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人才

科普小知识 2024-04-18 15:48:15
...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1、基本定义


人才

人才是指具有超常的知识、技能或意志,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可替代的,能做出较大贡献的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人才既包括学问超常的知识分子,又包括意志非凡的“英雄”。再简单一点,“人才”就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

具体到企业中,人才的概念是这样: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员工。

企业的人才总量包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经营人才指企业的单位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是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技能岗位工作,具有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或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

2、概念来源

“人才”一辞源于《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诗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此诗是用生长茂盛的植物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希望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民喜爱的有华采的人中精华,《诗经》是谈人才最早的一部著作。此后几千年,谈人才问题的著作很多,但对人才未下定义。直到1979年11月,在中国首届人才学术讨论会上,研究人才学的专家学者,对什么是人才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看法,归纳起来大体有十种:一、谁能解决问题谁就是人才;二、人才是指有潜在能力的人;三、人才是指出类拔萃的人;四、人才是指有特殊才能的人;五、人才是指有超群才能的人;六、人才是人中优秀者;七、人才是指对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八、人才是指智能较高,可能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九、人才是指智能较高,有义务感等素质的人;十、人才是指智能较高,创造力较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以上是人们对人才定义的最初探讨的情况。

3、具体特点


人才

人才这个概念是中国特有的,泛指才华出众的人。在国外没有“人才”这个提法,但有“天才”、“精英”等相近的词语。人才,我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定义和解释。吴江介绍了我国人才概念的发展。在人才概念提出之前,我国一直沿用的是“知识分子”的说法。1939年12月1日,*为*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这是我们党最早提出选拔知识分子的政策,在当时旧中国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初,*同志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之后,社会上对人才的认定,往往和知识分子的概念联系起来。1982年,国务院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制定长远规划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在人才预测工作方面,第一次界定了“专门人才”的概念,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者和具有技术员或相当于技术员以上职称者”。这种界定显然是一种统计学指标。这一概念在有些政策运用中渐渐延伸用于其他各类人才。但是,人才是个大概念,专业人才只是人才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完全以学历和职称来判定是否是人才,限制了人才概念的外延,不甚科学。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总结以往人才定义的基础上,第一次通过*文件对人才概念作了表述,即“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需要的人才”。这是对传统人才概念的重大突破,体现了科学的人才观,对人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社会各方面所接受。

4、概念研究概述

(一)人才概念的提出和基本形成阶段(1979~198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建设上来,党*一再强调人才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人才发展的有效措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人才,但“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标准如何?”已成为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关键问题。科学地认识人才,从理论上深刻地揭示人才概念的内涵显得尤为迫切。人才概念的研究与人才学的兴起相伴而生,1980年11月,在中国首届人才学术讨论会上,研究人才学的专家对什么是人才问题提出了许多看法,归纳起来大体有十种:谁能解决问题谁就是人才;人才是指有潜在能力的人;人才是指出类拔萃的人;人才是指有特殊才能的人;人才是指有超群才能的人;人才是人中优秀者;人才是指对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人才是指智能较高,可能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人才是指智能较高,有义务感等素质的人;人才是指智能较高,创造力较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以上是人们对人才定义最初探讨的概况。最早明确提出人才定义的是雷祯孝、蒲克在1979年7月所撰文章《应当建立一门“人才学”》,“我们所理解的‘人才’,是指那些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对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对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对人类进步作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雷祯孝、蒲克,《应当建立一门“人才学”》,《人民教育》,1979年第7期,第25页。雷祯孝、蒲克从人才的本质出发给人才所下定义,其创新之处是突出了人才的创造性和强调了人才的进步性和贡献性。1982年教育部与国家计委为提高统计分析的可操作性,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作为人才的统计口径,显然不是人才学概念,而是统计学概念。

人才概念的形成阶段,学者们开始揭示人才概念的两点本质属性:一是强调“创造性劳动”;二是强调“贡献”。但在人才学初创期人们提出的人才概念,由于认识的局限,还显得比较笼统。在这一时期,学者们不仅开始反思已有的关于人才的定义,而且在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比如1982年的《论人才的特征——关于人才概念的探讨》,这是CNKI能检索到的第一篇论述人才概念和人才特征的论文,作者首先对当时学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才,是指现实个人在特定专业(行业)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产生和发展了某种较强才能(主要是综合性创造能力),并以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事业的考核成果、创造成果或影响作为客观标志的系统范畴;这个系统中的较强才能实质上是主体感受、选择、贮存、转译、重组、再现、发出和调节某类信息的较强能力;这个系统中的主体是具有时代、专业、阶段、层次差别的现实个人。”甘自恒,《论人才的特征——关于人才概念的探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第21~27页。作者还将人才的特征分为基本特征(普遍性、方向性、实践性、客观性、广泛性和可控制性)、主要特征(创造性)和具体特征(时代性、专业性、阶段性和层次性)。虽然这样的概念比较冗长,抽象度不够,但对于人才概念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时期对人才概念进行辨析和探索的论文还有《人才管理立法与人才概念》(梅介人,《科技进步与对策》,1985)等。

在这一时期,人才学理论研究蓬勃兴起,人才学发展进入学科理论体系的创建阶段。相应地,对人才概念科学内涵的揭示也有重大进展。学术界基本达成了对人才本质属性“创造性劳动”和“贡献”的共识,专家们在深入揭示人才内涵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一时期的人才定义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劳动的特征是创造性劳动,明确指出人才不同于普通人的最本质之处就在于他能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超越前人和常人,强调人才的贡献一定是大于一般人。该时期的人才定义还开始提出人才通过自己的活动能产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将人才进步性的本质属性加以揭示,同时强调在各个不同的实践领域都可以出人才,从而将人才多样性的特点作出表述。

在此期间,彭文晋、叶忠海、王通讯等学者对人才所下定义,颇具学术价值。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的彭文晋编著《人才学概说》,在坚持认识人才的社会性、相对性、可变性、广泛性原则的基础上,认为“‘人才’就是指那些能够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实践中,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为提高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较大贡献者;或者是那些具备了某种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具备了为人类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内在条件,只是暂时由于缺乏某种外部条件和机会,而尚未作出较大贡献者。前者是‘实在的人才’,后者是‘潜在的人才’”。彭文晋著,《人才学概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6~17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叶忠海等著的《人才学概论》的人才概念较具代表性,“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能和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作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叶忠海等著,《人才学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页。该书还指出,“不能绝对地以学历论人才”,“不能绝对地以职位论人才”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王通讯所著《人才学通论》,认为“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作出较大贡献的人”。王通讯著,《人才学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他还指出,人才“可以分为显人才与潜人才”,“人才有类别、层次之分”,“人才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二)人才概念的发展阶段(1990~2003年)

这一时期,以叶忠海主编的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的《普通人才学》关于人才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作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叶忠海主编,《普通人才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2页。该书同时强调,在掌握人才概念时要注意“不能绝对地以名声论人才”、“不能绝对地以成败论人才”、“不能绝对地以学历论人才”、“不能绝对地以职位论人才”。该书不仅揭示了人才的本质是创造性、进步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统一,还谈到相对性和动态性也是人才的基本特点。

此外,学者们对人才的概念也在继续的探讨中,并形成了争鸣。罗洪铁多次撰文对人才的概念进行分析,2000~2003年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探讨人才的概念问题,包括2000年的《“人才”含义之商榷》、2002年的《再论人才定义的实质问题》、2003年的《论创造性劳动的普遍性和层次性——与〈论人才定义与人才资源开发〉一文作者商榷》。在《“人才”含义之商榷》一文中,他首先对人才学创始时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评述,并将人才定义为,“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罗洪铁,《“人才”含义之商榷》,《人才开发》,2000年第7期,第24~25页。他指出,人才概念的实质问题有四点:一是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这是判断人才的内在标准。二是人才必须进行不断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这是判断人才的外在依据。三是外部条件是人才进行劳动的必要因素。四是人才取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必须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论创造性劳动的普遍性和层次性——与〈论人才定义与人才资源开发〉一文作者商榷》一文中,他指出《论人才定义与人才资源开发》“一是没有搞清楚创造性劳动的普遍性;二是没有认识到创造性劳动具有层次性。”罗洪铁,《论创造性劳动的普遍性和层次性——与〈论人才定义与人才资源开发〉一文作者商榷》,《中国人才》,2003年第9期第29页。

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还有《人才是高素质的人——关于人才的概念》(黄津孚,中国人才,2001年第11期)、《完整全面地理解人才概念》(胡懋仁,科技信息,2002年第2期)、《人才概念内涵探析》(夏建刚、邹海燕,《中国人才》,2003年第4期)等。

(三)人才概念的确认阶段(2004~至今)

2003年12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表述了“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需要的人才”,这是中国特色*的人才概念,也是*对人才学界对人才概念积极探索的肯定。学界在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下,对人才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和深化,其中比较有代表的论文:《人才问题的历史学思考——人才概念及标准历史演变的考察》(邱永明,《中国人才》,2004年第4期)、《人才概念与人才标准》(华才,《中国人才》,2004年第2期)、《科学人才观:人才资源开发的新理念——人才含义理论研究综述》(曾豪杰,企业家天地,2007年第10期)、《人才定义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现代思考》(张家建,人才开发,2008年第2期)等。

王通讯主编的2005年12月蓝天出版社出版的《人才学新论》中的人才定义具有代表性,“人才不仅指有才能的人,而且是才能高于一般人的人;除了才能外,还强调进行创造性劳动和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王通讯主编,《人才学新论》,蓝天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该书还对科学的人才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理剖析,提出人才的特点表现为基础性、创造性、社会性、实践性、类别性、层次性、相对性和动态性。

随着人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才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人才概念的研究也日趋完善。在坚持中国特色*道路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概念的研究不断被注入新鲜活力,科学人才观更赋予了人才概念鲜明的时代特征。回顾人才学学科建设的30年,人才概念在人才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从简单到逐渐完善,从具体到逐渐抽象,不断地贴近人才的本质。

5、人才类型

按照国际上的分法,普遍认为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四类。

按照级别来分,可分为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等。

按照年龄段来分,可分为中老年人才、离退休人才、中青年人才等。

6、人才标准

1、具备良好的人品

2、在博学广识的基础上,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些领域有所专长

3、效率高,讲方法,洞察力强,吃苦耐劳,有创造性思维

7、人才所需技能

1.Technicalandtechnologicalskillswilltakeongreaterimportance.Therewillbeagrowingneedforpeoplewhocanunderstandandfixsystems--fromcomputersystemstoproductdistributionsystemstoplumbingsystems.

1.技术专长与创新能力——将更加重要。今后将越来越需要在计算机、产品推销和管道工程等方面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2.Visionaryskillswillbeindemand.Theabilitytogatherandabsorbawiderangeofinput,thenusethatknowledge,understanding,andperspectivetoguideorganizationintofuture,willbevital.

2.想像能力——将是一种需要。这种能力至关重要,它可收集和获取广泛而大量的知识信息,并对其中一些知识、思维方法及观察视角加以借鉴,以便引导公司走向未来。

3.Numbersandmeasurementwillbeimportant,ofcourse,butsmoothingtheflowformmonthtomonth,fromquartertoquarterwillbeessentialforhighlyprofitablelong-termperformance.Practicallyeverycompanywillhavetomoveawayfromtoday'sobsessionwithlookingaheadonlyasfarasthenextfinancialreportingperiod.

3.数字与计算——固然很重要,但是保证月与月之间的衔接、部门与部门的配合都顺利通畅将是实现长期高效运作的关键所在。实际上,每个公司都必须改变那种只做下一个财政年度计划的错误观念。

4.Abilitytoorganizewilldefinitelybeimportantinthecorporationofthefuture.Everywheretherewillbeaneedtoorganizesomething:resources,workflow,marketingmix,financialopportunities,andmuchmore,allwilldemandhighlevelsoforganizationandreorganization.

4.组织能力——在未来的公司的运作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到哪儿,组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如调拨财力物力、设置工作流程、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寻找赢利机会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高水平的组织与改组能力。

5.Persuasiveskillswillbeusedinmanywaysbythecorporationofthefuture,themost-effectiveindividualswillbethosewhoknowhowtopresentinformationandideAssothatotherscanunderstandandsupportaparticularposition.Goodsalesmanshipwillbeessentialinmanymoreinteractionsthanweconsidertoday,especiallyinsidetheorganization.

5.说服能力——将以各种方式在未来公司中发挥作用。工作最有成效的员工将是那些懂得如何表达信息和思想以便能够得到别人理解与支持的人,出色的游说能力在未来更多的人际交往中将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公司内部。

6.Communicationskills--carefullistening,clearwriting,closereading,plainspeaking,andaccuratedescription--willbeinvaluable.Intomorrow'sfast-pacedbusinessenvironmenttherewillbepreciouslittletimetocorrectanymisunderstandings.Communicationsbreakdownmaywellbecomeafatalcorporatedisease.

6.交流能力——听得认真、写得明白、看得仔细、说得清楚、叙述准确——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在未来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惜时如金,容不得半,点疏漏。交流障碍很可能成为未来公司致命的问题。

7.Abilitytolearnwillbeaboveeverythingelseinimportance--empoweringpeopletogrowineffectivenessandhelptheircompaniesachievedesiredobjectives.Someofthisskillisinnate,butmanypeopleenhancetheirabilitytolearn--andtorelatedifferentaspectsoflearning--throughcollegeanduniversitycourses.Webelievetheliberalartseducationexperiencewillprovetobethemostvaluabletypeofeducationfortomorrow'sleaders.

7.学习能力——将在上述各种能力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使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帮助自己的公司达到预期目的。这种能力一部分个人夭赋,当然也有不少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高自己的气习能力和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我们认为,大学文科教育积累的经验将证明是对明天的领导者们最有价值的教育形式。

Thetopemployeesofthecomingcenturywillbeflexible,creativeandmotivatedtowardmakingapositivedifferenceintheworld.Theywillseekbalance,growthandfulfillmentinboththeirworkandhomeenvironments.Thecorporationofthefuturemustrespondtotheseneedsanddesires;otherwisetheywillfindthemselveshamperedbyalackofqualifiedpeopletoaccomplishtheorganization'swork.

21世纪最出色的公司雇员将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并有志于做出不同凡响的创举。他们将在事业和家庭两方面寻求平衡、发展与完善。未来的公司必须对雇员必备技能加以考核,否则,公司的发展就会困工作中缺乏合格人才而受限制。

8、人才工程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12项重大人才工程:

1、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2、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4、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5、文化名家工程

6、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7、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8、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9、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10、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11、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12、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上一篇: 薪酬管理

下一篇: 人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