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
所谓自主可控技术,就是依靠自身研发设计,全面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升级、维护的全程可控。简单地说就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各类软件全部国产化,自己开发、自己制造,避免受制于人。自主可控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信息安全方面意义重大。
中文名:自主可控
外文名:Autonomous&Controllable
关键字: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1、简介
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与其他疆域一样,网络空间也需体现国家主权,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也就是保障国家主权。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能自主可控意味着信息安全容易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不存在恶意后门并可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反之,不能自主可控就意味着具“他控性”,就会受制于人,其后果是:信息安全难以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存在恶意后门并难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
可控性是指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统,是实现信息安全的五个安全目标之一。而自主可控技术就是依靠自身研发设计,全面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升级、维护的全程可控。简单地说就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各类软件全都国产化,自己开发、自己制造,不受制于人。
自主可控是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信息安全方面意义重大。
2、自主可控的四个层面
在评估信息领域重要项目或者制订发展规划时,常常需要论证是否达到自主可控的要求,以下为倪光南院士对“自主可控”的一个全面诠释,可更准确的理解“自主可控”的概念和重要性。
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在当前的国际竞争格局下,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十分重要,做不到这一点就一定会受制于人。如果所有知识产权都能自己掌握,当然最好,但实际上不一定能做到,这时,如果部分知识产权能完全买断,或能买到有足够自主权的授权,也能达到自主可控。然而,如果只能买到自主权不够充分的授权,例如某项授权在权利的使用期限、使用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限制,就不能达到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目前国家一些计划对所支持的项目,要求首先通过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才能给予立项,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必要的。标准的自主可控似可归入这一范畴。
技术能力自主可控
技术能力自主可控,意味着要有足够规模的、能真正掌握该技术的科技队伍。技术能力可以分为一般技术能力、产业化能力、构建产业链能力和构建产业生态系统能力等层次。产业化能力的自主可控要求使技术不能停留在样品或试验阶段,而应能转化为大规模的产品和服务。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要求在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上,围绕产品和服务,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以便不受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产业生态系统的自主可控要求能营造一个支撑该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发展自主可控
有了知识产权和技术能力的自主可控,一般是能自主发展的,但这里再特别强调一下发展的自主可控,也是必要的。因为我们不但要看到现在,还要着眼于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对相关技术和产业而言,都能不受制约地发展。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前些年我国通过投资、收购等等,曾经拥有了CRT电视机产业完整的知识产权和构建整个生态系统的技术能力。但是,外国跨国公司一旦将CRT的技术都卖给中国后,它们立即转向了LCD平板电视,使中国的CRT电视机产业变成淘汰产业。信息领域技术和市场变化迅速,要防止出现类似事件。因此,如果某项技术在短期内效益较好,但从长期看做不到自主可控,一般说来是不可取的。只顾眼前利益,有可能会在以后造成更大的被动。
满足“国产”资质
现在人们大多是根据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资本构成的“资质”进行界定,包括内资(国有、混合所有制、民营)、中外合资、外资等,如果是内资资质,则认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国产”的。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网络公司很多是外资控股,为了改变资质,有的引入了“实际控制人”概念,有人将这类企业称为“VIE”,对此,业界仍在讨论中。
实践表明,光考察资质是不够的,为了防止出现“假国产”,建议对产品和服务实行“增值”评估,即仿照美国的做法,评估其在中国境内的增值是否超过50%。如某项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的增值很小,意味着它是从国外进口的,达不到自主可控要求。这样,可以防止进口硬件通过“贴牌”或“组装”变成“国产”;防止进口软件和服务通过由国产系统集成商将它们集成在国产解决方案中,变成“国产”软件和服务。
3、我国现状
我国自主可控计算机及基础软硬件在产品研发、行业应用、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在2017自主可控计算机大会的新品推介环节,7家单位推介了新品。其中,中国航天科工二院706所全新推出天玥64核高端机架式服务器、天玥分布式存储系统、天玥双控磁盘阵列和天玥图形工作站等产品。该所所长袁晓光表示:“包括基础软件、关键器件、操作系统等,自主可控产品过去几年快速提升,比如现在再用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来构建系统,难度就下降很多。”
但从目前来看,自主可控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领域推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袁晓光也表示,尽管目前电力、银行、金融等行业都在开展自主可控设备和系统的替换工作,但自主可控系统还要进一步提升支撑规模,“至少要能支撑百万人同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