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乡
永吉乡是陇西县辖乡。1956年为永吉乡,1958年并入文峰公社,1961年分设永吉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91.9平方公里,人口1万。316国道过境。辖何家门、河口、草滩、芦子岘、姚家沟、尖山、桃花、金龙、直沟、许家湾10个村委会。
中文名称:永吉乡
行政代码:621122206
身份证前6位:621122
长途区号:0932
邮政编码:743000
隶属政区:陇西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甘J
辖区面积:91.9km2
人口数量:约1万人
人口密度:109人/km2
1、地方简介
永吉乡
永吉乡位于甘肃省陇西县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全乡平均海拔2096米,乡区面积91.9平方公里。全乡共辖9个村、42个村民小组、2438户10701人,总耕地面积45095亩,人均4.2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1519元。316国道过境。辖何家门、河口、草滩、芦子岘、姚家沟、尖山、桃花、金龙、直沟、许家湾10个村委会。地处二阴山区,梁茆起伏,南部有天然次生林。农业主产小麦、马铃薯、糜子、谷子,盛产胡麻、党参等。
2、行政区划
永吉乡区划
621122206201220今农村
621122206202220永兴村
621122206203220直沟村
621122206204220姚家沟村
621122206205220草滩村
621122206206210何家门村
621122206207220许家湾村
621122206208220尖山村
621122206209220河口村
3、农业发展
永吉乡
永吉乡作为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推广的示范点,在全乡*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成功完成覆膜面积4800亩,建成600亩连片核心示范区1个,300亩连片重点推广区3个;全乡共累计投放地膜24吨,旱作农业的核心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主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同时,必须配套秋覆膜和开春顶凌覆膜保墒集雨技术。全乡大面积推广秋覆膜和开春顶凌覆膜技术,其中秋覆膜面积达到1200亩,开春顶凌覆膜面积2800亩。重点推广适宜干旱地长的中晚熟、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品种。乡*积极联系县农技中心和县种子管理站引进试验优良品种,准备在500亩核心示范区种植优良玉米种子豫玉22号、郑单58、吉单26l等。各村要在县农技部门和乡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海拔l800m以下选用中晚熟品种,在海拔1800-2000m选用中晚熟品种,如豫玉22、郑单958等,2000-2100m选用中早熟品种,如酒试20、688和金穗系列等品种。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培肥地力技术,肥料施用以农家肥为主,化肥施用本着底肥重磷、追肥重氮的原则进行,防止玉米苗期徒长和后期正常生育。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kg左右。化学肥料按纯NlOkg-l2kg,P2O58kg-10kg,K2O5kg-lOkg,ZnSO4lkg-1.5kg或玉米专用肥80kg、结合整地全田施入或在起垄时集中施入窄行垄带内。深松耕可以达到疏松土壤,打破梨地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制造人工地下水库及促进作物根系发育的作用。首先选用抗旱、抗病品种。其次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综合及时防治,注意控制和防治玉米瘤黑粉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
4、城镇建设
永吉乡*群众清理河道为民办实事
永吉乡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即知即改。4月4日组织全体*、职工及群众清理河道为民办实事。由于河道周边住户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河堤、河床内积存了大量的生活和建筑垃圾,在影响环境卫生面貌的同时,给汛期河道排洪造成安全隐患。170多名参加河道清理的*职工,不怕脏,不怕累,通过半天的清扫,集中清理河道生活垃圾1.5公里,清运垃圾8余吨。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永吉乡何家门村民杨森俊说,前两天听咱们驻村的*说,乡上组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着呢,今天看到乡上的*、村上的*还有乡属各单位职工,组织清理河道垃圾,咱们看到*确实作风有很好的转变,希望以后乡*在这个农民的农业生产上、中药材这方面多余组织这么些活动,越来搞的越好。据了解,下一步,永吉乡将通过树立公告牌、张贴宣传标语、制定相关规定等形式,逐步建立起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清理成果。
5、地方特产
陇西黄芪
陇西黄芪
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药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特产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馈赠亲朋之珍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
中药材
定西地区是全国中药材的重要生产基地。中药材共有313种,年产量达4000万公斤,商品量3000万公斤。植物药材1700万公斤,矿物药源1275万公斤,动物药源1万多公斤。驰名中外的当归种植面积近20万亩,年产2000多万公斤,党参17万亩,年产1500多万公斤,红(黄)芪面积将近2万亩,年产达60多万公斤。冬花、贝母、柴胡、防风、甘草、杏仁等也都是区内重要的出口创汇药品。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岷县、陇西、渭源、漳县中药市场的购销网点遍全国各地。利用中药材加工的各种中成药、保健制品、药饮制品市场销售前景可观。
陇西钱肉
陇西钱肉:又称金钱肉,系将腌制的驴鞭肉切为薄片,中间各具小孔,其形如古钱,因称。其色美味香,柔韧耐嚼,营养丰富。有壮阳、强精之效,可医肾虚、阳亏诸症,被称为“陇西一绝”。本品于唐代已有名气,常进贡宫廷。
6、附近景点
李家龙宫遗址
李家龙宫遗址,
位于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家族聚居地。“李家龙宫”由上、中、下三组建筑组成,殿堂林立,建筑巍峨,规模宏大,规格较庙为多,自古李姓人士均在此祭祀祖先,其中主祭堂悬挂“陇西堂”匾额。龙宫始建于唐中叶,后毁于兵灾,今仅存牌楼。陇西堂位于渭河之滨风景区。内置“李姓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伯阳公”、“李氏先祖伯佑公”三尊牌位;抱柱联书:“五千言道德,一经鹿洞流芳龙门缵绪,十八子公候万代柳袍常染蓉镜长开”。陇西堂占地22万平方米,分置陇西堂堂号牌楼、太白酒楼、迎宾区、觐祖区、祭祀区三组建筑群。陇西堂已成为研究李氏文化、朝觐李氏先祖的理想场所。
陇西威远楼
陇西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座落于县城中心,以雄伟的气势,悠久的历史,精巧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整个基座均由古砖砌成,三层木楼四面均为飞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式层顶,若虎伏岗,雄伟壮观。威远楼,旧名雄镇楼,又称钟鼓楼。位于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新筑古渭塞于城东一里,东北坊建一谯楼,取名“威远楼”,盖为威震远方之意。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扩建城垣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元顺帝正至元年(公元1341年),设置铜壶滴漏、更鼓于其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取名“雄镇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移置北宋所铸铜钟于楼上,无事报时,有事报警,所以又名“钟鼓楼”。现在的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座基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每层楼有24柱,三层楼都是四面飞檐,檐下共设斗拱102朵。屋顶为歇山顶,结构精巧,造型雄伟,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与创造才能之结晶。
保昌楼
保昌楼位于陇西县渭河北岸河浦山岘口。该楼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8月18日,由巩昌知府颜士璋筹划,本地木匠莫长泰、瓦工蔡全福、画工李元等修建,为三层木楼,长宽各10米,高14米,一、二楼楼檐为四角形,三楼为八角攒顶式屋顶,共有廊柱32根,斗拱52朵,棂栏巧秀,飞檐翼然。为陇西北川游人入城的第一景观。该楼取名为保一方繁荣昌盛之意。保昌楼为省级保护文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