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板腔
弦板腔也叫“板板腔”,属陕西地方剧种之一。其演奏乐器以高音硬弦和板子为主,配以三弦、二胡、笛子及击鼓乐器,“弦板戏”之名也因此而来。该剧种流行于乾县、礼泉、兴平及关中西部和陇东地区,为该区域的重要民间曲艺。
1、起源
据考证,弦板腔皮影戏起源于宋代。清嘉庆五年(1800)前后,“弦板腔”与“道情”同台演唱,而后独台演出,形成独特剧种。皮影戏的演出被称为“五人忙”,一人耍皮影兼演唱,一人帮签兼助唱,后面乐队的三人叫“后手”,其中一人打鼓带弹三弦,一人拉硬弦带拍铙钹,一人甩呆呆带大锣、唢呐、大号和小锣。“弦板腔”剧目主要特点是故事演绎细致、精到,音乐或缠绵委婉,或激越慷慨,无论配乐还是唱腔,都以苦音见长,其演出既能表演取材于历史演义的武打戏,又能表现取材于野史传说的民间戏。
2、发展
弦板腔早期是从隔帘说书的皮影戏开始的。艺人们将用羊皮、牛皮刻制成的各类戏剧人物,在撑展的纱帘上通过灯光挑动皮影,映像表演。最早的弦板腔皮影总是只有四个人说唱,被群众称之为“四人忙”。当时在关中流传着一首歌谣:“一辆大车四个人,绳子四条椽四根”。四人分为两部分,在纱帘“亮子”前操作挑动皮影兼演唱的叫前手。后面“三人”叫后手,其中一人敲带鼓弹硬三弦,一个拉二弦折铙钹,一人甩呆呆(板子)兼大锣、唢呐、大号、小号。后来发展刻有四手、五手、六手等,加入板胡、二胡、笛子等多种乐器。
弦板腔历史上一直以皮影戏形式演出,乐队少而精,文武场面互相兼顾。其相同板式的“板头”和“放板”后的长过门,多为同一主体曲调的加花变异,句中的小过门,基本是吹腔旋律的反复变化和延长。弦板腔板式有10多种,正板(即慢板)是核心板路。此外,使用较多的还有“紧板”、“滚白”、“撇板”等。“气死人”(即“阴死板”、“提头”等)实际是变化局部唱腔的正板;“伤音子”是在紧板的首句加上拖腔,基本属于带字叫板的唱法。其余的“尖板”、“二六”、“三不齐”、“三偕一”、“七偕一”等,都是短暂插入性板式,很少单独使用。弦板腔的唱词,主要是7字句和10字句,也有6字句、8字句和9字句的。其音乐伴奏,除部分模拟唱腔或衬托节奏外,一般只伴奏句中或句尾的过门,宛如曲子戏的演唱形式。“扎板子”在唱腔中起主击节作用,所以唱腔清晰,雅而易懂。
近代由于名老艺人多分布于乾县、礼泉一带。礼泉以王天德为首,擅长演唱武打戏,故事多取材于《三国演义》、《说唐》、《封神榜》、《西游记》等。乾县弦板腔名老艺人郝振安后期演传奇戏,唱腔缠绵抒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上世纪五十年代,乾县组织一部分老艺人对弦板腔加以改造,使之脱离皮影搬上舞台,曾经辉煌一时。但是此种辉煌如昙花一现,很快偃旗息鼓,此前对该戏剧音乐唱腔的改造也颇受诟病。有识之士以为,弦板腔和皮影戏从历史上相互托生、相互依赖,盖因无论音乐还是唱腔,皆有“隔帘说书”成分,将该剧搬上舞台脱离隔帘之后,不管音乐还是唱腔,均显得气息微弱,力道不足,无论如何调治也难以达到舞台剧应有的演出效果。苏州评弹、京韵大鼓作为民间曲艺,至今生命力不衰,此等实例值得思考、借鉴。
3、变革
“*”中传统系禁演,改演“样板戏”与新编现代戏。1970年咸阳地区“样板戏”汇演,改团所排弦板腔《智取威虎山》获奖多项。1978年传统剧目解禁,乾县弦板腔剧团在继续演弦板腔的前提下,兼演秦腔。1979年改编后重新排演的弦板腔古典剧《紫金簪》,由税小玲主演高寄玉,上演后,以其俊美的扮相,动听的唱腔和弦板腔优美的旋律受到广泛称赞,每每演出,场场爆满,曾被陕西省文化局列为“陕西省庆祝*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剧目,并在陕西电视台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放。
1982年剧团分为一、二队。1983年初定名为“乾县第一剧团”与“乾县第二剧团”,多活动在甘肃一带。1984年将一部分演职人员转业,只留一个团。因受电影、电视、录像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乾县及周边地区在大舞台上演弦板腔大戏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现在在乾县影剧院挂牌的乾县人民剧团是自负盈亏的演出团体,在县城还有一家以乾县弦板腔剧团老演员丁碧霞为首的演出队,这两个演出团体已经不再具有上演弦板腔全本大戏的条件,多以秦腔清唱服务于城乡的红白喜事,偶尔也唱弦板腔唱段。
4、演奏特征
弦板腔作为皮影形式演出,乐队少而精,文武场面互相兼顾,音乐形式比较单调,唱腔通常都是上下两句反复,“二次板”与紧板更似说唱性的“板壳子”。其相同板式的“板头”和“放板”后的长过门,多为同一主体曲调的加花变异,句中的小过门,基本是吹腔旋律的反复变化和延长。弦板腔板式有10多种,正板(即慢板)是核心板路。
此外,使用较多的还有“紧板”、“滚白”、“撇板”等。“气死人”(即“阴死板”、“提头”等)实际是变化局部唱腔的正板;“伤音子”是在紧板的首句加上拖腔,基本属于带字叫板的唱法。其余的“尖板”、“二六”、“三不齐”、“三偕一”、“七偕一”等,都是短暂插入性板式,很少单独使用。弦板腔的唱词,主要是7字句和10字句,也有6字句、8字句和9字句的。其音乐伴奏,除部分模拟唱腔或衬托节奏外,一般只伴奏句中或句尾的过门,宛如曲子戏的演唱形式。“扎板子”在唱腔中起主击节作用,所以唱腔清新晰,雅而易懂。
弦板腔的最大特征是,音乐唱腔优美愉悦。唱腔特点,悦耳高昂,具有激情,富于表达剧情人物感情,展示喜、怒、衰、乐的多种情感。它不仅具有我国北方戏剧的豪迈刚键,也具有我国南方戏剧委婉的特点,在托腔上长短适中,为戏曲爱好者适听和欣赏,甚至对偏爱歌曲,不喜戏曲的人群大多能接受。
它的唱腔已基本具有九种固定板路。即:导板、上音子板、正板、紧板、二流板、气死人、三不齐、流板、撒板。弦板腔所表演的剧目相当丰富,历来以表演列国戏和三国戏最多,如《桃园结义》、《三请诸葛》、《回荆州》等以及《紫金簪》、《武则天等》;新编剧《借驴》、《十三姐妹闯三关》、《七星剑》;移植剧有《穷人恨》、《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其剧目主要特点是语言通俗、故事内容丰富,剧目取材于历史演义、民间生活故事。音乐豪迈奔放、慷慨激昂,具有西北群众传统的乐观气质和明快开朗的性格风度,表现英雄豪杰一类的武打戏最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