元,分别增长0.1%、30.7%和14%。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2%、23.64%,居民的手存现金大幅增加。

年末全县有各类保险公司3家,保费收入3729万元,增长3.3%。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002万元,增长11.7%。

6、社会事业


镇巴县

教育

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23所,在校幼儿5757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9.41%;全日制小学78所,在校学生17542人;有中学16所,在校学生1363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1.55%,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高考本科上线645人,全年新建校舍10039平方米,新建改建总投资939万元。

文化

继续夯实文化强县战略。全年共举办“月月喜相逢”广场文艺活动5场,开展了“舞动汉中”广场健身舞拍摄活动。全年文艺演出在省级以上6场,市级11场,县级23场;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30场,组织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12场;县电视台播出《镇巴民歌欣赏》12期。完成了《镇巴民歌精选》DVD光碟的拍摄制作和发行工作,开展送电影下乡,放映电影2652场;“镇巴苗乡刺绣”成功申报为第四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体育

积极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县综合运动场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对县体育场进行了维修改造,实施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个。成功举办了声势浩大镇巴县第八届运动会;组队参加了汉中市第五届运动会,获得金牌42个、银牌63个、第三名55个,获代表团团体总分全市第三名并获得道德风尚奖;组队参加了汉中市第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部门、行业、协会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成为常态。

广播电视

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19.09%,电视覆盖率98.4%,广播覆盖率96.4%,公共图书馆(室)图书总量15万册。县电视台共播发新闻144组1300条,制作《巴山风》21期,摄制专题片24部,其中有9部专题在汉中电视台播出。

卫生

加快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县镇卫生一体化管理。全县拥有公立医院、卫生院25个,拥有床位84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数31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943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8人,防疫人员数274人;农村村级医疗网点343个,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居委会)医生和卫生人员数222人。

人民生活

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948人,其中在岗职工12471人;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7553元,比上年净增8441元,增长21.58%;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9513元,比上年净增9895元,增长24.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95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6232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634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22元;全县新增就业118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全县共输出劳务65317人次,劳务收入6.44亿元,人均年收入9860元。

2013年我县续建扶贫重点村4个,新启动扶贫重点村建设13个;实施移民搬迁4529户18469人,进一步改善了我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解决绝对贫困人口1.19万人,实现1.8万贫困人口脱贫。

社会保障

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705人、13928人、5510人、10018人和7446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2896人,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49349人;按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定,对城镇低保对象3288人发放低保保障金1038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25779人发放低保保障金4679.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保参保人数236311人,参合率99.67%。全县已建成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7所,床位117张,年末在院人数862人。全年发放救灾救困款450万元,救灾粮15288公斤,下发救灾棉被2605床。

7、旅游景点

木竹林海

巴山深处的陕西省镇巴县三元镇的原始木竹林植被丰富、人迹罕至。


在野生木竹林的保护工作及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政策下,这里的原始木竹林覆盖面积持续增加,生长茂盛。

近年来,当地*依托原始木竹林资源,全力美化环境,发展全域旅游,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镇巴县镇巴碾子娅古镇

镇巴县碾子娅古镇位于镇巴县东北角,距县城115公里。东邻汉阴县双坪乡,西接巴庙镇,南依*县燎原乡,北靠西乡县两河口镇。在未通公路前,水运业发达,上溯达巴蜀、下行至汉中、安康等陕南重镇。因此,一时间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十分繁荣,素有“小汉口”之美誉。

古镇依山起势,临水赋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面积虽不大,只有一条一里多长拾阶而上的青石板老街贯穿古镇南北,但蜿蜒曲折的石街两边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清瓦屋面、木质穿斗式三、四开间商铺及青砖会馆,深藏大巴山青山绿水间,极少受到世俗的侵扰,虽然伴随着新镇的异地选址重建和现代交通业的发展,传统水运业的凋零,古镇已显得十分衰败,虽然如此,但古镇原汁原味的原始风貌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为我们细数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变迁。

秦巴深处观光城

景区位于陕西南部的镇巴县城,雄山奇水钟灵毓秀,景色迷人。近年来,县委、县*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魂”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以文化强县、全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战略构想,充分利用镇巴丰厚、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以人文、俊秀于一体的山水园林观光城市镶嵌在大巴山腹地,已成陕南的一颗璀璨明珠。目前已建成的县城观光景点有:阅水廊,翻板水闸,奋进园,文化长廊,锦源广场,城北花园,班侯园,红军园,革命烈士纪念塔,古钟廊,革命历史纪念馆等。

红军园

“红军园广场”位于河滨大桥西头,210国道与黑虎梁山脚之间三角地带,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是一个纳纪念、休闲、健身于一体的休闲广场。广—场南端:商达6米的24名红军战士群雕英姿飒爽,气贯长虹。群像用花岗岩雕成,基座长10米、宽3米、高1.2米。基座正面镌刻着1933年红四军特务政治处在苏家坡老百姓房屋墙壁上书写的标语“为土地归农民而战!”背面镌刻铭文。雕像前广场约200平米,广场西边,设置有群众健身器材。广场两侧花木丛丛,彰显出一派勃勃生机。

黑虎梁森林公园

出“奋进园”沿柳林沟公路环山而上,便可达“黑虎梁森林公园”。“黑虎梁森林公园”青峰秀峦,林茂草丰,山脚绿水如带,山顶清风徐徐,松涛阵阵,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被称作“天然氧吧”。亭台循山而建,曲径直达山顶。每逢假日,男女老幼,登高望远,游人如织。

8、民俗风情


镇巴刺绣

苗乡刺绣

镇巴县“苗乡刺绣”被市*列为汉中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河口社火

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小河口的社火表演多以民间传说、戏剧故事等为题材,通过一个或一组人物展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即为一转社火表演。

镇巴端公戏

镇巴的端公戏,是一种源于古代祭神而来的地方小戏,其音乐、表演等方面富有特色,镇巴端公戏完全保留了远古人的时尚,是较为原始的傩文化的形式,它的产生与当地的风土民情密切相关。

镇巴渔鼓

镇巴渔鼓是陕南民间曲艺中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镇巴县的盐场镇、观音镇、泾洋镇和青水乡。邻县我省西乡、南郑、*、汉阴和四川万源、通江等地亦有分布。清末明初和建国后的五十年代是流行的兴盛时期。曲目丰富,艺人多,流传广。当地人称渔鼓为“渔鼓筒”“道筒”、“竹琴”等。传说,渔鼓自唐朝就已形成,宋代苏汉臣所绘《杂技孩技》图中就有渔鼓,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渔鼓,截竹为简,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者也。现流行的渔鼓筒为两节打通的竹简,取材于当地五年以上的斑竹,长约80——120厘米,用猪护心油皮蒙其底端,并用缠布的套圈箍紧,晾干后即可使用。以音清亮,带有“乒乓”共鸣声;简板又称“片子”“靠尺”,用上窄中宽下端呈梭形的两块竹片形成。两块相击发“尺尺”声,个别艺人还在两块简板的前端系上小铃铛,随其间板的敲击而发出清脆的“叮铛“声,当地人称渔鼓的演唱形式为“打渔鼓筒”。

镇巴渔鼓的表演形旧时是单人坐姿有说有唱,说唱结合,以唱为主。现将渔鼓搬上舞台后,其表演形中有了很大变化,表演人数可多可少,表演姿势可坐、可立、可舞、可领唱、对唱、齐唱、重唱、合唱、甚至加伴唱说白和加其他乐器伴奏。其音乐多为五声宫调式和微调式。表演内容以伦理道德、警世劝善等为主。其表演风格清丽委婉,古朴优雅,不受演出场地和观众多少的限制,深受听众喜爱。

9、特产美食


镇巴腊肉

镇巴腊肉

腊肉,又叫熏肉,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带的地产特产。而镇巴县的腊肉更是其中的精品。“镇巴腊肉”之所以名扬陕南,其独特的腌制工序、选料考究、保存方式、烹饪技术等造就了今天的镇巴腊肉。

镇巴树花菜

树花菜,植物名:省沽油(StaphyleabumaldaDC.),属于省沽油科(Staphyleaceeae)省沽油属(Staphylea),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水条,地方俗称树花菜、珍珠花,是我国稀有的木本油料、可食用灌木和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省沽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嫩叶、嫩梢和花蕾中粗脂肪、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质量分数很高,是一种纯天然绿色山野菜。其种子油脂中亚麻酸和亚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9.08%和53.83%-3],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作为保健用油、食用油和化妆品的新油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菜豆腐

菜豆腐是镇巴风味小吃之一,大多乡下农家妹子,都是做菜豆腐的能手。近年来城乡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吃喝,菜豆腐不仅变为日常营养饮食,而且门店增多,供应外地游人,生意十分红火。菜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

牛羊肉泡馍

特点: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

10、著名人物

刘光朗

现年66岁的他被誉为“陕南歌王”,从60年代开始创作和演唱了大量民歌。最早是县中学的一名音乐教师,1962年调入县文工团当团长,20年后成为镇巴县宣传部部长,现退休在家。主要创造作品:《请上巴山苗寨来》《高高山上一枝槐》《巴山顶上修堰塘》《巴山林里背二哥》《巴山酒歌》等等。2003年在汉中举办个人演唱会,曾多次到各地参加演出。

丁录军

专业模特,身高:1.89米,三围:102/78/95,毕业学校:陕西师范大学.1999年,他放弃了在深圳的教师工作,怀着渴望成功的美好梦想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T台生涯,并在当年的新丝路超级男模大赛上一鸣惊人,夺得亚军。曾获奖项:1999年新丝路超级男模特大赛总决赛亚军.服装秀:庄吉、洛兹、毫雅表、“拼”牌、威鹏、杉杉、计文波、阿玛尼、爱登堡、登喜路、白领、Lagefeld、Lanvin、七匹狼、木真了杂志拍摄:《现代服装》《时尚先生》大型活动: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俄罗斯圣彼德堡中国周;宁波服装节开幕式;昆明世博会;大连服装节;温州服装节主要影视作品:电视剧:《奔月》电影:《上海目的地》

钟名锋

(1917—1989)原名钟世秀,汉族,籍本县赤南乡坪落村袁家坝小组。9岁丧母,13岁丧父。1933年红四方面军十师在本县建立苏维埃政权,钟世秀担任长滩乡第四村(梨树村)土地委员,不久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少共年,1935年转为中*员。历任排、连、营长,一二九师十四团团长,朱德警卫团团长,东北吉江分区副司令员,嫩江军区三支队司令员,辽吉四分区司令员,一三一师副师长,粤北军区副参谋长,国营四三〇厂副厂长,陕西省人防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于大校军衔,1984年经**组织部批准享受副省级待遇。1989年9月21日,钟明锋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72岁,遵照遗愿,其骨灰一部分安放在陕西省革命陵园,一部分安放在家乡袁家坝。

符先辉

(1918—1998)陕西省镇巴县简池镇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国*。任红四方面军便衣队副排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二团营长兼教导大队大队长,太岳军区独立第七十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湖北军区两郧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豫北战役、浮冀汾地区战役、临汾战役、白晋线战役、灵霍介战役、吕梁战役、晋南战役、宛西战役、陕南战役、川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中国人志愿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军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等职,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符先辉同志,因病于1998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斑超

(32-102)字仲升。班彪的儿子,班固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