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
海淀区档案馆自1986年建馆以来,接收、征集进馆档案资料已达25万余卷(册)。1999年增设征集科,为档案馆收集和征集区内单位及社会各界和个人所存有价值的档案资料,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档案征集。现有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接收、征集和摄影、摄像等工作。
中文名: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
成立时间:建立于1986年
1、简介
档案馆建馆初期,主要是接收文书档案、会计档案。90年代以来重视专业档案、科技档案以及特殊载体的档案接收工作。档案馆在依法接收区属单位档案的同时,及时研究、解决机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前接收撤销企业和撤销行政机构的档案进馆。
档案馆重视征集散存于社会各界和个人手中的珍贵档案。包括:清代康熙57年形成的我区土地买卖的契约;成书于1940年,海淀区目前已知的唯一的一部村级志书,《北京西郊成府村志》;1992年*总书记、*总理为图书城的题词等等。
档案馆注重征集对国家、本地区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界知名人士的档案资料。已征集进馆的档案资料包括:近代著名的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先生的手书、题字、香山慈幼院的钢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墨林的奖状、证章;舍已救人的优秀青年教师杜丽丽烈士的讲课录音带、教学用的头饰;全国十杰女法官、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尚秀云同志的部分资料;海淀区评选为国家、市级突出贡献,并享受*特贴的专家的档案资料等等。
档案馆设有名人档案陈列室。展示各界知名人士档案资料,向社会宣传并提供利用。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进程,本馆将不断开拓,对科技园区的名企、名人的档案资料进行重点征集。同时采取征集、捐赠、购买等方式收集档案资料,更好地为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和高科技区的发展服务。
2、保管工作
档案保管是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保护措施。基本任务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主要是防治档案的损坏,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安全,具体要求作到"八防":防盗、防光、防高温、放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目前,区档案馆已具备先进的物质条件和档案保护技术手段:
1.有密封库房三间,每间270平方米,内设现代化的档案装具密集架600节,其中300节为电动、手动两用,案卷装盒保存。
2.库房温湿度的调控全部采用*空调和电脑自动控制。使档案库房始终处于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之中。
3.具有烟感自动报警和气体自动灭火等消防设备和红外防盗报警设备。
4.定期投放防虫、防霉药品。确保库存档案的安全。
5.设有整理室、裱糊室、消毒室等业务用房,用多种手段延长馆藏档案的寿命。
3、整理与编目工作
档案整理是指为了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将处于零散或需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系统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的工作过程。整理工作的内容分为档案的系统化和基本编目两大部分。近年来,区档案馆的整理工作主要侧重于:
1.征集进馆的珍贵史料的整理;
2.重大活动的照片的整理;
3.名人档案的整理;
4.进馆资料的整理;
档案的基本编目是指编制各级次的目录等,介绍每一全宗及全宗内每一类、每一卷内档案的内容、状况或特征的工作。包括对卷内文件进行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编写案卷封面和编制案卷目录等环节。近年来,区档案馆共编写了22册专题目录,其中,革命历史档案(1949年10月1日以前的档案)共著录了1283条。
4、利用工作
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即档案工作者将本馆(室)及其它单位所收藏的静态的档案信息,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开发和传递给利用者,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活化和共享,满足*各项工作及公民需要。这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档案业务工作。
为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馆根据《*档案》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编制了本馆利用档案的各项制度。本馆设置了近200平方米的阅览大厅,开展了来函查档,代复制业务,每年的提供利用率在不断递增,为党校机关,社会各界人士解决了实际问题。
2008年5月起,按照区*的统一部署,海淀区档案馆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正式对外接待查阅利用,方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的各项公开信息。
5、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淀区档案馆是1997年被海淀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10月29日,在海淀区*大院内举行了挂牌仪式。海淀区委、区*十分重视“基地”工作,在档案馆一层设立了460平方米的展览专用大厅,投入专项经费配备了必要设备,这些都为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开发社会功能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相继制作了《海之澜淀之沜•海淀史迹展》、《华彩海淀•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海淀与新中国同行》、《海淀﹒教育》、《光耀一甲子相承六十年》专题展览,举办了《走向辉煌》、《海淀五十年成就回顾展》、《伟大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承载历史铸就明天》、《辉映海淀——海淀区先进模范人物事迹选》图片展及《百年清毛世纪辉煌》、《创业精神永存——纪念陈春先先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海淀》等网上展览,开辟了《瀚海撷英》名人展展室。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知海淀、爱海淀、建海淀”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被北京市*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成果
海淀区各级档案部门利用、研究档案馆(室)藏档案资料,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编制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档案编研作品。其中,组织沿革、大事记、重要会议简介等档案编研作品,真实记载了海淀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发展变化的历史和海淀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召开重要会议的情况。
专题汇编等参考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在研究海淀历史、编写区志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海淀区档案编研作品主要由档案馆和基层档案部门编写完成。其中海淀区档案馆编写的档案编研作品有300多册(期),主要有介绍档案馆馆藏情况的《海淀区档案馆指南》,有反映*领导关心海淀区工作的《*领导与海淀》,还有为海淀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海淀新闻汇编》及《参考信息》;有反映全区中心工作开展情况的《区领导政务活动汇编》、《中关村电脑节纪实》;有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专题信息汇编;有反映海淀60年发展成就的《海淀与新中国同行》;有反映建国初期海淀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海淀区土地改革史料汇编》等等。基层档案部门的编研作品按协作组分为党、政、群机关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类、文教卫生类、金融类、财贸类、工业城建类、街道类、农业类、劳动人事司法类共九大类作品。其中海淀区党政机关群机关档案编研成果主要有:《光辉的历程-海淀解放五十周年》画册、《海淀区*政务辑要》、《海淀区"两区一基地"和"三区建设概况"》、《史墨志韵》、《海淀区2011年度新闻报道汇编》(精选版)、《文明创建为核心区插上腾飞的翅膀》、《海淀统一战线30年纪念册》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的档案编研成果有:《抓党建创新促园区发展-海淀园企业党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拳头产品集萃》、《中关村十年之路》《电子一条街大事记》、《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大事记(1992年-----2010年)等;工业城建系统的档案编研成果有:《海淀区地名志》、《海淀区工业企业招商引资项目汇编》、《圆明园遗址公园》等;其他各类作品均有优秀代表。这些编研成果在编史修志、宣传海淀及全区各项工作中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为“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7、主要内容
档案主要内容为本区党政机关和区属企、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批复、通知、会议记录、计划总结、统计报表等,集中反映了海淀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档案中形成年代最早的为1718年的地契文约。与民生关系密切且经常被查询的有区属单位经办的婚姻、招工、村民建房审批等。本馆档案全部按档案形成单位(全宗)进行管理。因馆内少数档案形成于建国前、或来自非本馆固定接收范围的单位和个人,且数量较少、内容不完整,所以本馆设立了一些专题性“档案汇集”,如“清代档案汇集”、“革命历史、民国档案汇集”、“人物档案汇集”、“奥运档案汇集”、“重大活动档案汇集”等。上述“档案汇集”都相当于全宗进行管理。截至2012年12月,本馆馆藏具体情况请详见: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基本情况一览表。
8、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81号
邮编:100089
电话:(010)62523709
传真:(010)62523709
查档电话:(010)62523717
9、交通指引
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附近的公交站:
稻香园、海淀南路、海淀中街、巴沟南路、海淀南路西口、万泉庄、万柳中路北口、巴沟村、人民大学西门、万泉庄路、三义庙、苏州桥北。
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附近的公交车:
特10路、304路、307路、386路、611路、671路、944路、运通109路、630路、681路、534路、539路、992路、664路、运通114路、699路、302路、528路、运通124路、361路、374路、563路、特5路、482路、968路、运通108路、运通110路、运通118路、26路、367路、481路、323路、355路、365路、79路、运通101路、运通201路、425路快车、658路、特8路、651路等。
打车去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
北京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13元、起步距离3公里、每公里2.3元、燃油附加费1元(不超过3公里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