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乾封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13:55:52
...

乾封(666年正月—668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2年余。

1、简介


李治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628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三位皇帝,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2、纪年

乾封元年二年三年

公元666年667年668年

干支丙寅丁卯戊辰

3、大事记

1、乾封元年:


武则天

国家

“封禅”泰山。还至曲阜,祀孔子;至毫州,谒老君庙,上尊号“太上玄元皇帝”铸乾封泉宝,一当十,准备废除旧钱。高丽泉盖苏文死,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与弟男建、男产争权。男生出走,求助于唐。唐命契苾何力等领兵前往,继又增派李绩为帅。

文化

令狐德棻卒

乾封元年(六六六),令狐德棻卒,年八十四。德棻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先居敦煌,代为河西右族。博涉文史,早知名。唐高祖入关,任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六一八)转起居舍人五年年(六二二)迁秘书丞,受诏撰《艺文类聚》。时承丧乱之余,经籍亡散,德菜请重金购募遗书,置吏缮写,数年间,群书略备。又言近代已来,多无正史,周隋之事多遗阙,请修之。高祖乃下诏令群臣修魏、梁、齐、陈、隋史,德棻主修周史。贞观三年(六二九),太宗复诏撰定,德棻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及书成,以德棻议始,赐绢,迁礼部侍郎,兼修国史,赐爵彭阳男。十一年(六三七),修《新礼》成,进爵为子。又撰《氏族志》成。十五年(*一),转太子右庶子,因太子承乾败,免官。后参预改撰《晋书》,同撰十八人,德棻为首,体例多取决之。书成,除秘书少监。永徽元年(六五0),受诏撰律令,复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常卿、国子祭酒、崇文馆学士、进爵为公,阶至金紫光禄大夫。国家凡有修撰,德棻无不参预,又监修《五代史志》、《贞观实录》及《高宗实录》。德棻曾言于高宗:王道任德,霸道任刑。夏商周纯用德而王,秦专用刑而霸,汉杂用之,魏晋以降,王霸两失。如欲用之,宜先用王道,然最难行之。又言当今政要,宜薄赋敛少征役。


泰山

张昌令卒

昌令,冀州南宫(今河北南宫西北)人。弱冠以文词知名。初举进士,考功员外郎王师旦以其文采浮华不实,取之将诱后生仿效而坏文风,拒署入第。后举进士。贞观二十一年(*七),诣阙献所作《翠微宫颂》,太宗令起草《息兵诏》以试之,俄顷而就,太宗赏之,敕于通事舍人里供奉。寻为昆山道行军记室,破卢明月、平龟兹,军事露布,皆其所作。为士称道。后转长安尉、出为襄州司户,又参与北门修撰。乾封元年(六六六)卒,有文集二十卷。

其他

高宗封禅,诸国从驾

麟德三年(六六六),高宗封禅泰山,是为唐朝皇帝首次封禅。高祖谦让,不许封禅。太宗初惮于劳费,亦不许封禅,之后,贞观十五年(*一)、二十一年(*七)曾两次诏来年有事于泰山,或因“有星孛于太微”,或因海啸停止。麟德元年(六*)七月,高宗诏“三年(六六六)有事于泰山”。二年(六六五),偕武后从东都出发赴泰山。从驾文武兵士及仪仗法物,相继百里,列营置幕,弥亘郊原。其时大唐威震四方,诸国酋长皆朝会扈从。突厥、于阗、波斯、天竺、罽宾、乌苌、昆仑、倭国、新罗、百济、高丽酋长及随从,穹庐毡帐,牛羊驼马,填候道路。是时连续数年丰收,斗米仅五钱,豆麦不列于市。史称古来帝王封禅,以此为盛。麟德三年正月一日,封于泰山,三日,禅于社首。武后表请参与奠献,于是,凡六宫内外命妇奉奠,及祭地祗梁甫,皆以武后为亚献,越国太妃(太宗妃)燕氏为终献。

改元乾封

麟德三年(六六六)正月一日至三日,高宗封禅泰山,五日,御朝觐坛,受朝贺,大赦天下,改元乾封。

始泛加阶爵

麟德三年(六六六)正月,高宗封禅礼毕,广施特恩。十日,敕文武官三品以上赐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阶。乾封以前未有泛阶,官员进阶,皆以劳考叙进。官员一年一考,六品以下官,四考满,皆得中中考者,可进一阶;其中有一中上考,又进一阶;其中有一上下考,可进二阶;若兼有下考,可用上考相抵。应入三品、五品者,则待皇帝另下别制以进,无别制则不得进。乾封以后,泛阶之制遂立,屡有恩赐。尤以文明(六八四)至证圣(六九五)十余年间,每岁逢赦,海内九品以上官员即得阶勋。虚授无功,以致官员不求考第取进,服绯者(五品官)满朝皆是。

赠孔子为太师

乾封元年(六六六)正月,高宗东封泰山还十四日,至曲阜,谒孔子庙,追赠孔子为太师,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并免孔子裔孙褒圣侯孔德伦子孙赋役。


老子画像

上老子尊号

唐以老子李耳为唐祖,皇帝自称为老子后代,特别尊崇老子。武德七年(六二四)十月,高祖特上终南山谒老子之庙。贞观十一年(六三七),太宗敕称: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称号宜在佛先。乾封元年(六六六)正月十六日,高宗东封泰山还至亳州(今安徽毫县),谒老君庙,更上老子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又令创建祠堂,于庙各置令、丞一员,改老子庙所在地亳州谷阳县为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免县内宗姓租庸调一年。

诏天下诸州置观寺

高宗兼信佛法,曾为玄奘作《述圣记》。乾封元年(六六六)正月,敕兖州(今山东)置紫云、仙鹤、万岁三观,及封峦、非烟、重轮三寺。又诏天下诸州置观、寺各一所,各度七人。其在位期间,约有寺院四千所,僧尼六万人。

铸“乾封泉宝”钱

唐初行开元通宝钱,其后盗铸渐起,劣钱充斥。显庆五年(六六0),高宗令官府以好钱一文买劣钱五文,以收劣钱,但民间以劣钱价太贱,私自藏之,以待官禁之弛。高宗又令以好钱一文换劣钱二文,其弊仍不息。乾封元年(六六六)五月,遂改铸新钱,名“乾封泉宝”。此乃以年号为名的货币,径一寸,重二铢六。时规定以新钱一文当旧钱十文,新旧并行。由于新钱作价过高,人多收藏旧钱,以致商贾不通,粟帛增价。新钱之文,“乾”字在上,“封”字在左,与开元通宝其文先上后下,次左后右,从上下左右读之,或从左回环读之其义皆通不同,因此,明年正月,诏罢新钱,仍用开元通宝钱,“乾封泉宝”使用不及一年而废。

封诺曷钵为青海国王

乾封元年(六六六)五月,唐封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为青海国王。龙朔三年(六六三),吐蕃灭吐谷浑,占领青海,领土与唐朝领土直接相连,唐在西域、河西、陇右的统治受到威胁,唐廷日益不安,谋以武力迫吐蕃退出所据吐谷浑之地,扶助吐谷浑复国归故里,成为唐之屏障,遂有此封,以示击吐蕃,助吐谷浑复国之决心。

李义府死

义府瀛州饶阳(今河北深县)人。有文才,贞观八年(六三四)对策擢第,补门下省典仪。历官监察御史、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永徽二年(六五一)表请废王皇后,立武昭仪,得高宗。武后之宠,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赐爵广平县男。后又进爵为侯,兼太子左、右庶子。显庆二年(六五七)任中书令,太子宾客,进爵河间郡公。其子亦并列清官,又诏造甲第,荣宠无人能比。后与中书令杜正伦不和,贬普州刺史。四年(六五九),复召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义府貌温恭,内褊忌,有“笑中刀”、“李猫”之称。自居权要,恃宠用事,卖官鬻狱,贪冒无厌。其母、妻、子、婿亦多行不法。龙朔三年(六六三),以卖官聚钱、交结占候之人等罪除名,长流嶲州(今四川西昌),其子婿亦获罪流贬。乾封元年大赦,独长流人不许还,义府忧愤,发疾而卒。自义府流放,朝士常忧惧,恐其复入朝用事,闻其卒,众心始安。如意元年(六九二),武则天以义府在永徽中有翊赞之功,赠扬州大都督府。长安元年(七0一),又赐其子实封三百户。睿宗即位,乃诏停。义府曾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有文集三十卷,及《宦游记》二十卷。

高丽内乱,向唐求援

乾封元年(六六六),高丽泉盖苏文死。盖苏文乃高丽莫离支(相当于唐兵部尚书兼中书令),专国政达二十余年。其死,长子男生代为莫离支。男生初掌国政,出巡诸城,令弟男建、男产知留后事,镇守平壤城。有亲信谓男建、男产说:“男生惧二弟夺己权,欲翦除二人,不如先发制人。”男生亦闻知二弟欲占据平壤,拒己入城,乃阴遣人至平壤刺探虚实。男建、男产擒之,遂以高丽王高藏之名义召男生还城。男生知其有变,不敢归。男建自立为莫离之,发兵讨男生。男生据城顽强抵抗,并遣子献诚至唐请求援兵。唐自太宗征伐高丽失败,灭高丽之心未已,借此六月,以献诚为右武卫将军,作向导,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率兵救援。又以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监门将军李谨行同讨高丽。九月,同善大破男建高丽兵,与男生之众汇合。高宗诏授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十二月,以大将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郝处俊为副,率水陆诸军击高丽,并调河北诸州租赋以充辽东军之用。

窦德玄卒

德玄乃窦威从孙。隋大业(六0五至六一七)起家为国学生,六百一十七年为唐高祖李渊丞相府千牛。高宗时授御史大夫、司元太常伯。麟德初(六*),检校左相。德玄勤职约己,居官无过失,亦无建树补益。乾封元年(六六六)从高宗封泰山,经濮阳,高宗问濮阳何以谓帝丘,德玄不能答。许敬宗答曰:昔颛顼居此,故谓。敬宗退,鄙德玄身为大臣而无学。德玄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以己之不知为已知,此吾之能。人服其雅量。封禅礼毕,五品官进爵二级,德玄以弟未及爵,请分己爵,赐为钜鹿男。乾封元年(六六六)八月卒,终年六十九。曾与许敬宗等辑有《芳林要览》三百卷。


贺兰氏

武后杀兄

武后有异母兄元庆、元爽,从兄惟良、怀运。则天父士擭卒,元庆、元爽、惟良、怀运皆失礼于则天生母杨氏。则天立为皇后,杨氏号为荣国夫人。杨氏深恨四人往日薄己,因劝则天表请惟良等人为外官,外示谦抑,实即贬斥。时元庆官宗正少卿,元爽官少府少监,惟良为司卫少卿,怀运为淄州刺史。惟良曾言己不求贵达,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由是,元庆调龙州刺史,远离京师二千六百六十里,元爽调濠州刺史,离京师二千一百五十里,惟良调始州刺史。元庆至州,忧病而卒。武后有姊韩国夫人,其女贺兰氏颇得高宗恩宠,武后恨之,设计除之。乾封元年(六六六),惟良、怀运以州刺史诣泰山朝觐,从至京师,献食,武后密令人混毒药于食中,贺兰食之暴卒,乃归罪于惟良、怀运,诛二人,改其姓为蝮氏。元爽再贬,流岭外而死。

刘祥道卒

祥道字同寿,魏州观城(今河南清丰以南)人,林甫之子。少袭父爵,为乐平男,后进爵为阳城县侯、广平郡公。永徽初(六五五)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显庆二年(六五七),迁黄门侍郎,仍知吏部选事,上疏六条,陈补铨综之缺:一曰今取士多滥,杂色入流者应令有司判四等处理;二曰今官员有数而入流无限,实际年入流者只须五百人;三曰今奖劝之道不周,儒生未闻甄异;四曰四十年未举秀才,应审加搜访,勿使此举遂绝;五曰任官四考迁徙不利善政,宜四考进阶,八考听选;六曰宜清三省都事、主事、主书之选。明年,高宗令祥道与中书令杜正伦详议铨选之法。然因勋戚子弟无他门进取,公卿以下惮于改作,事遂不行四年(六五九),祥道迁刑部尚书,决狱慎重,多振冤屈。后检校蒲州刺史、雍州长史。麟德元年(六*)拜右相。祥道性审谨,居相位深怀忧惧,数以老疾请退就闲职。及上官仪被杀,累及祥道,罢知政事,转司礼太常伯。乾封元年(六六六),从高宗封禅,为终献。毕,表乞骸骨,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一。

2、乾封二年:


释道宣

释道宣卒

道宣开创南山律宗,是为戒律三宗一大宗。南山之名,因道宣居终南山而得。道宣俗姓钱氏,丹徒(今江苏丹徒县)人(一云长城人)。生于隋开皇十六年(五九六)。十五岁年从慧君律师受业,十六岁落发,隶长安日严道场。隋大业中从智首受具。后居终南山白泉寺,与真人孙思邈结林下之交。隋末徙崇义精舍,又迁居丰德寺。高宗时奉诏充西明寺上座。玄奘三藏自西域还,又奉诏从玄奘翻译佛经。著有《注戒本》(戒疏)、《注羯磨》(业疏)、《行事删补律仪》(行事钞)、《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续高僧传》、《广弘明集》等书。宣立戒坛传法,受业弟子遍布北方,兼及南方,其弟子有名者如大慈律师、文纲等。戒律因道宣而大盛于唐。乾封二年(六六七)十月三日,宣安坐化,终年七十二。高宗令天下寺院图其形,塑其像,追仰律师道风。其后天宝元载(七四二)及会昌元年(八四一),灵昌太守李邕、工部郎中严厚本分别为之立碑颂德。

罢羌地十二州

吐蕃开始向东扩张,羌人首受其害。继显庆三年(六五八)占领河湟以南诸羌十三羁縻州,及龙朔年间(六六一至六六三)降当、悉二州诸羌之后,乾封二年(六六七),吐蕃又侵羌人所居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十二州;三月,唐罢十二州。

李安期言贤路蔽塞之由

高宗屡责群臣不荐贤士。乾封二年(六六七),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李安期曰:“荐贤为谗言指为树朋党,贤者未进用,荐者先获罪。若天子推至诚待荐贤,则人皆愿举所知。贤路蔽塞,责在天子。”高宗深以为然。

张文瓘劝勿劳民伤财

高宗广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频繁征伐百济、高丽、吐蕃等四夷,又养厩马万匹,仓库因之渐虚。乾封二年(六六七),东台舍人张文瓘谏:“殷鉴不远,近在隋朝,愿勿使百姓生怨。”高宗纳谏,减厩马数千匹。

李勣薛仁贵破高丽十数城

乾封二年(六六七)正月,李勣率兵度辽至高丽新城,以新城乃高丽西境要害之地,不先占之,难取它城,因此率兵于新城西南据山筑栅,且攻且守。城内窘迫九月,城人师夫仇等缚城主开门降。李勣引兵乘胜进击,连下高丽十六城。唐将庞同善、高侃守新城,泉男建遣兵来袭,仁贵援兵救之,胜。仁贵又与高丽兵战于金山,大破之,拔南苏、木底、苍岩三城。

元万顷从征高丽

元万顷从李勣征高丽,任行军管记通事舍人。乾封二年(六六七),郭待封率水军渡海赴平壤,途中粮仗之船破沉,军中乏粮缺甲仗。待封欲作书报李勣,恐为高丽所得,知我虚实,乃作离合诗与勣。勣得书大怒,谓军事方急,何以诗为?必欲斩待封,万顷为之释义,勣乃悟,遣粮送仗援待封。勣又使万顷作《檄高丽文》,文中讥高丽不知守鸭绿江之险,其文虽为讥讽,实则提醒高丽防守要津,故泉男建报书曰:“谨闻命”,徙兵固守鸭绿江,唐兵遂不得渡。万顷因文得罪,流放岭南。

日本第六次遣唐使来

乾封二年(六六七),唐驻百济镇将刘仁愿派熊津都督府熊山县令上柱国司马法聪等护送日本第五次遣唐使坂合部石积等回国。十一月,司马法聪返唐,为郑重其事,日本又派伊吉博德、笠诸石等送司马法聪还,是为第六次遣唐使(或称送唐客使)。伊吉博德一行乾封二年(六六七)十一月出发,历时二月余,次年(六六八)正月返回日本。或云只到达百济。

吐蕃大相禄东赞卒

乾封二年(六六七),禄东赞卒。禄东赞或译作巩禄东赞、噶尔·东赞域宋,出身于塔布世家噶尔家族,松赞干布为赞普时,任吐蕃大相,极受信任。贞观十五年(*一),受松赞干布之命入唐迎文成公主,太宗识其才干,待以殊礼,异于诸蕃,拜右卫大将军。永徽元年(六五0年)松赞干布死,孙继位,年幼,国事皆委禄东赞。禄东赞不识字,然有勇有谋,用兵有节制,并诸羌,破吐谷浑,多为其谋。对内则规定赋税、制定法律,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推动吐蕃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吐蕃倚之而成强国。禄东赞后长驻吐谷浑。有子五人:赞悉若(早死)、钦陵、赞婆、悉多干、勃论。及死,钦陵兄弟掌国政,从此岁有边衅。

琼州黎民起事

乾封二年(六六七),琼州(今海南岛定安以北)黎民起事,反抗唐朝统治。琼州都督李孝逸抚驭失当,遂使唐朝失据琼州。经百余年,至德宗贞元五年(七八九),唐廷始克此地,收复琼州。


苏定方

苏定方卒

乾封二年(六六七),苏定方卒。定方名烈,以字行。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人。隋末,从父邕在本郡镇压农民起义军。父卒,代领其众,杀张金称于郡南,败杨公卿于郡西。后降窦建德,为建德大将高雅贤养子,从窦建德、刘黑闼攻城伐邑,屡立战功。唐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四年(六三0),从李靖败东突厥颉利可汗于碛口,以功授武侯中郎将。又征高丽,以功拜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显庆元年(六五六),从程知节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任前军总管,败突厥别部鼠尼施等于鹰娑川(今*开都河上游)。二年(六五七),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再征贺鲁,破贺鲁主力处木昆部等,迫俟斤赖独禄、五弩失毕降,追贺鲁于石国苏咄城,生擒以还。西突厥因此亡,唐之州县达西海之遥。定方因功再迁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四年(六五九),铁勒思结部首领都曼胁所部及疏勒、朱俱波、喝槃陀三国叛,定方为安抚大使,再次西征,至叶水,围马保城,俘都曼以还,葱岭以西悉定。定方迁左武卫大将军。五年(六六0),为神丘道(一说熊津道)大总管,率师东讨百济,灭之,擒百济王。后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徙平壤道,讨伐高丽。又拜凉州安集大使、防御吐蕃、吐谷浑。终年七十六。

乾封三年

贾言忠评辽东战事

侍御史贾言忠奉使往辽东送军粮,乾封三年(六六八)二月还。高宗问高丽战事,言忠画高丽山川地形,预言高丽必平,言隋炀帝东征不克,系因国内人心离怨;太宗东征不克,系因高丽内乱未兴。今高丽内讧,人心涣散,唐国富民强,有泉男生为向导,知己知彼,攻之必克。又评征辽诸将: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持军严整,高侃忠果有谋,契苾何力统御有方,而李勣夙夜小心,忘身忧国,众将莫及。时以评论中肯。言忠河南洛阳人。先为万年县主簿,督营蓬莱宫,人斥其苛刻。高宗当廷责问,言忠辩解详谛,擢为侍御史。后转吏部员外郎,与吏部尚书李敬玄不和,贬邵州司马。又失武懿宗之意,下狱几死。后左除建州司户参军而卒。

改元总章

乾封三年(六六八)三月六日,以朝廷议明堂制度略定,赦天下,改元总章。明堂乃帝王宣教布政之地,入唐以来,屡有议论而无定制,至是略定。其时又分长安、万年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示必立明堂。明年三月,诏定明堂,然诏下之后,众议犹未决,又因饥馑,事遂不行。直至垂拱四年(六八八),明堂始建。

出生

乾封二年——张说,唐玄宗时期十八学士

逝世

乾封二年——苏定方,唐朝名将

上一篇: 陈东辉

下一篇: 欧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