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僳僳三弦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23:38:12
...

僳僳三弦,是僳僳族、景颇族弹拨弦鸣乐器。僳僳族有的地区也泛称为其伯。景颇族称玎。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保山地区腾冲,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龙陵、盈江,临沧地区镇康和思茅地区西盟等地。

中文名:僳僳三弦

民族:僳僳族、景颇族

类型:弹拨弦鸣乐器

别称:其伯

1、乐器简介

僳僳三弦,是僳僳族、景颇族弹拨弦鸣乐器。僳僳族有的地区也泛称为其伯。景颇族称玎。僳僳三弦造型古朴,线条粗犷,多就地取材制成。临沧地区镇康县的僳僳三弦琴体最大,全长95厘米。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保山地区腾冲,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龙陵、盈江,临沧地区镇康和思茅地区西盟等地。


僳僳族三弦调

2、三弦舞

僳僳语中三弦舞便是“切白刮且”,汉语译为“打拽”。以傈僳族的乐器小三弦为主要伴奏,队形大都是圆圈,并且可以相互交叉,队形能够随时变换。僳僳族没到喜庆时,村寨中所有人都欢聚在一起,俗话说:“三弦一响,脚板就痒”,明快的音乐响起,召唤着大家的到来,从七八岁的小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爹老奶,大家在空旷的场地聚集,自觉加入“打拽”的队伍中,在这里,似乎每一个人都是舞蹈的行家,音乐越弹越响亮,人越跳越多,圈子越围越大,步子愈跳愈快,一般是人数越多,节奏便越快,跳舞的圈子也会越大,若是这个时候有酒来助兴,那么人们跳得如痴如醉直到精疲力尽才会停下来。“三弦舞”共有一百五十多个调子,曲调优美,音乐较为短小,舞蹈套路的内容比较丰富,既包含反映傈僳族先民农耕、采集、狩猎等劳动生产活动的,也有反映节日欢庆、走亲访友、恋爱、婚嫁等各种社会生活的。三弦曲调还能够反复的进行演奏,舞蹈动作大都在脚上面,双手会随着身体的节奏摆动,较为轻盈优美,流露出的美也比较自然。此处,不具备专业舞步,也不会对舞者进行一些限制,没有束缚,舞者率性而为,非常自然。假设,没有傈僳族人民的自然审美观念的映照,这样的舞蹈也不可能从遥远的年代就延续下来。

3、三弦调

傈傈族三弦调是一种口传心援的音乐,加之傈傈人居住在峡谷深山,地域辽阔而人口分散,要把一把首首民族收集起来,委实不易,其艰辛可想而知。爱蓉老同学在给我的信中写道:“为了采访歌手,我们曾爬山涉水,走了几个县的几十个村寨。有时是‘冰天雪地’,有时是‘炎热酷暑’,因为这一片地方‘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他们通过田野采录来的民歌有着亲历性、真实感,无不是编著者人生的折射,三弦调的音符真实地记录了他们艺术生涯的历程。他们收集整理的原汁原味的三弦调原始歌舞,蕴含着傈僳族深厚的文化背景,颇具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上一篇:洛诗

下一篇:清徐葡萄